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五千年的岁月沉淀 让我们轻松get李子柒同款节气时令

2020-11-30 04:10:01
相关推荐

7月1日,美食博主李子柒再次登上热搜,与之前担任中国农民丰收节推广大使不同的是,这次的李子柒陷入了被越南博主抄袭的境况。通过越南美食博主所发布的视频可以看到,无论是拍摄内容、镜头语言、叙事节奏,还是发型、穿着、厨房摆设等,完全“复制粘贴”,就连李子柒的奶奶和小狗也没放过。不过“东施效颦”效果太差且遭人唾弃,但有律师提到,此事所涉及到的相关维权难度较大,并不好解决,目前,此事已交给了李子柒所签约的公司处理。该事件的发生,对我们吃瓜群众来说,除了好奇吃瓜,更多的是应该好好了解一下中国的节令文化。

李子柒的视频,有讲述了农作物的一生,从播种到生长、从发芽到结果、从农作物到餐桌口粮,呈现了农作物的一生,展现了田园生活的点滴。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是李子柒的日常,也是万千田间劳动者的日常。但也有很多劳作者认为视频过度美化了田间生活,若想要真实了解劳作者的生活,作者王熹和林永匡创作的《中国节令》便是一本不可错过的书籍,不仅可以了解古人为劳作创造的天文节令,还能知晓当下佳节的起源与发展。未来,若是再遇到某国申遗某某传统节时,咱们也能追根溯源,为其讲述一二,让他们了解真正的历史发展究竟是什么模样。

正版 中国节令 爬梳要典方志笔记文集书信诗歌碑铭墓志关于节令的记载 先秦时期到明清两代习俗传统民俗历¥84京东购买

来自中国未来研究所的教授林永匡及学员王熹在浏览《四民月令》、《月令广记》、《燕京岁时记》、《酉阳杂俎》等典籍后,为我们带来了这本节令时节的发展轨迹,从先秦到明清,从春天到冬天,从播种到丰收,让我们了解谷物背后的成长轨迹,了解佳节背后的历史细节、了解中国节令的博大精深。

接下来我们从节令和月令两方面来看看中国文化的发展和延续。

土豆的一生

李子柒有一期视频,讲述了土豆的一生,从2019年的立冬开始,播种、发芽,到2020年的惊蛰、小满,土豆从土里被挖出,开始成为餐桌佳肴的备选之一。

《荀子.王制》里写到:“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故五谷不绝。”

《中国节令》书中提到,中国作为世界农业古国之一,在科技方面最突出之点是积累了丰富的农业技术、岁时节令经验和相应的系统的文字技术。并且早在公元前2000年的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出现了相关的历法和物候记载,来帮助人民掌握一年四季、暑往寒来的变化规律。

《尚书.尧典》中描述到:“期三百有六旬六日,以闰月定四时成岁”,先秦时期,古人已能将一年分为四时,也就是四季;且将一年定为366年,即有六旬六日;此外还计算出了闰月的存在。为了方便记住农作物的播种和收割,中国古代天文学家在制定天文历法时,就用二十四气来分配一年的十二个月,月首者称之为节气,月中者设置为中气,于是就有了现在我们所熟知的24节气:小寒、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12个节气和冬至、大寒、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小暑、处暑、秋分、霜降和小雪12个中气。

回到土豆的一生,立冬时,将成熟的土豆块茎处理好之后埋在土里进行休眠;随后让土豆依靠自身营养生根发出幼芽;等到第二年的惊蛰,长成完整的植物生长体系并开花;等至小满,根茎膨胀、叶子变黄,便可以挖出土豆,享受美食了。

中国的历法源远流长,正是有了古人不断的记录和反映,才保证了农事的耕耘、播种和收获正常运转。

端午的一生

今年的端午刚过,大部分人还沉浸在小长假的缓冲阶段,结束了长达六天的工作日,终于可以再度拥抱被窝,舒舒服服睡上一觉。不过就在我们理所应当享受各种佳节时,世界上正在发生一些让人迷惑不解的事情。

就自己在网络上的查询可知,2005年,韩国申报的“江陵端午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定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2014年,韩国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请将《东医宝鉴》的医书申报世界纪录遗产;随后,韩国的申遗项目拔河得到了超过半数的成员国的支持,被联合国列为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虽然,已有相关人员解释道,韩国的“端午祭”并非中国传统意义上端午节,所以称不上抢走中国的节日。并且从“申遗”行为的本质上说,无论哪国申遗,都是为了展示和传承人类文明的灿烂成果,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造福全世界的人民。

不过有一点我们可以从韩国学习,那就是我们应该足够重视自己的文化,并要学会将其普及和发扬,当子孙后代问起佳节的典故时,我们能够轻松道出历史背景,潜移默化地加深孩子对中国文化的认识。

在我阅读《中国节令》一书之前,一直都以为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龙舟比赛也是为了纪念屈原,吃粽子更是为了保护屈原。

但事实上,早在屈原诞生之前的战国时期,五月初五的端午节就已经出现了。《中国节令》一书描写到,综合考察的结果表明,至迟从战国时代起,人们就已把五月初五视为“恶月”、“恶日”,当作驱邪之日。只不过,汉代五月初五日流行的习尚与后来盛行的风俗活动有着很大的区别。

《风俗通义》一书记载:汉俗于五月初五日,用青、赤、黄、白、黑等五彩丝合并而成细索,系在臂上,称“长命缕”,或称“续命缕”“五色缕”等,用它祛病瘟,除邪止恶气,目的是延年益寿。此外,汉代还有五月初五日以朱索五色印作门户装饰的习尚,为的是抵制恶气。那时,粽子被称为角黍,是一种时令食品;并且龙舟竞渡的习俗也早在屈原之前便已存在。哪怕是延续到现在的采艾蒲习俗,一开始也只是信仰上的需求,与屈原并无关联。

《中国节令》讲到,中国古代的节令文化是由年节文化和时令文化两部分组成的。年节文化就是我们上面提到的涉及到一年春夏秋冬四季的二十四节,不同时间,有着不同的自然变化、景观变化和农产变化。

二十四节出来之后,与之辉映的、需要施行的政治、经济、礼仪、生活等方面的政令也就应运而生,成为了周而复始的特有的时令文化。我们现在庆祝的各类佳节便是这时令文化的一部分。

说回到属于时令文化的端午节,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就发生了与以往很大的变化,由于楚地端午纪念屈原的习尚开始被全国接纳,因此五月初五日不再只是围绕“恶日”驱邪,反而出现了很多娱乐活动。《荆楚岁时记》里就写到“五月五日,四民并蹋百草,又有斗百草之戏”。

隋唐时期,端午节更是发展成具有特定意义的节日风俗活动:宫廷端午盛宴、赏析衣带和百索粽子;宫外射粉团、画五时图。

直至宋代,隋唐时期的朱索桃印施于门户已演变成贴天师符于门户,端午习尚再一次推陈出新。粽子变成了端午节常食的节物食品,并且品种增多、形制不一:角粽、茭粽、筒粽、九子粽等;此外,还出现了另一种制作精美的节令食品—百头草,以菖蒲、生姜、杏、梅、李子、紫苏等切丝晒干,再用糖或蜂蜜侵之制作。皇帝也极其重视端午佳节,亲笔御书葵榴画扇、御园射箭,与文武百官共享其乐。

今时今日,除了粽子、龙舟等大众化的庆祝端午的习俗外,每个地方都还保留着每个地方独有的延续下来的端午习俗。不过,无论是什么模样、无论如何庆祝,都是在延续古时文化,也都在传扬中国文化。

不仅是端午佳节,《中国节令》书中还详细介绍了春节、元旦、元宵、中秋等节日的发展历程,让我们可以更好的通古今知往来,为我们传承中国文化加持历史砝码。

陈希龄在《恪遵宪度抄本》里写到:“小暑,温热之气而为暑,小者,未至于极也。”愿我们面对疾风时,泰然处之;愿我们弘扬文化时,娓娓道来。今日小暑,心安静舒爽,人惬意自得。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作文年 800作文大全高中作文 那一次我真后悔作文600字 一段什么的旅程作文600字 我的一天 作文600字 生活中的美好作文600字 我学会了什么200字作文 我的理想工作 英语作文 童年生活作文200字 被男朋友打屁股作文 幸福在很近的地方等我作文600字 以春天为话题的作文200字 老鹰捉小鸡作文300字三年级 我看学校新变化作文 长大的感觉真好作文600字 美在不期而遇作文600字 读水浒传有感600字作文 我最喜欢的植物作文300字 关于春天的作文300字左右 五一劳动节作文250字 从那一刻开始作文600字 乡村生活作文400字四年级 我的家风故事作文400字 关于新年的作文600字 最难忘的一件事500字作文 心中一片月作文600字 是你改变了我作文600字 什么拨动了我的心弦作文 幸福的约束600字作文 20年后的我作文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