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散文:走在成都大学路上

2020-11-30 04:45:01
相关推荐

文/黄东速

成都火车北站,乘1号线地铁,大约不到二十分钟,就到了第五个站点。竭力减速的车辆准时甩出一个响亮、光滑、不慌不忙的女中音,仿佛对我一个人说:华西坝站到了。我的双腿已习惯了这个声音的指令,立即条件反射似地迈动起来,拖着我疲惫的身躯和杂乱无序的念头跨出了车厢。站上电梯,一股笃实而又看不见的力量稳稳地把我托到了C出口。走出出口,我就像一尾跃出水面的鱼,感觉到一种说不出的时空差异,仿佛从世界的底部来到敞亮得眩目的人间。

转身,走十多步,就来到了一个十字路口。路口站着一块比我还孤零的蓝色路牌,它看见了我,又像是没看见。路牌上面写着“人民南路三段”。我是个方向感、位置感极差的人——在居住了大半辈子的小小县城,竟然会在城中闹市迷路。我为此受到的嘲笑比不迷路的次数还多。路牌上的地理命名给我了一种踏实、安全之感,它象剔除牙缝塞物的牙签,消除了我对一个陌生之城的恐惧和惶惑——“人民南路三段”,这是我身体之所在的经纬,让我知道自己不在荒野,不在孤岛,而在一个能说出具体“位置”的地方。

站在这里,对面是气宇轩昂的财富国际摩天大楼,它让本来卑微的我更加卑微,在它眼里,我微小如蚁,命如薄纸。玻璃墙闪烁着蓝色光亮,就像是从蓝色天空掉下的一部分,又像是一曲凝固的蓝调舞曲。左边隔着一条人民南路,就是华西口腔医院,正对着的是一幢两层楼高的哥特式教堂建筑样式的华西医院纪念馆。我惊诧于在这片单调、乏味的盒子建筑中,为什么会闯进一座如此典雅而带有神意的欧式建筑。它当然不会回答我,存在就是强大的理由。它如此的突兀,简直就像欧洲牧师深陷的眼。担心迷路的我为了记住这个位置,曾经用手机照下这座纪念馆,心里默念:纪念馆对面就是大学路。

大学路中间是一条五、六米宽的单向机动车车道,向两边扩展是三米左右的非机动车辆(摩托,自行车)车道,再向两边扩展就是两米宽的步行道。机动车车道和非机动车车道之间种植了了一排密簇簇的行道树,清一色的法国梧桐,应该和巴黎那条著名的香榭里舍大道的梧桐树一样吧。为什么叫大学路?我没听人说过,但我猜测,可能是由于它的右边紧邻华西大学的缘故。

从路口向右,就拐向了大学路。拐角处是凉山宾馆,谁也弄不清它为什么不前不后,恰恰正好蹲在拐角处,就像弄不清绕过这个拐角后,为什么会遇见你所遇见的人。三层楼,蓝色釉砖,平常很冷清,仿佛就像它的名字,冷淡得懒得搭理人。每次路过时,我喜欢扫看一下嵌在宾馆额头的“凉山宾馆”四个字,白色,草书,龙飞蛇舞,立体动感,像是要从墙上站起来,腾飞着说不出的美学元素。当阳光打在“额头”时,那四个字折射出的光,让我有一种无端的亲。街口的左面,是一大片施工地,护墙上赫然写着“天府汇建设项目”,三幢庞大的商楼还未封顶,但已初见雏形,那些日后的繁华和喧嚣已埋在了水泥里,等着生长。

从路口向里打望,如果是春夏,首先扑入眼帘的是浓密、荫蔽的梧桐树叶搭起的一个绿色长廊,随后一脉阴翳像蛇一样无声无息游过来,紧紧地缠绕在你身上。如果是秋冬,薄脆、枯黄的树叶纷纷摇落,地面铺满碎金,整条街就像一副旖旎的俄罗斯油画。夏天,是她最美时分,整条街树影婆娑,一枚枚叶片绿得郁勃、浓稠、深情,垂下的荫翳把这条街的时间都浸染绿了;走在路上,能听出树叶簌簌落下的声音;阳光慵懒地打在身上,不知它穿过了多少片树叶;风儿一吹,匍匐在地上的树叶就有了飞跑的冲动,不过它不会跑远,就在你脚下撒欢。

但令人不适的是,梧桐树落下的飞絮漫天飞舞,它像蒲公英一样轻盈,不停地追逐你,一厢情愿地想和你亲昵,如果一旦粘上,皮肤奇痒难受。这些梧桐树很有些年代了,约一人抱粗,树皮粗糙,蜷缩,像蜕化的鳞片一样脱落,老得像逝去的岁月。有些粗陋的虬根裸露地面,像是诉说生长的艰辛。

路两边是一些商行和店铺,鳞次栉比地排列开来。右边依次是“我家”社区旅馆,光大银行,红旗超市,厕所串串,芙蓉树下冒菜,新丝路美发,大嘴沙锅,陕西铺盖面,重庆胖味面庄,云吞小吃,川菜干锅,东北饺子王,德仁堂药店,宜宾燃面……一直排到街中段的华西大学校园大门,校门之后是一段路墙,接着是一个不大的十字路口。过了十字路口,最后是如意精选酒店。左边依次是,永丰包点,红顶房产,广式烧味,花心服饰,华光眼镜行,墨染咖啡,美之约发店,译花馆花店,小木屋咖啡,赖师按摩,一圃清茶,然后是二百米的路墙,路墙过后,又是白内障专科医院,龙江路小学,德格莉丝美发店,现代牙科,八一大厦,工商银行,翼果酒店,乐山牛华缘缘麻辣烫,最后是铜雀台整形美容中心。

我总觉得,店铺是一条街的肋骨,支撑着一条街不会在老去的时光中颓倒;店铺是一条街的纹身,不断给空荡荡的街面植入密密麻麻的、梦幻般的花纹。这些店铺经年累月地站在这里,与大学路相濡以沫,以自己的精神、容貌、姿态、气息、色彩浸润着这条路,也被这条路浸润。当穿路而过时,我的眼和脚一样忙碌,不停地扫看路两旁的店铺,看它们别具一格的店招,忙活或清闲的店小二,腆着肚子的老板,进出的客人,以及升腾起的烟火味道和喧攘市声。从这里,我看到了世俗的、花花绿绿的只有吃穿的生活。这时,我会突然觉得俗世的温暖,这样的俗坔沾襟好过了西湖明月。特别是晚上打烊时分,整条街安静下来,灯光迷离,路人稀少,梧桐树下的店铺呵欠连连,就像一个讲完故事的人,准备闭上困乏的嘴和眼。

我经常光临陕西铺盖面。面馆生意兴隆,座无虚席,每次来时,生意好得桌腿都伸出了小店,踩到了路边。面条大约有皮带宽,第一次吃时,我想起了陕西十大怪之一:面条像腰带。铺盖面佐料实在,量足,牛肉、肥肠、兔丁、鸡块在碗里拥挤得要冒了出来,让人觉得老板不计成本。虽然是陕西面食,但入境随俗,味道基本上是四川的麻辣香味。除了陕西铺盖面,我经常去的还有八一大厦楼下的土菜馆,经济实惠,价格适中。但不久前,由于国家规定部队严禁从事经营活动,土菜馆就关门歇业了。

街上的龙江路小学,据说当年主要领导人到成都视察时,曾莅临该校。从此,这家学校名贵起来。作为城市教育名片的龙江路小学自然得天独厚,条件优越,很多家长以把孩子送入这所学校为荣。我观察,能读上这所学校的大都是一些非富即贵的家庭。最好的佐证是,每到周末,校门口豪车云集,流金淌银,就像名车展览会,把附近的路堵塞得像香肠一样满满的。当我侧身绕过时,那些豪车的光芒会把我照得卑微如草,不禁心生感慨:成都真是天府之地,财富如山,富人如蚁。

一座城市的老街老路多少都有它的历史脉络和前尘往事,就像这条普通得默默无名的大学路也是有历史、有故事的。在路右边中段的路墙上贴着一块红色石牌,上面写着:“宁村,宁为南京简称,宁村是抗战期间金陵大学在此修建的宿舍,半为茅草屋,半为教工大院,教工戴安邦、陈纳逊、牟宗三等在此居住。金大回迁后,改为华大教师宿舍,中文系教授缪铖曾居于此。”寥寥数行字,让人想起那个山河破碎,国难当头的年代。

在抗战初期,国民政府虽然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消极抗战政策,但也做了一件泽被千秋的大好事——七七事变后,国民政府采取了战时紧急措施,将一大批沦陷区的大学成建制地迁往内地,其中包括著名的清华大学、北平大学、交通大学、同济大学、东北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等等。这次大学内迁,不仅使国家的文化命脉得以踵武庚续,薪火相传,而且也在偏僻蔽塞、文化落后的南方大地点燃了文化篝火。其中,最为有名的就是由南迁的北大、清华、南开组成的西南联大,那些遇难不屈的校魂,那些风骨嶙峋的大师,那些报效祖国的莘莘学子,在炮火连天、颠沛流离中,共同擎起了中国的文化大旗,那是中国大学最艰难也最富有的时光。

据统计,内迁西南的院校达61所,其中很多院校迁入了四川,并在当地落地生根,成为战时的文化大后方、文化重镇。当时重庆沙坪坝、成都华西坝、北碚夏坝、江津白沙坝,成为名噪一时的“文化四坝”。而大学路就位于华西坝,宁村就在大学路旁。岁月悠悠,年华老去,那些名字写在石牌上的人已经作古,但他们住过的宁村还在,只是没有了任何具体的坐标,也不见了他们的匆匆脚步、疲惫身影,唯有他们的精神和魂魄还栖息在这块土地上。

在接近左边出口的路墙上也贴有一块红色的石牌,上面写着:“南台路,西起大学路东口,东接龙江路,因建于清初的南台寺而得名。乾隆年间翰林院大学士张问陶曾在此雅集群贤,临水赋诗,绘制《南台秋禊图》。1775年,乾隆发兵攻打大小金川,假寺为仓,贮粮草、火药,因爆炸全毁。1938年,开辟新南门后建成此路。”路牌上的这些文字让我思接千载,神游万里,那个我从末见过的南台寺在岁月风云中时隐时现。也就是说,在这个路牌附近,三百年前有一名叫南台寺的寺观,而且是文人骚客诗文唱酬、曲水流觞的雅集之地。

“临水赋诗”,说明南台寺比邻河水。我蓦然醒悟,大学路左边百来米处不就是府南河吗?最大的可能就是南台寺处于当时的南台路(今大学路)和府南河之间。这段文字还告诉我,南台寺曾经作为清军攻打大小金川的重要仓库。那时,此地军情火急,驰檄如电,金戈铁马,旌旗猎猎,密布战争风云。1747年,小金川土司起兵叛乱,四川巡抚纪山派军弹压,反为所败。随后,云贵总督张广泗、大学士讷亲率3万大军围攻金川,然疲师半载,竟劳而无功。乾隆翘首喜讯,得到的消息却是,数万大军惨败于八千多藏兵。乾隆不禁龙颜大怒,传旨将张广泗斩首,令讷亲自尽。

次年,清庭再次进剿金川,并起用老将岳钟琪。岳钟琪吸取了前番教训,一边猛攻,一边诱降,好不容易才平定叛乱。

1760年,金川土司复叛,清庭派出三路大军进剿,南路四川总督阿尔泰逡巡畏敌,按兵不动。乾隆一怒之下,令阿尔泰自尽,再命大学士温福督师率兵继续进剿。清军再次遭遇到叛军的顽强抵抗,统帅温福战死沙场,马革裹尸。

清廷不甘失败,1773年,又命猛将阿桂为主帅率军进剿。经过两年苦战,在付出了巨大代价之后,才攻克叛军老巢,彻底平定了大小金川。此役历时30年,清庭劳师糜饷,耗费白银无数,斩首赐死高级军政官员十多名,士兵伤亡数万,让曾经不可一世的八旗铁骑品尝了失败的苦涩滋味。可以说,金川之战让清王朝元气大伤,昔日大清帝国的文治武功黯然失色,这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帝国的盛世之根。从此,清王朝从乾隆盛世走向了日落西山、风雨飘摇的暮途。

我站在石牌前,睃望四周,街道安静地呼吸,空气扬着尘香,或高或低、拥挤不堪的楼房折断了我的视线,一个穿着白色裙子的女学生骑着红色的单车从身边擦过,堵在路口的小车排到了龙江路小学……这些眼前的事物折射的时光象绒毛一样爬在我身上,而南台路、南台寺、临水赋诗的诗人、大小金川、战争硝烟却离我越来越远,最后像潮水一样退去。此刻,大学路没有历史,没有回忆,只有我孤单的身影。

大学路出口的左边,就是位于万高都市欣城的铜雀台整形美容中心。铜雀台,这让我想起了杜牧的诗句:“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当年,一代枭雄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廓清北方,问鼎中原,饮马长江。志得意满的曹操也像大多数英雄一样,爱江山也爱美人,赢下天下、霸业已定之时,也是雄性勃发、激情昂扬之日,红颜美女自然成为抒情的丝弦管乐,也是打下江山最大的胜利品。在某个特定的时候,对那些成功的英雄来说,江山只是一道春药,起起伏伏温柔的江山曲线都不及红颜的一颦一笑、玲珑凹凸,更不及“芙蓉帐暖度春宵”。

初定天下的曹操爱慕有“沉鱼落雁之貌,闭月羞花之容”的江东二乔,为了独占花魁、享尽芳华,曹操大兴土木,筑铜雀台以锁江东二乔,其子曹植写下《铜雀赋》:“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俯皇都之宏丽兮,瞰云霞之浮动;欣群才之来萃兮,协飞熊之吉梦;仰春风之和穆兮,听百鸟之悲鸣……”我觉得,曹操筑铜雀台,其志并非只是“揽二乔于东南兮”,更多的是登高齐天,视万物为刍狗,抒发英雄豪杰江山入怀、“谁主沉浮”的鸿鹄之志,也可能还有一脉“仰春风之和穆兮,听百鸟之悲鸣”的高处不胜寒的呜咽。

我对取此店名的人钦佩不已,既有历史,又有文化,还与美容行业十分契合,比那些涂脂抹粉、直奔主题的店名高明多了。现在是美女经济,看一个地方经济发达不发达,就看美女多不多,还有一个规律就是,美女多的地方美容院一定多,因为女性为了保持、塑造美丽,她们乐于呆在流淌着美丽梦想的美容院里,乐于用大把大把的钱,美容整容俨然成为她们生活的一部分。她们相信,买来了美丽,也就买来自信和爱。

成都西部名城,自然美女如云,活色生香,她们妖娆而精致,为这座锦城锦上添花。你随便站在哪里,美女的倩影都目不暇接。站在大学路,随时可见那些烟视媚行、顾盼生姿的成都美女,她们妩媚而绰约的风情,从头到脚缭绕着你。铜雀台的生意非常好,它占据了万高都市欣城的三层楼;那些走进去的女顾客都梦想着化茧成蝶,梦想着变成一只美丽斑谰的孔雀飞出来;她们不像江东二乔被曹操锁在铜雀台,她们不请自来,而且冒着失败的风险,就像张爱玲所说,美丽是女人不请自跳的陷阱。

夜晚时分,那座27层高的万高都市欣城楼顶闪烁着“铜雀台”三个字,远远望去,就像天空落下的星子,星光熠熠,孤冷高寒,别梦依依。

过铜雀台,大学路就到了尽头。走出路口,就是车水马龙的新南路了。大学路在这里戛然而止,就像完成了这座城市赋予它的历史使命,收停住匆忙的脚步和昨夜的千言万语。

作者简介:黄东速,江油作家协会成员。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听从内心的召唤,在文字的花园里朝花夕拾,煮字疗饥,自娱自乐,把写诗作文作为生活的一种方式,随性随情而写,在文字的风景里忘掉尘嚣,忘掉时间。有诗文散见于报纸、刊物、网媒。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追 作文 拒绝 作文 传递 作文 竹林 作文 敬畏 作文 影子 作文 作文 狗 如果 作文 教师 作文 一件事给我的启示作文500字 一件难忘的事英语作文80字带翻译 这一路风光正好作文600字 记一次家务劳动作文500字 幸福在那一刻绽放作文600字 假如我有一双翅膀作文600字 我向往这样一所中学作文400字 有一种记忆叫温暖500字作文 珍爱生命安全第一作文300字 我尝到了创造的乐趣作文400字 我学会了打羽毛球作文300字 我作文上的红双圈代表着什么 感受什么的美好作文600字 史上最牛高考零分作文 如何保持健康英语作文80词初二 我需要这样的平台作文400字 以细节为话题的作文600字 六一游园活动作文300字 我生活在鼓励之中作文600字 以勇气为话题的作文800字 我想这样过六一作文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