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客家姓氏文化与门楣精神

2020-11-30 10:55:01
相关推荐

门匾起源于汉魏时期的“门第阀阅”,本是达官显贵用来标榜门户的功状,东晋以后,却被衣冠南渡的客家先民带到南方,演变为一种崇尚祖训、铭记历史、注重家教、爱惜名节的文化,历经千百年,在明朝中叶基本定型为今天这种在住房、祠堂门额上设置门匾的习俗。

客家人大多门风纯朴,生活中祈求家庭吉祥、国家兴盛,并时时以此为谕,如书写“见贤思齐”、“忠厚传家”、“耕读传家”、“勤俭持家”、“艰苦奋斗”等等。总之,“门楣”虽仅三四字,但是其内容丰富,寓意深远。

首先,每一块门楣都是一部“微型族谱”,其里面蕴涵着大量的历史信息,是客家人尊宗念祖、家族兴旺的重要标志。

其次,“门楣”是客家崇祖意识的产物。在客家人离开了自己的亲人和祖居地以后,不免感到空虚和孤独。这时,门楣又起着激唤崇祖意识的作用,使客家人感到自己的亲人就在身边,脚底下的这块新居地就是祖居地,于是,大大坚定了在新居地干一翻事业的决心和信心。

第三,通过门楣来取得同宗群体的归属感。门楣就像一条红线,把一个氏族的思想感情串连在一起,不管相隔多远,总是心心相印;无论相识与否,只要道出一点世系源流,就会产生亲缘思想。最后,门楣的教育意义深远。有些“门楣”是显示其品格高尚、门风纯朴、艰苦创业,用于垂训后代的。门楣的这种积极意义,各个姓氏宗族都很重视,在造就一代又一代的优秀人才中,起着十分重要的激励作用。

1、温姓——卿相三才

唐初温彦宏、彦博、彦将三兄弟从小就被薛道衡断言皆有卿相之才。彦宏,隋代历官东学士、长安尉,唐高祖李渊时,专门掌管文翰,武德年间官至工部尚书。太宗时官礼部尚书,封黎国公。彦博,官至文林郎、幽州总管,太宗时官中书令(宰相),封虞国公。彦将,隋代官羽林骑尉、中书侍郎,封清河郡公。

2、邓姓——礼贤名高

东汉邓训,字平叔。邓禹第六子,少年有大志。明帝初年,官郎中,谦逊宽容,礼贤下士,士大夫多愿跟着他干。后历任乌桓校尉、张掖太守、护宪校尉。

又有门匾"云台世第"、"东汉家声"(指邓禹):

邓禹,字仲华,南阳新野人,东汉中兴时"云台二十八将"之首,东汉建国元勋。拜太傅,封高密侯,食邑高密﹑昌安﹑夷安﹑淳于四县。谥元侯。邓禹为刘秀中兴汉室立下大功,是最早跟随光武帝南征北讨的将领之一。邓禹满门显贵,儿孙绕膝,成为东汉最显赫的大家族。——西窗注

3、廖姓——万石遗风

北宋廖刚及其四子(廖迟、过、遂、遽),各年俸二千石,合计万石。廖刚,字用中,号高峰居士,福建顺昌人,进士第,历任刑部侍郎、御史中丞、工部尚书。

4、周姓——爱莲世第、太极流芳

北宋周敦颐,字茂叔,号濂溪,湖南道县人,哲学家(理学家)。为人刚正,博学多才,知南康军时作《爱莲说》,中有名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为世人传诵。官至大理寺丞、国子监博士。为理学创始人之一。著有《太极图说》、《通书》。

5、何姓——学海遗风、东海流芳

东汉何休,字邵公,经学家,山东兖州人。官任司徒拜议郎、谏议大夫。精研六经,注经十七年。著有《春秋公羊(传)解诂》等,被京师称为"学海"("经神")。

何姓另一望族,南梁何逊。南北朝时期诗人,字仲言,曾任尚书水部郎,世称“何水部”。又有门匾"水部风高"、"水部梅清" ——西窗注

6、林姓——九龙衍派

林皋,比干子孙,战国时任赵国宰相,权倾一时,德高望重。他有九子(文、成、宣、化、德、修、明、勉、韶),受家风影响,各有才能,德才兼备,被时人称为"九龙",林皋则被称为"九龙之父"。父子十人同以德才见称,因此被称为"十德",比喻孔子的十种美德:"仁智礼义乐,忠信天地德"。为后来林氏望族"十德堂"之始。

7、杨姓——清白传家

东汉名臣杨震,关西弘农华阴县人。为人清廉纯洁。震任东莱太守时,一个过去受他提拔的官员深夜偷偷送银子给杨震,杨震责问,官员说:现在是深夜,这事没人知道。杨震大声呵斥道: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会没人知道呢?!杨震一生清廉,亲朋劝他为子孙置办些产业,杨震说:"让后世称他们为"清白吏"子孙,这样的遗产难道不丰厚吗?"

因此杨姓又有门匾 "四知家风"、"关西世第"、"弘农流芳"——西窗注

8、饶姓——平阳世第

平阳是饶姓的郡望之一。平阳郡,三国时魏国所置,望出饶姓后裔。

又有门匾:

"明经修行"——典出饶子仪。子仪,北宋经师,字元礼,江西临川人。经,专指儒家经典,下同。(西窗注)

"经学隐士"——典出饶延年。延年,北宋学者,以经学著称,为陆九渊弟子,隐居不仕,轻财好义。——西窗注

9、孟姓——亚圣之裔

孟子,孟轲,字子舆,战国思想家,儒家代表,被后人尊为“亚圣” (孔子为“大圣人”)。孟姓的郡望主要有平陵、平昌、武威。孟姓以平陆、三迁为其堂号。“三迁堂”出自孟母三迁之典故。孟子幼时家居近家族墓地,孟子就喜欢学丧事中的哭喊和埋坟之事。孟母为了教育儿子,把家迁到集市旁,孟子又喜好上做买卖的吆喝声。孟母不得不第三次搬家,迁到了学堂旁,从此,孟子就喜欢上学习礼让进退之数,孟母十分高兴地说“这里可以使我的儿子成为好人”。孟子后来成为最有学问的人,被后人称为亚圣。

10、骆姓——四杰才名

骆宾王,唐代诗人,初唐四杰之一,开唐诗风气之先。幼为神童,有著名诗作《咏鹅》。其他三杰为:王勃、杨炯、卢照邻。他们官小而才大,名高而位卑,以才子齐名出现于文坛,提倡刚健骨气。

又有门匾 “三军韬略” :

典出骆元光。元光,中亚伊朗人,中唐时名将,身材魁伟,有勇有谋,文韬武略。本姓安,父辈来长安经商,元光生、长于斯。安史之乱救驾有功,德宗赐名李元谅。——西窗注

11、王姓——珠树家珍

三珠树,是王家珍宝誉称。三珠树乃上古传说中的珍木,树如柏,叶为珠。唐代诗人王勃,与兄王勔、王勮皆有才名,故时人称之为“三珠树”。

又有门匾“三槐世家”:

典出王佑。佑,北宋初年名臣,又名祜。颇有名望,曾被太祖赵匡胤暗许以宰相一职,终不成。王佑手植三株槐树,誓曰:吾子孙必有为三公者。后其子王旦果为宰相。苏轼妻王氏,轼为妻家著《三槐堂铭》,《古文观止》中可查。——西窗注

12、戴姓——注礼传芳

西汉戴德,字延君,河南商丘人,任信都王太傅,经学家。与兄子戴圣同学儒经《礼》于后苍,时称大戴、小戴,叔侄二人各选集编注了上古时的礼仪论述,各有侧重。《大戴礼记》今已残失,《小戴礼记》即今之所传《礼记》。

又有门匾“谯国源流”、“夺席遗风”:

典出后汉戴凭。凭,字仲次,汝南平舆人,东汉名臣,经学家。成语夺戴凭席、戴凭夺席即出于此。汉光武帝一次聚臣论议,戴凭独不坐,问何故,曰:众博士未有能超出己者,不耻于同坐。帝令群臣问经诘难,有不能者则夺其席,戴凭舌战群儒,夺五十席。名噪一时。——西窗注

13、邱姓——忠实家声

丘岳,字山甫,号煦山,南宋名臣,文武全才,誓死报国。宋理宗御书“忠实”二大字以赐,封东海侯。梁代豫章内史丘促孚,字公信,吴兴乌程人。治为“天下第一”,皇帝赞其“忠实”。

14、谢姓——凤衣文章

南齐阳夏人谢超宗,著名诗人谢灵运之孙,好学有文辞,宋时任新安王国常侍。曾为新安王撰祭母诔文,皇上读后赞曰:“超宗殊有凤毛,灵运复出。”成语“凤毛麟角”典出于此。

又有门匾“宝树流芳”:

典出谢玄。玄,系出东晋望族谢氏,宰相谢安之侄,东晋名将,字幼度。一日谢安问诸子侄:“子弟亦何预人事,而正欲使其佳?(译:子弟们为什么不喜欢过问政事,却希望自己的后代有出息{指当官}呢?)”别的子侄都不能回答。只有谢玄回答道:“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庭阶耳。”后谢玄果为车骑将军。成语“谢家宝树”“芝兰玉树”即出于此。王勃《滕王阁序》中有“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的句子。——西窗注

15、田姓——荆花荣茂

田氏真、庆、广三兄弟,分财极公,议将庭前紫荆劈为三分品搭均分,是夜紫荆顿悴。兄弟晓而叹曰:“树木同株,闻砍即悴,可叹人而不如植物乎?”遂歇不议分,紫荆复茂如故。此田氏所以有紫荆之堂号。

16、张姓——金鉴流芳、曲江(相国)遗风

张九龄,广东曲江人,唐时著名宰相,诗人。官至中书令,兼修国史。唐开元初年,群臣献宝,为唐玄宗祝寿,独九龄献书《千秋金鉴录》五卷,玄宗赞之。

17、曾姓——三省(xing三声)传家

曾子,名参,春秋末鲁国人,孔子的传人。曾有名言:“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又有门匾“南丰衍庆”

典出曾巩。巩,江西南丰人,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西窗注)

18、吕姓——简重遗风

吕端,幽州按次人,字易直,北宋名臣,历国子主簿、太仆侍丞、秘书郎、太常丞、参知政事、丞相。端之为相,持重识大体,清简以为务。宋太宗称其: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毛泽东临终前曾对叶帅道:“诸葛一生惟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俗语“宰相肚里能撑船”也出自于吕端。

吕公著,字晦叙,寿州人,庆历进士,官至司空同平章军国事。“迎事善决,苟便于国,不以私利害功其心”。

19、薛姓——龙门良将、仁贵英风

薛仁贵,名礼,字仁贵。唐朝初年名将,北魏河东王薛安都六世孙。薛仁贵出身于河东薛氏南祖房,于贞观末年投军,征战数十年,曾大败九姓铁勒,降服高句丽,击破突厥,功勋卓著,留下了“良策息干戈”、“三箭定天山”、“神勇收辽东”、“仁政高丽国”、“爱民象州城”、“脱帽退万敌”等典故。唐高宗时,薛仁贵累官至瓜州长史、右领军卫将军、检校代州都督,封平阳郡公。

20、黄姓——叔度高风

后汉黄宪,字叔度,河南正阳人。博学善言谈,高雅有风度,学富五车,名动官府,年方十四就才华出众。当时太学生首领郭泰赞曰:叔度汪汪如万顷之陂,澄之不清,扰之不浊,其器深广,难测量也。成语“叔度汪汪”出于此。

故又有门匾“汪洋世第”“江夏渊源”

“三略遗风”:典出黄石公,秦末汉初隐士,仙人,曾授张良“天书”《黄石公三略》;

“香风绵远”:东汉孝女黄香,江夏人,成语“黄香温席”即指此,《三字经》中有“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春申遗风”:黄歇,战国时楚国公子,楚国国相,封为春申君,战国“四公子”之一,博学善辩,礼贤下士,门客数千;

“山谷腾晖”:黄庭坚,江西九江修水人,字鲁直,号山谷道人。诗人,“江西诗派”鼻祖,画家,书法家,文学家,“苏门四学士”之首,北宋书法界“苏黄米蔡”之“黄”者是也。——西窗注

21、钟姓——越国流芳

钟绍京,字可大,封越国公,江西兴国人。唐代中期著名宰相,有“江南第一宰相”之称。唐睿宗时任中书令。绍京也是著名书法家,历史上把三国时的著名书法家钟繇称为“大钟”,把钟绍京称为“小钟”,有书法作品《灵飞经》。故又有门匾“沈墨流光”。

又有门匾“知音遗范”“高山流水”:典出钟子期、俞伯牙。子期,西周时樵夫,伯牙为著名琴师。一日奏琴,樵夫子期听到后,赞曰:巍巍乎志在高山。伯牙又奏一曲,子期赞曰:洋洋乎志在流水。伯牙诧异,遂结为知己。后伯牙再访子期,岂料子期已故去,伯牙感叹知音难觅,于子期墓前摔琴谢知音,誓不再操琴曲。——西窗注又有门匾“飞鸿舞鹤”:典出三国时书法鼻祖钟繇。《法书要录》中称钟繇的书法“若飞鸿戏海,舞鹤游天。”——西窗注

22、吴姓——渤海流光、三让传家

殷商时吴姓始祖泰伯。泰伯三弟季历之子季昌(即姬昌,周文王)幼即聪慧,有贤名。泰伯之父周太王欲将王位传给季昌,泰伯知其意,携大弟仲雍出奔荆蛮之地,建立族国“句吴”,即吴国之来历。季昌来寻,泰伯辗转避之江苏梅里的渤海(长江入海处),易服毁容,文身髡首(西窗疏注:文身即刺青,髡首即剃发),誓不继位。

《论语》中孔子赞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西窗注

23、吉姓——穆如清风

语出《诗经大雅丞民》:“吉甫作诵,穆如清风”。形容吉甫的诗作得好,温和犹如春风。尹吉甫,即兮伯吉父。尹吉甫,周宣王时大臣,兮氏,名甲,字伯吉父,“尹”为官名。曾奉命在成州主管征收南淮等地方贡赋。其子嗣以祖字“吉”为姓。“才高大历”:典出吉中孚。中孚,唐代大历年间“大历十才子”之一,官至翰林学士,江西鄱阳人。

“列会香山”:典出吉旼。吉旼,江西鄱阳人,唐代诗人。为香山九老之一。唐武宗会昌五年,白居易(号香山居士)、吉旼等九位老诗人在白居易处欢聚,既醉且饮,赋诗作画。九人结为“九老会”。

24、孔姓——诗礼传家、尼山流芳

孔子,字仲尼,春秋时思想家,儒家创始人。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他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三年,晚年修订《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该书被奉为儒家经典。

郡望:鲁郡、京兆郡、河南郡、会稽郡等。

堂号:阕里堂、至圣堂,这两个堂都是因孔子而命名的。孔子生于阕里,是历史上的“大成至圣”。

25、潘姓——诗称邠老

宋代诗人潘大临(碑中误刻为“监”),字邠(bin,一声)老,黄岗人,与弟大观皆以诗名。从苏轼、黄庭坚,有《柯山集》,是江西诗派重要代表人物。能文善画,擅长书法。大临写的诗优美动人,受到名家的称赞。

又有门匾:“名高吴将”:典出清代名将潘韬。韬,吴川人。乾隆中任闽浙督标水师营参将,守护台湾有功,官至南澳镇总兵。又:潘璋,三国时东吴名将,关羽败走后,为潘璋所擒。

“功推武惠”:典出潘美。美,北宋名将,在灭南汉、南唐、北汉时累著战功。卒谥武惠,追封郑王。

26、卢姓——夺锦风徽

唐代状元卢肇,字子发,江西宜春人。《幼学琼林》中有“同观竞(碑中误刻为“宽” )渡,谁为夺锦之人。”并注云:卢肇、黄颇,皆宜春人,同举进士,郡守独钱颇。明年肇状元及第,归之日,郡守迎接,因观竞渡,肇即席作诗云:“向(碑中误刻为“报” )道是龙君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太守大惭。词语“锦标赛”即源于此。

27、陈姓——义门传家

唐代陈旺,江西德安人,以孝治家,世代相传,历时330年,形成一个3700多口人,三百多处田庄,前后十九代,同居共炊的庞大家族。被朝廷表为“义门”。直至宋仁宗七年,由皇帝派人协助拆迁,才分散于十六个省的125个地方。

又有门匾“德呈永耀”、“文范遗风”:

典出陈寔。陈寔(shi,二声),东汉末年人,曾为太丘长,世人又称陈太丘。德行著称于世,为人仁信笃诚,使人不欺。死后吊者三万余人,谥“文范先生”,又谥曰“文为德表,范为士则”。中学语文教材中录有《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西窗注

28、范姓——文正世泽

范仲淹,字希文,谥文正公。政治家、文学家,北宋名臣,文武兼备,为人忠直。工诗、词、文,有《岳阳楼记》流传千古。——西窗注

29、刘姓——汉室遗风

汉朝皇室,刘邦建立西汉,历时214年,刘秀建立东汉,历时196年,共计410年,是中国封建社会最长的一个朝代,为刘代建立了风范。

又有门匾“禄阁流芳”、“校书世第”:

典出刘向。向,西汉著名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皇室后代。曾任谏大夫、光禄大夫等,奉命领校秘书(即管理皇宫图书),所撰《别录》,为我国最早的图书分类目录。他编撰整理了大量历史图书,为保存上古文化作出重要贡献。——西窗注

30、余姓——靖瑞遗风、八贤世第

余靖,北宋著名谏臣。字安道,号武溪,广东韶关曲江人。进士及第后,起任赣县尉。历任要职,官至工部尚书。曾多次力诤皇上,以致唾沫溅到皇帝脸上而不自知。因为范仲淹辩护而得名,与欧阳修、尹洙、蔡襄并称“四谏”。死后,英宗追赠刑部尚书,谥“襄”,后人尊称“忠襄公”,广州建有“八贤堂”,余靖位列其中。——西窗注

31、朱姓——沛国流芳

朱氏二世公朱沛,字沛国,周封西北侯一品大夫,加封东阁老、丞相。后裔为纪念沛国公,对所居之屋均为沛国堂。汉高帝时治所在相县,东汉改为沛国,此支朱氏开基始祖成为望族。

又有门匾:正学芳规、考亭遗风:典出朱熹。熹,南宋诗人,文学家,哲学家。江西婺源人,字元晦,号晦庵,晦翁,考亭先生等。是理学重要代表。曾在白鹿洞书院讲学,订立《学规》。元代复科举,诏定以朱熹《四书集注》试士子,明代科举以朱熹的传注为正宗,朱学遂成儒学正统。——西窗注

西窗按:遍查朱姓名人中,似乎没有朱沛。“沛国流芳”可能典出周朝邾侠。邾侠,本名曹侠(故与曹姓同宗)。其祖乃黄帝之孙颛顼。周武王伐克商纣后,封曹侠于邾国,因以国为姓,又称邾侠,后楚灭邾国,邾侠后代逃难于沛(东汉改名为沛国),由是沛国遂成朱姓望郡。在汉字中,右耳旁义为“邑”,即“郡邑”之义,邾姓后人去右耳以纪念国灭,即所谓“去邑留朱”。是为朱姓传代之始。

32、赖姓——秘书世第

唐代于都人赖棐,字忱甫,七岁能写文章,十五岁(一说20岁)通晓九经及诸子百家。乾元年间中进士后,授官崇文馆校书郎,不任,退居田里,人称他住的地方为秘书里。

西窗按:据赖氏族谱,赖氏第五十四世祖妙通公,“西汉平帝时,以文学选举官任秘书郎,升崇政殿大学士,仕至嘉议大夫赠太子太师。”

又有门匾:御史家声:典出赖瑛。瑛,字世杰,江西广昌人,明朝名臣,永乐年进士,官御史,刚直坦正,体恤民意,遇事敢言,后官至参政。

松阳世德:典出赖遇公。松阳郡,为赖姓郡望,其开基始祖为晋代赖光,光三世孙遇公,任江东太守,上书朝廷,晋帝御笔亲书“松阳郡”。

绍兴衍庆:典出赖文俊。文俊,名风冈,字文俊,号布衣子,故世称赖布衣,江西定南人(籍贯不可考,存疑)。南宋地理学家,精通堪舆风水,留下许多神话般的传说,著有《绍兴大地八铃》等书。

33、胡姓——苏湖世泽

苏湖为胡氏望族发源地。胡瑗,字翼之,北宋初学者、教育家,泰州海陵人,祖籍陕西路安定堡,又称安定先生。任国子监直讲、太子中舍(碑中误刻为“允”)、天章阁侍讲(碑中缺“天章阁”三字)等,以太常博士致仕(即退休)。在苏州、湖州讲学二十余年,与孙复、石介并称为“宋初三先生”,著有《论语说》、《春秋口叹》等。当时名列四真,人称:富弼为真宰相,包拯为真御史,欧阳修为真学士,胡瑗为真先生。

34、萧(肖)姓——彪炳文光

南朝梁文学家萧统,字德施,南兰陵人,梁武帝之长子,立为太子,谥昭明,世称昭明太子。信佛教,能文章,曾招揽文学之士,编集《文选》三十卷,称《昭明文选》,是现存最早的诗文选集,对后代文学颇有影响。南兰陵堂,历史文人萧氏有:肖望之,肖子良、子云、子显,肖绎。文采著世,彪炳史册。

35、罗姓——理学传芳

理学即道学,为宋代儒家哲学思想。北宋罗从彦,字仲素,福建南平(南沙剑州)人,世称豫章先生。曾师事理学家杨时,又问于理学家程颐,杨时、罗从彦、李侗(从彦之徒)三人并称“南剑三先生”。豫章,今江西南昌市西山,为罗氏一世祖,其后裔迁居广东梅州、兴宁,发展成大族。西窗按:罗姓又有门匾曰“豫章留芳”。

36、叶姓——楚尹遗风、沈根流芳

楚国时叶尹风范长存。“尹”为官称。叶氏始祖沈诸梁,字子高,春秋时楚国左司马沈尹戌之子,才华出众,楚惠王时被任命为楚国北边要邑叶邑的行政长官,归隐终老于叶邑,其后裔以“叶”为姓氏。

又有门匾“石榴应兆”:典出叶祖洽。祖洽,字敦礼,福建泰宁人,北宋神宗时状元。相传他中进士时,府学中石榴未到时令而先结两果,人们以为祥兆,榜出,果然叶祖洽与同郡上官均各中状元、榜眼,应“郡庠石榴,先结双实”之言。

水心司业:典出叶适。适,字正则,号水心先生,南宋哲学家,文学家,永嘉学派的集大成者,官至礼部侍郎。著有《水心文集》等。

37、李姓——诗酒流芳

李白,号青莲居士,祖籍甘肃秦安,唐代著名浪漫主义诗人。在中国文学史上有极崇高的地位。贺之章称之为“谪仙人”。现存有诗九百多首。李白幼时才华显露,吟诗作对,博学广览,青莲奇才。唐玄宗时,做翰林供奉、学士。杜甫有诗为证:“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西窗按:李姓又有门匾“青莲遗风”,取李白自号青莲居士之义。

38、蓝姓——明德传芳

蓝氏108世入江南始祖蓝明德,生于唐太宗贞观年间,聪明好学,行为正直,官任扬州节度使,自河南徙居南京上元县、句容县,后为蓝氏望族。

又有门匾——福州望重:典出蓝奎。奎,宋代学者,字秉文、灿斗,广东梅州人。哲宗进士,官文林郎、郡博士。尝奉诏校文福州。其文章气节,朝野钦崇。晚年居家讲学,学者称之“蓝夫子”。死后,乡人为纪念他,以其姓为乡名,为蓝坊(今属广东梅州讪蕉岭县)。

即墨名高:典出蓝瑛。瑛,字田叔(碑刻“明,蓝田”,误),号蝶叟,晚号石头陀、山公等,明代杰出画家。钱塘人。工书善画,长于山水、花鸟、梅竹,师从黄公望、沈周,与文征明、沈周齐名,画风多变,对明末清初的绘画影响很大。其子蓝孟、蓝深、蓝涛等也是杰出画家。

功封都督:典出蓝廷珍。廷珍,字荆璞,福建漳浦人,畲族。清初名将,是清初定策经略台湾的功臣。历任澎湖副将,南澳总兵,福建水师提督,为台湾的治理与开发作出重大贡献,影响深远。其族兄蓝理、族弟蓝鼎元都为平台治台名将。

西窗按,蓝氏有门匾“采荷遗风”未录入。典出蓝采和。采和,明德之子,传说中的“八仙”之一。采和出生时即有异象。其为人耿介,玄宗时进士,授谏议大夫,因直言谏帝,弹劾权相杨国忠,受排挤,愤而退隐终南山。世传他在山修炼成仙,称大罗仙翁。传有一子二孙。

39、苏姓——三苏望族

北宋文学家,四川眉山人苏洵、苏轼、苏辙父子。苏洵字明允,嘉祐年间,以文章著名于世,曾任秘书省校书郎,著有《嘉祐集》。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嘉祐年间进士,神宗时任礼部员外郎。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官至礼部尚书。擅长诗、词、书、画四绝。苏辙,字子由,进士,历官尚书右丞(宰相),著有《栾城集》。父子三人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列入“唐宋八大家”。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显示评论内容(2) 收起评论内容
  1. 2022-08-29 14:41[贵州省网友]IP:3409436887
    2.客家文化直都是我很感兴
    顶2踩0
  2. 2021-01-14 04:17明天的夏天[香港网友]IP:3407647027
    1.这个话题让人感觉好有意思了解不地区姓氏文化真很有意思。
    顶0踩0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亲情作文600 灯笼的作文 晴天作文 榴莲作文 温暖作文开头 考研小作文 三年级想象作文 作文题纲 英语招聘作文 泪的作文 家乡的作文600字 英语作文我的家乡 初中300字作文 我渴望作文 家规作文 成长作文400 熊猫英语作文 初中400字作文 背后的故事作文 300字作文小学生 火锅的作文 耐心作文 热点作文素材 生活作文300字 开心的事作文 可爱的人作文 遇见600字作文 作文摘抄大全 感谢你 作文 300个字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