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干货】你的整个生命 就是一件旷世艺术品

2020-11-30 20:25:01
相关推荐

文 | Joy Liu

来源 | 繁荣成长工作坊(FlourshingParty)

You are a wonderful manifestation. The whole universe has come together to make your existence possible.

— Zen master Thich Nhat Hahn

你是美好的体现。整个宇宙都聚集起来才让你的存在成为可能。

— 一行禅师

01

别找借口了,你就是在暴殄天物

前天妈妈打电话来告诉我,家里的堂妹因为眼底出血住进了医院,不知道眼睛是否能保住。当天晚上我在床上翻来覆去地睡不着,心里就在想一件事情:堂妹的人生怎么办,她都还没有好好地活过。

我知道自己这句话说得实在是很自恋:堂妹有没有好好活过,应该由她自己来判断不是吗?我有什么资格说她没有好好活过?

事情要从我们很小的时候说起。因为我是独生子女,小时候基本就是和堂妹一起玩儿。不知道为啥,到了我们这一代,大家都开始展现出艺术天分来。我和堂妹都喜欢画画,但是我不得不说,堂妹比我画得更轻松自然,信手捏来。

也许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我便在自己的心中,为堂妹种下了一课艺术家的种子。在我心里,她注定是要成为一名优秀的艺术家的。可是,此刻的她还并没有。

我想家庭的确给她留下了太多阴影:从小便争吵不休的父母,夜夜通宵麻将的父亲和对此怨恨已久的母亲,谴责,评判,忽视,抱怨和无休止的暴风雨,她在摇摇欲坠的家庭中渐渐关闭了心里的门。

于是,我马上30岁的堂妹,至今并没有成为我看到的那个艺术家,而是在大专的绘画专业毕业后,就一直在家里打游戏。

这让我有想起了我叔叔,也就是堂妹的爸爸。在文革后高考刚刚恢复的年代,他考上了南京铁道医学院,也就是现在的东南大学医学部。我爸总在我面前夸他,说自己的弟弟是多么多么的聪明。

可是我们都知道,名牌大学医学院毕业的叔叔,并没有真的成为他自己,而是把自己的整个人生,奉献给了麻将事业。

而堂妹此刻的“游戏人生”,又有多少是在自己父亲身上看到的“榜样”,我不得而知。

此刻我心疼堂妹,深深地心疼她,因为她还没有看到,她可以并且有责任成为的那个自己。

的确,我们有太多理由可以自暴自弃了,不是吗?童年的不幸,命运的不公,时运的不济,亲友的抛弃,这些理由根本数不清。

可是每到这个时候,我都会想起在纳粹集中营里呆了3年的存在主义心理学家弗兰克尔,或者是在监狱里度过了27年人生最美好年华的南非前总统曼德拉。

如果说我们都在追求生命的终极自由,那么这份即美丽又沉重的自由,便是清醒地意识到:我们对自己的人生负有全部的责任,并且并不被任何过往所定义。

我们以为过往童年里被父母不成熟地教养,被权威或老师不公正地对待,被暴怒无常的命运所辜负,被亲密无间的恋人所背叛,这些好像都可以成为我们放弃自己的理由。

但是我们错了,没有任何人,任何过往,和任何情境,可以作为我们不去成为自己的借口。

02

你的存在本身,就是一个奇迹

最近上映的新海诚电影[你的名字],让我再一次想起从前让我很感动的几部爱情电影[穿越时空的少女],[蝴蝶效应],[源代码],[黑洞频率],[假如爱有天意],[触摸不到的恋人],[时空恋旅人]。

这次我好像能够更清晰地解释自己为什么喜欢这些电影了。它们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打破我们常规看问题的角度,让我们意识到彼此的相知相识,有多少奇迹般的因缘际会,有多少时机和命运的成全与恩赐,而不是我们平时以为的那样理所应当。(关于这个,我会再写一篇文章)

同样,我们视为理所应当的生命,天赋,才华,平安,健康和所有的种种,也没有那么的理所应当。

就在我写文章的此刻,有数不清的生命心脏停止了跳动,而能感受到自己心跳的我,难道不是幸运的?

很多东西,都是我们失去了,才发现拥有时是多么的宝贵。我们拥有,却并不珍惜的,全部都是在暴殄天物。

欧文亚隆曾经说过,我们对抗死亡焦虑的方式之一,就是认定自己的独特性:的确,每个人都会死,但是并不会发生在我身上,那都是“别人”的事情,死亡离我很遥远。但总有一刻,我们防御会被攻陷,我们突然意识到自己跟这个世界上的每个人同样脆弱。

如果你认识到死亡和生命中的种种丧失,并不只是发生在那些“不幸的人”身上,也同样可能发生在你身上时,大概就会生发出一种感激:

感激今天你拥有的呼吸和心跳,感激你可以选择用自己的方式去表达的才华和天赋,感激你平安的处境……

对自己的生命负责,是对生命感激的一种回应:活着并不是一种理由应当,拥有天赋和才华,健康和安全也不是,

它们是无数的,我们自己可能根本无法理解的因缘造就而成,它包含着我们从祖先那里遗传的基因,社会和文化的保护,不完美却爱着我们的父母,慷慨的朋友,传授知识的师长,甚至那些我们素未谋面的书中哲人的智慧。

而我们能回应的,就是带着对生命的感激,勇敢地承担起对自己生命的责任。

也许你要说:可是的确有些人生活的很不如意不是吗?不然他们也不会去自杀了。

我承认,生命的偶然与无常性都会让某些情境变得十分残忍,比如在地震中失去所有的亲人,或者成为纳粹集中营里唯一的幸存者。甚至在某些情境,比如罹患癌症的晚期,被病痛耗尽的身体,以及因为某些事故而造成的巨大身体伤害,可能真的让人生不如死。

但就像亚隆在[存在主义心理治疗]中举的例子:一位罹患骨癌,疼痛难忍的老学者给一群大学生做演讲,当他坐在轮椅中,满脸皱纹,激动地指着那些有自杀想法的年轻人说“你们不想活了是吗?好呀,把时间给我,把健康的身体给我,因为我特么还想活下去!”时,效果是相当震撼的。

“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这句话听起来很鸡汤是不是?

但我仔细想想,正是无数的因缘际会让我拥有此刻可以安静写作的环境,

让我拥有可以表达自己的语言和书写的能力,

让我拥有运筹文字的才华,

让我拥有健康可以坐在这里而不用忍受病痛的折磨,

让我可以向那些智慧的先哲请教,

让我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而不用担心遭到迫害……

所有这些,并不是理由应当,它们,值得我好好感激。如果我拥有这么多,却从不曾提笔,那么这不是对生命丰厚赐予的辜负,又是什么呢?

我忘了是在哪里曾经听到过这样一句话:生命中到处都是奇迹,只是我们拒绝看到而已。

难道真的要等到失去视力,我们才发现看得见光明的奇迹吗?

难道真的要等失去健康,我们才知道身体协调运转的奇迹吗?

难道真的要等失去平安,我们才知道生在和平年代的奇迹吗?

难道真的要等失去健康的食物,空气和水,我们才知道大自然给予的平衡与奇迹吗?

意识到这些,并不是很鸡汤地要我们对所有的事情感激,而是觉察到那些我们被给予的东西,它们真的来之不易。哪怕我们的处境再艰难,活着本身也是一种很多人早就失去了的权利。

03

你的第二次生命

Live as if you were living a second time, and as though you had acted wrongly the first time.

— Viktor Frankl

像你被给予了第二次生命一样活着,并且就好像第一次的时候你做错了。

— 维克多.弗兰克尔

亚隆在[存在主义心理治疗]中讲了施密特医生的一位病人的自述。这位病人因为肾脏衰竭而近乎死亡。

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肾透析,这位病人成功接受了肾脏移植手术,并带着身心的重生感开始新生活。她如此描述自己的体验:

“事实上,我唯一能描述自己的方式,就是我觉得自己活了两次,我甚至将此称为第一个凯西和第二个凯西。第一个凯西在肾透析时已经死了,在面对死亡时她撑不下去了。第二个凯西必须诞生,这是在死亡之中诞生的凯西......第一个凯西是浅薄的小孩,她只活在眼下的一分钟。她挑剔餐馆的冷餐,抱怨手术护理课程太过无聊,埋怨父母不公平,她的人生目标就是在周末玩乐……未来很遥远,无关紧要,只为琐碎的事情活着。可是第二个凯西,也就是现在的我,却对人生感到着迷。仰望美丽的天空!它蓝得多么灿烂!走进一座花园,每一朵花都绽放出如此绝美的色彩,我因为它们的美丽而目眩神迷……我确知,如果我还是第一个凯西的话,会把一生都荒废掉,我永远也不会知道生活的真正乐趣是什么。在我学会生活之前,必须面对面直视死亡。我必须死,才能好好生活。”

读完这个故事你是什么样的感受?

有没有一种也希望自己拥有“第二次”生命的感觉?

我读完立刻映入脑海的想法是:我好希望自己拥有如此美好的第二次生命,但我不想像女主一样经历肾移植手术,死里逃生。

那么有没有什么办法让我们不必经历死亡的考验,也可以活出“第二次生命”呢?

首先我想打击你一下,非常不容易做到。

海德格尔(存在主义哲学家)曾经说人的生存状态有两种:一种是对存在遗忘的状态(a state of forgetfulness of being),另一种是在存在觉知的状态(a state of mindfulness of being)。通常我们都处于“遗忘”的状态:我们醒来,觉得“妈蛋,又是普通而苦逼的一天”,我们进行着所有日常常规,觉得自己的生活“被安排”了,多数时候我们都只是三心二意地参与,我们的头脑,心灵和灵魂都在别处,而我们的身体似乎是被迫留在了我们的生活里。而从这种“遗忘”的状态到对自己存在觉知的状态,很可能需要一些不同寻常的事件来打破常规,让我们用全然不同的视角看待原有的生命,重新安排我们生命中人物和事件的优先级。这些体验被海德格尔称为“紧急体验”,当然,面对死亡,就是紧急体验中最极端的一种。

亚隆认为,当我们能够让自己进入到“对存在觉知的状态”时,我们变的能够获得最大程度的自我意识-不仅仅意识到自己是已经建构的自我,同时也是正在建构中的自我。

我们能够包容自己的可能性和局限,能够面对绝对的自由与虚无。

所以如果我们不经历死亡或者是人生的重大挫折,是不是就不能拥有刚刚故事中凯西的“第二次人生”呢?

我想我们需要每天做的,是开始意识到,所有此刻我们拥有的一切,都是命运和机缘的给予,它们并不是我们理所当然的获得。

也许凯西在得肾病之间,都意识不到自己还有肾!可是当她的肾“失而复得”时,她才真的开始意识到:原来健康本身是莫大的恩赐,原来可以睁开眼看见树木,花朵,蓝天,都是生命给予的礼物。

我甚至觉得我们需要一个仪式,在每天被给予“新生命”时用来跟给予我们生命的所有先辈,所有跟我们有连接的人,和那些默默滋养我们的,无法言说的一切感恩。

然后提醒自己,死亡和丧失并不是不会光临,而是此刻的因缘际会让我们拥有了健康和自由的理由,而被给予的这些“礼物”的我们,更有责任去欣赏自己,欣赏因缘带来的奇迹,然后充分为自己的生命负责。

04

你的整个生命,就是一件旷世的艺术品

我认识好多朋友(包括我的来访者)都拥有一种相似的说话风格,大概是这样:

“我就是普通人啦,过着普通的生活。什么,天赋啊,我没觉得自己有什么天赋啊!你问我才华,天啊,我哪里有才华啊!你说我文笔不错,应该写作,哎呦,怎么可能,我那就是随便写写,根本不会有人欣赏我的......”

他们中的很多人并不是故作虚伪的谦虚,他们是真的不相信自己有什么天赋和才华。

可是我相信,因为我看到了。

我看到了堂妹心中那颗艺术的种子,那个可能成为的她自己,虽然她自己还没有看到。我看到了每个我爱的人们身上,我的来访者们身上,那些不可思议的,充满力量,能量和生机的种子,虽然有时他们自己看不到。

而我之所以能看到,只是因为曾经我在自己身上错过了太多,只是因为那一个个被我辜负的白天和夜晚。这些个“看不到”,才让我决定现在睁开眼睛去看到。

亲爱的,你以为我说的天赋就是所谓的算数比别人快,能说会唱,琴棋书画,运动细胞这类的东西吗?不,这是对天赋最肤浅并且狭隘的认知。

最终我们看到的世俗里的“天赋”,其实也是一系列的因缘成全而来,当然这其中最重要的也许是我们个人的付出和努力。

很多朋友说我有语言天赋,问我为什么英语学得那么好。让我来告诉你,纷繁复杂的所有原因中,我的大脑能够理解的那部分原因。

我从小学3年级就开始学英文,那个时候我只有10岁。我的第一任英文老师在一次偶然中对我爸爸说:“你女儿学英文好有天赋,学得很快!”

回到家我爸爸就把老师的话告诉我了,那个时候我清晰地记得,我觉得自己什么都记不住,学完就忘,好差劲,但是老师的话我信了,于是我开始认真学英文了。

我的第二任英文老师看到我时,我已经变得更加积极了,我会第一个举手回答问题,而老师会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说:“你们看看Joy(当然我那个时候不叫Joy),我真希望你们都能像她一样。”

上了初中我的遇到的英文老师是个人见人爱的乐天派,每个人都爱死了她,我当然也不例外,于是我仍旧学得很好。与此同时,渐渐开始有同学向我请教问题,每次成功的解答,都是我自我效能感的提高。

我想我不用继续往下讲故事了,你大概能看出这其中的脉络。到了研究生,英文已经成了我的人生标签之一,老师和不熟悉我的同学提到我时,会说出“就是那个英文特别好的女生”这样的话。

可是只有我知道,这份所谓的“语言天赋”,经历了怎样一番命运的雕琢。

如果没有父母对英文的重视,

如果没有他们在我小学时便风雨无阻的接送我学英文,

如果没有我人生第一任老师的肯定,

如果没有接下来奇迹般的,所有任英语老师的看重和支持,

如果没有同学们的支持和询问,

甚至如果没有那些我根本不知道名字的,让我能够看到喜欢的英文小说,喜欢的国外公开课,和喜欢的英文原著的幕后工作者们,我不知道我的“天赋”是否还存在。

我并不想否认自己在其中的努力,但我想说的是:当我辜负了自己的这份“天赋”时,辜负的不仅仅是自己,而是在它形成过程中所有人的努力和付出。

时至今天,我也不觉得“天赋”是什么独属于某一类人的特质。就像创造并不仅仅属于少数人一样,天赋同样是全人类的共有。

我们好奇或者勇敢的品质,我们善良的美德,我们在困苦中还保持的幽默,所有这些同样是被无数人和际遇成全的天赋。

欣赏并且运用我们的天赋和才华,是对所有在我们天赋和才华形成过程里,帮助过我们的人和机缘的一种感激。

我的天赋并不属于我一个人,它们是无数人努力的结果。所以如今我所能做的,就是尽可能运用自己的天赋和才华,去回馈此刻和曾经,我得到的一切。

玛丽安.威廉姆森 (Marianne Willamson) 在[爱的回归]这本书里曾说:“我们最深的恐惧不是我们的不足。我们最深的恐惧是我们强大到无法衡量。是我们的光明,而不是黑暗,最让我们害怕。我们问自己:我以为自己是谁啊,凭什么觉得自己光芒万丈,有天赋,不可思议?事实上,你凭什么不是?你是上帝的孩子。你变得渺小并不会让世界变好。而你蜷缩起来好让别人不感到不安,也并没有让人振奋。我们都注定要发光。我们生来就要去表达在我们内心上帝般的光芒。不是我们中的一些人,而是我们中的每一个。当我们让自己发光时,我们不经意地就给了其他人这么做的容许。当我们从自己的恐惧中解放出来时,我们的存在本身就会自动地解放他人。”

我是无神论者,但我得出的结论跟玛丽安一模一样:几乎所有我们身上的美好,都被无数因缘际会成全着,才来到我们身上,所以我们不用畏惧看到和发出自己的光芒,因为那是属于全人类,甚至所有生灵的光芒。

而我们不去发光,也同样是对所有在我们身上发生的奇迹的辜负。

你的生命,是整个世界的一件旷世艺术品,请你学会珍惜它,欣赏它。

整个世界并不要求你的任何回馈,你唯一最好的回报,就是带着感激,全心全意地把它打磨成你喜欢的样子。

- The End -

- 作者简介 -

Joy Liu / 心理咨询师、繁荣成长工作坊创始人

后现代流派心理咨询师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后现代咨询取向助教之一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朗诵作文 重庆旅游作文 出彩中国人作文 学会沟通作文 秋天的葡萄作文 白居易的作文 三年级下册作文辅导 老师你好作文300字 感谢的作文300字左右 植树作文二年级200字 妇女节的作文 玩作文 晚霞的作文600字 把心儿打开作文 我学会了坚强作文500字 南京明城墙作文 红楼梦读后感作文 中国成立70周年作文 熊出没作文150字 美丽的公园作文400字四年级 西游记作文350字 变化的作文500字 高考英语作文句子 推荐一个好地方四年级作文 那一次我感动了作文600字 秋游四百字作文 书包里的争吵童话作文 勤学好问作文 一场激烈的足球赛作文 不要放弃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