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在昆剧院当英文“字幕君”是种怎样的体验

2020-12-01 03:10:01
相关推荐

“梦回莺啭,乱煞年光遍。人立小庭深院。”10月的一个晚上,南京兰苑剧场,由青年演员严文君饰演的杜丽娘在台上低回婉转唱得哀怨,坐在台下的巴特·博隆听得沉醉。

巴特·博隆中文名叫致远,来自波兰,在欧盟商会工作,已在南京居住两年半时间。喜欢看京剧、越剧、锡剧、昆曲的他,到南京不久后,就开始到兰苑看戏。

在南京,喜欢看戏的外国人没有不知道兰苑的。作为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以下简称江苏省昆剧院)的小剧场,这里不仅能看到原汁原味的南派昆曲,而且是江苏乃至中国所有城市中,唯一每场演出坚持提供中英文字幕的剧场。

文本翻译好,就是对昆曲最好的传播

加拿大人石峻山,是第一个给江苏省昆剧院做字幕翻译的外国人。他本科就读于哈佛大学东亚语言与文明系,2004年到南京大学做交流生后,开始接触昆曲。

“刚看昆曲那会儿,印象最深的是看胡锦芳老师演的《疗妒羹·题曲》,即使我的中文在外国人里算不错的,但还是看不懂字幕,完全不知道什么意思。”

《疗妒羹·题曲》是一出旦角独角戏,讲的是一位身世悲惨的女子在风雨之夜读《牡丹亭》的万千心绪,其中有大段唱词。尽管看不懂,凭借从小看戏养成的审美与中国文学功底,石峻山还是感受到了昆曲的“深邃”。他开始每周往兰苑跑。时任江苏省昆剧院院长、江苏演艺集团总经理柯军开始注意到这位爱看戏、研究戏的老外。

彼时,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3年有余,声名远播海内外,但国际传播力却不尽如人意。“剧院每年出访任务多,需要字幕翻译时临时去找,质量往往得不到保证。而兰苑也常有外国人来看戏,他们大部分中文水平不太好,一些文本如果没有英文字幕,他们根本看不明白。看不明白就少了些兴趣,就可能对昆曲艺术的传播造成折损。”柯军告诉记者。

在柯军看来,昆曲作为文化遗产,最宝贵的就是文本,把文本翻译好,就是对昆曲最好的传播。翻译不好,就传播不好。

怎么办?“不如请石峻山来做翻译!”2004年9月,在石峻山本科毕业即将离开南京之际,柯军萌生了这个主意。那时候,石峻山“迷上”昆曲,正想办法留在南京,计划做更深入的学习和研究,双方一拍即合。

石峻山留在了江苏省昆剧院。2年间,他翻译了《桃花扇》《牡丹亭》等大戏、折子戏近百出。从2005年开始,兰苑剧场也正式进入有英文字幕、有英文节目单的新时代。

戏曲翻译的门槛和难度更大

“外国观众肯定是多起来了。最明显的就是有外国人会带着自己的外国朋友来看。”江苏省昆剧院副院长肖亚军对记者说。她记得剧院新创昆剧《1699·桃花扇》2006年3月在北京首演,台湾著名诗人、翻译家余光中观看后,多次通过媒体大加赞赏英文字幕翻译得非常棒,准确而且传神。当时的翻译就是石峻山。

自石峻山开始,江苏省昆剧院一共签约了9位外籍翻译,基本都是学习汉学的外国学生。剧院因人设岗,向上级部门申请专设了“英文翻译兼演出部对外业务经理”职务,一任接一任就这么延续下来。经过十几年的积累,江苏省昆剧院目前基本做到100%的中英文字幕演出。

“戏曲翻译的门槛和难度,与文学、影视等其它艺术形式相比更高。”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院长梁燕表示。

近几年,戏曲在加速对外传播的同时,在翻译上遇到不少尴尬,如京剧《四郎探母》被翻译为“第四个儿子找妈妈”,《单刀会》被翻译为“关老爷去宴会”,《夜奔》被翻译为“在夜里奔跑”等。梁燕认为,之所以出现诸如此类令人啼笑皆非的翻译,究根结底还是不看戏、不懂戏。“戏曲翻译不是懂外语就行了,还要对古典文学、古代诗词有较多知识储备,对戏曲表演、戏曲音乐、戏曲舞台美术等方面的知识、术语比较熟悉。”

郭冉是江苏省昆剧院的第9任翻译,毕业于英国伦敦大学,博士研究方向为昆曲演出史与传承,曾跟国家一级演员钱振荣学过小生的基本功,随南京大学解玉峰教授学习工尺谱和曲唱,能唱十几个昆曲曲目。

“一般来说,我第一遍翻译完后不会交稿,会去看演员的排练,根据现场演出情况对翻译内容进行调整,有时候还会和演员交流,听听他们对戏的理解和感受,再对英文剧本进行修改。”郭冉说。他认为翻译昆曲除了要准确、优美之外,还要特别注意字幕的节奏,就是字幕的分行是否紧密配合剧情的节奏。

石峻山也认为看排练很重要。现在一些译者通过看PPT来翻译,舞台上演员说什么、旦角还是生角说的、什么情境下说的,全靠猜,这样翻译出来的东西肯定一塌糊涂。比如戏文里的一个“请”字,可能是威胁、邀请或者暗示,在不知道什么动作的情况下,翻译就会有偏差。

经典剧目舞台翻译应体现国家团队的力量

“国内戏曲院团中比较认真、规范在做英文字幕的,首推江苏省昆剧院。”中国戏曲学院教授谢柏梁表示。就他观察,目前除了北京、上海、江苏、广东一些戏曲院团之外,国内大部分院团缺乏英文字幕常规常备的意识。一些院团往往是过几天要出国演出了,才临时做翻译。

“急就章”肯定是不行的。江苏省昆剧院、苏州昆剧院、上海昆剧团以及国家京剧院、北京京剧院等院团虽然做得不错,但“各做各的”“各自为政”也不是长久之计。最明显的就是风格不一,有的院团偏口语,有的院团偏学术化。一些经典名剧如《三岔口》《临川四梦》,不同院团翻译的版本也不一样。

“假设一个外国人看了不同剧团的同一个剧目,有可能以为自己看的不是同一出戏。”谢柏梁不无玩笑地说。他认为,在一些经典剧目舞台演出的翻译上,应该体现国家团队的力量,整合中外专家资源,做出规范、通用、典雅的版本,而不是如散兵游勇一般,你吹你的号,我唱我的调。

梁燕也认为应该结合中外翻译人才的力量。海外汉学家翻译中国戏曲当然很好,但是目前翻译中国戏曲的海外汉学家,英语为母语的比较多,其他语种的并不多,完全依靠海外汉学家不利于对其他语种观众的精准翻译。

针对国内戏曲翻译人才匮乏的问题,梁燕建议在外语院校的课程设置上,增加中国传统文化的教学内容。如果是专门培养戏曲翻译人才的话,可以在本科高年级或研究生阶段,开设选修课,由专业课老师带领学生研读20世纪海外汉学家翻译的中国戏曲剧作经典文本,研究一些当下中国戏曲外译的成功案例。

“随着中国文化全球化,字幕已然成为戏曲走出去的基本软件和硬件,翻译问题迫在眉睫。”谢柏梁说。在他看来,中国作为世界上排名前列的旅游目的地国、留学生较多的目的地国,倡导各个地方的大剧种做中英文双语或其他语种字幕,既是推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准备,也是对其他国家观众的尊重,更是对戏曲影响力的拓宽。(郑娜)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描写植物的作文 我长大了作文500字 作文题材 我长大了作文600字 收获作文 我学会了作文 小标题作文 温暖 作文 爱的作文 介绍春节的英语作文 我的假期英语作文 春游作文 想象作文 初二作文 高考作文题目 写事的作文600字 形形色的人500字的作文 童年往事作文 托物言志的作文 宽容作文 写人写事的作文 关于理想的作文 六年级下册语文作文 文化自信作文 中国传统节日作文 书信作文 我的心愿作文400字 我的同学作文300字 春节作文200字 作文我的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