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抗战英雄鲁雨亭 你是家乡永恒的高峰

2020-12-01 10:00:01
相关推荐

我读初二那年,家里的录音机出了故障,磁带条冒出来,又绞又卡,怎么也打不开。

邻居万科叔说,他认识芒山街上修收音机录音机的李书勤,说着就直接拎走了。

几天后,他把录音机送来说:“修好了。”随即又有点小郑重感地同我商量:“书勤哥把你读的小说听了,他说,如果你愿意,他能让全芒山镇的人都听到。”

我又羞又急,连忙拒绝了。

只是,我至今还清晰记得,那盘空白磁带的开头,是我刚刚变声的男中音:“现在是小说连续播颂时间,请听长篇小说——《鲁雨亭》。”

那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写小说,也是一部至今仍没完工的“半截子工程”。

2014年9月1日,鲁雨亭入选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在抗日战争中顽强奋战、为国捐躯的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几天前,中央各媒体组织英模人物宣传,我赫然发现,鲁雨亭的名字,入选捍卫英烈形象主题宣传之“永远的丰碑”人选名单。

这位曾得到陈毅元帅和彭雪枫将军高度评价的抗日名将,这位以身事国变卖家产拉起抗战队伍的民族斗士,又一次以其充满人性品色的传奇,映满我的精神空间。

品咂历史,咀嚼记忆,那些从孩童时代一步步追随英雄精神成长的往事,再也抑制不住地喷涌而来——

打记事起,鲁雨亭这个名字我就耳熟能详。我们行政村的名字,即是以“雨亭”命名。刚会说话,父母怕孩子找不到家,先教的就是住址:河南省永城县芒山公社雨亭大队。

由于鲁雨亭本就生于村里,家居旧室亦能时见,那种精神与品质的陪伴,透骨入髓。

从郑州向东,经开封,过商丘,一马平川,直到我们家乡,才一下子钻出大大小小的一群山峦来。这群山固然不高,却也颇有些史迹,留过避雨的孔子,住过失散的张飞,领导中国首次农民起义的陈胜,也殡葬于此。更有名气的,还是《史记》与《汉书》中记载的,当年刘邦打从我们村里经过的时候,斩了条大蛇,从那开始躲在山里造反打游击,一直到后来带着“芒砀游击队”出山,打下大汉江山。

但在我,孩提时能记住更多,甚至处处都能被提示的,是鲁雨亭这个名字,是关于他的一系列传说。

从我们村后向北略行百余米,就可直接登山,芒砀主峰顶端的一块平坦处,有一座院落,是最初的鲁雨亭纪念祠。我与村里的玩伴只要上山打草游玩,这是必停之地。停下,就攀着窗子向里面瞅,东屋里,是身材魁梧生着络腮胡子的鲁雨亭画像,以及他指挥的经典战例绘图;西屋,听说是他的两个警卫员,都手持盒子枪。那几幅人物画至少是一比一的比例,连臂章上的“新四军”字样,在窗外都看得一清二楚。

每次看这些画像,就有一种肃穆,就有一种景仰,就存下不尽迷思。

按村中辈分,我当喊鲁雨亭为“老爷”,比我爷爷还要高一辈。受他的英雄故事感染多了,我就常向父亲打听,我自己的亲爷爷是不是也有过啥壮举?我父亲就说,我爷爷虽没打过仗,但常帮着鲁雨亭老爷的部队抬担架,还是个担架队长。

我也就多少明白,我爷爷后来当了生产队里的队长,或许就跟抬担架有关吧。便想,如果当时他老人家放下担架拿起枪,我好歹不也算个一般英雄的“直系后代”吗!

上学时,每逢清明,学校就组织上山进“雨亭祠”扫墓,祭拜英雄。有时,也会有老师给大家讲点鲁雨亭的故事。听得过瘾的一次,是读了初中的第一年清明,学校组织上山祭拜,漫山遍野站满了来自全镇各村的学生,我们的历史老师陈传文手持话筒,专门给大家讲述鲁雨亭的抗日壮举。

那一次,除了记住鲁雨亭施“铜盆计”智取磨山等故事,也约略记住了彭雪枫将军在鲁雨亭牺牲后给予的几句评语:“他是一个只知有党不知有己,只知有国不知有家的真正的出色的民族的布尔什维克的英雄!”

当时,我还是第一次接触“布尔什维克”这个概念,反复打听才知道就是共产党。

我父亲那时在镇上开诊所,算是一个有着“高小”学历的文化人,家里就时不时会有一些杂书。有一次,他居然带回家一本记载有鲁雨亭事迹的图书。我如获至宝,也没向他请示,就偷偷列入自己的私人用书。

那些日子,这本书陪伴了我的各种心路,我也才第一次通过权威的介绍,知道了鲁雨亭更全面的事迹。那种感觉,像一个痴迷之极的粉丝,一直索崇拜对象传略而不可得,偶然中突然得其事迹记载,欣喜欲狂。

鲁雨亭,生于1899年11月18日,毕业于河南开封宏威士官学校,曾先后担任河南陆军和建国豫军掌旗官、军法官、军法处长、武安县县长、国民党四十一军驻南京办事处处长、军长代表、永城县长等职,1939年8月创建新四军游击支队第一总队并担任总队长,开辟夏永砀抗日根据地。1940年4月1日在芒砀山李黑楼阵地率部与日寇血战时,英勇殉国,时年41岁,是河南省最著名的烈士之一。

鲁雨亭出身大户家庭,家有数几百亩良,其父鲁紫铭是当地知名大儒,品尝兼修。鲁雨亭虽为独子,却家教甚严,自幼明略民族大义。28岁时,曾被保荐为国民政府立委,因痛其吏腐,谢绝不就。“9·18”事变后,时年31岁的鲁雨亭奋笔疾书,于《大公报》发表《国难中敬告全国当局书》,呼吁当局“牺牲成见”,团结抗战,“绵国脉于无穷”!

此后,他力劝孙殿英率队抗日,出兵热河,加入抗日同盟军,与冯玉祥将军合作,并屯垦练兵青海、新疆,为抗日做准备。任河北省保安处秘书长时,曾借整训保安名义,组织民众武装,建立抗战基础。只可惜这些努力皆相继因国民党政府的腐败与积极剿共、消极抗战的反动方针而失败。失望之余,鲁雨亭返回故里。

“七七事变”后,经李宗仁举荐,鲁雨亭由第五战区与河南省政府联合委任为永城县长。当年,他曾在徐州谒见周恩来。周恩来指出:“惟所最要者,组训青年,即是革命根基……”返回永城后,鲁雨亭即起用几名共产党员创办永城县抗日救亡青年训练班。

1938年5月,日寇进攻永城,他率队保卫县城,终因敌兵力强大而失守。不久,徐州失守,国民党军队和高官溃败南逃。但鲁雨亭拒绝撤退,反而在芒砀山上秘密建立起永城抗日游击队,并派人找共产党游击队学习战法。不久,新四军来到永城,鲁雨亭当即主动联络,并于1939年初改编为新四军第六支队第一总队。1939年8月10日,经时任第六支队参谋长张震和张先舟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此间,与彭雪枫相交,相见恨晚。

就加入中共一事,鲁雨亭在给父亲鲁紫铭的信中说:“加入新四军后,上下同体,精神甚为愉快。儿以身许国二十年矣,今又以身许党,责任愈大,负担愈重……”

此后,为扩充抗战力量,鲁雨亭悉数变卖家中田产,购买武器弹药,抚恤烈士遗孤。

在豫皖苏边区,第一总队在鲁雨亭率领下,多次重创日军。曾于半月之内,就击毙日寇佐野联队长等日军数百名。1940年4月1日,日寇大举进攻,经一天激战,敌死伤300余众。然而,就在当日傍晚,鲁雨亭带队抢占阵地后,因中流弹不幸殉国!

有关鲁雨亭的几封信,是我这许多年来无法触碰的泪点,每次读来,久难平复。

其一,是鲁雨亭写给母亲的信。

“儿抱定牺牲决心,与敌周旋,儿即使个人,也必只身杀敌,为国战死。现今,况我有数千健儿,供儿驱策,狠不能杀倭寇,飞渡东京,斩日皇头也,在国家未解放,民族未复兴,儿绝不见父母亲,母亲想儿,儿亦想父母,忠孝不能双全,儿更认为,尽孝便是尽忠,尽忠即是尽孝……”

此信读来,热血奔涌,激情四溢,此中的家国情怀,无法言表。

其二,是鲁雨亭牺牲之后,彭雪枫致鲁紫铭老先生信。

紫铭老伯:

雨亭兄于本月一日,指挥部队作战在山城集与敌血战,正在解决战斗之际,不幸弹中头部,壮烈殉国。雨亭兄自去秋参加敝军,即率部作战敌后,屡袭陇海沿线之敌,曾前后毙敌横山少佐、佐野联队长及北山大尉,功勋独建,捷报频传。敝军期望正深,国家倚畀方殷,将星突殒,百战身死,噩耗惊传,全军将士悲痛欲绝,豫皖民众椎心泣血,誓拼全军之力,与敌搏战,再接再厉,继承死者遗志,完成抗战建国伟业,以慰先烈英灵于万一。

顷者,雨亭兄遗体已经成殓,身后大事亦均略理就绪。除在各地表扬功绩,激励忠勇,通令全军举行壮烈追悼外,复建筑雨亭图书馆,树雨亭纪念碑,以期垂之永久。尚希高年珍摄,勉抑哀思。雨亭精忠报国,马革还葬,为民族争光,亦足为家范矜式。谨函弛陈,藉申慰问。

彭雪枫谨上1940年4月3日

我知道彭雪枫这个名字,是因为鲁雨亭;而仰慕彭雪枫人品文采与情怀,是发端于这封信。

彭雪枫

其三,鲁紫铭老先生复彭雪枫信。

雪枫先生:

读手示(见附件)不尽恸哭,不能不恸哭,父子之间天性使然,情难自已也!悲恸之余,又多方引以自慰者尚有数点:儿为抗日死,死得其时,此其一;疆场战死,死得其地,此其二;今日入党抗日救国,为争取国家民族之自由与解放而不惜以身殉主义,此其三;我之所以教子者不过如是,儿志既遂,我愿亦偿,此其四;先生办理善后,纪念种种,虽以励生,实亦慰死,此其五。人生皆有死,只要死得其值,夫复何憾!所惜者,儿死太早,未能将倭寇驱逐国外,亲见其心悦诚服之三民主义彻底成功,九泉之下不无遗憾耳……

今吾老矣,不能报复国仇,以慰吾儿,此所以日夜椎心,几致眠食俱废也。俟精神恢复定当携眷回籍,招集健儿,藉以臂助也。我儿事略,容当另详。至此心摇手颤,眼花头昏,不能再写……

鲁紫铭老先生此信,我哪一回读来,皆无法一次阅尽。父子之间的使然天性,血脉承传,能如此完美天然地与家国情怀相融合,能如此水乳交融地与民族大义相统一,感天动地。

中央军委副主席张震同志曾在《怀念鲁雨亭同志》一文中写道:“雨亭同志死的光荣,死的伟大。他的英名和光辉形象,像保安山一样,必将永远屹立在豫东平原上,活在豫皖苏边区人民心中!”

诚哉斯言。因为,鲁雨亭似乎就从来没有离开过家乡。

许多年之后,我也常问自己,一个10余岁的初中学生,捧着鲁雨亭的故事集,长夜涕泣,竟数日不能宁静,且自发开写“长篇小说”,究竟原因何在?

我又想,这种传承本身,又是缘于哪一种需要代代延续的人性光点呢?

季羡林

著名学者季羡林说过这样一段话:

“最有可能对人类文明作出贡献的是中国文化,21世纪将是中国文化的世纪。要无愧于这样的光荣使命,不光是我们这一代人要努力,也要让孩子从小汲取传统文化的滋养,继承我们民族的优秀品格。”

我确信,我的经历中一定蕴含着独特的中国人文情结。

我说不清,我的童年是不是因为一种环境就实现了自然甚至天然的传承。但我知道,在我数十年的人生旅途中,在我近30年的军旅生涯中,在我眼睛看到生活遇到的纷纭现实中,这些传承,一直都是这样光艳,一直都是这样昂扬,无论时代被赋予多少变幻的装璜。

我也许再也找不到当年写过几个片段的所谓“长篇小说”《鲁雨亭》了。但实际上,这部小说又一直被时代与现实的妙笔,在历史的进程中书写着,从未中断过。

想起一件趣事,当年我谈对象,夫人是邻村人。她爷爷一听是鲁家人,当即就同意了亲事。当时还有一句话:鲁家是大门大户,家风好,孩子上进。

我外祖父在安徽,与永城搭界,读过私塾,他生前每谈及往事,皆言“紫铭先生”,从不敢冒昧称“鲁紫铭”。而我们村中有年岁的老人,也从不说“鲁雨亭”全名,要说“鲁县长”。

《芒砀忠魂》剧照

小的时候,村中旧房老院多,每到一处,老人们便会说,这一处曾住过游击队员,那一处曾打过日本鬼子。如今,全被新的楼房替代了。但当年的斗争,又何尝不是这样的目的呢?

芒山顶上,先前有石块堆起的战壕,是鲁雨亭当年率队阻击日军的阵地。我们上山游玩,也能偶然从石缝山土间就抠出长满绿锈的弹壳来。

……

这些碎片式的记忆,这些七拐八弯的往事,如今,都搭载着我对家乡英雄崇高精神的再一次触摸,不断清晰起来,亲切起来。

英雄鲁雨亭,丰厚了我的童年,也不知不觉间深化了我的人生,纯净了我的精神。我想,能生活于英雄周边,收集着他的点滴往事,并成长于这固然肃穆却一定崇高的空间,从而把那些壮丽的碎片典藏进我精神的背囊,来陪伴漫漫人生,我该是多么幸运!

我的家乡,我的同辈与后辈,又该是多么幸运!

军媒推荐

央视军事(CCTV-7_Junshi)

中央电视台军事节目中心官方发布平台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往年中考作文 一棵树作文300字 初二我来了作文 英语短篇作文 有关于小动物的作文 悲伤的作文500字 我为班级献计策作文 善良的作文400字 对手是自己作文 500字游记作文 为你而歌作文600字 自我感受作文 二年级风景作文 游泰山的作文 我的恩师作文600字 法律作文400字左右 高中精益求精作文800字 关于刺猬的作文 窗外的花作文 介绍重庆的英语作文 学会宽容作文400字左右 冬天的200字作文 我钦佩的人作文 楠溪江作文 窗外的校园作文 游科技馆作文500字 初二生活作文800字 未曾远去作文 去图书馆看书作文 什么刚刚开始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