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江苏深入推进大运河保护 传承和利用

2020-12-01 14:30:01
相关推荐

清晨的吴王夫差广场,幽静怡人,年轻的母亲牵着蹒跚小儿,在广场学步,耄耋老者在夫差铜像下悠悠地打着太极,春秋霸主吴王,极目远眺,雄视四方,似在酝酿新的霸业宏图。在他的身侧,古邗沟静静流淌。

江苏淮安清江浦的夜景(运河边)

“开邗沟,筑邗城”,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在江苏扬州开始中华大动脉的第一锹时,这条人类文明史上开凿最早、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人工河,就与这片土地结成命运共同体,断发纹身的蛮荒之地,终成人口密集的鱼米之乡。

打开江苏地图,大运河流经苏州、无锡、常州、镇江、扬州、淮安、徐州、宿迁8个城市,纵贯南北700公里,“因运而生,因运而盛”,是运河沿线城市的共同传奇。当时代巨轮航行到新的历史“风口”,江苏如何书写大运河新时代锦绣华章,如何打造大运河“江苏样板”,保护、传承、利用好这条华夏的文化血脉、经济动脉?

运河保护

——抓住文化的魂

站在吴王夫差广场二楼望潮亭上,古邗沟向西1.45公里,汇入瘦西湖,作为城市内湖,已与旅游景区融为一体,成为“扬州游”必到之地;古邗沟与淮扬运河在黄金坝相连,向南进入长江;向东则至湾头古镇拐弯并入京杭运河,流经瓜洲渡后进入长江。

运河水生生不息,远古与当下,在这里交汇。

作为大运河的原点城市,牵头组织申遗工作,是扬州对这条母亲河最重要保护。2014年6月,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在卡塔尔多哈举行,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运河第一城”在探索运河保护、传承、利用过程的“扬州样板”,打造出一块世界级运河文化名城金字招牌。

运河江苏段地处大运河中间地段,7个遗产区,28个遗产点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沿河堤、闸、桥、庙、河段、码头、碑刻、古镇、名人遗迹、故事传说、风情习俗,不胜枚举。

江苏紧扣地域特色,形成“河为线、城为珠、线串珠、珠带面”的廊道格局,推动大运河文化从“地理空间”走向“文化空间”。

夜晚的清江浦流光溢彩,五彩灯光勾勒出飞檐斗拱、枕河人家,运河边,管弦丝竹之声不断,一出《铡美案》大戏在河边锵锵响起,岁月一下子穿越到“南船北马”“九省通衢”年代。

“天下九督、淮署其二”,明清两朝“天下粮仓”,淮安重点打造“中国漕运文化核心展示区”,重现“运河之都”的记忆。

邵伯镇是运河扬州段重要古镇,乾隆御赐“大马头”遗迹尤存,四角楼的天空深邃莫测,东晋名臣谢安筑埭治水的故事在民间传唱,斗野亭吟诗唱和的北宋七子依旧是百姓茶余饭后美谈。

世界运河历史文化城市合作组织(WCCO)主席朱民阳说,对运河文化的保护,是古老的大运河在新起点上的再出发,对于传承中华文明、增强文化自信、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具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

运河传承

——筑牢生态的基

绿扬城郭,隋堤烟柳。隋唐以来,杨柳一度是运河生态的重要文学标签。进入近代,随着工业经济快速发展,运河生态成为时代发展中的重要课题。

长300多米的苏州宝带桥始建于唐代,是运河沿线最长的多孔石桥,其柔性墩工艺达到中国桥梁工艺的最高水平;张继的一首《枫桥夜泊》,承载了无数江南记忆……在运河保护和传承中,即便是现代化时尚之都的苏州,也把运河生态建设放在突出的高度。

苏州市水利局局长王国荣说,党的十九大以来,苏州市政府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就是系统、全面、综合地加强运河文化风光带建设。

据了解,新一轮的苏州运河风光带建设总投资为73亿元,目前正在进行的运河沿线两岸186公里的“三违”(违章占地、违章建筑、违章码头)拆除整治工程,预计年底前全面完工。从下个月开始,实施京杭大运河苏州段堤防加固工程,把运河堤岸从4.8米提高到6.5米,守好运河安全底线。在此功能定位基础上,因段施策地附加休闲健身、文化旅游、绿化景观等功能。

文化是运河的灵魂,生态是运河的生命。

2016年,江苏提出并推动江淮生态大走廊规划建设,以运河为主干线,以扬州、泰州、淮安、宿迁和徐州等沿河城市为规划范围。在坚持保护优先、生态引领的前提下,打造世界跨流域生态廊道建设样板区和淮河流域东部生态屏障。

时任江苏省委书记李强说:“把建设大运河文化带和建设江淮生态大走廊结合起来,坚持以科学规划为引领,更高起点、更实措施,保护好大运河”。

运河文化的保护和传承,离不开传承人。

在扬州,1000多位扬州市民成立大运河保护志愿者总队;

在淮安,68岁的市民高虎,退休后还一直以自由撰稿人的身份,采写运河的故事;

在无锡,世居运河边的黄仁荣,81高龄担任无锡运河窑址博物馆顾问,收集、整理窑址文化,为南来北往的游客讲解运河老窑“火红”的岁月。

世界遗产顾问米歇尔.科特说,大运河的保护应该让更多的百姓参与其中,运河才能“活”起来,“火”起来。

利用发展

——时代在运河里

站在苏州狮子山大桥上,一边是高新区现代化的高楼大厦,一边是姑苏城水墨画的粉墙黛瓦,京杭大运河在桥下奔流不息。

在陆路、航空、海运快速发展的时代,运河依旧是承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动脉。2016年,苏南运河苏州段断面通过量为43.4万艘、2.2亿吨,相当于六七条单线沪宁线的年货运量。

运河从产生之日起,就是国家政治经济的命脉。

春秋末,吴王开凿邗沟,沟通江淮,北上争霸;明清两朝,运河是国家重要的漕运通道;民国时期,江南运河推动了中国民族工商业的萌芽发展。运河不仅是星光璀璨的文明长河,也是推动社会前进的源头活水。

2017年4月,全国政协副主席王家瑞在江苏、山东调研,呼吁将建设“大运河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

2017年9月,针对大运河江苏段的保护、利用和开发,江苏提出“三个长廊”(高颜值的生态长廊、高品味的文化长廊和高效益的经济长廊)的建设构想。

随着江苏运河文化的保护和生态建设的深入推进,“运河游”逐渐深入人心。2015年9月,江苏大运河推广月,9条花船在扬州古运河里徜徉了14天,49万人涌向美丽的古运河。

无锡运河边的北仓门曾是江南规模最大的蚕丝仓库,已有百年历史,当年苏、浙、皖三省的蚕丝经运河码头运到这里储藏,加工成绫罗绸缎后,再通过河对岸的火车站运到上海。2005年,留学归来的郑皓华女士斥巨资修旧如故,改造成江苏省最早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之一。江南大学教授徐诚一工作室落户7年,在此创作出《阿炳》系列、《希望》等获全国大奖的作品。 “在运河城市建设中,企业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世界运河历史文化城市合作组织秘书长邓清说,WCCO通过每年世界运河城市论坛,推动世界运河古镇的合作机制,建立了运河城市、运河古镇与企业对接平台,联合、分享越来越成为世界运河城市共同心声。

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说,大运河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是一种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保护大运河是促进经济发展的积极力量、积极因素,能够使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更加和谐。

(责编:武亚东)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关于乡下风景的作文 我的家乡在青海作文 描写东西的作文 长大作文600字 就这样长大作文 大连的变化作文 高考优秀作文片段 小学生法制作文 趣味运动会作文450字 作文教训 做个妈妈不容易作文 家乡的草原作文 英语作文朋友 长城作文怎么写 旅行游记作文 长城的特点作文 小人物作文500字 三年级语文第一单元作文 亲情最珍贵作文400字 冰箱的自述作文 美好作文 合作的事例作文素材 五年级作文历险记 课余生活的作文三年级 作文精选片段 富贵竹作文600字 严于律己 宽以待人作文 用智慧解决问题的作文 六一快乐的节日作文 写学校的作文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