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雷山:稻花香里说丰年 全域旅游“火”起来

2020-12-02 19:45:01
相关推荐

雷山县是贵州省内无工业的县之一,也是苗族文化与生态发展旅游大县,文化旅游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位居全省前列。立足于优越的自然资源和民族文化资源,坚持“一主导四围绕”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特色发展之路,通过“党社联建·村社合一”模式,着力发展茶、药、渔等特色产业,开发刺绣、银饰等文创产品,带动全县1.1万户3万人实现脱贫增收致富,让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也让群众迎来了金色的丰收年。 2020年全县稻田养鱼面积6.5万亩,养殖产量278吨,产值1251.1万元,有效覆盖、带动全县8个乡镇154个行政村29665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1062户)农户增收致富。 雷山县内有4星级酒店4家,精品民宿、农家乐600余家,接待床位数13000多张,抢抓夏季旅游的高峰期、窗口期,据初步测算,2020年1-8月全县接待游客144.97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2.32亿元。 全县易地扶贫搬迁户中,4242户7593人实现就业,有劳动力户动态实现“一户一就业”目标。 “稻渔”产业双丰收谷香鱼肥人欢笑 九月,稻谷熟了,稻花鱼肥了。弯下了腰的金色稻浪和在田里划出阵阵涟漪的鱼儿,让雷山县农民群众打心底笑得脸上开出花儿来。

雷山县丹江镇脚猛村群众展示稻田养鱼成果 杨承鸿 摄

“我放了一辈子的稻花鲤鱼,平时都是自己吃,从来没想过稻花鲤鱼还能挣钱。2018年发放鲤鱼苗的时候,我也得了40斤,听说稻花鲤鱼卖给游客能挣钱,我自己又买了60斤的鲤鱼苗来放,今年卖出200多斤,挣了5000多元哩。”方祥乡毛坪村年近60的贫困户杨昌德一边忙着数手里卖鱼得的钱,一边开心得合不拢嘴地说道。 近年来,雷山县方祥乡毛坪村乡村旅游有了长足发展,每年来村里体验农耕生活的游客从2016年的70多人次增加到2019年的600多人次,稻花鱼做出的菜系深受游客喜爱。 “2017年游客到村想吃稻花鱼,让我萌发了以乡村旅游带动稻花鲤鱼产业发展的想法。2018年初,村党支部大会通过了发展稻花鲤鱼的提议,今年终于丰收了。”毛坪村党支部书记陈兴芝喜滋滋地说道。 据了解,2018年,方祥乡毛坪村投资30万元建成了5.28亩的稻花养鱼基地,放养鲤鱼苗1000斤。此外,还给96户贫困户发放鲤鱼苗2778斤分散养殖。今年9月,全村产出稻花鲤鱼约7600斤,按照每斤25元的售价计算,为村里增收近20万元。

村民们在抓稻花鱼。雷山县委宣传部供图

毛坪村党支部采取“村社合一”的方式,由村合作社立项建设稻花鲤鱼养殖基地,贫困户入股参与,再按照一定比例分红承包给村民专职管理,这样不仅给村“两委”减轻了管理压力,还大大提高了稻花鲤鱼的产出效率,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极大激发了群众发展稻花鲤鱼产业的热情。 “一直以来,我都是以养蜂为主,村里动员养稻花鱼后,我放了200斤的鲤鱼苗。这几天,村里的合作社收购稻花鱼,我家的卖完了,挣了6000多元。”村民杨胜元激动地说道。 眼看村里放养的第一批稻花鲤鱼到了丰收的季节,为了不影响群众发展稻花鱼产业干劲,村党支部主动出击,到县城和西江各类酒店饭店推销稻花鱼,由于肉质好价格实惠,陆续有商家主动联系村合作社购买稻花鱼。截至目前,村合作社已累计为村民售出了1500多斤稻花鲤鱼,现在手里还有500斤稻花鲤鱼订单等待出货。 近年来,雷山县立足山区农业县的实际,因地制宜,积极引导农民发展以鲤鱼为主、草鱼和鲫鱼等为辅的“稻渔”模式,把稻田养鱼作为促进贫困群众持续增收的产业工程来抓,使稻田养鱼不断有新的发展。为有力、有效推进稻田养鱼产业,专门成立了渔业工作专班,全力做好全县渔产业规划、项目申报、技术培训和服务等工作。在工作专班指导下,各乡镇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等模式,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技术措施、统一苗种、统一饲料、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销售等做法,在解决技术、销售等难题的同时,有效提高了稻田养鱼的养殖单产。同时,针对县域形成的“农户稻田有水就养鱼”的传统习惯,鼓励农户自行发展,县农业部门在稻田防渗、鱼种投放、鱼病防治、投喂管理及回收销售等方面予以指导和帮助,多举措推动全县稻田养鱼取得新突破。

大人和小孩在抓鱼。雷山县委宣传部供图

今年,该县还积极筹措资金591万元,实施稻田养鱼鱼种场建设项目7个。全部建成投产后,鱼种场面积将达101亩,正常年生产鱼种126吨以上,能满足全县2.52万亩稻田养鱼鱼种供应(每亩稻田养鱼投放鱼种5公斤)。 “稻田养鱼具有投资少、风险小、易管理、见效快、稳粮增收等优点,加之生态环保,这一产业深受当地广大农民的欢迎。”雷山县县农业局水产站负责人侯兴俊介绍说。 据农业部门初步统计,2020年全县稻田养鱼面积6.5万亩,养殖产量278吨,产值1251.1万元,有效覆盖、带动全县8个乡镇154个行政村29665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1062户)农户增收致富,喜迎丰收年。 全域旅游“火”起来 乡村日子“美”起来 初秋的傍晚,红霞铺满天际,想找个地方静静地发会儿呆,就那么坐着感受秋风的轻抚,远处不时传来鸟声、蛙声,更有金黄稻粒低头耳语的簌簌声……

雷山县西江镇龙塘村壹号民宿外观。雷山县委组织部供图

位于雷山县西江镇西南面的龙塘村就是这样一个可以让你静静的地方。全村有3个自然寨,285户1242人,是一个以苗族为主要民族的传统村落,曾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2020年还被评为“国家森林乡村”。但前几年,这里的村民们也只能守着这8.54平方公里的土地,过着贫穷落后的日子。 “我们村的坡坡很高,人来不到,电也来不到,家里煮饭都用顶罐,炒菜用大灶,只有赶场天才能去镇里置换一些东西,一来一回的也是摸黑去,摸黑回。”这是老党员文通才最熟悉不过的日子。 2016年2月,雷山县入选“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首批创建单位,随着全域旅游工作的全面铺开,西江镇党委充分发挥西江千户苗寨景区的示范带动效应,引导各村实际立足苗族文化、自然景观这一优势,根据村情统筹规划、有效盘活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产业。从那时起,龙塘村开始了它的蜕变之路。

雷山县西江镇龙塘村妇女在做刺绣。雷山县委组织部供图

“之前我一直在广东打工,虽然能挣着钱,但在外漂着心里总是没着落。最近几年村党支部带领村里发展起乡村旅游,还成立了专业合作社,而且势头越来越旺。2019年6月,我就从外地回来了,任合作社的出纳,不仅有稳定的收入,还学会了用电脑、做表格,票据整理我也会了,怎么说也算得上村里的一白领了吧!”龙之塘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出纳文洪显得自信又知足。 在龙之塘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的助推下,村里建起了9栋占地1632.55平方米、有16间客房的精品民宿,并通过租赁农户的闲置房屋进行存量民宿改造,改造好后由合作社负责运营。2019年3月,合作社发布了乡村旅游发展支持计划,通过贴息贷款等多种方式支持符合条件的农户发展农家乐、手工作坊,目前已支持了民宿10户,餐厅3户,工坊3户。截至2020年9月,龙塘村旅游服务综合收入已达15万余元。 “这里的生活非常闲适,我可以尽情和当地百姓一起唱歌、跳舞、喝酒。可以睡到自然醒,可以体验采茶、刺绣。我喜欢这里,非常喜欢!”前来龙塘村旅游的游客不禁感叹到。 旅游业发展起来了,村里的特色产业也开始俏销起来,鱼酱酸、茶叶、刺绣通过融创中国开始销往各地。截止日前,合作社已实现创收207.97万元,累计分红32.08万。

游客到雷山县西江镇龙塘村游玩的游客体验采茶。雷山县委组织部供图

“虽说旅游业现在发展得红红火火,但咱是庄稼人,还是得有点下汗水的东西,这是咱的根本,不能丢。”在旅游业发展得红红火火的时候,村支书文兴海心里有了新的计划,经过村委班子三番两次合计,村里还大力发展葡萄、茶叶、药用玫瑰、笋用竹、稻田养鱼、林下乌鸡、林下食用菌等特色优势产业。 龙塘村的华丽蜕变只是雷山县在全域旅游化、全县景区化上“突围”的一个缩影。 眼下,走进雷山,可以去西江镇麻料村来一场银饰加工体验之旅,可以到白碧村群山之心精品民宿享受群山环绕之美,还可以到脚尧村在云烟雾饶中一品云茶之香。要是这些,你都不爱,还可以去大塘看一看苗族的迁徙史诗《西江盛典》,看一看咱刀村苗族姑娘的短裙,还可以去方祥格头村看看需数人环抱的秃杉…… 上坡端“泥饭碗” 变上岗端“金饭碗” 裁剪、缝制、熨烫、成衣……走进雷山县蝴蝶妈妈的世界非遗产品扶贫车间,多姿多彩的苗族男女服饰、各种刺绣产品和蜡染服装映入眼帘,整个车间充满了浓郁的民族风情。车间里有的在刺绣、有的在织锦、有的在点蜡,一片繁忙景象。

蝴蝶妈妈非遗扶贫车间员工在制衣。雷山县委组织部供图

这个位于雷山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的扶贫车间,是杭州市上城区对口帮扶雷山建起的9个扶贫车间之一,也是雷山县非遗产品的研发、生产、展销、体验和培训中心,通过引入设计、打通市场,把苗绣等非遗技艺变成了脱贫的生产力,也让更多年轻的贫困劳动力在实现家门口就业。 从方祥乡陡寨村搬到城南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杨秋秋就是这里的一名员工。之前她一直在外务工,得知在家门口就能就业的消息后,便毅然回乡,参加县里的非遗刺绣、织锦等岗前培训,顺利就业。 “我的父辈一生都在山坡上劳作端‘泥饭碗’,我不想那样过一辈子,才一直在外面打工。每月2200元的工资在家门口上班,天天可以和家人团聚,我觉得端上了‘金饭碗’。”杨秋秋脸上露出了幸福、满足的微笑。

蝴蝶妈妈非遗扶贫车间产品。雷山县委组织部供图

据了解,“蝴蝶妈妈的世界”非遗产品扶贫车间可提供就业岗位100个以上,通过开展车间用工岗前培训,目前解决就业48人,贫困户18人,利益联结30户。 建扶贫车间,只是雷山县建强基层党建等“五大体系”,做好易地扶贫搬迁群众稳就业保增收的一项工作。 今年来,该县以村为单位,充分利用网格员和帮扶干部对劳动力就业台账进行梳理、细化,向未就业劳动力精准推送3个以上劳动岗位,确保宣传动员、送岗入户覆盖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以对口帮扶城市杭州市为主要输出渠道,充分考虑全县贫困劳动力就业意愿、就业技能和市场需求,动员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组织化开展劳务输出。通过线上线下开展岗位发布、用工招聘等12场,219名雷山县籍群众在杭州顺利就业。 经过谋划,雷山县还将220间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门面,以前3年经营“0租金”的方式提供给搬迁户和吸纳就业能力强的企业使用,扶持发展餐饮、超市、加工作坊等各类服务业和加工业,为群众开发更多稳定的就业岗位,用产业带动就业。 建档立卡贫困户侯昌菊是2017年从西江镇猫鼻岭村搬迁到雷山县观音阁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她和丈夫在社区成立了阿榜服装厂,得益于“0租金”政策和创业担保贷款,厂房从原来的几十个平方扩展到现在的近200平方,解决就业人数也从当初的10多人增加到现在的40余人。

蝴蝶妈妈非遗扶贫车间员工在裁线。雷山县委组织部供图

“一家人脱贫事小,大家一起致富才是大事,”侯昌菊说,“不管我资金周转怎么困难,我都先保证大家的工资,让他们的饭碗有‘含金量’。” 据了解,今年以来,雷山县通过“扶贫车间”、“东西部协作”输出、“自主创业”稳定一批的方式,累计帮助2799人解决就业问题。 “对没有通过扶贫车间、劳务输出及自主创业解决就业问题的,我们开发了一批社区性和社会性公益性岗位,对已稳定入住的零就业家庭和因病、因照顾老人小孩等无法外出就业的家庭,安排扶贫公益性岗位就业。全县安排597名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担任生态护林员,开发扶贫公益性岗位291个,确保每户1人以上有劳动能力且有就业意愿的家庭成员实现稳定就业保增收。”雷山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县人社局长杨珂说。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李丽

通讯员 李娟

编辑 余光燕编审 熊诚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走进大自然作文 百合花的作文 感恩作文300字 关于生日的作文 三年级作文放风筝 初二优秀作文 秋天来了作文 关于父亲的作文 关于体育的作文 好奇心作文 关于成功的作文 接力赛作文 作文大全500字 珍藏作文 春节作文怎么写 老师作文600字 前行作文 感人的作文 收获的作文 我的故事作文 考试作文 作文题 我的成长故事作文600字 刷新自我作文600字初中 晒晒我们班的牛人作文600字 英语四级作文万能套用模板 龟兔赛跑新编400字作文 我学会了什么作文300字 我的心爱之物作文300字 三年级暑假作文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