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打卡美丽的锦溪和同里

2020-12-05 03:35:01
相关推荐

第五天的目的地是同里,因为锦溪古镇和同里离得并不远,所以我们打算先去锦溪逛一逛,然后再去同里。

在快到达目的地的时候下起了小雨,南方的雨确实是多。

不过我们此行还算是幸运的,三次小雨只下了一小会儿,且并没有影响我们的行程。

锦溪停车一定要小心陷阱,有很多看着像当地人的人说是可以给你找自家的地方停车,收费倒是不高,但是要提前交钱,其实他们就是给你在路边的犄角旮栏找个位置,让你停车,收了你的钱,他们也就跑了。

不会对你的车负任何责任,所以一定要停到正规停车场。

如果你不去锦溪的室内景点,只是逛逛古镇,不收门票。

这个廊桥是在古镇外围的,在售票厅对面,桥上的风景还是可以的。

这几张灯笼,老虎爹拍的甚好!

桥上有人在卖玩具,还挺有意思,远远看以为是糖葫芦。

女儿和爸爸总是亲密无间,腻腻歪歪的。

这是和爸爸聊了什么,可以笑的这么豪放!

锦溪,曾经的名字叫陈暮,很直白的告诉世人,这里是宋孝宗的宠妃陈妃香消玉殒的地方。

锦溪成名已有二千多年,相传南宋建都临安时,宋孝宗的宠妃陈妃偏爱锦溪山水,恋不忍离,死后水葬于此,锦溪便改名陈墓800余年,直到1993年才恢复古名。

廊桥南边的这片水域叫五保湖,若隐若现的陈妃水冢,就在远处的五保湖中。

“镇为泽国,四面环水”,“咫尺往来,皆须舟楫”是锦溪的写照,水巷、河埠、拱桥、骑楼、廊坊、街市,不经意间,脚下的走过的路,都有二千余年的历史。

锦溪有国内唯一的“中国古砖瓦博物馆”、又先后推出了古董、紫砂、钱币、根雕、奇石、天文、篆刻、书法碑帖等一系列民间博物馆。

真可谓是博物馆的大宝库。

(可见上图位置分布)

锦溪不算很大,是我见过的最温婉低调的古镇。

锦溪,锦溪,叫起来就让人觉得像一个女子温婉的名字。

古镇原有一溪,夹岸桃李纷披。

晨霞夕辉,尽洒江面,满溪跃金,灿烂若锦带,所以得名锦溪。

古莲长堤是苏州锦溪古镇的标志性建筑,位于古镇的入口处。

古莲池内荷叶相连,碧水长桥,让人感叹她的美好!

要说当初吸引我来锦溪的应该就是这座古莲长堤了,整座桥独立在五保湖中央,朱红色,古典飞檐造型的亭子连结起长长的廊桥,桥亭在水中的倒影漂亮得很,许多摄影爱好者都喜欢来这里拍古莲长堤。

古莲桥有一种孤独而又高贵的气质。

远处的莲池禅院在整修。

莲池禅院是锦溪古镇的一个重要地标,古镇入口处有座牌坊“水乡佛国”,指的就是它了。

寺前是菱塘湾,有游船码头。

寺后是五保湖,有古莲长堤和陈妃水冢。

古莲桥连接的是一段水上通途,承载的却是亘古的爱情和忧伤:陈妃香消玉损后,宋孝宗十分悲伤,下旨在五保湖畔建造莲池禅院诵经为之超度。

古莲长堤如同一支来自远古的莲花,二千年来始终不渝地在水一方低调绽放着属于自己的独特。

菱塘湾里小船悠悠。

来锦溪一定要坐坐摇橹船,150元一条船可以坐6人,约30分钟,可以体验一下水乡的悠哉。

良心讲,这价格是我去过的古镇里最便宜的了!

性价比特别高!

游船码头就在菱塘湾一侧。

我们两家正好四大两小一条船,孩子们上船后无比兴奋,这看看,那瞅瞅。

上图船后就是“水乡佛国”的牌坊。

锦溪有着“36顶桥,72只窑”美丽传说的古镇,桥梁密度,举世罕见,不足1平方公里的老镇区就有古桥36座,而且大多数古桥保存完好,桥柱、楹联、碑刻保存俱全,形成了锦溪独特的“桥文化”。

摇船的大姐会给介绍各个桥的名字,由来以及有关的故事。

节寿桥,明崇桢3年(公元1631年)里人捐资所建。

清雍正年间里人孙德明为母氏六十大寿重新修整,桥名“节寿”,取以节制德、长寿之意;乾隆54年陆九德重修。

2002年锦溪镇人民政府移建于古镇区南首。

里和桥,俗称南塘桥,始建于南宋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重建于清乾隆十二年,为锦溪诸古桥中最古老,跨度最高大之石拱桥。

里和桥又为明代“锦溪八景”之一《古井风亭》所在地,明书画诗三栖大家文征明有诗称赞:改邑何妨旧井存,苔花翦翦玉栏春。

轱辘声声千年泽,不是邮亭阅古人。

船到此处,原路返回菱塘湾,游另一条支流。

斑驳的老屋墙体,沧桑的历史感。

普庆桥,俗称“俞家桥”,全环形石拱桥,即桥孔水面上呈半个圆,水下面也是半个圆。

传说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与军师刘伯温来到锦溪,刘伯温认为这里是龙穴之地,如果不破掉这里的风水,日后必定要出皇帝,与朱元璋争江山。

为破龙穴风水,朱元璋即下令在锦溪河的“龙颈”上建了这座全环形的石桥,以卡住龙的脖子。

始建于明永乐七年(公元1049年),清乾隆四十六年重修。

桥长,高,跨度,桥面宽,桥柱有联:“两岸烟飞通海市,一溪浪涌接澄河。

”六十年代前该桥北侧两堍建有桥楼一幢,在桥面上可直接上东西桥楼。

该桥亦为锦溪保存最完整之古桥。

河边是千年的石板路,穿过古桥,小溪旁,洗菜或是洗衣的老人,这样的情形在商业化的古镇已不多见了。

也许是偏于一隅,相比较于其他古镇的人流如织,锦溪有着少有的宁静。

前方的是众安桥,俗称牌楼桥,因昔时该桥西堍有牌楼一座而得名。

此桥建于始建于明永乐七年、清雍正十年重修,清道光年间重造。

桥长,桥高,跨度,桥面宽,为锦溪诸古桥中跨度最大、最高之石桥。

两个小朋友穿的很应景儿。

萌萌哒两小无猜。

摇船大姐很是卖力,还给唱小曲儿,一路上唱了四五首吧,大姐说曲儿也唱了,要是满意就打个赏吧。

其实你不给也就不给了,但是最后还是给了40块,大姐开心极了。

其实当时心里还是有点小别扭的,微微不爽,这可能是锦溪唯一让我有些不悦的瞬间,不过很快也就释然了,人家唱曲儿又解说,也算是劳动所得了,索性也没有狮子大开口,给多少都行,意思意思。

如果你不想给这个赏钱,不想因为这个事儿扯皮,那么船工大姐在提出给你们唱曲儿的时候,就可以委婉拒绝。

周公桥,俗称西街桥。

始建于明万历9年(公元1581年),由里人陆允中所建,至清乾隆4年(公元1739年)里人众捐资重修。

请叫我大眼萌老虎。

回到菱塘湾,从莲池禅院前下船。

到达陆地之后就是开启了不停逛吃逛吃逛吃。

有时我们也可以偶尔做一下温婉的江南女子。

陈墓邮局是锦溪当地的老邮局,据说最早成立于清朝末年,算是有些年头了。

在通讯工具不是那么发达的过去,这里可是当时收发信件的重要中转站。

国庆的锦溪,游客也比平时多了不少。

但是比起游人如织还是差了一个档次。

除了主要步行街,人员会相对密集一些,其它的小街小巷子就很清净了。

站在普庆桥远眺,看飘飘摇摇的小船划过。

下了桥,下塘街临水长廊有很多店铺,以饭馆居多。

吃了很多小吃的我们依然选择吃顿正餐……选择了外婆家面馆。

四个大人一人一碗面,孩子们蹭妈妈的。

这面看着有多香,吃这就有多香,价格还超级便宜。

里面有大块的猪排,货真价实,料又足!

丫头跟我学会了把面条卷在筷子上吃,她觉得这个吃法简直太有创意了,无比崇拜我……

这才是古镇的正确打开方式吧,如果这里人头攒动,走路都费劲儿,那感受到的就不是此情此景了。

曾经在西塘烟雨长廊被挤的迈步都费劲,再看点点人群的锦溪,我内心是感慨的。

江南古镇在我心中就该是锦溪这个样子。

小桥流水人家,悠然摇曳的小船,锦溪让我看到了古镇原本该有的样子,也让我记住了爱情。

谁见金凫水底坟,空怀香玉闭佳人。

君王情爱谁流尽,赢得寒溪尚姓陈。

——明文征明锦溪游览结束,我们便再次出发去往同里了。

同里和周庄都是江南六大古镇之一,且离锦溪都很近。

其实原计划中并没有同里,当初是想在锦溪或者黎里古镇过夜的,虽然一直想去,但也是担心国庆人多,影响旅行感受,然而做攻略时偶然发现了花间堂·丽则女学,我就瞬间沦陷了,不管三七二十一,一定要去!

到了同里停车场,联系花间堂,他们会派人出来接行李,买优惠门票。

同里,如果再晚些,六点之后就不会收门票了,但是古镇里的景点都不可进入。

我们是考虑都带着孩子不想为了省80元门票在外面再等一个多小时,且想去看退思园,就让出来接行李的小哥给代买了门票。

小哥给我们买了门票,告知了路线,就骑着他的三轮车先去放行李了。

我们是人较多,如果你人少行李少,小哥说不定就能连人带行李一起拉走了,呵呵!

进入古镇,来一张特别的“全家福”!

花间堂离北门非常近,溜溜达达,踩着青石板阶、穿过退思园北墙外的小道,大概十分钟左右就能抵达。

这就是丽泽女学的大厅,前台接待处就在这里面。

2009年,云南丽江,纳西族中医世家“绍恒堂”和氏的老宅,诞生了第一间花间堂——植梦院,那是梦开始的地方。

开始于丽江的花间堂,与生俱来的有一种人文气息,拥有一种文化传承和现代简约的风格,喜欢它一贯的创新思维,选址基本都在比较有历史韵味的古镇(丽江、束河、香格里拉、周庄、同里等),每一家从文化设计到邻里关系,都处理的恰到好处,充分的融入了当地气质。

大厅的食物,饮品都可以自己随意自取。

两个小馋猫儿奔着吃的就过来了。

大厅有架古董老钢琴,两个孩子非常感兴趣,有模有样的开始了二重奏。

小老虎半个屁股始终没坐到椅子上,现在的小女孩都比较强势啊……

我们在大厅看到了帮我们运行李的小哥儿,他笑的特别甜,笑起来两个眼角弯弯的,工作人员快速帮我们办理了入住。

有小伙子帮我们拿行李,并带我们去房间。

青砖墨瓦、岁月峥嵘,一座秀丽江南名园,一座百年民国女校,千年古镇、水乡同里,诞生了花间堂·丽则女学。

同里花间堂由古风园和丽则女学两个部分组成,以“名媛初长的旅程”为空间设计的概念,带出穿越时代的体验经历。

这便是丽则女学一期的古风园。

我们的两间花漾雅居被安排在一期院内,一间在一楼,一间在二楼,同一个位置,也就是楼上楼下的关系。

进入房间我们是惊喜的,首先是一个小厅,整个色调和布置我都很喜欢。

丽则女学共有59个房间,色彩斑斓,阳光灿烂的黄,学院的蓝,情窦初开的玫紫,纯真少女的米白色软布衬托,搭配淡色藤木缠绕编织出“丽则女孩”特有的雅居。

花间堂特色茶具,特别可爱。

杯子和茶罐都有花间堂LOGO。

小厅连着半开放式的卫生间,卫生间很大,很通透。

洗手台面积这么大,化妆镜又是两个,一边洗漱专区,一边化妆专区,再好不过!

花间堂处处都是细节,处处给你惊喜,民宿做成这样真的是太到位了。

洗手液和护手霜也都是花间堂的自主产品,非常非常好用。

漱口杯的杯底一样有花间堂的LOGO。

我一开始还在想漱口杯旁边两个杯子里是什么,打开又是惊喜,感觉非常贴心。

共三层的小盒子里都有什么呢?第一层是牙具和牙膏。

牙膏并不是那种一次性的小样儿,这一大只牙膏可以算是一个中样儿了吧。

用着就舒服。

第二层是同样有花间堂LOGO的木梳。

第三层是浴帽和卫生护垫!

对你没有看错,是卫生护垫!

连这个都给准备了,是有多宠爱女性。

穿过卫生间,到窗边是个非常舒服的大浴缸。

丫头最喜欢浴缸了,每次进去泡都不肯出来。

浴缸一侧墙上的毛巾架是电动的,有加热功能,冬天住进来,拿起毛巾都是暖暖的,而且洗了简单衣物挂在上面,很容易就干掉。

洗浴产品和洗手液护手霜是一个系列,都是花间堂自主研制的产品。

真的非常好用,喜欢的话,可以到旁边的小店去买来带回家。

泡澡用的浴盐,连小盒子都那么精致。

来到卧室,首先让我感慨的是这个窗边的大榻,特别喜欢!

房间非常的简洁大方,配上大胆的用色,整体风格非常的出彩。

丫头感兴趣的是彩色铅笔,还有白纸,因为又可以画画了。

特别喜欢房间的整体布局,合理又舒适。

进房间的时候就闻到一股淡淡的清香,非常好闻。

原来是它!

电视柜上的香薰。

二楼的房间是有个大阳台,那么一楼原本属于阳台的位置,就是这个小院儿。

如此美好的花间堂,让我感慨为什么没有早点结识她。

古风园部分于2015年11月28日已开始对外迎客,以一个女子的成长历程为主题打造具民国女学的特色客房。

花间堂有自己的西餐厅多多的面包树,中餐厅茴香,酒吧“观55号”,茶室真茶满瓯,均在古风园区域,除内部使用,还可对外营业,住宿客人有折扣。

还有一家花间拾零,开在花间堂对面,在里面可以买到花间堂里的一切小物,比如房间里的茶具,熏香,自主研制的洗发水等等,还有一些别的小艺术品。

古风园斜对面就是花间堂丽则女学的二期,曾是民国初期名媛淑女教育启蒙之地,由退思园第二代传人任传薪于1906年在园中创办兴学,开古镇女子教育的先河。

后因女学声名鹊起,吴江名媛、新世代女性皆慕名前来。

六柱八字式的百年校门岁月不改静立眼前,虽说百年前江南一代的校门形式多是如此,但能完整保留者却仅有此处。

入校门,园中一座七开间三层高的教学大楼正是百年前的春风化雨之所。

时至今日,同里花间堂在百年菁菁校园中充分尊重建筑的原有空间,运用纯正工法修旧如旧,还原历史建筑的原始风貌、再现丽则女学校园风情的同时,继承其寻道图强、精进创新的文化意境,让同里花间堂成为世界了解同里历史、观察当下同里的窗口。

休闲区域,这个乒乓球让人顿时穿越回学生时代。

还有小朋友的乐园区域。

在丽则女学里玩了一会儿,准备去觅食,早就打探到一个特色又好吃的私房菜馆。

离花间堂,特别的近,在一个小弄堂里。

就是这个了,承恩堂庭院私房菜。

弄堂里的古朴小庭院,别看地儿隐蔽,但是名声在外,客人很多,我们到的时候,已经需要等位了。

真应了那句酒香不怕巷子深。

在院子里玩了一会儿。

有只超级可爱的大狗,傻憨傻憨的。

院儿里好几口小水缸,里面养了很多龟,有小的,有大的。

没过一会儿,有了位子。

坐在庭院里吃饭感觉还是不错滴。

两个装牙签的小瓷罐儿成了丫头的玩具……各种抱着玩儿啊……

承恩堂秘制八宝鸭。

老板说这是当晚的最后一只鸭,再晚来的都没口福了。

确实很好吃,鸭子里面有糯米,筷子停不下来的节奏。

鸭子后面那道菜是香菇青菜,非常好吃。

银鱼炒蛋,非常鲜嫩。

承恩堂秘制香蹄,这道菜被我拍的好油腻的感觉,实际并油腻,很响很可口。

臭豆腐炖蛋,这个菜挺有创意的,味道也不错。

葱油拌面,雷打不动的选择,因为真的是很好吃!

吃饱饭的小丫头又开始耍起来,和院子里其它小朋友一起荡秋千。

这个表情感觉在说:你瞅啥总结下承恩堂私房菜,就是长长的街巷里,有大大的惊喜。

在自家的老宅庭院开自家的餐馆,对得起“私房菜”三个字。

我们结账走的时候,老板娘还给我家小丫头洗了一串大葡萄吃。

吃完饭,出去溜溜食儿吧,古镇里逛一逛。

话说这么什么鬼?为了喜迎国庆特意添置的彩灯嘛?为啥我觉得有点出戏呢。

而最令我自己诧异的是,我自己居然还拍了照片……拍了就拍了,居然还放进了游记……

明清街,全长160米,古街保存着石路面,街旁店铺林立。

感觉像是歪打正着中奖了一样,国庆的同里,逛起来竟是这么的舒服,游人的数量恰到好处。

想给闺女买一把好的牛角梳。

结果意外收获两个牛角杯。

竹制品,很喜欢,但是确实不敢带回北方,北方干燥,竹制品容易裂,所以就在这儿过过眼瘾吧。

银制品店,丫头似乎还挺感兴趣。

我错了,小妞儿最感兴趣的,还是好吃哒,哈哈。

这个岩烧乳酪,虽不是同里特产,但是你看到了真心可以买两块吃一吃,真的非常好吃,嫩嫩的,小妞儿和小妞儿妈妈都爱死了。

冰激凌买了一半樱花一半抹茶的口味,混搭在一起还挺好吃。

我没想到夜色中的同里给了我这么大的惊喜,这才是我心目中的古镇啊,保持住!

酒吧一条街那边,我们没有过去,两张酒吧街拍摄的照片,来自老虎爹友情赞助。

从明清街的另一条岔路逛回去。

看到了同里龙须糖制作过程,现做现卖。

看到雨巷,想起了戴望舒先生的《雨巷》——“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这家店恰好就是卖油纸伞的,顿时觉得老板的名字起得超赞!

这样清爽的同里让我沉醉!

偶遇一只小花汪汪,安静的趴在桥边。

溜溜达达返回了我们的住处。

咦?为什么父女俩待在大厅,还不肯回房间呢?

答案是想和小黑再玩一会儿。

夜色中的庭院,特有的安静。

多多的面包树,可爱的名字,可爱的餐厅,是第二天吃早饭的地方。

每一处布置都显得格外用心。

我觉得很难有人不爱上这里吧。

——妈妈你看我有多高了?我长大了,我是大姐姐了!

多多的面包树和茴香中间是个休闲区域。

丫头回房间兴奋的泡澡,这是她最喜欢的事情。

哦不,第二喜欢的,最喜欢的是吃东西……

用新买的小杯,尝尝苏州的名茶吧。

等丫头泡完澡睡着了,我和孩儿爹在窗边的大榻,盘腿而坐,聊天品茗,感觉最幸福的事情,莫过于此了。

多希望时间就此停滞,我们不愿和花间堂说再见,更不愿和苏州说再见!

这是在苏州的最后一天了。

早晨醒来,略有不舍的情绪,但是依然不会耽误我们去多多的面包树吃好吃的。

餐厅的布置,有些童趣,有些小资,有些文青,整体小清新的调调。

花间堂的早餐是自助餐的形式,一般四五星酒店里该有的,这里都有。

甚至还有厨师现场烹制面条,小馄饨。

还有煎蛋,甚至还有杂粮煎饼。

吃的如此精致,一个民宿敢把早餐做成自助,这自助品质还这么上乘,实属不易。

在苏州的最后一天,享受了一顿美美哒早餐,在庭院里好好逛逛。

庭院中庭的池塘里有很多锦鲤。

从餐厅拿出一两片面包,可以喂喂鱼。

作为一个民宿酒店的庭院,这里真的是太美好了,超出预期太多太多。

想到第一次偶遇花间堂还是2014年2月在大研古城,当时我们在古城里闲逛,看到一家特别漂亮的客栈,客栈里有一只非常非常可爱的哈士奇,我想也没想就去和它互动,这时候像是客栈的老板走出来问我要住店吗?我下意识摇手躲开,他笑笑说不住店也欢迎进来和狗狗玩儿。

我抬头看了客栈的名字,花间堂!

从此这个名字就存在我脑海中了,这些年也听说了各地花间堂的客栈。

却没想到自己第一次真正的成为花粉是3年半以后了。

没有想到庭院曲径通幽,深处还有客房,又是这么宁谧清静之所在。

转到了花间堂的茶室:真茶满瓯。

进到茶室里面,我惊的说不出话来,这也太有……感觉了吧!

我想任何一个爱茶爱壶的人,都将会在这里沦陷。

茶室也对外营业,这里便是茶室外面的风景。

茶室里面有很多隔间,可以成为一个个独立的空间,真算得上一个品茶聊天的上乘之地了。

“水终于无音,茶终于寂静”同里是个爱喝茶的水乡,河边餐桌上皆有一套茶盏,不动声色地招呼过客,慢一点,再慢一点,将时间,有意义地浪费在一滴水,一片叶里。

两个爸爸已经被茶室深深吸引,不肯出来了,孩子们玩的倒是欢乐无比。

4只小手上留着调皮捣蛋的证据,但是看上去却是那么可爱。

老板对不住啊,孩子们蹭了你宣传板上的粉笔字…………………………

在花间堂见到了小鱼儿,小狗狗,在古董钢琴边上还有一只小兔子。

——小兔兔,你快吃啊,快点吃啊!

——哼!

你不吃,我不理你了!

——妈妈!

小兔子终于肯吃饭了!

它是听话的好兔子!

很喜欢这个多肉墙组合。

这组吊灯为什么我总是拍照,因为真的很喜欢。

花间堂的对面是花间拾零,也是花间堂的附属店铺,人文创意小店。

衣服,鞋子,小艺术品等等。

我想每个女孩儿大概都曾幻想过拥有这么一间小店吧。

里面有只超可爱的猫咪。

小朋友们简直爱不释手,挣着要摸摸。

小妞儿你也太狠了……你这样拽它尾巴,它是不会回来的……离开了花间拾零,我们打算再去镇子里逛逛,尤其是退思园,退思园是同里古镇最有名的私家园林,更是江南古镇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

来同里必来退思园。

同里以“小桥、流水、人家”著称,主要景点可概括为“一园”、“二堂”、“三桥”。

这“一园”,说的就是退思园。

“二堂”,即是崇本堂和嘉荫堂,“三桥”是太平桥、吉利桥和长庆桥。

退思园,俗称任家花园,为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原凤颖六泗兵备道任兰生营造,园名取“退思补过”之意。

全园占地,建筑结构突破常规,一改以往园林的纵向结构为横向建造,由西宅中庭东园组成。

住宅虽分东西,但可分可合,分则各成院落,合则浑然一体。

两部之间有月洞门相通,洞门外,一个亭子临水而立,称作“水香榭”,专供游人观赏池内游鱼和荷花。

出“水香榭”往北即是回廊,西北角有一花瓶门,进门左转弯有一小楼,称“览胜阁”。

向东,入四面厅,即到全园中心,称“退思草堂”。

湖中锦鲤成群,江南园林,有水的地方就有锦鲤。

站在退思草堂前,可以环顾四周不同景色。

过草堂往东,有一琴房,旁有三曲石桥,桥上架有紫藤棚。

桥边有颗朴树!

此照为我喜爱的歌手朴树而拍!

呵呵

过三曲石桥设有假山,过山洞曲折盘旋而上,进入“眠云亭”。

由亭下山,左手转弯处有一小轩,名“菰雨生凉”,从菰雨生凉轩看出去的景致也不错。

出小轩,绕假山拾级而上,对面有“辛台”,中间架有天桥,桥上漫步豁然开朗。

池中有一石舫名闹红一舸,船头船身半浸碧水,船尾隐于回廊。

船周傍以太湖石,似翻卷起的浪花。

整个园林贴水而建,别具风格。

和爸爸撒娇的小妞儿。

——爸爸,我的手好疼啊,是不是流血了?——别着急啊,爸爸给你检查检查呦!

在他们父女面前的我成功虚化……

退思园出口出来是明清街。

白天的明清街,人群依旧不算太密集,我想大概人都集中到退思园了吧。

哈!

找到了前晚给丫头买岩烧乳酪的地方,给两个小家伙买了吃。

同里给我感觉太好了,这次来的两个古镇都非常合我心意。

记得前晚有座桥,非常漂亮,寻路找来,就是这座泰来桥,是古镇最高大的一座桥,同时也是唯一一座有木质廊桥结构的桥,在古镇中显得独树一帜,漂亮且古朴。

站在泰来桥上看小桥、流水、人家。

如水墨画般的民居错落有致,黑白色调调斑驳陆离,静谧的仿佛无人居住,印证着岁月的百转千回。

对面的中川桥,桥上有举着相机的男子,在辛苦的为我们拍照。

哈哈,老虎爹辛苦了!

可惜了我们的手机,没有长焦啊!

拍的不清晰啊!

哎呀,姑娘,你吃东西能不能美一点,吃的这么汉子,毫无形象可言啊!

两个蹲在桥上吃岩烧乳酪的小朋友。

最近我爸妈在看一部电视剧,叫知青家庭,多次在此桥拍摄。

还有退思园的闹红一舸也有镜头。

本店不准拍照,真是拍了好几张之后才看到的牌子啊,不好意思,拍个门面总可以吧……

——爸爸,我看看你兜兜里有没有好吃的。

这张网,体现了老宅的历史感。

找了半天没看到网的主人啊。

来到著名的三桥区域。

桥下流水,岸边是一排一排的茶座,有人在吃饭,有人在聊天。

几十座石桥中,最著名的是同里三桥:吉利桥、太平桥和长庆桥。

在同里,结婚娶亲、老人过生、孩子满月都要“过三桥”,这是同里特有的风俗。

走过三桥的人生,一辈子太太平平、恩恩爱爱、步步高升。

于是游人到此也有了特有的项目:走一走三桥,沾沾同里人的福气。

三桥相邻很近,呈“品”字型,分别占据三叉河道一侧,仿佛三足鼎立,又如三友相望。

——闺女,爸爸累了,我们歇会吧。

——可以,妈妈是我们的摄影师,让她给我们拍照。

桥边,有船家在放养鸬鹚。

鸬鹚原本是水乡人家的一种谋生手段,现如今已经演变为鸬鹚抓鱼表演了。

回到花间堂,丫头提出要去丽则女学那边的儿童区域玩耍,必须满足。

中午退了房,将行李寄存前台,我们打算在茴香吃个午饭休息一会儿就出发去火车站了。

两个爸爸将我们留在茴香点菜,俩人去真茶满瓯看壶去了,我知道茶室的那些壶一定让他们整宿都无眠了,不弄走一个怕是不甘心了。

菜单的设计非常出彩。

早晨吃的太好,不是特别饿,本来不想吃了,但是想想还是要垫补一点,点了一些清淡的,主食要了炒饭。

茴香的青菜,炒的特别好吃,口感非常非常好。

当然茴香的特色菜毛蟹炒年糕还是要尝一尝的,还不错。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春夏秋冬的作文300字 初一期中作文题目 教师现场作文大赛题目 意外作文 精彩的一天作文400字 中秋情的作文 游白塔公园作文 关于自救的作文 马云的事迹作文素材 我爱我的奶奶作文 给爸爸妈妈一封信作文 吃西瓜作文600字 爱家乡的作文 这就是他作文 我的榜样作文400字 身后的目光作文500字 差的作文评语 人性的光辉作文800 树叶剪贴画作文 我们的学校作文300字三年级 滚床单作文 学车作文 龟兔赛跑后续作文 高考作文加点评 我的表妹作文 难忘的你作文 关于爱的作文200字 作文评语结尾 一篇写景的作文 班集体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