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东风夜放花千树:体会诗人的悲悯 感受诗歌字里行间的幸福和忧伤

2020-12-05 19:15:01
相关推荐

中国的传统诗歌历史悠久,从古歌谣到诗经、楚辞,再到汉魏乐府、古诗十九首,直至唐诗、宋词,古典诗歌达到了艺术的巅峰。

到了20世纪,白话诗的写作开启了新诗写作的潮流,随后的新月派、现代派等诗歌流派在写作中均表现出了与古典诗歌的较大差异,三、四十年代的抗战诗歌更是在内容、形式和诗歌语言层面与时代本身建立了紧密联系,这些诗歌完全改变了传统诗歌的写作面貌。

而到了新时期,随着诗歌观念多样化、诗歌写作多元化现象的普遍出现,中国诗歌写作中的丰富性、多样性得以实现。这些努力不仅为诗歌写作积累了丰富的艺术资源与写作经验,而且还作为写作本质的源泉,为之后的诗歌写作做好了充足的铺垫。

01 趣谈诗歌的艺术本源和演变

文学总是用来表现生活中的现实或理想,早期的诗歌与劳动密不可分。

众所周知,“诗歌起源于上古的社会生活,因劳动生产、两性相恋、原始宗教等而产生的一种有韵律、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形式。早期,诗、歌与乐、舞是合为一体的。”

谈到诗歌的艺术本源,鲁迅先生曾在《且介亭杂文》里表达出了真知灼见,他认为诗歌最初的产生和自然的劳动有关,因而文字中蕴含着无限热情并富有节奏:

“人类是在未有文字之前,就有了创作的,可惜没有人记下,也没有法子记下。我们的祖先的原始人,原是连话也不会说的,为了共同劳作,必须发表意见,才渐渐的练出复杂的声音来。假如那时大家抬木头,都觉得吃力了,却想不到发表。其中有一个叫道:‘杭育杭育’,那么这是创作。……倘若用什么记号留存了下来,这就是文学;他当然就是作家,也是文学家,是‘杭育杭育’派。”

而就当前诗歌写作所面临的驳杂景观来说,著名诗人丘树宏提出了当前诗歌创作应走出乱象,回归诗歌创作本源的看法,“闻弦歌而知雅意”,所谓“回归”不仅包含了诗歌的主题和内容,也即诗歌在表现对象层面体现出对艺术本源的回应,而且还包含着诗歌在表现形式层面要做到内在和外在的完美统一。

诗人在诗歌写作中扮演着主导性角色,通过他们对自身的生存经历、创作道路以及对时代变化、诗歌发展等方面的诗学阐述,我们可以清晰地观看到诗人个体与诗歌本真之间的通约性。

正如诗评家张桃洲所说:“要洞悉一首诗的秘密,有效的方式之一当是倾听诗人的自我陈述……人们总会从那些哪怕是诳语的言谈中,领悟源自诗的隐秘深处的个中消息。”

美国著名哲学家、神学家蒂利希曾经说过:“艺术所要呈现的是无论如何与本我相关的事物”,作为艺术特殊组成部分的诗歌对“本我相关事物”的呈现尤为重要。

中国当代诗歌的发展离不开社会时代因素的影响,尤其是新时期以来,诗歌在经历了1980年代的创作热潮后,逐步走向“边缘化”的发展趋势。

诗人们在诗歌“退潮”中逐渐失去了对美好生活的自我体认,其创作热情也随着诗意表达方式的远去而渐趋隐退。

学者容本镇曾说:“在浮躁喧闹的社会大环境中,诗歌的声音和分量实在是太虚弱、太无足轻重了……”与此同时,诗人们对生活本身的敏感与警觉始终无法逃出惯常经验的樊篱,他们所写出的诗歌落入到“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窘境之中。

02 诗人要保持敏感的心灵

随着时代发展,走到当代的新时代诗歌,已经来到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天地之中,现实、理想、情绪、感觉、事物等,万物皆可作为诗歌表现对象,新诗的创作更为自由奔放。

新时代诗歌创作到了一个彰显个性、释放自我的阶段,很多诗人的创作个性风格非常鲜明,打开诗集的扉页,那令人无法忽视的存在感从字里行间扑面而来。

按说这是好事,文艺本来就应该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但是我们必须注意到目前诗歌创作的一个明显的不好倾向:为数不少的诗人只追求文字的夸张张扬、标新立异,而忽视了诗歌创作中本来必不可少的文化传承。

写作者可以随时命题写诗,这种自由度带来的好处是诗歌语言更为灵动,但不能忽视的隐患则是有些诗人纯粹只是为了写诗而去创作,那么表现出来的具体情况就是诗歌要么很苍白,缺乏主题的深刻性;要么就是无病呻吟,只是个人情绪的抒发、展示和堆积;更有甚者将诗歌写成了“浆糊”,作品看上去暧昧含混,表达拖泥带水,说得口语化一点就是哼哼唧唧、腻腻歪歪,可是创作者还以为自己的作品代表了新潮和个性化。

从这种诗歌作品中我们看不到文化,更看不到文化的传承,也看不到未来。这样的诗歌作品没有骨骼,没有肌肉,更没有灵魂,是一种没有生命力的“纸花”、“塑料花”一样的“疑似鲜花”,看外形貌似差不多,实质的精神内涵却全然不同。

为什么我们读诗歌中很美的意象,都明白无误地可以体会到它带来的阅读上的审美愉悦,就是因为这种意象上有文化的传承,有我们独特的民族印记的文化传承。

我们始终不要忘记,理解诗歌的感情不能忽略时代特征。《青玉案·元夕》中虚实结合,意境极美: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随着现在时代的节奏来看,如果我们的诗人笔下再写一个女子“笑语盈盈”和“浅笑晏晏”也许不太合乎时宜但不等同于我们内心不渴望慢节奏的生活;在江南水乡的小巷里,也很难再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姑娘”,可是这并不等同于说之前这么多美丽的诗词、美好的传统文化就毫无用武之地了,我们要承接的是文化中的不能断代的内涵。

诗歌创作不能只是罗列词语、堆砌辞藻,必须将一定的主题反映出来。诗歌主题和时代的发展密不可分。

03 新时代诗歌应该如何引发阅读者思考

诗歌写作通常是在诗人对生活、生命、自然、世界等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思考后,又对思考本身进行了华丽的提升。

诗人应该将自己对于万事万物的个人化的哲理性的体悟,通过诗歌语言传递给读者,以实现诗人与读者之间的共鸣。

美国诗人弗罗斯特认为,“如果诗人自己没有为他的诗洒下热泪,那么,他的诗也就不会使读者洒下热泪。如果诗人没有被诗句的猝然出现而震动,诗句也就不会使读者震动。”

而新时代的诗歌需要引发阅读者的思考,要有精神层面的启迪,否则对于社会发展而言,诗歌如何起到自己这种文体的独特作用呢?

比如说我们的文学文本都在歌颂母爱,这种伟大的情感超越了生死,绝大多数的母亲为了孩子都愿意付出自己的生命,但是母爱表现的方式因人而异,有的是不恰当的绑架和控制,最终孩子的培育结果不一定尽如人意。

那么在诗歌中能不能表现?我个人认为可以含蓄地甚至是悲伤地去唤醒人们进行反思,如果合适地进行语言的组织,诗歌不失为一种最柔和也最恰当的方式。

网上看到一首歌颂母爱的小诗,读完让人回味悠长,感慨不已:

《你还在我身旁》【作者】佚名瀑布的水逆流而上,蒲公英种子从远处飘回,聚成伞的模样,太阳从西边升起,落向东方。 子弹退回枪膛,运动员回到起跑线上,我交回录取通知书,忘了十年寒窗。厨房里飘来饭菜的香,你把我的卷子签好名字,关掉电视,帮我把书包背上。 你还在我身旁。

这首诗,是一首看上去题材很小的诗歌,抒发个人情绪的,写给已逝母亲的诗歌。如果可以,作者希望时间可以倒流,一切都回复到母亲还在的时刻,可惜没有假如……

这种质朴无华的小诗,因为写出了很多人心里的相同的感情,得到了许多人的称道,这样的情感和场景,“当时只道是寻常”,没想到分开就是永远。这样的诗句才是含蓄隽永的好的诗歌,给人启发和思考的诗歌。

诗歌表达因其独特的个性追求不同于散文和小说,它作为词语表达的主要承担者,通过自身的语词传释能够使读者感知诗歌艺术所拥有的纯粹的、美的力量。

诗歌创作绝对不是文字的简单堆砌,它要通过言简意赅的文字传达出丰富的主题和强烈的情感,这也正符合了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主张的“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结 语

著名评论家谢有顺在《诗歌和什么有关》一文中说出了当前的文学写作现状,“目前的许多的中国作家更像是一个腐朽的无病呻吟者,他们的作品或者没有丝毫个人真实的体验,努力天马行空的去搭建一个文学的虚幻语境,或者是流于平庸,用文字空洞和自己对生活的麻木,写出来很多就像是建筑废料一样的没有丝毫用处的堆砌文字垃圾。”

愿诗人们都能心怀悲悯地创作诗歌,愿我们都能真正读懂诗歌,读懂诗歌字里行间的幸福和忧伤。

-END-

我是“十里荷塘秋水长”,愿意用文字记录和分享美好生活。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那次我陶醉了作文 与人为善作文600字 小学作文我的朋友 没有水的日子作文 消防演练作文 菊花的样子作文 快乐的星期天作文200字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作文 我的读书生涯作文 英语作文提建议 二年级关于玩具的作文 我心爱的物品作文 我正开启未来作文600字 诗歌形式作文 什么的力量的作文 无锡南禅寺作文 自由与规则作文 小学生写信作文 诚实最珍贵作文 大学英语作文怎么写 写人作文方法 作文我眼中的 考研英语作文看谁的 人与自然作文300字 关于运动会的作文怎么写 消防安全作文350字 守护生命之源作文 作文校园里的桂花树 我的经历作文600字 四年级作文写秋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