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专家解析2022年高考语文 数学试题

2020-12-06 07:30:01
相关推荐

7 月 7 日,2020 年高考拉开帷幕。在疫情、新高考改革、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语文作为开考的首个科目,备受社会关注。

今年的高考语文释放出了哪些教改信号?围绕社会关切问题,记者采访了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专家、学者、一线语文教师,从不同角度解析 2020 年高考语文试题。

受访者普遍认为,试题把握时代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依托高考评价体系,加强关键能力考查,对接课程标准,与高中育人方式改革同向同行,助力高考综合改革平稳实施。试卷结构稳定,设计友好,总体实现了命题高水准、试题高质量的目标要求。

培根铸魂,彰显立德树人导向

" 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高考命题如何体现时代性?这是今年高考面临的挑战。" 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委员、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志勇认为,2020 年高考语文命题经受住了考验,紧扣时代脉搏。

将重大的社会生活事件有机融入试题,是语文命题的应有之义。全国Ⅲ卷实用类阅读材料《对话〈钟南山:苍生在上〉作者》、全国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宋史 · 苏轼传》等都体现出可贵的担当精神和家国情怀。

" 将立德树人反映在考卷上,这很难设计,今年的高考语文命题在这一点做得很好,结合考生的亲身经历,以情境带入,通过考生的所思所想,全面考查核心素养。" 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研制组组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宁表示,今年高考语文题目不是很难,但考查是多角度的,这将会推动新课标精神的进一步落实。

发掘文化资源,增强文化自信,是今年高考语文命题的一个重要特点。" 这是一张有文化灵魂的试卷。" 成都市树德中学语文教研组组长袁学民用这句话概括今年的高考语文全国Ⅲ卷。论述类文本阅读中的 " 家庭伦理与‘孝’ "(全国Ⅰ卷)、"《古文观止》"(全国Ⅲ卷)、" 中国历史地理学 "(新高考Ⅰ卷),语言文字运用中的 " 殷墟甲骨文 "(全国Ⅱ卷)、" 中华文化 "(全国Ⅲ卷)、" 中华文明史 "(江苏卷)等等,都从不同方面,反映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也生动诠释了中华民族的创造精神、奋斗精神。

科学考查,突出语文关键能力

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专家介绍,今年高考语文试题以阅读理解、信息整理、应用写作、语言表达、批判性思维和辩证思维等六项关键能力为突破点,探索学科能力考查的科学途径。

首先,取材多样,考查阅读理解能力和信息获取能力。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专家指出,在考查阅读理解、信息整理能力方面,试题重视对 " 读什么、如何读 " 的引导,提升思维能力和审美水平。以全国Ⅰ卷的文学类阅读为例,材料节选自海明威的短篇小说《越野滑雪》,小说长于对滑雪的精彩描述和主人公细微的心理描写,试题由此出发,引导学生突破传统阅读惯性,与作品对话,产生情感共鸣。

在信息化时代,甄别信息、整理信息、评估信息、利用信息成为重要的语文能力。全国Ⅰ卷实用类阅读聚焦 " 新基建 ",引导学生从多个文本中全面获取这项政策的出台背景、基本内涵、发展前景和国际反响等相关信息,试题主动适应信息时代特点,加大了对信息整理能力的考查力度。

其次,巧设情境,聚焦语言表达和应用写作能力。在语言文字运用模块,今年重点考查语句补写、文段压缩、语病辨析、成语和标点符号的使用等,突出语言表达能力的考查,有助于引导学生活学活用。

此外,深入探究,提升批判性思维和辩证思维能力。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专家表示,试题加强了对批判性思维和辩证思维能力的考查,如全国 II 卷第 15 题,要求学生回答王安石《读史》诗所阐述的道理,引导学生保持批判精神,善于分辨,切忌盲从。

守正创新,确保高考综合改革行稳致远

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专家介绍,2020 年新高考语文命题以高考评价体系为支撑,加强教考衔接,将高中课程标准要求和语文命题紧密结合,促进高中育人方式改革落地。以素养、能力、水平为考查基点,助推高考综合改革行稳致远。

首先,加强教考衔接,助力新时代育人方式改革。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专家表示,增强试题与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协同性,是语文考试内容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高考助力新时代育人方式改革的有力举措。试题在材料选取、设答方式、作答要求等方面,与高中语文教学高度契合,情境设计注意联系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

其次,坚定改革步伐,推动新高考平稳落地。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专家指出,今年考试中心首次命制的新高考Ⅰ卷、Ⅱ卷,坚持高考内容改革的正确方向,努力体现高考综合改革精神,既考虑到高考综合改革省份使用老教材参加新高考的实际,又对标新高考适应性测试的结构模式,保证了新老高考的平稳对接,助力新高考综合改革平稳落地。

在试卷的结构上,布局更为均衡。将论述类、文学类、实用类阅读调整为现代文阅读Ⅰ(信息类阅读)和现代文阅读Ⅱ(文学类阅读)。" 变化的题型,回应了新课标中对核心素养的要求。" 海南中学高中语文学科组副组长陈芝航认为,这既能涵盖中学教学的阅读类型范式,又能与现实生活中的阅读对象、阅读方式对接,增强了阅读对象的丰富性,便于设计更为灵活的问题情境。

在试题设计上,增加主观题的设置,对语文综合性与实践性的考查提出更高和更全面的要求。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专家表示,这些以主观题形式呈现的新题型更加注重学生的思维过程,能更好地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信息整理、应用写作等关键能力。

稳字当头,促进学生心态平稳

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专家表示,在今年特殊的考试背景下,试卷坚持情理之中、意料之 " 内 " 的原则,稳预期、稳难度、稳情绪,便于学生发挥,使学生感到学有所得,从而能够以平静而积极的心态作答;坚持公平原则,把考查重点放在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素养上,确保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高考平稳进行。

今年高考语文命题不仅试卷结构稳定,考查内容也与教学内容相符。

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专家介绍,试题从素材选取、试题设计等方面综合把控难度,使其与学生总体作答能力水平相当,让学生都能发挥出应有水平。

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专家表示,今年高考命题材料选择强调情感中正平和,色彩明快清新,对于学生来说,亲切友好、乐观积极。以文学类文本阅读为例,全国 I 卷的《越野滑雪》讲述的是普通年轻人对运动的热爱,对生活的激情,全国 II 卷《书匠》刻画的是普通匠人对职业道德的坚守,全国 III 卷《记忆里的光》探讨的是普通劳动者对信仰的追求,新高考 I 卷《建水记》呈现的是普通市井生活中的诗意,新高考 II 卷《大师》表达的是普通家庭日常生活中体现的亲情。这些普通人的工作、生活、情感,对于广大青少年,特别是刚刚和全国人民一起经历了疫情防控的青少年来说,既是亲切的,也是弥足珍贵的。(中国教育报记者 万玉凤 柯进 梁丹)

突出理性思维 重视数学本质

——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专家解析 2020 年高考数学试题

" 试题重视数学本质,突出理性思维、数学应用、数学探究、数学文化的引领作用,突出对关键能力的考查。试题展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成就与科学防疫的成果,紧密联系社会实际,设计真实的问题情境,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7 月 7 日下午,2020 年高考数学开考。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专家表示,数学试卷体现了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的考查要求,难度设计科学合理,很好把握了稳定与创新、稳定与改革的关系,对协同推进高考综合改革、引导中学数学教学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发挥学科特色,战疫融入试题

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专家介绍,2020 年高考数学科注重发挥学科特色,将战疫科学地融入试题中。

" 试题用数学模型揭示病毒传播规律,体现科学防控。" 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专家举例,新高考Ⅰ卷第 6 题,基于新冠肺炎疫情初始阶段累计感染病例数的数学模型的研究成果,考查了相关的数学知识和从资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突出数学和数学模型的应用;全国Ⅲ卷文、理科第 4 题以新冠肺炎疫情传播的动态研究为背景,选择适合学生知识水平的 Logistic 模型作为试题命制的基础,考查学生对指数函数基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以及使用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全国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后,各地有序推进复工复产复学,今年的数学试题展现了中国抗疫成果。例如,新高考Ⅱ卷第 9 题以各地有序推动复工复产为背景,取材于某地的复工复产指数数据,考查学生解读统计图以及提取信息的能力。

在体现志愿精神方面,全国Ⅱ卷理科第 3 题(文科第 4 题)是以志愿者参加某超市配货工作为背景设计的数学问题,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突出理性思维,考查关键能力

" 今年数学科高考突出理性思维,在数学应用、数学探究等方面突出体现了对理性思维和关键能力的考查。" 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专家说。

试题注重对批判性思维能力的考查。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专家举例,比如全国Ⅰ卷理科第 12 题不仅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运算能力、推理判断能力与灵活运用知识的综合能力。

试题注重对数学阅读理解能力的考查。如全国Ⅱ卷理科第 12 题以周期序列的自相关性为背景,要求判断试题给出的四个周期序列是否满足题设条件,主要考查学生对新概念的理解、探究能力。新高考Ⅰ卷第 12 题以信息论中的重要概念信息熵为背景,结合中学所学的数学知识,编制了信息熵数学性质的四个命题,考查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和对新问题的理解探究能力。

在对信息整理能力的考查方面,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专家举例,全国Ⅲ卷文、理科第 18 题以当前社会关心的空气质量状况和在公园进行体育锻炼为背景,给出了某市 100 天中每天的空气质量等级和当天到某公园锻炼的人次的数据表,重点考查学生对概率统计基本思想、基本统计模型的理解和运用。

此外,今年的数学试题注重对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考查。如全国Ⅰ卷理科第 21 题考查利用导数判断函数单调性的方法、导数公式和导数运算法则,综合考查考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运算求解能力、推理论证能力、分类与整合的能力以及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坚持立德树人,倡导 " 五育 " 并举

在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专家看来,2020 年数学高考试题关注数学文化育人的价值,重视全面育人的要求,发挥了数学科高考在深化中学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上的引导作用。

具体来看,体现了以文化人。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专家举例说,比如全国Ⅱ卷文、理科第 18 题以沙漠治理为背景设计,考查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数据处理的能力,以及应用数学模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全国Ⅱ卷理科第 14 题、新高考Ⅱ卷第 6 题分别以垃圾分类宣传、扶贫工作为背景,设计了计数问题,考查学生对计数原理的理解程度。

在美育方面,数学科高考同样设计了体现数学美的试题。如全国Ⅱ卷理科第 4 题以计算北京天坛的圜丘坛铺设的石板数量为背景,考查考生的分析问题能力和数学文化素养,题目贴近生活,反映了我国古代的文明成就,让学生对我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代表——圜丘坛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此外,今年的高考数学试题也将社会生产劳动实践情境与数学基本概念有机结合,发挥高考试题在培养劳动观念中的引导作用。比如全国Ⅰ卷文科第 17 题以工业生产中的总厂分配加工业务问题为背景,考查学生应用所学的概率和统计知识对现实社会中实际数据的分析处理能力。

坚持探索创新,推进高考改革

今年山东、海南实行新高考,数学不分文理科。2021 年又将有 8 个省实行高考综合改革,使用新高考卷。

在此背景下,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专家指出,过渡时期的数学科考试依据《新高考过渡期数学科考试范围说明》,科学设计考试内容,重点关注实验版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和 2017 版数学课程标准中的公共内容,并将这些内容确定为过渡时期的数学科考试的重点内容。过渡时期的数学科考试内容改革关注新高考数学卷文理不分科的特点,关注高校对人才的选拔要求和数学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另外,今年新高考卷在题型和试卷结构上也进行了调整。

首先,引入了多选题和结构不良试题等新题型。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专家认为,多选题的引入,为数学基础和能力在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提供发挥空间,更好地体现区分选拔功能;结构不良试题具有很好的开放性,对数学理解能力、数学探究能力的考查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它的引入既能增强试题条件的开放性,又能引导学生更加注重思维的灵活性及策略选择。

其次,试卷结构有所调整。新高考卷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四部分,其中单项选择题 8 题 40 分,多项选择题 4 题 20 分,填空题 4 题 20 分,解答题部分取消了选考题内容,共 6 题 70 分,全卷总题量为 22 题。

今年数学科命题科学调控试卷难度,贯彻了 " 低起点、多层次、高落差 " 的调控策略,发挥了高考数学的选拔功能和良好的导向作用。

对此,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专家进一步解释说," 低起点 " 体现为试卷在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部分进行了系统设计,起始题部分起点低、入口宽,面向全体学生。" 多层次 " 体现为试题的难度设计上重视难度和思维的层次性。" 高落差 " 体现为重视数学科高考的综合性、创新性。在试题的难度设计上不仅有层次性,而且在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方法的综合性、探究性和创造性等方面,科学把握试题的区分度,发挥数学科高考的选拔性功能。(中国教育报记者 王家源 林焕新 赵秀红 )

【来源:兰州日报·ZAKER兰州】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我与妈妈的故事的作文 我的梦想作文250字 足球的魅力作文 生活好比什么作文 放假了作文500字 第一场雪作文500字 五年级上册所有作文 英语作文我最喜欢的季节 雅思小作文字数 我长大了作文100字 我的假期我做主作文 我最喜欢的一道菜作文 那一支春天的歌作文 我美丽的家乡作文300字 我与学校共成长作文 过新年作文200字 我家乡的习俗作文 今天下雪了作文 真想做个什么作文 以自律为话题的作文 老师打学生屁股作文 高考优秀作文开头结尾 关于风景的作文300字 与父母谈心的作文 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作文 七年级作文题目精选 与书相伴的日子作文 游上海外滩作文 家庭趣事作文300字 我的假期趣事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