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今年高考语文试卷中 8分分值的诗词鉴赏题 测测能得多少?

2020-12-06 09:20:01
相关推荐

今年的高考语文试卷,有一道古诗词鉴赏。不妨挑拣出来,重温一下激情燃烧的高考岁月,模拟一下万丈豪情的暌违考场。看看,诗词功底还剩多厚;算算,能得多少分吧:

题面:诗词鉴赏

《送王昌龄》

李颀

漕水东去远,送君多暮情。

淹留野寺出,向背孤山明。

前望数千里,中无蒲稗生。

夕阳满舟楫,但爱微波清。

举酒林月上,解衣沙鸟鸣。

夜来莲花界①,梦里金陵城。

叹息此离别,悠悠江海行。

【注】①莲花界:佛寺,诗中指洛阳白马寺。

1.“淹留野寺出”一句中“淹留”的意思是 ,体现出诗人—— 的心情。(2分)

2.这首诗与柳永《雨霖铃》词都运用了点染手法,试赏析本诗的点染手法。(6分)

参考答案

1.久留(逗留) 依依不舍

2.①“送君多暮情”句点出了伤别之情。

②“淹留野寺出”至“梦里金陵城”十句,层层铺写暮景,满篇幽淡惆怅,字字都是“暮情”,有力渲染烘托了离情。

③结尾“叹息此离别”再次点明别离之情,“悠悠江海行”表达对朋友孤身远去的不舍。

李颀和王昌龄,都是盛唐时期,名噪一时的边塞诗人,也是志同道合的战友和诗友。作为军旅作家,他们描述亲身经历的血雨腥风,记录刀光剑影的火热军营,倾诉边塞将士的亲情乡愁,讴歌鲜血凝成的侠骨柔肠。

可能是军旅生涯,有太多不可预知的生离死别。所以,他们的“送别”诗作,格外的多,也分外的感人。仅李颀一人,就留下40多诗送别诗。当然,作为送别对象,“七绝圣手”王昌龄、“诗家夫子”王江宁,更是圈中好人缘,李白、王维、岑参、高适、王之涣、孟浩然。。。都是感情上的老铁。

王昌龄,人在官场,却不拘泥于生活细节,所以先后从洛阳到岭南,再到江宁(今南京),再到龙标,被降职使用或者贬谪放逐。苦逼倒霉的时候,少不了朋友们送行。这其中最著名的当属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当然,他惺惺相惜的《芙蓉楼送辛渐》也是个中上品:“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或许,这首《送王昌龄》,不是个中佳作。但因为写作中娴熟老道地使用了“点染”技法,所以被高考出题老师相中吧。

点染是画家手法,有些处加点,有些处渲染。这里借来指有些处点明心思,有些处景物烘托,别有风味和韵致。

词中用点染的,柳永《雨霖铃》可谓极致。“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点明“去去”,就用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空阔,三样景物来烘托,衬出远别的离情。接下去说:“多情自古仿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这里点明“仿离别”,用“冷落清秋节”来渲染,再衬上多情,更觉难堪,所以说“更那堪”。这是一重渲染。再有这句点明在冷落的清秋节伤离别,说“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用杨柳岸,晓风、残月三样东西构成一种凄清的意境,来烘托在清秋节伤离别的感情。这是又一重渲染。这里有两重渲染,显得感情的色彩更浓重。这样,先点明,后用景物渲染,烘托感情,收到情景相生的效果。

诗里用点染的,像韦应物的《闻雁》:“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点明归思,用秋雨、雁声来烘托。岑参《碛中作》:“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点明无处投宿,用平沙万里来渲染。韦应物《休日访人不遇》:“怪来诗思清人骨,门对寒流雪满山。”点明诗思很清,用寒流和雪来渲染。全诗的意境都从烘托中表现出来。

而李颀的这首送别诗,可以说把对好友的惜别之意“送君多暮情”,通过点染的手法,用“淹留、孤山、前望数千里、中无蒲稗生、夕阳、微波、林月上、沙鸟鸣、夜来、梦里”层层铺陈,直到“叹息此离别,悠悠江海行”,再次画龙点睛,读来令人唏嘘。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三年级一百字作文 四年级写人作文 景色的作文300字 英语高分作文 想象力的作文 志愿服务作文 英语作文读后感 一个字的作文 感想作文400字 六年级语文下册作文 四年级100字作文 四年级作文写人 坚持的作文题目 出炉作文 写人的作文600 二年级作文50字 青年担当作文 文竹作文 昙花作文 作文我的妈妈怎么写 想象作文四年级 协作文档 介绍我的家乡作文 作文辅导老师 关于自我的作文 雪400字作文 英语作文推荐电影 写人类作文 书作文300字 写事50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