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雄关“蝶变”展新姿——嘉峪关市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综述

2020-12-07 01:25:01
相关推荐

图为嘉峪关市区风貌。(姜百文摄)

“春风送温三月天,戈壁健儿立誓言;为把三九建设好,不怕天寒沙打脸。”这是现年79岁的酒钢退休职工于宝华,1966年3月8日从部队转业来到酒钢镜铁山矿,当时触景生情编的一句顺口溜。

从1958年开始,来自全国各地的3万多名建设大军集结在嘉峪关下的戈壁荒滩,他们搭起帐篷,挖出地窝子,安营扎寨,在恶劣的自然条件和艰苦的生活环境下,开始了艰苦卓绝的创业史。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像于宝华这样的老酒钢人有的已经老了,有的已经作古。但在他们蹚过的“苦水道”上,却硬生生地留下了一座工业之城、旅游之城、生态之城。

工业之城:嘉峪关崛起的力量之源

嘉峪关市的兴起,是从开采深埋在地下亿万年的镜铁山矿石开始的。从铁到钢、从钢到材的酒钢演绎史,记录着嘉峪关这座城市工业发展的辉煌与灿烂。

1970年10月1日,酒钢炼铁厂1号高炉建成投产出铁,结束了酒钢建厂12年没有出铁的历史。这一天被永远地载入酒钢辉煌蝶变的史册之中。

60多年来,在“艰苦创业、坚韧不拔、勇于献身、开拓前进”的“铁山精神”指引下,酒钢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

如今,酒钢集团已成为全国唯一一个既有钢铁产业又有有色产业的大型国有企业。特别是不锈钢年产达到120万吨,成为国内继太钢、宝钢之后,第三家拥有从冶炼到轧钢全流程的不锈钢生产企业。

从1958年酒钢成立,到1965年设市,我市一直都是西北地区典型的资源工矿型城市。这几年,随着矿产资源的逐步减少,这座年轻的城市一直都在探索资源转型的铿锵跋涉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资源枯竭地区经济转型发展是一篇大文章,实践证明这篇文章完全可以做好,关键是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酒钢越来越深刻地感觉到:“建立在过度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基础上的增长得不偿失,谁走好了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

“形势决定任务,思路决定出路。”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先机、赢得主动,必须全面落实创新驱动战略。于是酒钢紧锣密鼓布局创新研发,开展工业铝灰、电解槽大修渣等固废物的无害化处置和工业化利用等项目研究,并成功研发压水堆核电站用碳钢和低合金钢板。

可是市场瞬息万变,要想分得一杯羹,必须要有市场话语权的拳头产品,这一点酒钢比谁都清楚,因为这是企业立于不败之地的制胜法宝。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经过不懈努力,酒钢集团终于研发出镀锌前沿产品——锌铝镁。该产品的成功研发,打破了国外企业的长期垄断,填补了国内锌铝镁产品的空白。

目前,该产品已成功销售3万多吨,成功替代进口产品进入国内光伏、农牧业、光热、建筑等对耐腐蚀性能要求极高的领域,并已实现出口。

在酒钢这支嘉峪关工业“龙头”的强劲带动下,嘉峪关工业现代化经济体系日趋完善。但嘉峪关市从来都没有忘记,“一钢独大”绝非嘉峪关全力加快高质量发展的初衷和落脚点。实现全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健康发展,必须改变“一钢独大”的发展模式。经过不懈地摸索,如今,嘉峪关“多业并举”的工业发展业态正在渐进式完善。

大力发展壮大地方工业,索通公司焙烧炉节能改造项目基本建成,装配式建筑智能制造基地、高精度交通用铝板等项目全力推进;嘉西光伏产业园建成,在建项目总装机容量779兆瓦,2019年上半年已实现发电量5.38亿千瓦时;

全面加强与中核四〇四的战略合作,规划建设中核科技城和中核军民融合高技术装备制造产业园,重点打造核工业科技展览馆、人才培训中心、大数据中心、生活基地、研发基地、民用核装备制造产业基地等“一馆、两中心、三基地”,全力构筑城市新的增长极;

……

嘉峪关在高质量转型发展的征程中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旅游之城:嘉峪关高速增长的活力之源

2012年9月2日,在首届国际文化产业大会暨第五届甘肃省文博会上,站在嘉峪关大剧院的舞台上,央视著名主持人任志宏声情并茂地朗诵着《亲亲的嘉峪关》——

“亲亲的嘉峪关,我来了,和飞天一起穿越时空隧道,在明代长城的尽头,伴着悠悠驼铃,走进曾经胡风汉韵交织如水的市井……亲亲的嘉峪关,我来了,在天下第一雄关的城楼上望月,芦花深处传来的声声雁鸣,沸腾了一座古老城池的黎明……”

在任志宏朗诵的诗中,我们依稀可以看到魏晋文化、边塞文化、敦煌文化、明清文化在嘉峪关的影子。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段上的重要节点城市,依托厚重的文化资源禀赋,嘉峪关旅游的热度、活力正在激情迸发。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如果把文化自信视作一种资源运用于旅游资源的开发之中,那么这种资源迸发出的活力和自信将是一股深沉、博大、持久的力量。

2019年7月18日,嘉峪关方特二期丝路神画主题乐园盛大开园迎客,这个西北首家以丝绸之路文化特色为背景进行区域定制化打造的主题乐园,通过高科技创意手段将丝路文化、长城文化、华夏历史文化、边塞古城文化、民俗文化等多种类文化元素进行融合重塑,为游客们呈现了一道道别开生面的文化艺术盛宴。

“走进丝路神画,你将体验到一场身临其境的丝路文化穿越之旅。”嘉峪关方特旅游区营销总监李佐说。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作为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中原文化与西域文化、长城文化和丝路文化、宗教文化与民俗文化的交汇地带,为持续放大优势资源的文化效应和旅游效应,我市始终坚持把发展文化旅游作为促进转型的重要方向,多点发力、多极突破,加快推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

深入挖掘展示我市长城、丝路等旅游资源的独特内涵,运用传统厚重、时尚现代等不同的表现手法,在旅游产品和服务中注入文化价值、展示文化特色,提升我市旅游的文化吸引力;

加强重点景区、景点的设施改造提升,加大自驾游营地、房车营地等配套设施建设力度,鼓励新建改建一批内涵丰富、个性鲜明、服务优质的特色酒店,开发应用各类网络载体,增强旅游接待服务能力;

加强旅游与休闲、康养、研学、赛事的融合,利用好嘉峪关大剧院等场馆设施,开发长城与丝路交汇、历史与现实交融、传统与现代交互的精品演艺节目,进一步增加新业态、扩大行动圈、拉长时间线;

加速融入大敦煌旅游圈,加强与酒泉、张掖、武威和青海、新疆、内蒙等周边地区的协作发展,策划推出精品线路,优化接待服务流程,构建具有强大集聚辐射效应的“圈旅游”;

……

经过持续地培育和打造,如今嘉峪关旅游的金字招牌越擦越亮,嘉峪关旅游释放出的文化效应、社会效应和经济效应持续加大。

2019年成功举办了国际铁人三项赛、笼式足球世界杯等精品节会赛事,获评2019避暑旅游样本城市,上半年接待旅游人数414.2万人次,同比增长24.9%,旅游收入30.22亿元,同比增长28%,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

如今,嘉峪关旅游已从单纯的量变实现了质的飞跃,“一古一今”“一动一静”旅游模式日臻成熟。

生态之城:嘉峪关永续发展的生命之源

2019年上半年,嘉峪关的统计数据再次显示: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19920元、12603元,分别增长7.8%、8.5%,绝对额位居全省第一。

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全省第一,嘉峪关已经好多年了。那么,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嘉峪关是否与生活质量、环境质量的提升一致呢?嘉峪关给出了肯定的回答。

让草木树林葱郁,让大地遍染绿色,让天空湛蓝清新,让河湖鱼翔浅底……这是建设美丽嘉峪关的美好蓝图,也是嘉峪关实现永续发展的根本要求。

一路走来,嘉峪关成长的每一个鼓点,不只有发展过程的暖心、暖民,更有绿色生态的颜值和气质。让全市人民在分享发展红利的同时畅享新鲜的空气、阳光和水,嘉峪关从来都是坚定的执行者和推进者。

每天早晚,退休在家的李春英都要到小区附近的南湖生态公园锻炼身体,这已经成了她每天的必修课。“以前南湖这一片到处都是垃圾,下雨天道路泥泞、坑洼不平,现在的嘉峪关环境好了,城中处处有公园,城郊村村像桃源,怎么转也转不够!”李春英说。

截至目前,嘉峪关市已建成110多处公共绿地和13座公园。全市林地面积达到18236.01公顷,占国土面积的14.9%,森林面积15155.6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12.38%,全市人均拥有公共绿地面积由1994年底的4.9平方米提高到现在的35.61平方米,人居生态环境显著改善。

“从全省各地州市的排名来看,嘉峪关的这几个数字都是名列前茅的。”林草局工作人员付瑞波说。

如果把时间向前推40年,1973年出生的郑义这样回忆儿时玩耍的情境:“到处都是光秃秃的灰色和黑色的戈壁滩,整个城市的颜色单调而沉闷,没有玩耍的地方,整个城区只有一条不到一公里长的主街,除了路两旁的行道树,整个城市再没有任何绿化,也没有公园。”

从“黑白灰”到“满眼绿”,每一个为“嘉峪关绿”接续奋斗过的雄关人始终铭记着一个个植绿、护绿、守绿的瞬间。在市民林晓云的内心深处,她把嘉峪关的每一棵树、每一朵花、每一片绿,都当成了自己的“孩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经济与社会的和谐,通俗地讲就是要‘两座山’: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自嘉峪关建市以来,历届市委、市政府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政治任务和底线任务来抓,严格落实环境保护责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更加鲜明地树立了起来。

以改善生态面貌和优化人居环境为根本,强化山水林田湖草统筹治理,实施关城景区周边、旅游公路两侧等绿化提升工程,完成雄关广场、火车南站、方特大道城市主干道及重点区域绿化美化工作;

制订打赢蓝天保卫战工作方案,全面推进工业、餐饮、运输等行业领域空气污染防治,上半年空气优良天数为155天,比率达到85.6%,综合排名全省第四;

靠实市、镇、村三级河长制,全市地表水、饮用水水源、地下水水质均达到水环境质量要求。对全市重点行业企业土壤污染状况进行核实,全力推进土壤修复治理项目实施,有效治理农业面源污染,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改善;

……

“大厦之成,非一木之材也;大海之润,非一流之归也。”如今的嘉峪关,山水与文脉竞秀,传承与创新共进,厚重的丝路文化嬗变出蓬勃的跨越发展。开放的嘉峪关,发展的嘉峪关,犹如时刻张开双臂的鲲鹏,欢迎来自五湖四海的你我他,去欣赏这里的嘉风玉韵,感受这里的沧桑巨变。(记者杨亮)

声 明

嘉峪关新闻网原创微信,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版权及著作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将按规定予以一定报酬。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劳动最光荣作文600字 关于家乡的作文500字 动物作文100字小狗 说说心里话作文400字 关于雪的作文200字 关于责任的作文800字 家乡的大秧歌作文 厚积薄发的作文素材 开心的一天作文500字 感谢阅读作文 一键生成作文的软件 父亲的背影作文600字 珍贵的礼物作文600字 雪中即景作文500字 什么也是一种美作文 春天的作文100字左右 消防演练作文300字 四级作文书信格式 五一见闻作文500字 美好的端午节作文 我的家人作文450字 写人的作文500字左右 舍与得作文800字 高考语文作文优秀素材 以过年为话题的作文 海南语文高考作文 我有一个想法作文300字 高考作文万能开头结尾 北京旅游作文600字 冬天的雪作文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