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导演编剧揭秘缉毒题材剧《破冰行动》创作幕后

2020-12-07 05:45:01
相关推荐

缉毒题材电视剧《破冰行动》近期在央视、爱奇艺播出,这部开播即达到8.5分超高豆瓣评价的国产剧,在相对低迷的五月电视剧市场里,被认为是打破僵局的黑马。这部挂着“公安部新闻宣传局联合摄制年度重点项目”“北京市广电局重点项目”等诸多名头的主旋律电视剧,以出色的美剧叙事剪辑手法,真正实现了缉毒剧的类型化表达,同时收获了电视端和网络端受众的共同喜爱。

所谓“破冰”,在剧里特指针对冰毒的扫毒行动。而在剧外,《破冰行动》也实现着国产剧中缉毒剧的类型突破。

警务协调小组配合拍摄

做缉毒剧,在涉案题材已经沉寂多年的市场前景下,大多数业内人士的第一反应就是“尺度如何把握”。在电视剧《破冰行动》编剧陈育新看来,这个问题恰恰是他在创作该剧剧本时最不需要担心的问题。在《破冰行动》之前,陈育新就以《红蜘蛛》《征服》《湄公河大案》等剧作著称,数十年长期从事涉案剧的写作。

“《破冰行动》的剧本创作期,正好赶上了《人民的名义》全国热播,当时反腐、涉案剧在市场上是大热门,创作者们普遍担心的不是尺度如何控制,而是怎么大尺度才更好看。”基于多年罪案题材的编剧经验,陈育新选择了与之相反的路径,更加重视剧作中价值观的塑造,重视对善恶的评判,而不是一味地为了戏剧冲突而选择大尺度的故事。陈育新介绍,《破冰行动》的一稿剧本出来后,大体的结构和人物设定,在公安部层面就很顺利地通过了,后续在拍摄前的几稿剧本也没有进行大的调整,基本就是目前剧作呈现出来的框架。

陈育新直言,《破冰行动》的故事能够顺利过审,体现了公安部门的决心和态度,“公安部门是希望通过这部剧来宣传我们的缉毒警,也向普通观众展示毒品的危害。在这个大背景下的艺术创作,相关部门给了最大力度的支持。”导演傅东育也透露,《破冰行动》可以说是有史以来得到公安部拍摄支持力度最大的剧集,“广东省直接成立了一个警务协调小组,拍摄时需要多少辆警车、取景是否需要封路、配备的特警数量多少,公安部门的配合都是按照剧组的通告走的,这在以前根本无法想象。”

为张力深挖人性复杂面

从《湄公河大案》的上层视角,到《破冰行动》自下而上的“破冰”,缉毒剧通过《破冰行动》第一次正面描绘了鱼龙混杂的缉毒一线。陈育新透露,和之前写《湄公河大案》不同,这次他对缉毒警的理解在两年间有了很大转变。这种态度上的转变来自于《破冰行动》的新闻原型,也就是2013年广东省的雷霆扫毒“12·29专项行动”。据他介绍,这次行动的新闻背景是2013年前后广东省陆丰地区,制贩冰毒量超过全国三分之一,尽管当地曾先后有过多次扫毒行动,却始终无法打掉制毒源头。

“这样一个制毒贩毒的窝点能够长期存在,必然有一定的社会、经济和历史原因存在。”陈育新说,这种原因的探究在《破冰行动》中也有了比较具体的展示,如缉毒警在当地的被动形势,当地盘根错节的宗族势力和血脉关联,相对于传统缉毒涉案剧就有了更多人性层面的东西可以深挖。

傅东育表示,他第一次看到剧本时是“毛骨悚然”,对不了解中国禁毒情况的普通民众来说,这种故事天然带有极强的戏剧张力,不管是剧中敌我之间的冲突,还是具体到缉毒警个人的善恶,都带有人性的复杂面,“这两天大家讨论最多的蔡永强到底是忠是奸,其实很难给出定论。一方面,他身为缉毒警深知当地的制毒贩毒十分猖獗,另一方面又坚守在缉毒一线,没有选择同流合污,恰恰是这种模棱两可的人物带来了戏剧张力。这种张力并不是我们赋予和编造的,而是取材于现实,所以才更让人觉得震撼。”

双平台双剪辑是尝试

《破冰行动》播出后,最为人称道的就在于该剧美剧化的影像和叙事节奏,宛如狼人杀的悬念设置,留白的拍摄,多细节、多维度展现剧情和人物,逻辑严密的故事推进,都让该剧成为近期以来最为烧脑的罪案类剧集。

傅东育直言,大家如今普遍称赞《破冰行动》的叙事和表达创新,其实说到底是因为有一个成熟的类型化文本,导演才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创作。“我们以前很多涉案剧的剧本,可以说基本功都没有做好。”在他看来,《破冰行动》下定决心要做缉毒剧,就一定不会在缉毒和推理的故事中让主角纠结于男男女女的恋爱问题,去做那些挂羊头卖狗肉的烟幕弹。

“当我们的剧本故事结构类型化,我从导演的层面就可以进行美剧化的创作。比如大家今天看到的整体警匪戏的影调、表演节奏的把控、音乐和剪辑的设定,都是在类型化方向上去做尝试。”在他看来,如今看着美剧等海外剧长大的年轻观众早就有清晰的观剧理念,对类型剧也有很高的接受度和审美门槛,“做类型剧就是往类型化的极致上走,不要一会儿加点这个一会儿加点那个。”

被观众交口称赞的双平台双剪辑,对傅东育来说也是创作者的分内事。“因为网络平台和电视平台的受众不同,网络可以回放去找点,而电视则不可回放,受众群在年龄和观看习惯上也有很大差别。”对他来说,制作不同的剪辑版本不过是工作量加倍,并不存在难度问题,“如果效果好,工作量达到3倍我也是愿意的。如今观众的反馈很好,也说明了我们的尝试是有意义的。”

来源:北京日报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五年级作文童年趣事 中秋节的作文700字 校园趣事作文300字 我是劳动小能手作文 什么的魅力作文 今年高考安徽作文 一个难忘的眼神作文 有关下雪的作文 这也是一种美作文 大扫除作文350字 快乐六一作文三年级 写事的作文150字 合作共赢的作文素材 蚂蚁搬家作文300字 三年级语文第一单元作文 my teacher英语作文 关于励志的作文800字 做自己的老师作文 难忘的一件事400字作文 给我的启示作文500字 沟通作文500字 成考专升本英语作文 抗日战争 作文 我在什么中成长作文 青海高考语文作文 挑战自我作文800字 myhouse英语作文 挠胳肢窝作文 游月季园作文 我这个人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