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自诩数学天才的李开复 遭遇顶级高手的碾压 顿悟了一句人生真理

2020-12-07 12:25:01
相关推荐

11岁的李开复跟随大哥到了美国,入读位于橡树岭地区圣玛利亚中学,老师大部分都是修女,她们为人严肃认真,但是充满了爱心。在这所学校,李开复真正体验到了没有压力、自由宽松的学习氛围是多么愉快。刚刚开始听不懂英文课,李开复只好带着武侠小说进课堂,修女老师也不会当面指责,而是听之任之。

在第一年里,校长玛丽·大卫修女对李开复颇为照顾,每天牺牲午饭时间来为他一对一补习英文,使得他的英文水平有了突飞猛进的进步。同时,学校的所有老师都给了李开复开卷考试的特殊待遇,让他把试卷带回家做,题目不认得的单词就查字典,但是不能翻书找答案。

李开复感受到老师的信任和尊重,于是,他受到了很大鼓舞,心里暗暗憋了一股劲儿,一定要把英文学好。他努力背单词,积极与同学交流对话,在课堂上听不明白的地方,请求老师再解释一遍,这样,他很快就适应了美国校园的学习。

李开复在自传里,回忆起在圣玛利亚中学的两年时光,他总结说:“在学校里,我感受到的是完全美国化的教育,这里的教育宽松、自由,充满了鼓励和赞扬,和台湾式教育的死板、压抑相比,这里显然让我觉得学习更为轻松、快乐。”

李开复感受到最大的一次鼓励,是在一次数学课上,那是他刚到圣玛丽学校的时候。那时候,他的英文还不是特别好,很多东西还听不太懂。有一天,数学老师出了道“1/7=?”的题目,然后用期待的眼神看着大家,希望有人举手回答。

别的不会,但是这类问题可是李开复的强项,类似的题目,他在台湾的小学早已背得滚瓜烂熟。他马上举手,大声回答:“0.142857!”这个时候,无论是老师还是同学都睁大了眼睛,觉得这个孩子简直是“天才”!

对于李开复来说,虽然心里知道那道题是他背出来的,但是当周围所有的人都认为他是天才的时候,他也不知不觉地认为自己真的很聪明。这种“天才论”让他觉得,他的数学不但在台湾能学得好,在美国也学得好。

在老师同学们的鼓励中,他越来越爱数学,成绩也越来越好。直到有一天,李开复遇到了真正的数学天才,在竞争中被打得灰头土脸。他才恍然大悟,原来自己不是天才,但是是在周围的鼓励声中,一个孩子的兴趣得到最大的激发,才使得他数学成绩一直十分优异。

让李开复感受到真正天才的实力碾压,是他进入哥伦比亚大学的时候。顶着田纳西州“全州冠军”的光环,李开复被学校安排加入了一个“数学天才班”,那里集中了哥大所有的数学尖子,一个班只有7个人。他们在那里学习微积分特别理论,但很快,李开复就发现他的数学突然由“最好的”变成“最差的”了。

这时李开复才意识到,他虽然是“全州冠军”,但是他所在的州是被称为“乡下”的田纳西州,当他与那些来自加州或纽约州的真正的“数学天才”交手时,他不但技不如人,连问问题都胆怯了,生怕同学们看出他这个“全州冠军”的真正水平。这么一来,他越来越落后。

当李开复上完微积分课后,他深深地体会到那些“数学天才”都是因为“数学之美”而为它痴迷,但他却并非如此。一方面,李开复羡慕他们找到了最爱;另一方面,他遗憾地发现,自己既不是一个数学天才,也不会为了它的“美”而痴迷,因为他不希望自己一生的意义就是为了理解数学之美。

正是意识到自己在数学方面并没有真正兴趣和天赋,李开复在大二时候决定转系,他没有把数学当作备选,而是选择了自己真正感兴趣且有天赋的计算机系。李开复转系是因为他误以为自己很喜欢法律,将来可以做一名律师,因此,他在大学二年级开始主修“政治科学”,但是上了几门课后,他就发现自己根本不喜欢。

李开复进入计算机系,就像鱼儿游向大海,马儿奔向草原,他终于体会到了那些数学尖子沉迷于数学的快乐。他每天晚上都盼着去电脑室,每晚都过得特别快乐,往往一不注意就是一个通宵,第二天自然要逃课了。他深深体会到了那句话:

You are good at what you love; you love what you are good at.(兴趣就是天赋,天赋就是兴趣)

李开复说:“当时,我在计算机方面的表现和天赋给了我强烈的自信,也给了我对这个专业的向往和热情。而这份热情更激发了我在计算机方面的兴趣,让我自发地读书。我分明感觉到一种向前的动力在指引着我。”

李开复后来的职业发展道路,也明显恪守着“兴趣就是天赋,天赋就是兴趣” 的信条。从受聘于卡内基·梅隆大学的科学家到在世界著名的企业苹果、SGI、微软、谷歌任职,李开复一直在做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事,特别是谷歌的工作历程,用李开复的话形容,就像是进入了一个童话世界。

谷歌的工作环境,简直是年轻人梦想的天堂。公司每人配备两台速度最快、显示屏最大的电脑,还可以去科技小站按需索取各种最酷的科技装置。公司的休息区有游戏机、跳舞机、台球桌等,健身房有高档器械,按摩室有专业的按摩师,公司有一大块草坪可以让员工晒太阳喝啤酒,公司楼顶还有两个游泳池,餐厅里有世界各地的美食,最最著名的一条公司规矩莫过于:可以带宠物上班。

这样优越、宽松、自由的工作环境,每个人都被认为是最优秀的。公司却不要求员工百分之百为自己的项目卖命,而是制定了一个著名的“20%时间”政策。所谓“20%时间”,就是员工可用80%的时间来做已经设定的项目,而另外20%的时间可以针对自己的兴趣、想法、灵感来创造产品。

在普通企业看来,这简直不可思议,但这却是谷歌文化的精髓——正是因为可以做自己喜欢的项目,才让无数的工程师产生了源源不断的灵感。员工不需要担心这个项目会不会赚钱,会不会变成成功产品,会不会没有资源,会不会得到老板的批准。

李开复十分感慨地说,正是在这样放松的状态中,Gmail、全球谷歌新闻等等震撼人心的精彩产品才会应运而生。最后这些产品不但被成千上万的用户使用,并且还改变了一部分人的生活方式。

甚至有些“20%的项目”,谷歌允许员工在产品上留有设计者的印记,比如实践六度空间理论的人际网络产品Orkut,它的设计者来自土耳其,而Orkut正是他的姓氏。

谷歌为什么有这样的底气?我想大概是这些优秀的人才早已达成共识,一个人真正能做出成就的人,无一不是天赋与兴趣的结合驱动体。他们对工作自律又充满热情,不会为了一份薪水混吃等死磨洋工。给人充分的自由,就是给人以自尊,自尊自律又热爱工作的人才会有创造力。

李开复的求学和求职经历,让我想起记者周轶君走进芬兰拍摄《他乡的童年》的故事。当周轶君问《愤怒的小鸟》创始人、芬兰著名企业家彼得·韦斯特巴卡:“你认为创造力是可以通过教育获得的吗?或者是天生的?”

彼得·韦斯特巴回答说:“我们常说,芬兰的老师并没有在教,是孩子们在学习。”

关于学习,他还说了一段意味深长的话:“我经常觉得芬兰和中国有很多相似之处。一开始大家可能会觉得芬兰和中国非常不同,但我认为我们在很多方面都很相似。孔子2000年前就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芬兰人非常相信这种观点。所以我觉得我们走的也是非常孔子的哲学。”

如何培养有创造力的孩子?显而易见,发现他的兴趣,并给他创造一种环境,允许他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他喜欢的可能就是他擅长的,那就是他与生俱来的天赋。

U型理论创始人奥托·夏莫给家长们的建议,就是让孩子从小就有做自己喜欢事情的宽松自由幻境,让他们真正找到自己的热情所在,还要让他们接触那些出于热爱而选择他们职业的人……

孩子从小耳濡目染接触到人,都是因为热爱而学习,因为热爱而择业,因为热爱而规划人生,那么,他们也会在兴趣的指引下,发展自己的天赋,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过上快乐而简单的生活,不会因为选择的失误而浪费成本,辜负光阴。

李开复大二选择了政治学而后悔,很快就申请转系,学校也痛快处理。这让李开复非常感激哥伦比亚大学灵活的转系制度,因为这样的制度其实是鼓励学生在自己的兴趣指引下,充满激情和快乐地学习。

同时,李开复也指出,在中国的教育体系里,他很遗憾的看到,高校设置了非常难的转系制度。而且,还有服从调剂制度,让很多孩子去学自己不喜欢的专业。这对于人才的培养,其实是个弊端。

从个人发展角度来看,不能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有可能是戴着脚镣跳舞,沉重且辛苦。《最强大脑》的著名选手贾立平,从小听话懂事,成绩优异,但就是没有敢表露自己的喜好。从大学本科到博士的选择方向,都是听爸爸的建议学硬件。兜兜转转十年,他跑去做了教育。因为之前的选择,让他很不快乐,甚至大病一场。

著名记者怀特·霍布斯说,“成功就是当你醒来,无论身在何处,无论年龄多大,你很快从床上弹起,因为你迫不及待地想去做你爱做的、你深信的、你有才华做的工作。这工作比你个人伟大、神圣。你迫不及待地要起床,跳进它的怀里。”

希望所有的孩子长大后,都能追随自己的兴趣和天赋,充满激情地生活。

希望所有父母都能重视这句话:兴趣就是天赋,天赋就是兴趣。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英语书信格式作文 传承传统文化作文 杀年猪作文 打美女屁股作文 闪亮的日子作文 我的妈妈作文450字 写植物的作文400字 乐于助人的人作文 预防艾滋病作文 中秋节的习俗作文 呼唤作文600字 春节随笔作文 关于过春节的作文 状物作文500字 作文素材100字左右 做家务作文600字 写景的作文350字 初三作文素材大全 我的爷爷作文600字 新年到了作文 打屁股学校作文 成长路上作文600字 难忘的事作文600字 家乡的元宵节作文 我的学校作文600字 记事作文450字 反省作文600字 我的小狗作文300字 做家务作文500字 我们开学了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