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神童”制造背后的那些事

2020-12-07 20:55:01
相关推荐

2020-09-22 11:15:33 来源:今晚报

在各类中小学生科技创新比赛中,成人伸出了“看不见的手”

“神童”制造背后的那些事今晚报记者 李吉森

男孩浩博,从小活泼机灵,爱好摆弄各种玩具和模型。为了培养和挖掘这方面的潜能,爸爸给他买了很多机械、动力玩具。在家里,浩博和父亲一起做过各种稀奇古怪的新东西。

到了初中,浩博参加了一次中小学生科技创新大赛。他和爸爸在家用锉刀、锯子及胶水、泡沫、木头、铁丝等制造了一个很精致的模型。在这个模型里,有别墅、有草坪,应用了太阳能电池和水循环的新技术,风车还会被一个马达带着跑。

自信满满的浩博拿着这件作品去参赛。当他看到其他小朋友的参赛作品,如智能科技、物联网项目看起来都很高端、前沿,顿时觉得有点蒙圈。从此,浩博再也不想参加各类科技创新比赛了。

和浩博一样,很多中小学生都有同样的经历。他们出自普通家庭,怀揣发明、发现的热情,拿着手工作品去参加科技创新比赛时却屡屡被泼了冷水。而那些获奖的项目,明显超出了该年龄段普通孩子的能力和水平,更有专业人士在浏览科技创新比赛获奖名单后直言:“这些孩子的水平已经堪比硕士、博士了。”

1 项目

去年5月,在一家机械公司工作的晓磊,几个月没有新项目做,等着被裁员。正当他心灰意冷时,副总经理找到他,说“来了一个新项目”。

这个新项目是做一个小型智能垃圾分拣机器人。这和晓磊的工作完全不搭边,和公司的业务也毫不相干。处于疑惑之中的晓磊追问副总经理:做这个项目干什么?是公司要转型研发新产品吗?副总经理神秘地说道:“这是我个人找你做的项目,与公司无关。这是首批经费2000元,你先拿着。一些零件和耗材,从网上直接买即可。”

接着,副总经理提了一些要求,要突出“智能”元素,应用物联网、图形识别等新技术,在一些关键程序和步骤上,要写上几段原创代码。晓磊有些纳闷,做一个垃圾分类产品,有必要这么严苛吗?连代码也要原创?不过,这些都难不住晓磊。他毕业于一所工科院校的机械与自动化专业,还自修过编程和绘图,毕业后在多家大型机械公司工作过。上大学时,晓磊和同学就在实验室里鼓捣出来很多新产品。像这个垃圾分拣产品已经在行业内热炒两年了,一些配套产品也很容易找到供应商。

于是,他从网上购买垃圾桶、架体、驱动电机、驱动轮、摄像头和电源,之后,还需要采购无线数据传输器、运动控制系统等,副总经理又给他预支了5000元经费。一个人操作起来比较困难,副总经理又给晓磊找来了一位助手。

这位助手来自东南沿海的一个城市,是一所中学的科学课指导老师。与该老师接触后,晓磊才知道这个项目的真正用处。原来,副总经理的孩子在当地初中读书,期待通过参加科技创新比赛获奖,进而在考高中时获得加分优势。指导老师也不含糊,把多年的参赛经验和盘托出,他直言:“几乎所有报名参赛孩子的作品都是找专业人士研发制作的。”

为了能获奖,指导老师要求,要在处理程序和代码上突出原创性,争取采购一两个处理器,加载一段关键程序,这样就把很多同类产品给比下去了。晓磊无心钻研编写代码,他在网上发布了这个需求,很快就有网店的店主联系上了他。

店主也是一位资深人士,曾帮助过很多中小学生做过相关产品。他很快就给出了解决方案,也提供了很长一段新代码。按照店主的说法“其实没有创新,更不是原创,都是把以前的代码颠倒一下次序,更改一下分段程序运行时间……”

产品初步定型后,副总经理让指导老师和晓磊一起对孩子进行现场培训。孩子看起来很拘谨,根本不像动手能力强的孩子。他一脸紧张地问晓磊:“摸这个垃圾分拣机器会触电吗?”

指导老师要求孩子模拟答辩环节,背诵一些讲解的话,大意是为什么要做垃圾分拣机器,初步构想是什么,又是通过哪些设备、应用哪些新技术实现的?在最后,如果评委提问:“你这个代码是自己写的吗?”孩子要说:“这是在老师指导下,我积极参与完成的。”

好在孩子的领悟力还行,记忆力也好,很快就记下了这些应变话语。经过模拟答辩,指导老师和副总经理都很满意,晓磊也得到了一笔2000元的辛苦费。

“项目”完成后不久,晓磊就被公司辞退了。虽然他前后投了很多简历,也没能找到新的工作。不久,一家外地公司联系了晓磊,让他参加该公司的研发团队。在经过网络视频面试后,晓磊发现这家公司也是“枪手”公司,不仅代为大学毕业生写论文,而且还代理一些公司申请发明专利,更有帮助中小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比赛这类新业务。

考虑再三,晓磊拒绝了这家公司的职位邀约。他觉得,孩子们参加科技创新比赛,成人们是不应该如此包办代替的。

2 参赛

晓磊被公司辞退后,他并没有中断与那位副总经理及指导老师的联系,他也在持续关注着孩子的参赛情况。毕竟,当初那个垃圾分拣产品曾耗费了他很多心血。因为当初一心扑在这个项目上,晓磊的本职工作也有些荒废了,最终导致公司将他辞退。

令他没想到的是,那孩子的参赛结果并不理想,指导老师遗憾地告诉他:“全市范围内,将垃圾分类、垃圾分拣机器人作为参赛项目的学生实在是太多,竞争太激烈;而且这些作品大部分都是找专业人士代做的,专业人士做的时候考虑的是成本和功能的匹配,而不是原创性。最终,这些产品大部分没有获奖;即使获奖,也是排名较低的三等奖。”

指导老师还透露:“虽然科创比赛不再给予高考加分资格,但其含金量却提高了。一些大学给予国家级科创比赛获奖选手自主招生降分录取资格,比原来的加分还有优势。在一些地方,初中升高中的学生,有省市级科创比赛获奖的也能给予降分录取资格。这些都对学生和家长构成了利益的诱惑。”

在利益驱使之下,越来越多的中小学生参加科创类比赛。参赛的学生,也不仅仅是“重在参与”,而是“重在获奖”。这时候,项目选题就显得非常重要,自己感兴趣的项目如果不能获奖,或者同类作品太多,那就干脆不选此类项目。

晓磊不禁好奇,到底什么样的作品能获得科创大赛的高级别奖项呢?为了一探究竟,晓磊查询了前几届国家青少年科创比赛的最终获奖目录,以及几个一线城市的市级比赛获奖目录。经查询后,那些获奖题目的深度和高度都令他瞠目结舌。某些省市一级的科创比赛尚且还能体现中小学生的“操作性和动手性”,例如一些擦窗机器人、智能马桶盖、电动爬楼车等获奖项目;而国家级的一等奖、二等奖项目,几乎就成了国家级的科研前沿阵地,基因项目、抗癌项目、代谢项目都会出现。

中小学生真的做过这些高端科技创新研究项目吗?答案不言自明。比如一些项目,需要拿小白鼠做实验,而中小学生显然不具备防疫条件和操作资格。

3 包办

某所 985高校毕业的研究生项松(化名),起初在一家科研单位的实验室任职,后来,他想找一份大学教师的工作,就辞职准备考博。在准备考博阶段,原先学校的导师找到他,让他对一批水质数据进行分析,然后将研究成果署上另外一个人的名字刊发出去。这让项松感到非常为难,这个人他根本不认识,对方既不参与实验,也没有请求他给予专业指导,这样的随意署名根本就不合规则。

项松要做的,是对某河段水质统计数据进行回归模型探讨,得出一个结论,便于治理污染。这对于研究生毕业、经常做数据分析的他来说并不难。不到三天时间,他就画好了图表,再配合前期准备的一些资料,在七天后写成了一份全英文的学术论文。经过导师验收后,项松获得了800元的酬劳。不过,他很疑惑,这次的数据分析和他以前常做的实验差别较大,他以前常做大气实验,从来没做过水质实验。“没有办法,我也是受人所托。”导师这样回答他。

原来,导师有一位私交甚好的朋友,早年下海经商,现在已成为企业家。最近,他的孩子快要参加中考了,想通过参加青少年科创比赛获奖或去报选国外组织一个活动的方式,进而获得录取优势。除了求助从事科研的老朋友外,这位企业家也准备了其他一些途径。他通过寻找网络上的代办机构,制作了一个智能养老机器人。经过孩子所在学校指导老师的比较,再最终确定上报的参赛项目。最终,这位企业家的孩子在北部某省份获得了科创比赛的奖项,进入了当地一所知名高中就读。

知晓事情的全部原委后,项松感到一丝恐惧。

在整个做实验、数据分析及撰写论文的过程中,项松自始至终从未见到过这位参赛的中学生。“像这样的参赛,家长和大人彻底包办了,孩子根本就没有参与、投入过。”项松说,“还有一些获奖项目,需要大量的实验做支撑,专业人士一眼就能看明白中小学生是根本不可能成为获奖项目的真正操作者和实验人的。”

4 公平

今年7月初,大量网友围观了全国青少年科创比赛三等奖的一个科研项目——《C10orf67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技能与机制研究》,很多人提出质疑:小学生是不可能涉及有关基因和癌症这样前沿和有深度研究课题的。7月13日,中国科学院昆明研究所网站发布了一则声明称,该项目获奖小学生系该所一位研究员之子。

同一天,获奖小学生父亲对外发布了公开信,信中表示,过度参与项目书文本的编撰过程,特此郑重道歉,申请上交该项目获得的奖项。最终,第34届云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组委会办公室发布调查和处理结果情况通报,专家组认定:项目研究报告的专业程度超出了作者的认知水平和写作能力,项目研究报告不可能由作者本人独立撰写。大赛组委会根据评委会的建议,决定撤销该项目奖项,收回奖牌和证书。

更多人继续关注和质疑科创比赛的真实性,有网友翻出了第33届国家青少年科创比赛的获奖名单,其中两名武汉小学生引起了公众的注意。她们俩合作研究茶多酚抗肿瘤的课题,在33届比赛中获得小学组三等奖。而在获奖时,他们分别在读小学三年级和五年级。有信息显示,两位小学生的父亲任职武汉一所大学。近日,这位父亲已被免去模式动物研究所所长以及模式动物协同创新中心主任的职务,并于9月15日辞去所在大学基础医学院的院长职务。

在知乎网站上,“如何看待部分家长将科研成果安到孩子身上的现象”已成为舆论热议的话题,网友“北北”借用《后浪》进行回答:“那些宣称一代不如一代的人,应该看着你们;像我一样,我看着你们,满怀羡慕。父辈的文章,像是专门为青少年准备的礼物。科技繁荣、文章繁茂,实验室的成果被层层打开,可以尽情地享用。”看似戏谑,却也足够引起大众的反思。

一项竞赛,本身是为了激励特殊人才而诞生的,如今却沦为了某些别有用心者钻空子的漏洞牟利、甚至异化成为一条利益输送的通道,这不能不引起公众的关注。经历诸多风波后,科创类比赛应该回归学生属性,加大对参赛项目真实性的甄别,将参赛项目严格地限定在能真实体现学生自身素质与科研能力上。主办方和相关机构应建立一整套筛选、过滤机制,提前拦截那些不符合青少年认知水平的报名参赛项目;同时,及时给予那些弄虚作假的参赛者和过度包办的父母以更加严厉的惩罚,尽快修复已经染污的赛事声誉,让科创类比赛重新回归正途。

编辑:张洁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二年级描写春雨的作文 关于流泪的作文 游武汉大学作文 游玩作文350字 考研大作文模板 折小船作文 作文评语缺点 拔花生作文300字 英语二作文类型 描写樱花作文 未来畅想作文 怀念老师的作文 作文错误 大学生英语作文范文 家长会作文 2011年湖南高考作文 心事作文300字 一年级看图写话作文 端午节爬山的作文 我理解的幸福英语作文 介绍朋友的作文400字 莲子作文 青运会作文 我可以做的更好作文 春游灵山大佛作文 作文成长需要 中学开学典礼作文 桂花三百字作文 关于元宵节英语作文 环卫工人的作文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