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我的青春我的舰 不说再见只道晚安

2020-12-08 06:55:01
相关推荐

↑海军珠海舰最后一次解缆启航

↑掌旗兵把军旗和海军旗交给舰长

舰艇之于水兵,犹如“第二生命”。

当舰艇退役的时刻,水兵心中的痛楚,穷尽任何词语都难以形容。

战风斗浪几十载,于一艘战舰而言,已是迟暮之年。它的深蓝航迹,犹如老人额头深深的皱纹,刻录着一茬茬水兵接力奋斗的征程。

军港的夜啊静悄悄,海浪把战舰轻轻地摇。在水兵心里,舰艇不仅是舰艇。它是记忆、是梦想,是母体、是怀抱,是青春、是生命,是军旅人生的全部意义和荣光。

又到惜别季,海军珠海舰、海军湛江舰光荣退役,它们的离开,牵动着一个又一个新老水兵、现役和退役水兵的心。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老兵和他们的战舰,聆听一个个感人肺腑的故事。

——编者

舰艇就是水兵的青春

“离开你的日子,生活平淡无风无浪无涟漪”

秋日,大理洱海,水光潋滟。在老兵谈新华眼里,他退休后这一年的日子,太过平淡,平淡得难以泛起涟漪。

“老谈,与湛江舰告别的日子定了。”轻轻挂断电话,谈新华转身面对儿子淡淡地说道:“帮我订一张去湛江的机票吧。”

空气仿佛凝固了,拖欠了30年的全家旅行,从刚到洱海的第一站就被按下暂停键。望着儿子有些愠怒的眼神,一级军士长谈新华语气淡定:“湛江舰是我接来的,它退役的时候,我一定要去送。”

只有妻子懂得,丈夫的这句话饱含了多少深情。因为她知道,对丈夫而言,湛江舰就是他的青春。

在超期服役一年后,谈新华耐不住家人的轮番相劝,离开了他心爱的战舰。但作为守了30年舰艇的老兵,离开舰艇的他,始终改不掉水兵的习惯。

每天清晨6时20分醒来,穿上迷彩鞋门外跑一圈。洗漱用水不浪费,找个脸盆接好继续冲洗厕所;无论在哪里吃饭都吃得飞快,睡觉基本不翻身……每隔一段时间,妻子都会被他的梦中呓语吵醒:“快!快……”

8月28日,停航近2年,沉寂许久的海军湛江舰、海军珠海舰再一次拉响了汽笛。低沉的汽笛声一波推澜着一波,仿佛要将这声音铺满海天,向世人宣告:“今天,我们正式退役了。”

岸上人群中,当然有老兵谈新华。

伴着汽笛声,他敬礼的右手不停地颤抖,忍了好久的眼泪突然模糊了双眼。

时光回溯到多年之前,谈新华脑海中浮现出第一次与自己战舰相遇的情景。

那是1989年金秋,因新兵训练成绩突出,谈新华被挑选为湛江舰接舰舰员。长在洞庭湖畔、只见过渔船的他,看到湛江舰时忍不住用家乡话大喊:“我滴个崽儿,好大啰。”

与谈新华不同,“湛江舰副舰长”严跃进接舰路上的心情,有些沉重。

按照分工,严跃进主管军事训练。他深知,湛江舰的雷达、导航等系统与上一代舰艇有着天壤之别。更重要的是,这艘舰艇首次装备了作战指挥系统,这意味着未来舰艇作战样式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当时的“老式舰船”,驾驶室上层布设一个露天指挥平台。全舰各部位作战数据,一个接一个地通过电话上报,舰长站在全舰最高处,眼前的大海虽一览无遗,但真实的战场态势只能在心中概略感知。

眼前的这艘战舰,舰艇前段最中央的位置开辟了一个全新舱室——作战室,全舰各部位数据通过无数条线缆实时汇集于此,大海上发生的一切都以更加清晰的形式呈现在舰长眼前。

“这是一艘全新的军舰,催生出的将是新一代海军官兵。”越是深入了解湛江舰,严跃进愈是明晰舰员也要转型:以往懂管理、体能强、作风好的舰员最受欢迎,“在这艘舰上,‘专业精’排在第一位。”

↑工人将“166”舷号涂抹掉的瞬间

湛江舰还未入列时,一场场轰轰烈烈的“淘汰赛”提前上演。

谈新华至今清晰记得,一次技能比武,有位班长被新兵比了下去,当晚新兵就当上了班长。

“现代战舰需要的水兵,不仅要能举起炮弹,还要能抱起书本。”时任湛江舰政委钱建军回忆,当年水兵们普遍文化程度不高,要让他们热爱学习、尽快适应装备升级换代,是那个时代“特有的命题”。

很快,在“寸土寸金”的湛江舰,官兵们把最大的生活舱室改成了“图书室”。每到周末钱建军都会去港口外的新华书店,花上一整天时间淘选出几摞书。自己细细消化,他再推荐给舰上的战友。

在那个信息获取渠道单一的年代,书籍成为官兵成长成才最直接的渴望与依赖。

有的水兵起步时英文字母都记不全,却学起其时下新兴的计算机“C语言”,编写的程序还在支队得了奖;有的水兵一天到晚抱着书本学习弹吉他,手指弹肿了,曲子越弹越有味道;有的水兵只有高中学历,却在漫漫远洋途中学会了写诗,舰船停靠码头后,他搬下船整整几大本手写诗集,有几首还在报刊上公开发表……

不少水兵,因为这艘舰艇改变了人生轨迹。

主炮班长廖耀祖最期盼的,就是舰艇在风浪中航行的日子,“这个时候图书室没几个人去”,而他就可以“独自享有”一个安静的读书场所。也正是因为这个在舰上养成的习惯,这位老兵后来自学考出了律师资格证。

锅炉兵邵曙光不值更时,知道舰上看书的地方“总是有人”,他干脆钻进直径不到一米的通风管道。阳光透过头顶的烟囱口洒下一抹亮光,他借着光读得津津有味。

如今,当年的锅炉兵已成长为南部战区海军某驱逐舰支队的支队长,回忆起当年刻苦读书的日子,邵曙光总是一脸笑盈盈。

当升级换代的战舰遇上求知若渴的水兵,碰撞出了闪耀时代的青春花火。

岁月不负赶路人,海军湛江舰和珠海舰均在入列第二年形成综合作战能力。一时间,它们也成为媒体竞相报道的“明星”战舰。

舰艇的航迹就是水兵的足迹

“与你相伴的日子,旅途有艰险更有收获”

退休后的蒯崇山,喜欢约上三五战友去河边钓鱼。因为共同的军旅轨迹,又生活在同一个城市,他们相伴彼此。

战友们发现,蒯崇山时常盯着浮沉不定的鱼漂发呆,有时鱼儿上钩还浑然不知。

蒯崇山常常想起他的舰和舰上的日子。让他印象最深的是航行中的遇险经历。

1997年2月,太平洋怒浪狂风,远远望去,舰艇只有主桅杆露出海面。在风浪中战斗18天,时任舰长蒯崇山几乎没睡过一个囫囵觉。

当时,珠海舰和兄弟舰船在湛江启航,目的地是美洲四国五港,舰艇需要横渡太平洋。

走向深蓝,对于珠海舰而言不是新鲜事。入列不久,它已代表海军访问过俄罗斯、印度尼西亚。但横渡太平洋,对于年轻的珠海舰来说却是一次艰险之旅。

寒潮笼罩下,太平洋并不太平。

编队补给舰排水量超2万吨,被2层楼高的浪头,打得在海中上下颠簸,而不远处的珠海舰只有3000余吨,舰上水兵的心随着风浪上下起伏。如今20多年过去了,蒯崇山回想那一次航行经历,仍是心有余悸。

涌浪袭来,舰船横摇剧烈,蒸饭箱中的水都摇了出来,炊事班锅碗瓢盆也飞了起来。做不成饭,官兵们上顿接着下顿地吃罐头。

一次,深弹班班长黄冬青到船舱例行检查,发现舰体某部出现破损,倒灌的海水淹到了小腿。作为班长的他,带领5名战友24小时守在那里,每半小时抽一次水。

那14天时间,黄冬青几乎是趴在地板上寻找破损区域,一会儿被抛到空中,一会儿又随舰迅速下沉。底层船舱密不透风,空气中弥漫着机油味;逼仄的空间里,他和战友进出舱室,只能蹲在地上挪步……

每次值班,黄冬青在舱底一待就是数小时。直到查明损坏区域并维修好,他才吃上了第一顿舒心饭,睡上第一晚踏实觉。

困难接踵而至。航行中的油水补给难题,又横亘在蒯崇山面前。

在当时,“海上液货补给”还是个“技术活”。风浪中,两艘舰艇自身都摇摆不定,却必须保持航向、航速相对一致,其难度可想而知。

第一次失败,第二次还是失败,第三次油管直接破裂,又黏又黑的重油喷涌而出……

闯过一次次大风大浪,驶过一片片陌生海域,就这样,在跨越178个经度、66个纬度、12个时区,编队比原计划提前半小时抵达夏威夷。那天,是蒯崇山最开心的日子。

如今,在南部战区海军某军港有2个雕塑,伴着夜月星辰肃穆伫立。

一个镌刻着南海将士寸土不让守护南沙岛礁的场景,激励着一代代水兵用青春热血守卫海疆;另一个是一座地球仪,上面就标绘着珠海舰这次出访的航迹。

每次走到雕塑前,蒯崇山都忍不住驻足遐思:“舰艇的航迹就是水兵的足迹。舰艇驶到哪里,你的足迹就延伸到哪里。你有过多少欢笑和泪水,大海知道,你的舰也知道。”

舰艇就是水兵的岁月静好时光不老

“你不是我生活的全部,却贯穿了我的军旅岁月”

退役仪式上,不少退伍多年的老舰员从全国各地赶来送行。

珠海舰声呐技师王春万,没有像其他人那样争相与战舰合影,而是独自守在自己的战位,一副怅然若失的神情。

在这个活动空间不足3平方米的战位,王春万守了30年。

早在5年前,入伍满30年的一级军士长王春万就应该退休了,“我没老,它没退,就让我再陪陪它吧……”

王春万的确没“老”,珠海舰的几任舰长都可以证明。

一次,海军组织比武,三大舰队几十艘舰船与潜艇,在大洋深处一决高下。支队几位参赛舰长,不约而同地看准了技术过硬的王春万,先后跑到支队主官那里去“抢人”。

那次,某战舰想尽办法,最终如愿把王春万请了去,也如愿获得了“综合排名第一”的荣誉。

↑谈新华精心擦拭战舰。李维 摄

作为反潜领域“技术大拿”,这些年,王春万经常被邀请参加重大演习任务。每次“借调”任务一结束,船靠向码头,他又兴冲冲地回到珠海舰,回到自己的战位上,回到挤满60多个人的兵舱,回到“汗水当佐料”的露天餐厅……

“相伴30年,我陪着它,它懂得我。在我心里,它不仅是一艘战舰。”说到这里,王春万凝望着珠海舰上飞扬的满旗,意味深长地叹了一口气。

28年前的6月6日,珠海舰也是满旗猎猎,那天是它的生日——加入人民海军序列的日子。千余人组成18个方队,用极具时代烙印的阅兵式欢迎它的到来。

彼时,王春万站在前甲板,目光所及,满是荣耀。

此刻,王春万站在码头,抬头望着舷号,望着工人用沾满油漆的刷子,一下一下地把舷号“166”涂抹掉,他的心里一阵酸楚。

“宛如心头割肉,就像是嫁女儿般不舍,都是命中注定。”王春万的眼泪再也止不住,一滴滴地滑过脸颊。

与王春万一样,湛江舰的伦智德同样也是视舰为“命”。

直到退役的前一个月,他每天都按出海要求,保养着他的“老伙计”。抚摸着擦得铮亮的主炮,这位一级军士长孩子似地笑着:“你信不?要是现在搞装备检查,我们一定还是第一!”

笑着笑着,老兵沉默了……

伦智德来湛江舰的时间并不长,“离10年还差4个月哩”。每次主炮发射时,听着隆隆响声,伦智德都能听出它的状态,甚至觉得这是一种享受。

谁能想到,眼前这个魁梧的山东汉子,小时候特别害怕打雷,又因为性格内向,见人都会脸红。可上了舰,听惯了比雷声还响的炮声,渐渐地,伦智德说话也像“钢炮”一般又快又响。

随着退役日子的敲定,伦智德又变得不爱说话了。夜深人静,他会不自觉地来到主炮前,这儿摸一摸,那儿擦一擦……

湛江舰主机技师魏海彬退伍时,什么纪念品都没拿走。

“值得纪念的东西,都在我手臂上。”挽起作训服袖口,只见魏海彬黝黑的双臂上,10多个形似纽扣的伤疤赫然在眼前。

湛江舰和珠海舰主机舱内,有数不清的蒸汽管,布设得错综复杂。魏海彬说,尽管他们的工作环境气温高至60摄氏度,出任务时还是要穿上外套、系紧扣子,“当高温蒸汽喷出,一身作训服遮蔽,能降低受伤的程度。”

在舰上,魏海彬每天值班12个小时。机舱里,噪音大到有人站在你身旁说话,却只能看着嘴型去猜;油味、汗味并不算难闻的,难以形容的“蒸汽味”才是机电兵不敢大口呼吸的根源……就是在这样环境,魏海彬一守十几年。

“湛江舰成就了我。”魏海彬语气郑重而坚决,“我离不开它。”

今年34岁的魏海彬,“青春岁月都在湛江舰度过的”。在这里,他入了党、立了功、评了先进个人,还成为全海军蒸汽轮机最年轻的班长。

如今,魏海彬成了家,儿子读小学一年级,“湛江舰不是我生活的全部,却贯穿了我的军旅岁月。日复一日守着舰艇,它就是我的岁月静好,时光不老。”

今年9月4日,已经退役的湛江舰正式移交给地方政府。

翌日,谈新华和11名从全国各地赶来的老舰员,在第8任舰长丁新双的带领下,跟随“老战友”再次出海,驶入国防教育的“新航道”。

是夜,谈新华又睡在宽度不过60厘米的舰艇床铺上。那晚,他睡得踏实:“梦里,我把我的舰开回了洞庭湖,老幸福喽……”

“晚安,我的青春我的舰,永远不说再见。”(李维)

(采访中得到丁正仁、王钦仕、郭崴、周演成等大力协助)

编辑:张骄瀛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描写景的作文 牛人作文 关于游戏的作文 中考作文多少分 作文快乐的一天 快乐时光的作文 关于精神的作文 历险记作文 给我的启示作文 高中作文500字 写景400字作文 写景作文300 400字写景作文 语文满分作文 写人作文开头 初三作文题目 草原作文 600字写景作文 朋友作文500字 爆笑作文 曹操 作文 爱国作文题目 600字作文写景 初一下册英语作文 公园游玩作文 300字作文初中 一篇作文300字 兰花的作文 德育作文 人生规划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