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在苦难中成就自我:三毛自杀前喜欢的男人成为中国最富有的作家

2020-12-08 13:20:01
相关推荐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锻炼成金子,就像被磨练成好的果实。所有的结局都是一点点厚积薄发,最终汹涌而出的,不只是结局,还有自己千万次的历练和成长。

就像三毛自杀前喜欢的那个人张贤亮,他在苦难中成就了自己,最终成为最富有的作家。

三毛与张贤亮的渊源

虽然三毛祖籍重庆,但她从小在台湾长大。1943年出生的她,喜欢流浪,文字里都是她对撒哈拉沙漠这片净土的热爱和眷恋。

在她的一生中,有很多人的身影,也许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她与荷西的"生死恋",跨越了年龄和家庭的障碍,因为爱,他们在深深的爱中最终告别了彼此。

曾经被河西温暖的三毛,精神上开始了无尽的徘徊,然后遇到了西方情歌之王,晚年的王洛宾。

只能绝望地离开,最终于1991年1月4日自杀身亡,年仅48岁。

这样一位神秘多情的台湾女作家,是如何结识长期生活在宁夏的张贤亮的?而张贤亮又是如何得到三毛的爱?

1979年后,《三毛作品集》逐渐在大陆出版,读者开始熟悉并喜爱这位真实细腻的台湾女作家,而三毛本人,对于大陆这片土地更是充满了憧憬。

这片土地,孕育了她的先辈,是她正在寻找的"根",对于一个作家来说,"故乡"二字的意义如此沉重,三毛对于大陆的执念,从未泯灭。

终于,1989年,三毛第一次来到大陆寻根。她来到老家,受到乡亲们的热烈欢迎。

次年,她再次回到内地,偶然在一家酒店遇到了陕西电视台的记者孙聪,孙聪对于一个媒体人的敏感嗅觉,迅速捕捉到了话题度,于是向三毛发起了采访邀请,三毛欣然答应。

采访中,孙聪问起三毛对陕西的认知。作为作家,三毛的第一反应自然是谈论作家。她说,自己非常喜欢贾平凹先生的作品,并简单讲述了自己对其作品的看法。正兴致勃勃的时候,三毛提到了张贤亮。

三毛说他很喜欢张贤亮,那时候,张贤亮还不知名,他的作品也普遍受到关注。然而,三毛对自己的作品如数家珍,包括《绿树》、《灵与肉》、《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等。而这也是三毛与张贤亮结缘的开始。

采访结束后不久,三毛回到台湾,1990年12月15日,报道顺利出版。

张贤亮的朋友恰巧看到了这篇报道,他把报纸送到忘了他的手上,张贤亮感动又欣慰,他觉得自己遇到了知己,希望有机会去看望三毛,两人可以坐在一起畅所欲言。

这个计划是好的,但三毛在1991年初,也就是报告发表后不到一个月就自杀了。张贤亮没有机会见到三毛,尽管他知道两人可能互相了解,互相引为知己,但为时已晚。

而这也是三毛与张贤亮的渊源,三毛崇拜下其文学魅力,深爱着它,但两人只能神交,却无缘相见。

突然听说三毛去世,张贤亮亲自写了一首诗表示哀悼。不久后,更是直接到台湾纪念三毛,或许,这里是张贤亮反馈给三毛对于自己作品的喜欢吧。

生死是无法跨越的,至少他曾经来到过这个埋葬三毛的地方,和三毛一起见识过这片土地的风情。

当然,张贤亮和三毛截然不同,三毛纤细、敏感,但张贤亮在困境中坚持自我,最终成就了自己,成为中国最富有的作家。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作家张贤亮

1936年的张贤亮,他是中国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笔画俊秀,颇有先贤之风。张贤亮的性格也像他的书法一样,明快而温润。

张贤亮的文学创作起步很早,但十几岁上中学时就开启了创作之路,后因《大风歌》被打成"右派",经历了长期的"劳动改造"。

那一段时光,黑暗而痛苦,22年的苦难,让年轻的他花白了头,生活的苦难化作一道道皱纹,堆积在他的脸上。

但这一切并没有击垮张贤亮,他一直没有放弃自己的创作梦想,终于在1979年,他被平反了,漫长的苦难已经成为过去,他重新整理行囊,一切都是新的开始。

那些年的痛苦和经历,让重新握笔写作的张贤亮不再是当年那个尚显稚嫩的少年,他的沧桑,写进了字里行间,他的情怀,融入了每一张纸上面,让每一个读者在读完他的作品后,都为之震撼。

张贤亮的作品朴实无华,他把过去的苦难变成创作的源泉,让读者感同身受。除了创作,他不是人们想当然的"两耳不闻窗外事"。当时,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张贤亮也响应这一号召,于1992年毅然下海经商。

张贤亮有着深厚的文化功底,在商业选择的角度上,他坚定地把目光投向了文化产业。于是,他以西部风格建立了镇北堡西部影城,这里是之后很多著名影片的拍摄地,张贤亮也凭借这个影城赚得盆满钵满。

张贤亮本人谈及这一成就,直言自己是中国最富有的作家。这样的说法,或许在余氏身上略显"假大空",但在张贤亮身上,却是如此真实。

他把一座废墟和两座古堡建成了享誉世界的镇北堡西部影城,这样耀眼的成就,值得所有人膜拜。

而他的成就离不开自身的能力和文化涵养,张贤亮将西部风情在这里完美展现,让这片曾经贫瘠的土地绽放出最绚丽的"花朵"。

作为中国最富有的作家,除了写作和经商,张贤亮从未停止过对社会的回馈。在慈善事业上,他常常身体力行,总是愿意向需要帮助的人伸出援助之手。

2014年9月27日,张贤亮因病去世,享年78岁。饱经沧桑的老人彻底告别了这个世界。只是不知道,在他死后的另一个世界里,能不能与三毛相见,只是遗憾与心愿。

在痛苦之后工作

张贤亮经历了22年的苦难,在他心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也化作了他日后创作的源泉。也正是重新写作后的作品赢得了三毛的喜爱,让三毛认识并了解了内心强大的张贤亮。

张贤亮的作品被翻译成三十种语言,在国际上享有非常广泛的影响,他的作品被称为伤痕文学。所谓伤痕,是张贤亮多年来为生存而挣扎的结果。

在那段不被理解的苦难中,他的世界似乎被扭曲了,但作为文人的气节和傲骨让他坚守自我,从未熄灭心中燃烧的火焰,简简单单,他经受住了一切考验,成就了自己,后来下海后成为中国最富有的作家。

张贤亮与三毛在作品中结缘,即使一生未曾谋面,但作家之间独特的思维共鸣,足以让彼此在彼此心中留下最深刻的印象。

也许应该遗憾的是,两个人没有尽快的认识,张贤亮没有机会见到三毛,他无法说出自己的过去,无法将自己的非凡意志传递给三毛。如果两人能见面认识,可能会成为挚友,三毛也能在张贤亮的影响下放弃自杀的念头。

然而,一切都只是想象,现实就是现实,因为它足够残酷,三毛死了,张贤亮只能在她神交。

张贤亮的豁达与洒脱,是他成就自我的开始。面对挫折和磨难,他从未选择放弃,坚持成了他唯一的选择,那些年的苦难和艰难最终也成了他的话语。

张贤亮的写作风格如此独特,他的文字沉稳、深沉、凝重,细品之下每一部作品都非常值得推敲,哲学思辨的色彩,正是张贤亮这位作家所能具备的。

当然,在作品之外,张贤亮并不是一个"四肢不分五谷丰登"的人,他关注经济、关注民生,他有很多作家没有的自觉。

正如他在下海之前所说,他无疑是一个文化人,但如果一个文化人不能参与市场经济,成为弄潮儿,不能摆脱经济和精神困境,实在是辜负了自己。

于是,张贤亮在拥有了《灵与肉》等文化代表作之后,踏上了商海沉浮,并创作了自己的立体文学作品——镇北堡西部影城和老银川老街,他无疑是有能力的,成为了中国最富有的作家。

如今,张贤亮已经离开了人世,但他的传奇并没有消亡。也许,很多人最初认识他,还是依赖于三毛对他的爱,这与爱无关,而是一种纯粹的认同,这是三毛从作家身上得到的直观感受。

三毛去世后的第二年,张贤亮选择了经商,他走了一条看似"离经叛道"的路,却最终成为中国最富有的作家,这样的成就,足以证明其实力毋庸置疑。

再回首,人们认识张贤亮,不再是因为三毛的爱情,而是因为其自身不可抗拒的人格魅力,这样的耀眼,足以震撼所有人。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关于初心的作文 写苏轼的作文 写人作文700字 把握当下 作文 邻居作文600字 写滑雪的作文 跳绳作文300字 关于青春的作文素材 乡村风光作文 旅行的意义作文 五年级英语小作文 品味作文600字 全家福英语作文 青春的力量作文 破茧成蝶作文 仓鼠作文300字 云南旅游作文 同舟共济作文 赏梅作文 写绿萝的作文 写好朋友的作文 期待的作文600字 温暖的陪伴 作文 作文我的梦想400字 读书经历作文 身边的美作文 拼搏奋斗的作文 挫折作文500字 桂花作文300字 团结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