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牡丹江东宁黑木耳 一减一增背后的大文章

2020-12-10 06:40:02
相关推荐

精细管理。

精挑细选。

东北网10月20日讯 到了这个季节,种植木耳的农民大部分已经采摘完毕,在地里或者棚里几乎见不到人了。可是,当记者来到东宁市三岔口镇,依然能够看到忙碌在地里的耳农。7月下旬春耳采摘完后,耳农们对菌袋实行秋管,让菌袋继续长秋耳,这样,一个菌袋出八成春耳、两成秋耳,在生产成本增加不多的情况下,大幅增收。

五年来,东宁市黑木耳的整体生产规模稳定在11亿到12亿袋,较2012年最高峰时的15亿袋略有缩减,但是,耳农的收益反而增加,黑木耳产业从“规模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逐步转变,不仅节约了人力生产投入,更从技术创新和精细管理要来了效益。

龙头带动,黑木耳产业迅猛发展

东宁市因为黑木耳产业长风破浪、高歌猛进的发展态势而闻名全国,过去有“中国黑木耳第一县”的美誉,可以说,东宁市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全国黑木耳业界的旗帜。

东宁市黑木耳产业的迅猛发展还要追溯到2002年绥阳黑木耳批发大市场的建立,它以“买全国、卖全国”的气魄,让耳农们看到销售的保障,纷纷扩大木耳种植,种植规模从2002年不足1亿袋,以平均每年增加1亿多袋的发展速度,增长到2005年的4亿袋。可以说,木耳大市场成为拉动东宁市黑木耳产业的“龙头”。

“当时是大朵栽培,总体经济效益还是不错的,但是大朵菜由于食用不方便等因素,越来越不为消费者认可,木耳销售迎来了低谷期。”东宁市黑木耳产业办副主任刘敬春介绍说,为了扭转市场,他们大力研发小孔栽培技术,种植小朵单片木耳,并在2009年全面推广普及,很快重新占领市场。

2015年,东宁市的木耳种植规模达到了“巅峰”的15亿袋,但由于农户追求面积数量的扩大,管理没能及时跟上,没有达到与数量和投入相当的经济效益。为此,产业办及时调整发展理念,用提高耳农的种植技术和单产的品质,进而提高木耳的单价和市场竞争力,用一家一户种植数量的减少,提高耳农精细化管理的水平,引导木耳产业从“规模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逐步转变,保证耳农投入少、收入高。

政策扶植,产业链条化保障有力

东宁市在打造黑木耳产业集群、推动产业快速高效发展、实现增收富民的实践中,离不开政策扶持,这也是产业发展的基础前提。东宁市将黑木耳产业作为域内经济发展战略和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内容,制定了中长期发展规划,在技术研发、示范推广、园区建设、灭菌厂建设、产品加工、品牌培育等方面,出台优惠政策全面扶持发展。设立每年50万元的黑木耳科技奖励基金,用于奖励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等方面的创新突破,以科技为支撑提升产业的发展潜力。

同时,完善了产业链条。细化专业分工后,扩张产业链条,建设80多家配套企业,形成了集育种、制菌、种植、储运、营销、加工、科研、机械、回收利用等为一体的上中下游配套产业链条,内部环环紧扣、节节相连,打造了融合一、二、三产业的黑木耳产业集群,两家大型菌包厂的落地,可年产1.3亿袋。

加工增值是产业发展的链条保障。为做大做强黑木耳加工业,提高产品附加值,东宁市出台了《关于鼓励黑木耳加工业发展的优惠政策》,与两年前相比,东宁的黑木耳加工能力提升了5倍。

在产业链条的最后一个环节,东宁市坚持不懈地推进废弃菌袋的综合开发利用,建成15家废弃菌袋回收、加工企业,生产活性炭、木质煤、有机肥、再生塑料等10多种产品,使全县80%的黑木耳废弃菌包得到回收利用,变“白色污染”为“金色收入”。

“六化”战略,向精细化管理要效益

引进人才增强科技创新,加快大棚建设逐步减少地培……这些,都是为了在节省人力物力投入的基础上,向科技和精细管理要效益。为了让黑木耳富民产业健康持续发展,接下来,东宁市将以推进“六化”为抓手,加快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大力推进标准化建设,保证质量安全。刘敬春介绍说,目前,已经制定了黑木耳的产品标准及专用木屑标准,接下来将制定大棚的建设标准、菌种生产经营标准、黑木耳栽培规程等等,提升产品的优质化水平。

大力推进集约化生产,转变发展方式。变“以量取胜、向资源要效益”为“以质取胜,向管理、技术要效益”,控制生产投入总量,提升产品质量,向精细化管理要效益。

大力提升科技化水平,提高研发能力。为此,东宁市引进人才,成立科研机构,专门研究品种选育、研发新菌种等问题。

大力推进工厂化生产,转变菌包生产模式。解决制菌依靠小作坊式生产,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成品率低、环境污染重的生产模式,招引大企业建设菌包厂,组织化、合作化建设中小型菌包厂。

大力提升组织化水平,壮大黑木耳产业发展主体。把一家一户生产者组织起来,统一技术标准、统一原材料采购、统一生产管理、统一商标品牌、统一产品销售,实现降低成本、提升品质、保证最佳效益。

大力推进品牌化经营,提升东宁黑木耳竞争力。打造高端产品,研发黑木耳即食产品、保健品等系列产品,不仅要解决木耳“卖出去”的问题,更要解决知名度的问题。

几年间,东宁市在木耳产业方面建成了全国最大的生产基地,培育了全国最大的销售市场,研发了全国领先的栽培技术,建设了超大型产业项目,创造了最好的富民效果。2016年,东宁市农民黑木耳人均纯收入达到14000多元,是全市当之无愧的第一富民支柱产业。小木耳撑起大产业,做出大文章,更给农民带来了致富之光。

=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关于梦想作文600字 家乡环境变化的作文 精彩的画面作文500字 六年级下册英语作文我的周末 班里的趣事作文500字 30篇必背英语作文高考带翻译 新疆民族团结作文 爱与恨作文600字 一件趣事作文200字 生日的故事作文 诚信作文八百字 我坚持我成功作文 诚信作文五百字 靠实力说话作文 收花生作文200字 关于感恩母亲的作文 做家务的作文题目 母爱引领我成长作文 作文妈妈我想对你说600字 我的圣诞节作文 摩擦起电作文 批判性作文 我的家训家规作文 阳光总在风雨后 作文 精彩的一幕作文 描写青蛙作文 美丽的花园作文三年级 读懂生命作文 蓝天白云作文 二年级十一假期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