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2022年“中国医师节”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医师感言

2020-12-11 06:05:01
相关推荐

初心永不改 仁心传大爱

2020年“中国医师节”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医师感言

8月19日,是第三个中国医师节。

疾风知劲草,烈火炼真金。今年,在疫情防控的战场上,数以万计的医务工作者以最美逆行谱写出人间大爱,用坚强的身躯和宝贵的生命绘制出至仁至善的行业画像。对于他们来说,今天,理应是一个重量级的节日。

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积极响应号召,先后派出六批32名医护人员驰援湖北,派出11名医护人员支援我省定点医院。其间,该院全体医护人员踊跃递交请战书,主动要求服务于抗疫一线,以大无畏彰显大担当,诠释了舍小家为大家的家国情怀。无论是困难时刻的挺身而出,还是平常时刻的无私奉献,医务工作者的每一天,都在诊室、在病房、在手术台上奋力书写着对职业的责任与坚持。对于他们来说,今天,理应得到一份嘉奖。

为积极响应和落实国家《关于做好庆祝2020年中国医师节有关工作的通知》,进一步发扬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救死扶伤、厚德怀仁的职业精神,展示该院团结进取、勇于担当的团队精神和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鼓励医护人员树立勇往直前的从业信心,今天,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联合《甘肃日报》,推出“初心永不改,仁心传大爱”主题专版,借14位医师的职业感言,向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全体医护人员致以最诚挚的问候,向长期奋战在医疗战线的广大医务工作者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长期以来,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在省委、省政府的关心与支持下,在省卫健委的正确领导下,始终把公益性放在首位,开拓创新,真抓实干,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医疗技术迅猛发展,社会影响力不断攀升。今天,在这最好的节日,献上最真的承诺: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仍将怀揣赤诚的初心,以仁心仁术传递无限的大爱!(高文琦)

骨科主任、主任医师 白登彦

“夫医之为道,君子用之以卫生,而推之以济世,故称仁术。”李时珍在《本草纲目》序中这样写道,多年来我始终以此为座右铭。二十多年来,我从一个住院医师逐步成长为如今的主任医师,时刻谨记誓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病人服务,从服务中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医疗水平。作为一名骨科医生,我充分认识到外科医生有三重境界:第一是解剖学层面,就是开刀治病;第二是艺术层面,追求手术的完美;第三是人文层面,将人文关怀融入手术中。“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是我一直追求的目标。

今年年初,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全院同事纷纷请求出战驰援武汉。作为一名外科医师,我未能入选,当时颇感遗憾。但我很快便意识到,坚守自己的岗位,服务好每一个病人,守住“后方阵地”,也是为防疫尽自己的一份薄力。愿今后山河无恙,百姓安康!

甘肃省精神卫生中心临床医学中心主任、副主任医师 陈少峰

我出生在通渭县的一个小山村里面。1993年大学毕业后,24岁的我做了一名精神科医生。刚开始思想斗争较为强烈,后来当看到一个个失去自我走向“另一个世界”的病人,我逐渐在心里暗暗坚定了信念,有了为所从事事业奋斗一生的想法。

我走遍了兰州市七里河区90%的精神病人家庭,这些家庭所面临的状况触动了我的心灵,使我更加坚定地承担起七里河区精神病人的诊疗防治工作。同时帮扶红古、榆中两个县区的患者。2012年,我被省卫生厅评为“全省精神卫生防治先进个人”;2014年,被兰州市以“紧需缺高层次人才”引进;2016年,在科室团队的努力下,我管理的科室被原省卫生厅评为“县级医院重点学科”,打造成了区县级医院品牌科室,这更加坚定了我的职业自信。

2020年4月,我被调入设立在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的甘肃省精神卫生中心临床医学中心工作,负责甘肃省精神卫生防治事业的全盘工作。我深感责任重大,在短短的四个月内,从精神卫生中心总体规划、患者诊治、人才引进、学科建设、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作了许多改进和完善,开启了我为精神卫生事业继续奋斗的新征程。也祝愿甘肃省精神卫生中心在未来发展道路上再创辉煌!

呼吸内科主任、副主任医师 柳小平

在第三个中国医师节来临之际,我祝所有医务工作者节日快乐。

回首从医10余年历程,我大部分的时间都留给了医院和病人。尽管没有时间陪伴家人,但每次看到病人康复,发自内心的欣慰便冲淡了一切的辛苦。这不断激励着我坚守初心,始终未变。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医务工作者成了排头兵,努力奋战在抗疫一线,承担起守护人民健康的重任。“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全国各地医务人员前赴后继共克时艰,用顽强的毅力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取得了阶段性胜利。这场疫情让我更加深刻地意识到,我们是医者,更是战士,哪里需要我们,我们就去往哪里。

钟南山院士80多岁仍奋战在抗疫前线,他高尚的医德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铭记。我也将以钟南山院士为榜样,全心全意为医疗事业奋斗终生,诠释希波克拉底誓言。

心内科主任、主任医师 马 娜

做一名好医生是我从小的理想,我非常热爱医生这一崇高的职业。健康所系,性命相托。解决病人痛苦,挽救病人生命是我的职业,更是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从医34年,我一直坚守在临床第一线。说实话,工作非常忙,经常加班加点,也确实特别累,很少有节假日。但看到一年有2000余名病人因为病痛来到我们心内科,在此得到了救治、改善了症状、提高了生活质量,甚至获得了新生,作为医务工作者,我和我们的团队都由衷地感到自豪,救死扶伤为我们带来了别样的快乐。

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我们更加认识到,生命是多么脆弱,医务工作者的责任是那么重大。我记得在2月17日,也是疫情形势最为严峻的时期,下午送战友出征武汉抗击疫情,虽有不舍,却激情满怀,傍晚又急诊抢救一名急性大面积心肌梗死患者。当成功完成了冠状动脉造影、血栓抽吸、球囊扩张、支架置入手术后,病人剧烈胸痛明显好转,两行泪水从病人眼里涌出。他感激地对满身汗水的医护人员说了声谢谢您。

医者仁心,疾病无情人有情。作为党和人民培养出来的医务工作者,我将永远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恪守医德,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中医二科主任、主任中医师 王世彪

在第三个中国医师节到来之际,我想呼唤更多的医师加入医学科普行列。

医师写论文是给同行看和研究的,医生写科普文章是给更多的老百姓普及医学知识的。我总结三十多年的中医科普经验,发现我们国家的老百姓太缺少医学科普相关的知识了。记得我从上大学时就非常喜欢给报纸投稿,撰写科普文章,大学一年级开始在《甘肃日报》《中医报》等报刊上发表一些科普文章。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我写的《中草药也有副作用》一文还获得过《健康报》“合理用药”全国征文二等奖。后来从事中医临床工作,结合实际工作,在《中国中医药报》《健康报》等报刊发表了数百篇科普文章。2016年开始,在我援藏驻玛曲的一年多时间里,和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甘肃省卫生厅原厅长刘维忠先生,在《生命时报》上开设了“甘肃中医小验方”栏目,在《中国中医药报》开设了“甘肃民间中医验方”栏目,点评发表了来自甘肃民间的中医小验方近400个,受到了读者的普遍赞同。有许多兰州的老读者拿着我发表文章的报纸找我看病问诊咨询。

我觉得发表科普文章,不仅仅是让老百姓学习医学知识,更重要的是科普也能够预防疾病的发生,并让已经发生的疾病通过了解科普更好地愈后。医生的职责除了救死扶伤外,还应该积极参与到健康维护、疾病的预防、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的全过程中,从另外一个角度“治病救人”。我希望更多的医生加入科普队伍行列,不断提升科普能力,将健康知识传递给有需要的人,为建设“健康中国”作出应有贡献。

中医肿瘤科主任、中西医结合主任医师 张慧芳

小时候,经常看到父亲无论是在吃饭或者休息时,只要有病人来找他。他就立刻放下手头的事情,去接诊病人。当时我不太明白为什么别人总是那么重要。后来我当了医生,并且一干就是30多年,在这期间我也放弃了无数次探亲休假,才深深地体会到病人的重要性。因为这是一种责任,关系到生命的安危,得和时间赛跑。只要能帮助被病痛折磨的人,让患者恢复健康,哪怕付出的再多,我也很欣慰。

昨天一个因全身银屑病被折磨一年多的帅气小伙子告诉我,他已经可以穿短袖衬衫了;今天一个卵巢癌术后病人经过治疗,新长出来的头发比在理发店烫过的头发还要漂亮……每当看到听到这些反馈信息时,我就会感到非常欣慰。也会因为走进病房看着相濡以沫的夫妻俩,妻子拉着患胰腺癌一年多已经肝转、肺转丈夫的手,两人难舍难分的场景,却又因治疗遇到瓶颈回天乏术时,我便会翻阅所有的最新医学资料,去充电,去补充新的知识,期望能给患者带去最好的治疗和新的希望。

每天面对不同的面孔,耐心、细心地接诊每一个病人,这就是我的工作。我深深地热爱我的工作。“大医精诚,解除病痛”是我的座右铭。

眼科主任、主任医师 薛尚才

十年前甘肃省眼眶病专业是一片空白,由于这是眼科领域最具风险的专业,使许多眼科医生望而却步。从业者甚少,我省的眼眶病患者不得不奔波在去外省的就医路上。我们眼科团队从那时起就致力于眼眶病事业的发展,立志“让我省的眼眶病人不出省或少出省”。为了这一目标,我们眼科团队负光明之托,承泰山之重,在一点点的开拓中前进。回首往事,我们临渊而动,履冰而行,但一次次成功的喜悦鼓舞着我们不断进步。

还记得一名因外伤失明的14岁女孩,当时,患者与家属求医多日辗转来到我们科。治愈后,患者脸上的笑容激发起我们深层次的仁爱,从几千公里外送来的锦旗更让我们深受感动。在患者带来的力量鼓舞下,我们克服了眶尖区肿瘤摘除手术这一难关,攀上了视神经管减压术这个眼眶手术界的“珠穆朗玛峰”。目前,我们已成功开展了眼眶病领域里几乎所有的手术,我科的眼眶病专业也成为独具特色的眼科专业。

感谢医院提供的平台、感谢全省眼科同仁的帮助、感谢全体团队的努力,也感谢患者的信任。我们一定会毫不放松,继续努力!

感染科主任、主任医师 张文杰

第三个中国医师节来临之际,回顾从事感染病学30年的经历,我感触从未像2020年这样深刻。中国经验、中国速度向世界传递着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仁心、中国大爱。抗疫前线我的同事、同仁、朋友,还有很多很多不熟悉但值得敬仰的人无时无刻激励着我应该如何做好本职工作,以“初心永不改,仁心传大爱”践行医师的誓言。

从医30年,我身边无时无刻不在发生各种各样的感人事件,让我深感“治病救人、救死扶伤”的光荣与自豪。随着我国医疗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我自身的专业能力也得到提升,这都是基于祖国的日益强大、党和国家对民生医疗事业的关心。从2003年“非典”到2020年“新冠”,我感受到了全国人民的团结一致。尤其在此次疫情期间,全国人民所表现出的战胜疫情的决心与信心令人震撼。看着身边的同事奋不顾身、敢于自我牺牲支援前线,更使我深刻体会到了“中国心”的意义。

全科医学(老年医学)及干部病房主任、主任医师 郑光敏

从医路上,我被信任过,也被怀疑过,我被感激过,也被抱怨过。我们不是生而无畏,而是生命值得敬畏!

从最初做基层医生到如今成为主任医师,多年来,许许多多的病人仍旧追随着我,我走到哪儿,他们就跟到哪儿。年纪最大的病人目前已90岁左右,他们的子女60岁左右,孙子辈30岁左右,依然都来找我看病。他们用毫无保留的信任温暖着我,激励我把工作做得更好,做一个有温度的医生,关爱患者,关爱这个社会。

“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这大概是对医生这个职业最好的诠释。我们把这句话写在墙上,挂在嘴上,记在心里。当然,也落到了实处。

行医一时,鞠躬一生,不求闻达,但求利人。

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 方 岩

那一年的明媚夏日,我穿上了白大衣,成为一名骨科医生。写不完的病历,造就了我对钢笔字的情有独钟,做不完的急诊手术,让我第一次发现夜色中的城市更需要我们去守护。完成第一例“肢离破碎”病人的手术时天已经快亮了,想想病人终于可以得到康复,才发现当医生真好。手术室窗外就要升起的朝阳有一丝丝暖意,但熬红了双眼。

又一年的初春,我换了战场成为一名重症医学科医生,这里每时每刻都在上演着生死时速。85岁高龄的霍奶奶在和我们一起经历了与病魔顽强抗争的大半年时间后终于出院了。家属深深鞠躬的那一刻,我一下子觉得当医生真棒。霍奶奶出院的那一天,阳光很好,但湿润了双眼。

这一年的凛冽严冬,突然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让每一个中国人充满了窒息感。在武汉市中心医院和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西院区的两个战场上,我们与病毒抢夺生命。我们甘肃重症队接管的沈婆婆在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近一周后终于安全撤机拔管了。这也是协和西院区除本部ICU外第二例成功撤机拔管的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婆婆眼含泪花,伸出大拇指,点头致谢的那一刻,我感到所有的付出都值了!武汉53天的日日夜夜,有太多人和事无法忘记。病人清零病区关闭的那一刻,我真正读懂了医生的含义。平安返回兰州的那一天,阳光真的很好,但再次哭红了双眼。

医者这条路,让生命之树重新蓬勃,让生命之花重回灿烂,我们一定会继续坚定地走下去!

消化内科主任、主任医师 丁向萍

进了医学的大门,就要经得起利益的诱惑,守得住医德的底线,守得住为患者服务的初心。多年的从医生涯,所有的心情都随着病人病情的变化而变化。我的座右铭:为需要的人而活,也是对自己从医20多年的浓缩。

作为医生,最喜悦的是能让一个患者重返社会,重返工作岗位,重新健康快乐地生活。但医生的生活中喜悦和激动都是暂时的,永恒的是不安和焦虑,无奈和害怕,怕没有足够的能力帮助病人战胜疾病。我一直祈祷,病人千万不要在我面前放弃生命。在这个过程中常常经历着深夜孤灯映长影,绞尽脑汁为明天。

作为医生,我时时被我的同事们感动着。科室的发展,不是一个人单打独斗,而是一个团队的齐心协力。省二院消化科在科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在消化内科疑难杂病和急危重症的诊治及内镜下治疗技术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胃肠道早期肿瘤的内镜下治疗及POEM、STER术等内镜下治疗技术走在了省内前列。看到80后、90后医生都自己输着液却在接诊患者,为患者出医嘱,我深受感动。这种奉献精神已经超出了医生的职责,这是对事业的热爱。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更让我感到医生同样能为人类创造奇迹。在此祝天下人幸福安康!

急诊科主任、主任医师 张 红

当一名医生是我从小的梦想,这源于年幼时的一次就诊经历。当我看到医生能够为病人解除痛苦,就开始崇尚这份职业,默默地朝着自己的目标而努力。长大后我如愿穿上了这身圣洁的白大褂,成为一名真正的医生,后来又成为一名急诊科医生。急诊科是一个医院的前沿阵地,工作总会面临很多突发情况,我们永远不知道下一个病人会是何种病情,我们始终处于战备状态,常常与时间赛跑,与死神对抗。时间就是生命,这是我始终牢记在心中的箴言。

医之临病,胜于临敌,一人生死,关系一家,倘有失手,悔恨何及。每当因我的努力成功挽救了患者的生命时,看到的是患者家属感激的眼神,这是对我最大的褒奖;而当患者由于各种原因抢救无效时,看到家属因失去亲人而极度悲伤时,我的心也深深地被刺痛。

今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广大医务工作者冲锋在前、英勇奋战、精心施治,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敬畏生命、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崇高精神,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高度赞扬。这让广大医务工作者备受鼓舞,也让我更加坚定当初的选择。我将昂首挺胸,在这条“救死扶伤”的道路上一直走下去。

产科主任、主治医师 高 珊

外人眼里英姿飒爽的医生,婀娜多姿的护士,患者眼里的救命恩人,看似神圣高大的白衣天使,实则是一群有血有肉、有喜有悲、有爱有恨的真男儿、女汉子。

身为一名妇产科医生,见惯了新生命的呱呱坠地,经历过生死离别,这些工作经历使我更加敬畏生命,热爱生活。虽然时常感到工作的疲惫与压力,但这些最终被征服病魔挽救生命的成就感所战胜。曾在无数个夜晚,整夜守护孕妇分娩,半夜睡眼惺忪也要打起精神抢救患者;曾有多少个新春佳节在医院度过,外面洋溢着节日祥和的气氛,手术室内却是忙碌紧张的气氛。作为医护人员的我们早已习惯这一切,以医院为家,科里的医生护士就是我的兄弟姐妹,一家人携手工作,一群白衣天使为了每一个患者的生命健康去竭尽全力,又何尝不是一种幸福。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蔓延,那些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奋战在一线的医务工作者,他们展现了顽强的意志品质,张扬着强大的精神力量,给病患和家属带来希望,给亿万人民带来感动。想到这些,我为自己的职业而骄傲,也更加坚定地热爱我的职业。

重症医学科主任、副主任医师 刘 雯

从小耳濡目染父亲及哥哥给患者治病,我励志长大后也要当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上海铁道大学毕业后,我如愿以偿地成为一名医生。

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用所学专业知识尽心竭力诊治每一位患者,用心用情呵护患者的健康,是我每日对自己的提醒。我时刻谨记医生的职责和使命——“健康所系,性命相托,救死扶伤。”每当从死亡边缘把患者抢救回来并治愈出院的时候,我觉得再苦再累都是值得的。从医22年,从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再到副主任医师,不仅专业技术日益提高、临床思维日渐缜密,临床经验也越来越丰富,最重要的是能更好地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诊疗服务,让患者重获健康。

2020年初,面对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全国医护人员义无反顾、不惜个人生命安危,加入疫情阻击战,让我再次感受到作为一名医生的社会责任感以及国家、全社会给予医生的荣耀和尊重。我要感谢我的职业,是它让我知道如何平等、真诚地对待每一个生命,也是它让我懂得了奉献的价值及乐趣。历经疫情的洗礼,我更加坚定了担当这份圣洁事业的信心与勇气,继续秉承敬业爱岗的精神,去履行医者最初的誓言。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夸夸的作文 八篇作文 趣事作文400字 作文我的生日 写桃花作文 妈妈的作文600字 重拾作文 英语作文演讲稿 作文研究报告 妇女节作文 了不起的作文 英语作文标题 学会作文600字 生日祝福作文 作文答题卡 写景作文初中 笑话的作文 交友作文 盼望的作文 拔河的作文 竹的作文 的温度作文 读书作文600 人物作文600字 筷子作文 作文素材古代 一次活动作文 四年级作文范文 作文应该怎么写 英语60词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