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无规矩不成方圆!怎样纠正和约束孩子的错误行为?

2020-12-11 09:50:01
相关推荐

今天在超市,碰到了一个“熊孩子”。他推着购物车在购物通道内急速冲锋,差一点撞到我,他的妈妈赶忙抢过购物车,大声批评喝止他。没有了购物车,孩子便开始玩货架上的包装食品,不停地变换它们的位置,玩得不亦乐乎,他的妈妈很生气,严厉地说:“快停手,你再捣乱,我揍你了!”

孩子却没有停手的意思,在妈妈忙着收拾残局的的功夫,跑到另一个货架去继续“作案”,妈妈的小宇宙终于爆发,拉着孩子就是一顿揍,孩子哭闹不止,妈妈又生气又尴尬,同时也很无奈。

我们都知道棍棒教育不可取,会给孩子带来心灵上的伤害,可孩子太过调皮捣蛋,屡教不改!我们要怎么纠正和约束他们的错误行为呢,今天想和大家分享,运用纪律思维可以给孩子树立行为界限。

具体要怎样做呢?你需要先了解纪律思维,再温和而坚定的运用它。

了解什么是纪律思维,为什么传统的惩罚方法没效果?明白运用纪律思维来纠正和约束孩子的错误行为有什么优点?做好三个方面,运用纪律思维给孩子树立行为界限,养育懂规矩的孩子!一、什么是纪律思维,为什么传统的惩罚方法没效果?

最近,有个朋友向我求助,他家大宝4岁,二宝2岁,每天家里鸡飞狗跳,两个孩子争抢玩具,互相打架,孩子动不动撒泼、打滚、扔东西、发脾气、哭闹,你方哭罢我登场,说教惩罚都不起作用,大宝用泡泡枪对着二宝打,教育了很多次不准对着人打,可孩子偏就要这么干,二宝更闹心,不穿袜子光脚走,书架的书分分钟扔一地,叠好的衣服放衣柜,一眼没看到就搞乱,用彩色笔乱画,画一脸一身……感觉生活一地鸡毛,快要崩溃了!

从孩子2岁开始,他的自我意识逐渐觉醒,觉得自己长大了,开始拒绝父母的安排,想要自己支配自己,因此他们的行为越来越让人不可理喻,与父母的冲突就从此开始拉开序幕。随着孩子成长,他们会做出很多让家长非常生气的举动,大多数家长会批评、惩罚孩子的错误行为,往往只能在短期内取得效果,孩子虽然承认错误,但其实心理仍然不服气。他们下次还会重复家长认为的错误做法,屡教不改,自然就再次受到更严厉的惩罚,亲子关系就是这么变得越来越差!

其实当我们惩罚孩子的时候,他们根本听不进去大人的话,或者说抵触故意不去听,他们内心是充满愤怒和怨恨的!

美国心理学博士、儿童心理学家海姆·G·吉诺特说:“惩罚无法制止不当行为,只会让肇事者在躲避侦查上更有技巧。当孩子受到惩罚后,他们会想办法更加小心,而不是更顺从,或更有责任心。”

因此,单纯地制止和惩罚没有好的效果,我们需要用纪律思维的方法,来规范、约束孩子的行为。

那么,什么是纪律思维呢?

纪律思维就是给孩子一个非常明确的界限,哪些是鼓励的行为,哪些是允许的行为,哪些是明确禁止的行为。这是美国心理学博士、儿童心理学家海姆·G·吉诺特的著作《孩子,把你的手给我》一书中的观点。

其实我们祖先很早便有规矩的意识,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只不过纪律思维针对孩子的年龄心理特点,更加具体化也更有技巧。

比如:对于我们希望孩子去做的事情,要采用鼓励的态度;对于我们不认可,但是因为某些原因可以忍受的行为,可以先尝试理解,然后再想办法改进;对于一些必须禁止的行为,我们要用恰当的语言去限制。

从小培养孩子明确行为的界限,当孩子明确知道这件事是错误的时候,就不会再轻易尝试了。

二、运用纪律思维来纠正和约束孩子的错误行为有什么优点?

(一)纪律思维遵循孩子成长发育特点,有弹性地树立规矩。

孩子从小没有规则意识,他们只知道以自我为中心,向周围的世界探索,随着孩子慢慢长大,他们经历不同的敏感期,进入第一个叛逆期,他们的很多行为不能用错误来判断,如果因为担心出危险,一味地限制孩子,这个不能做,那个不能做,那么限制的将是孩子大脑发展和身体的发育。

纪律思维即是遵循孩子的成长发育特点,在爱与理解的前提下,弹性地去引导和限制孩子的行为。

(二)纪律思维注重引导孩子情绪,有技巧地树立规矩。

如果强硬地立规矩,等于是和孩子正面冲突,孩子属于弱势,在家长强势的压迫下屈服,孩子的种种小情绪得不到疏导,隐藏在心中会出现各种心理问题。

纪律思维通过疏导孩子情绪,积极与孩子交流,利用语言的技巧,纠正孩子的错误行为。

比如我朋友家的大宝,总是用泡泡枪对着小宝射击,我们应该怎样引导情绪树立规矩呢?

第一步,耐心地和大宝沟通,寻找原因,可以这样问:你是不是讨厌小宝呢?为什么呢?他可能会说:是的,我觉得有了小宝妈妈不爱我了。

第二步,我们要认可大宝的情绪,表示理解大宝的心情,安抚他。

第三步,告诉他泡泡枪不可以对着人射击,可以在户外去玩,如果对着人射击,就要没收不能再玩。让大宝知道,他的行为界限,如果再对着人射击,那么就没得玩了。

三、做好三个方面,运用纪律思维给孩子树立行为界限,养育懂规矩的孩子!

(一)分辨确立孩子的行为界限,针对界限内行为的具体做法。

1、第一个界限:值得鼓励的行为,赞扬、认可或引导发泄。

值得鼓励的行为是指我们认可的正确行为习惯,比如遵守纪律,有礼貌,讲卫生,爱劳动等。还有孩子的愿望和情绪。

明确地告诉孩子我们希望的、认可的行为和告诉他哪些是禁令一样重要。孩子会明白自己的生活中不是只有禁令。认可孩子的愿望和情绪,与他共情,鼓励他发泄情绪。

比如,豆豆妈妈一上午都在照顾新出生的小宝,而豆豆想要妈妈陪搭积木,妈妈总说“等一会,等一会儿”,豆豆突然生气地将玩具摔了一地,这时候如果单纯指责制止他的行为,豆豆多半会情绪失控,哭闹发泄,心中怨恨妈妈和小宝。

豆豆妈做了三件事,顺利地安抚了豆豆的情绪,还引导豆豆自己收拾了被摔的玩具。

第一件,耐心地和豆豆沟通:“你很生气,很委屈,是不是因为妈妈没有陪你玩积木?”豆豆委屈的说:是的。

第二件,理解他的行为并认可他的情绪:“你感觉受到了冷落,嫉妒小宝,我明白你的感受”,豆豆感到被理解,情绪得到缓解和释放。

第三件,引导豆豆的行为:“当你觉得生气的时候可以打你的枕头试试,但是不可以摔玩具,好不好?”豆豆很认真地答应了。

我们限制行为,但不能限制愿望或者情绪。

2、第二个界限:家长不认可,但可以忍受的行为,先理解,适当宽容,再想办法去改进。

孩子自控能力和认知能力有限,他的行为错误只是暂时的,可以通过引导而改进。比如孩子不想上学,想请一天假。孩子要拿杯子倒水,却把杯子摔碎。

比如:今天明明不想写作业,拿着笔和书本,坐在桌前磨磨蹭蹭,在桌上划了很多铅笔痕,一脸不情愿,还不停的说:“妈妈,我不想写”。

这时不要着急,一味催促,只会起反效果。明明妈是这么做的,先和明明沟通问清楚原因,明明说:积木城堡搭了一半,很想继续完成。明明妈说:好吧,我明白,你现在可能真的写不下去。我们可以先完成城堡积木。但是老师留的作业,是一定要完成的,如果你觉得有困难,妈妈可以在旁边帮助你。

明明感到自己被理解,也没有了抵触情绪,痛快地答应了,而且写作业的时候非常顺利。

3、第三个界限:不能容忍,必须制止的行为,要温和而坚定的拒绝,让孩子清楚的知道界限,不能打破。

这里说的是违反社会公德的事情,危险的事情,违反规则的事情。比如不尊敬老人,玩插座,过马路乱跑等。

说“不”要有语言技巧,一严肃认真,二避免唠叨,言语要简洁明确有权威,三避免语言暴力,恐吓威胁,四避免挖苦,讽刺。要保护孩子自尊,表达出家长的权威。

比如:小力妈妈开车接小力和小西放学回家,和他们约定好路上要安静,不能影响妈妈开车,可安静了没一会儿,两个人就开始打闹起来,对于妈妈制止的话,完全没有听进去,甚至越闹越厉害,于是妈妈将车停在路边,告诉他们:等你们愿意安静下来我们再继续走,两个孩子很快意识到了错误,向妈妈道了歉,并且承诺保持安静。

小力妈妈既没有烦躁不安的唠叨制止孩子,也没有恐吓,惩罚,更没有贬低讽刺孩子,语言简明,却有着权威的力量。

语言就像刀,他们能带来痛苦,即使不是身体上的痛苦,在感情上也会留下很多痛苦的伤痕。

(二)行为界限清晰,一旦确定不能随意妥协,放弃。

1、执行标准清晰明确,始终如一,不能含糊不清。

我们要始终坚持执行标准,不能心情好了就随心所欲,心情不好就各种限制,孩子容易困惑,搞不清到底要怎么做,认为行为界限不是必须遵守,会尝试挑战破坏,突破界限,那就达不到立规矩的目的了。

比如奶奶为了不影响小西正常吃饭,饭前限制小西吃零食,但是有时候心情好就给孙女买很多零食,饭前也可以随便吃,小西就搞不明白,为什么有的时候可以吃,有的时候不能吃呢?

2、规则一旦建立,不能随意打破

我们一旦给孩子限定好行为的界限,就不能随意妥协。

比如菲菲不想去上学,妈妈通过和她沟通,发现她不想去上学的原因是想在家里和妹妹玩过家家,妈妈耐心地和她沟通,约定好放学回来再和妹妹玩耍,菲菲同意了,但是在临出门时却反悔了,哭闹、祈求妈妈不要去上学,妈妈依然坚持约定好的规则,和菲菲解释原因,安抚菲菲。但菲菲哭了十分钟,妈妈有点心软了, 心想:好吧,不去就不去吧,请一天假,明天再去。谁知第二天,菲菲故伎重演,而且愈演愈烈,不停的哭闹,祈求妈妈不要送她去学校。

当孩子知道了规则是可以改变的,那我们就失去了建立规则的目的。

(三)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在良好氛围中坚定规则意识。

言传不如身教,我们要提高自己的规则意识,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规则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潜移默化的去培养,锻炼。如果只是要求孩子遵守界限,自己却可以随意,那么孩子会不服气,他会模仿大人,试图打破界限。甚至会让孩子对我们失去信任感。

比如,艾玛的妈妈一直教育孩子不能说谎,平时对她讲述很多关于说谎的反面案例,告诉他说谎是非常可耻的行为。有一天,妈妈接到一个电话,是约妈妈去参加社区的活动,妈妈在电话中说:自己感冒发烧了,很不舒服,没有办法参加。挂了电话,女儿艾玛哭着跑过来,质问妈妈为什么要说谎!妈妈费尽心思对女儿的关于说谎的教育,顷刻间坍塌,女儿和妈妈之间也有了信任的隔阂。

世上最有力的论证莫如实际行动,最有效的教育莫如以身作则。

四、结语

纠正和约束孩子的不良行为,关键是运用纪律思维的方式给孩子树立规则,我们主要从以下3个方面着手:

1、划定孩子的三个行为界限,值得鼓励的行为;不认可,但可以忍受的行为;不能容忍,必须制止的行为,以及针对这些行为的具体做法。

2、行为界限清晰,一旦确定不能随意妥协,放弃

3、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在良好氛围中坚定规则意识

孩子就像小树苗,不加以约束和管教,枝叶就会疯长,小树也可能会长歪。从小对孩子的行为划定界限,在爱和尊重的前提下,潜移默化地树立规则意识,孩子才能明是非、辨对错、懂规则,健康茁壮的成长。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如何写好作文 我的春节作文 写秋天的作文 熊猫的作文 作文我的梦想 军训作文 材料作文 关于幸福的作文 关于亲情的作文500字 我想对你说作文400字 以劳动为主题的作文 关于宽容的作文 运动会作文600字 关于大自然的作文 我和我的祖国作文 关于冬天的作文 清洁工作文 状物作文 优秀作文开头 春的作文 感恩父母作文300字 三年级植物作文300字 我的家乡作文200字 六年级第一单元作文 榜样的力量作文 关于雨的作文 写猫的作文 植树作文 作文书 关于爱的作文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