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金庸明明对故乡念念不忘 却又“六过家门而不入”究竟为哪般?

2020-12-11 11:00:01
相关推荐

金庸他在自传体散文《月云》中说了这么一段话:“从山东来的军队打进了宜官的家乡,宜官的爸爸被判定是地主,欺压农民,处了死刑。宜官在香港哭了三天三晚,伤心了大半年,但他没有痛恨杀了他爸爸的军队。因为全中国处死的地主有上千上万,这是天翻地覆的大变乱。”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故事先从金庸同父异母的弟弟说起,他就是查楠。

在金庸弟兄的排行中,查良楠列第六,称六毛弟。

比哥哥查良镛小19岁。他每晚守着老宅入睡,天天盼着二哥金庸回老家,却一直未能如愿,甚至自金庸1946年7月离开家以后再也没有跨进过老宅子。

甚至被问及要不要去香港见哥哥最后一面,淳朴的良楠只是说,“要等香港那边发来,(他们)要我去我再去,不要打扰他家人的计划。”——金庸去世已经一周,良楠没有收到任何来自香港的消息,连金庸去世的消息也是自己女婿告诉他的。10月31日晚,金庸旧居的灵堂上,查良楠静静地守了一整夜的灵。

甚至从海宁人传出的故事中有这样的版本:

查良,生母顾秀英查良楠,生母顾秀英查良斌,生母顾秀英查良根,生母顾秀英查良琪,生母顾秀英查良珉,生母顾秀英

97年良楠家修建二层楼房的时候金庸曾经寄给良楠数万元作为资助。其后良楠的大女儿罹患脑瘤,需要做手术开刀施救,良楠当时曾经多次通过查良琇向金庸求助,然而香港却没有返回任何消息。虽然得到镇内各方捐款支援,然而良楠的女儿终还是回天乏术。镇上的人对此都颇有微词:“良楠的日子过得这幺辛酸,回来故乡六次,做了多捐款——对自己家人,哪怕和良楠吃个饭见个面总是应该的吧。”后来良楠的二女儿作为当地的小记者去香港见过金庸一面,并邀请他回家看看。金庸只是回了一句:“我回家,要住在哪里呢?”

与之相对应的是,金庸对同父同母的弟弟妹妹确是另外的故事版本:

查良铿,生母徐禄查良镛,生母徐禄查良浩,生母徐禄查良栋,生母徐禄查良钰,生母徐禄查良琇,生母徐禄查良璇,生母徐禄

査良琇说,金庸细致得“许多事情你还没有想到,他就已想到,为你办好了”。她举例说,1996年,住在淮南的小弟查良钰忽然呕吐不止,浑身抽搐,淮南的医院查不出毛病,查良钰的家人束手无策,金庸知道后马上动用自己的社会资源,亲自安排小弟转到杭州邵逸夫医院。经检查是脑部瘤出血,必须立即手术。金庸得知后,竟然细心到提出手术不能破坏面部美观。为此,邵逸夫医院将浙江省有名的专家全部请到了场,40多位专家进行了4次大会诊。查良钰手术成功后,金庸又赶来看他。那时香港直飞杭州不方便,得从北京转机。转机那天,有大雾,飞机不能起飞,金庸在首都机场等了整整一天。一到医院,顾不上自己休息,就亲自推着小弟进行康复锻炼。査良琇讲述了金庸对弟弟们的照顾。金庸到香港后不久,三弟査良浩上学,没有学费,金庸马上寄钱资助。紧接着,1951年,小弟査良钰也要去抚顺读书,金庸立即汇来100元钱,之后每学期都把钱按时寄到抚顺。小弟读书很努力,1956年考上北京矿业学院,6年大学期间,他接连添了6个孩子,其中两对双胞胎,又赶上国家经济困难时期,家里经济条件捉襟见肘。金庸知道后,不但很快汇了钱,还专门为孩子寄来小衣服、糖、奶粉、饼干等。“要是没有二哥的帮助,还不知道小弟能不能熬过那段困难的日子。”弟弟妹妹的事情,金庸总是考虑得很仔细。1981年7月,金庸偕妻子儿女回到内地,邓小平会见了他。很快,弟弟妹妹就接到金庸发来的电报,相约杭州一聚。随电报寄到的,是金庸给大家的去杭州的路费。“他为我操了半个多世纪的心”在査良琇的讲述中,记者察觉,她家境也不富裕,午饭的主菜是丝瓜豆腐汤。记者突然联想起金庸在《明报》时“抠”作者稿费是出了名的,忍不住问:“看您家条件不是很好,金庸也资助过您吗?”“当然有!我的前夫当年在国民党部队里当官,1949年去了台湾。这样的情况,导致我的家庭成分一直不好,不能分到土地,也没法参加招工去工作。我带着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孩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没饭吃,更没钱读书。二哥知道后,就开始给我寄钱。那时候他自己也没钱,社会上有一些人说,‘金庸写书是为了出名’,我听了都觉得可笑,饭都吃不饱会想着出名吗?二哥那时候写书就是为了挣钱养家。我50多岁的时候,几个孩子都长大了,才和现在这个丈夫在一起生活,他也是农民。二哥就继续给我生活费,来临安看我,连孩子穿的衣服都带了很多。直到2002年,政府每年给我补贴,我就让二哥不要给我寄钱了,他都已经为我操了半个多世纪的心了!他说那就给我在杭州买房吧,我说孩子都在乡下,杭州的房子用不上,我没要。”天下间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恨

为什么金庸对弟弟妹妹们差别这么大?对同母弟弟妹妹照顾的无微不至,对异母弟却“六过家门而不入”,对继母和异母弟有关怀却很少见面,有礼却又生疏?对故乡有牵挂却不肯踏入老宅一步?

说到底,这也是一个“子不杀伯仁,伯仁因子而死”的故事!从理智上让人理解,从情感上却也难放下和解!

仔细看金庸的作品,你会发现金庸的“父亲情节”特别重。

《倚天屠龙记》里张无忌父母双亡后,一直以“义父在哪里”的主线。《射雕英雄传》里以郭靖和杨康互为“镜像”的孩子,展现出两人对待杀父仇人不同的态度。《天龙八部》里,段誉、虚竹、乔峰三人都是在“爸爸去哪儿”的故事设定上展现三人不同的性格和经历。而像令狐冲这样一出生就没有父亲的主人公,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对待师父岳不群这样的伪君子依旧是“父亲般的执念”。又如杨过这样几次想杀了郭靖替父报仇,但其内心深处还是把郭靖当成精神上的父亲。金庸笔下的父亲总是缺失的,这是他塑造主人公悲剧一面的伏笔,其实也是自己内心深处的一个心结。1951年金庸回到香港在《大公报》任职,同年四月金庸父亲却含冤而死。父亲去世的噩耗传至香港,他痛哭三天三夜,为自己没有尽孝道父亲就离世而倍感愧疚。

查枢卿是震旦大学毕业生,比较开明。 22岁大学毕业后,他开始经营海宁的大来钱庄。抗战期间,大来钱庄毁于炮火,使他无心再做生意。直到晚年,他才重整旗鼓,再度经营查家钱庄,办理赡赈业务,周济宗亲,兴办教育。新中国成立初期,“镇反”运动在全国展开。查枢卿因为儿子在香港,被扣上有“海外关系”的帽子,连同不法地主罪名一并审查。 1951年1月后,因为邻村一个残匪揭发查枢卿窝藏枪支,他被列入“杀”的名单。给他罗织的罪名有抗粮、窝藏土匪、图谋杀害干部等。

其实,“抗粮”是谬误。人民政府征收公粮,因为粮食在佃农手里,佃农自己交了,查家所交的粮就少了。

至于“窝藏土匪”,指的是顾秀英弟弟(浙南山区残匪)曾在其家躲藏了几天。 “图谋杀害干部”则是那支手枪招来的莫须有的罪名。

许多年后,金庸大妹查良琇说出了真相:继母顾秀英弟弟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将一支手枪偷偷藏在姐姐家后院的粮库内,查枢卿夫妇并不知晓。不料,顾秀英弟弟把此事泄露给自己的同道。 1951年4月26日,查枢卿被枪毙。

从理智上来看:

继母顾秀英原先是生母徐禄的随侍丫环。查良镛小时候跟秀英亲近,念小学时,奶奶便让秀英接送他上学。龙山学堂距“赫山房”有一里多路。晴天,两个人手牵着手,捕捉着蝴蝶一路欢笑而去;下雨天,小良镛就趴在秀英的背上,合撑一把雨伞回家。这时,他会偷偷地拉扯她的秀美长发,惹她哭,逗她笑小良镛一直把秀英当作自己的大姐姐看待,在他的记忆里,至今保存着很多让他回味的故事,因此,他后来写了纪实散文《月云》,纪念这段时光。

丈夫死后,顾秀英身边除了自己生养的六个儿女外,还有徐禄留下的四个孩子在外边念书。在闹饥荒那年,她偷偷卖掉了几间房屋,给外边的孩子寄钱,给家里的孩子买一点充饥的粮食。尽管卖房是让孩子们不挨饿,不失学,但她仍觉得对不起查家祖先,有割肉般的疼痛,想望着孩子长大以后再去买回来。晚上,她悄悄记录下了房屋的间数和大小。不料有人发觉汇报了,她被抓了去关押,挨了无数次的毒打,最后,脖颈上挂着“地主婆反攻倒算”的牌子游了三天街,奄奄一息了才被抬回家里。

从情感上来看:

父亲的死因有很多,的确是因为继母的弟弟,成为了致命的因素。金庸从此成了失去亲生父母的孩子。(金庸生母徐禄——大诗人徐志摩表姑早已经在金庸13岁病故)

随着父亲作为“反动地主”被处死了,金庸故居——“赫山房”搬入了十来户人家。查家两堂二十几口人居于堂屋后面的几间小里。“赫山房”东改西拆的,遭到了严重破坏。1958年,“赫山房”被当作生产队的食堂,堂屋被打穿,木头镶板被拆,用泥巴垒起大灶做大锅饭,屋里的许多家具被搬走,围墙的砖被拆下来去修建商店。这样,老房子和里面的家具越来越少了。到了60年代,书房里的书、金庸坐过的大书桌,用过的笔砚被当作“四旧”全烧了,砸了,“赫山房”已经残破不堪了。

1981年7月18日,邓小平会见金庸,向金庸道歉,微笑着说:“团结起来向前看!”金庸点点头,说:“人入黄泉不能复生,算了吧!”

邓小平接见金庸之后,浙江省海宁县委、县政府与嘉兴市委统战部、市侨办联合组织调查组,对金庸之父查树勋的案件进行了复查,发现是件错案冤案,遂由海宁县人民法院撤销原判,宣告查树勋无罪,给予平反昭雪。

伤心人最怕睹物思人触景生情

1989年,77岁的顾秀英去世,弥留之际,她给良楠留下了“不要离开老屋,等着你二阿哥回来”的遗嘱,二阿哥就是金庸。

金庸故居:袁花古镇郝山房

可惜查良楠等待兄长的归来并非什幺动人的亲情守望故事,取而代之的是数十年空空的盼望。

甚至出现金庸六过家门而不入的情形!

第一次来海宁 1992年12月

1992年12月,金庸首度返乡,回到海宁市袁花镇中心小学。 “如果一个人离开家很久,在外边住的时间一长,对故乡怀念的感觉就越深……总想老了,再回到这个地方来住。”曾对人说过这些话的金庸,从1992年到2008年,六度返乡。

1992年12月3日,金庸与夫人林乐怡来到硖石西山凭吊表兄徐志摩。

第二次来海宁 1994年4月第三次来海宁 1996年11月

1996年,金庸到盐官

第四次来海宁 1997年9月

1997年,金庸与杨振宁(左二)、査济民(左五)等人在海宁盐官观潮。

第五次来海宁 2003年10月

2003年10月25日,金庸在海宁高级中学。

第六次来海宁 2008年9月

2008年9月,金庸回海宁,脚一沾上故乡的土地,那一年已85岁的金庸乐得像个孩子。

2008.9.17金庸书院奠基仪式

这六次返乡金庸都没有回去他的故居——袁花古镇郝山房

1992年12月里的一天,良楠听说二阿哥回来了,正在访问他中学时期的老师,他赶紧跑回家,唤妻子快将“赫山房”里里外外打扫干净,一家人全换上了新衣裳。良楠见人就说:“我的二阿哥金庸回来了,我在家等着他。”然而,天黑了,他没有见着金庸。事后,良楠听人说,这天金庸确实回到了袁花,他乘坐的轿车驶到天仙府河畔的小学校时,他执意要下车,他说:“这里是我念小学的地方,我要看看。”他下车了,看望了师生们和儿时的同学,还向母校捐了款。这天,金庸兴致很高,竟然忘记了去“赫山房”,忘了看一看自己出生的地方。二阿哥为什么不回家?查良楠开始给金庸写信,写了许多封,尽说些自己家里的事情,害怕引起哥哥心中的不快,往事他一概不提。金庸回了信,虽然次数不多,话语不多,却也主动问些当年父母的事,也不忘问问继母受过的苦难。1996年中秋,金庸陪同杨振宁教授到盐官看潮,然后在住了两天。袁花距不足15公里,他依然没有跨进“赫山房”。香港纪念回归一周年,查良楠的小女儿婉敏随嘉兴市采访团赴香港,在金庸的大书房里,16岁的婉敏乖巧地唤着大伯:“大伯,您可要回家来呀,爸爸和妈妈盼着,我和姐姐也盼着您呢……”这时候,婉敏发觉大伯微微地点了点头,回了一句:“我回家,要住在哪里呢?”2003年10月,金庸第三次回海宁,重访了舅父家(徐志摩故居,徐志摩是他的表兄),吃了八十大寿的喜庆蛋糕之后,他直接去了嘉兴。

后来,在杭州《金庸茶馆》诞生仪式上,一名海宁老乡当面“拷问”金庸为啥不回家,金庸说:“我对家乡人民是热爱的,也想回家看看,但上次有人跟我说,为了保护我的旧居,他们把居住在里面的人赶了出去,这我是不同意的。‘赫山房’是查家祖先传下来的,不是我金庸一个人的,因此我不想妨碍大家的生活。”

怕是金庸心中的伤痛从未减轻吧,回去只会徒增伤悲吧!

由于祠堂被人砸了,楹联掉落在地上,无人匿藏,便在土里腐烂了。自然,现在挂着的也是后人模仿着写了补的。二阿哥和几个哥哥也走了,留下来的是那些立在原地、傻呆呆等着主人回来的房子,以及二阿哥当年手植的枣树,它们历经了半个多世纪的风风雨雨,枝繁叶茂,快遮挡住了院子里的天空。6、70年代平整土地,他们父亲的坟就和老房子一样被铲车推平。“那些年生存都成问题,谁还管得了祖坟啊?”

亲生父母已去,古宅遭浩劫,基本上是重修的仿式建筑,亲弟弟妹妹都在别处生活,恐怕也没什么好留恋的,甚至那些惨痛悲伤的记忆见一次忆一次!

……

干脆,不如不见!

又或许,金庸先生只愿意记住那些有关老宅的一切美好回忆吧!那些伤痛能避则避吧!

声明:本文综合自网络,非商用、以传播正能量为目的,源素材包括图片和文中引用文字版权归原始创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谢谢!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显示评论内容(1) 收起评论内容
  1. 2020-08-19 21:35阿蒙[天津市网友]IP:1729129824
    金庸对故乡念念不忘,却又“六过家门而不入”,或许是出于对家乡的眷恋与遗憾吧。
    顶0踩0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写清洁工的作文 大扫除作文400字 我爱我班作文 描写人物特点的作文 身边的科学作文 2020年高考作文 我的校园作文400字 小学六年级作文大全 春游作文200字 初一写人作文 元宵节作文结尾 以爱为话题作文 说说我自己作文 课外活动作文 打破常规作文 时事评论作文 关于孔子的作文 人间真情的作文 有关母亲的作文 持之以恒的作文 写给男朋友的小作文 作文批改评语大全 有关环保的作文 雨露作文 我的新老师作文 三年级作文国庆节 十字路口作文 爱护环境的作文 小学国庆节作文 写老师的作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