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中国诗词大会》听康震点评涨知识之主席的豪情与刘禹锡的大志向

2020-12-12 00:45:01
相关推荐

第五期的嘉宾多了郦波,发现康老师的点评,没有办法一直唱独角戏了。

郦波老师的诗词积累量超级丰富,他与康老师的你来我往,让人能够更加立体全面的了解一首诗词,这样子真好。

不过康老师虽然被抢了不少风头,但是点评水准一点也没降呢,反而被激发出了更多的妙语连珠。下面看他怎么点评,他最爱的毛主席的诗词的。

康震

主席的万丈豪情鼓舞着每个人:

康震:你看这个霜啊?我们对霜是比较熟悉的,你像这个张继的,“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古人写满天霜的时候,那就是满心愁啊。

毛泽东啊,当他要写满天霜的时候,那是“万类霜天竟自由”,那是“寥廓江天万里霜”。

毛泽东在革命年代战争时期啊,写过二十多首诗词,其中有十多首都是写到霜和秋天的。这说明他偏爱秋天,为什么?

秋天灿烂,更加的壮丽,绚丽,关键是毛泽东写秋天的景象,是和他的战斗的旅程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所以他说,“不是春光,胜似春光”,又写秋风劲,这完全是跟他自己的心境、理想和他战斗的豪情结合在一起。

所以这是战士的词,但是他又有士大夫一样的情怀,这正是毛泽东的词,在词中的一个特异之处。

董卿:而且啊,在古代的诗词中,大多数写秋天都都是写离愁别绪,但是毛泽东写的秋天,让我们看到了他的乐观和雄奇。

康震:说的好!

连着看了几期,感觉康震老师的眼神都没离开过董卿姐姐哈,可能是镜头的原因,也可能是康老师讲课,必需得要听众,让他对着摄像机远没有对着董姐姐说话才思敏捷。哈哈,食色性也,可以理解。

康老师尤其喜欢豪放的诗词,看他如何又是点评大家的心头爱,李白,苏轼的。

都是写中秋,李白仙气重,苏轼接地气:

康震:同是写中秋,这水调歌头,写的这中秋词。

我特别喜欢跟李白的《月下独酌》相比较,你看苏轼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哎呀,我想上去,可是上去也不是什么好事,高处不胜寒。

他这是有含义的,为什么?因为到密州之后,他心里不爽快。

当时是因为变法,他在朝廷呆不住了,他自请外放,后来跑到密州,密州的生活条件又很差,所以他在密州反而写了很多很好的词。

是因为他在这地方,待得并不舒服,那要到天上去,天上哪有那么好?“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最关键的是,他本来想乘着这缕月光,就上了天的,但是苏轼毕竟是个,有人间温情的人,所以“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顺着月光,还是来想想人间的离愁别绪吧!回到了人间的温暖。

而李白不一样,举杯邀明月,对影三个人,这三个人里头有俩,他都看不上。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不相干的,最后两句,撂的得最狠,“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人间无温暖,上天有真情,实际上是因为什么?牢骚太盛!

他跟苏轼相比,仙气太重了,而苏轼是有点仙气,然后还有人间气,接地气,所以人们都很喜欢苏轼啊。

林语堂在《苏东坡传》里说:人们想起了李白,就好像天空掠过了一道流星。当我们想起苏东坡,中国人脸上,就会浮现出会心的微笑。

仙气,地气,这个概括,真是恰切,细一想,还真是这样。

唐朝的人才,太耀眼了,终于说到中唐时候的“二王八司马”了,看嘉宾们是怎么点评我们最喜欢的刘禹锡的。

郦波

刘禹锡有诗词相伴,天下何处不为家?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郦波:严格意义上来讲,《凉州词》不算是一个诗体,它是一个曲牌(歌词)。

当时的陇右节度使郭知运,知道这个上有所好。因为唐玄宗(李三郎),那是大音乐家,而且是梨园之祖。所以采集了很多胡地,当时西域的很多乐曲给他,其中就有这个《凉州曲》。

然后唐玄宗看了很喜欢,就交给了教坊,去重新编曲。然后结合了,等于说是既有西域的风采,又有中原音乐的特点。

这一下,大行天下,文人都非常喜欢填《凉州词》。但最有名的是王之涣这个还有王翰那个。

说到这道题的干扰项,“杨柳青青江水平”,这个干扰项,是刘禹锡的。

刘禹锡流放,先流放朗州,然后连州,然后夔州,他是“二王八司马”里,流放得最惨的一个。

二十三年弃置身,但是他到哪儿他都很快乐。他就跟当地的老百姓,学民歌,唱民歌,然后把它编曲,然后填词。

此处不留爷,那我到民间,自有留爷处。我有诗词,我有同好,我有与老百姓同乐的这种快乐,天下何处去不得。

康震:刘禹锡也是个有文化理想的人,他自己在这个《竹枝词》的序里边,讲了他为什么要写这个《竹枝词》。

他说当年屈原被流放到沅湘,当地就有那种楚歌,乌歌,他按照那个写了《九歌》。

但他实际上,是用九歌的形式雅化了当地流行的那种民歌,使当地的民歌上档次,上层次了。

那么他现在到了巴蜀之地,当地有《竹枝词》,他又写了《竹枝词》,就是想要效仿屈原当年的雅化,来雅化《竹枝词》。

他最后说了一句话:从这儿我就知道,变风之所至,就知道当年《国风》的变风,是怎么来的。实际上说白了,他是要借此来整饬民风。

在他沦落的时候,用我们现在的话说,他是在做点民间文化的整理修复和保护工作。

所以你看这个有理想的文化人,他虽然身子沦落,但其志也不在小。刘禹锡这个人,其实志向是很大的。

董卿听的也很享受啊

这两天,听康老师讲解的《唐宋八大家》系列,到柳宗元了。康老师顺便也说了很多刘禹锡的事,感觉柳宗元与刘禹锡真算是莫逆之交了。

听这些点评,发现我们脑海里的那些古诗词,都慢慢的立体丰满了起来,他们都是诗人内心的反映,与他们的人生起落遥相呼应。

同时,我们也感受到了一种生命的温度,正是这份温度,温暖了我们现代人的心灵。

想想,我们是有多幸福啊?有了这种温度的滋养,我们所蕴藏的能量,又将会有多无穷,我们又将开启多少种有趣的,丰富的,不可知的生命啊?这也许就是这些诗词的最重要的意义。

这也是我整理这些老师们点评的动力,真的感觉很有意义!

希望大家持续关注,评论,转发分享,一起来爱诗词。

康震点评的系列文字:

《中国诗词大会》康震,郦波和董卿一起探讨李清照夫妇的恩爱秘诀

《中国诗词大会》听康震点评涨知识之郑板桥的骨气和陶渊明的勇气

《中国诗词大会》听康震点评涨知识之主席的蔑视和李白的纯情

《中国诗词大会》康震老师的点评让人相当的涨知识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关于梅花的作文 作文大全400字 感恩父母 作文 新年英语作文 足迹作文 拔河作文 高一作文 趣事作文 春节作文600字初二 推窗风来作文 在尝试中成长作文 我的妈妈作文200字 小学三年级作文题目 中考作文题目大全 关于母亲的作文 初一作文500字 小学六年级作文 青春作文素材 我爱读书作文 我的爱好作文 开学典礼作文 晚霞作文 改变作文 我的梦作文 初三英语作文 感谢作文 小作文是什么意思 什么即景作文 环保主题作文 我学会了包饺子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