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欧阳修《秋声赋》|萧飒秋声今又起 缘景为情叹人生

2020-12-12 06:15:01
相关推荐

古人说:“言为心声”“文如其人”,这个说法或许太过绝对,但是也未必完全不如其人。最起码,它很适合形容欧阳修。欧阳修是一个通透而敏锐的人。

比如他的《醉翁亭记》是他最好的写照,他因为遭受到别人诬枉陷害而被贬官滁州,但是在遇到患难、遭遇到挫折的时候,欧阳修有一份遣玩的意兴,游山玩水,与民同乐,乐而不返。

在文学方面,欧阳修一生著述繁富,成绩斐然,被称为“一代宗师”。从大了看,欧阳修对中国文坛影响深远,唐宋八大家中的五人,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都出于欧阳修门下,可见他的眼光和气度非常人可比。从小了看,他一改前人作文时的浮靡雕琢和怪僻晦涩,引领了简而有法和流畅自然的文风,让宋代散文的风气走上一种平正通达的道路。

欧阳修的散文文字精炼直接,却暗含着波折,似澄净潋滟的一方曲水,纡徐委婉,含蓄蕴藉,说理剀切。比如他的《秋声赋》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秋,世人知晓秋风、秋气、秋意、秋色等等,却不曾听过“秋声”一词。秋声,何为秋声?但是欧阳修却将这个无形的、抽象的东西化为有形、化为实质,立意深远,让人叹服。

夜阑人静,欧阳先生正在读书,忽然听到有声音从西南方向传来,吓人一跳,心里不禁悚然而惊惧:“这声音真奇怪。”再来看文字,“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第一句话便将时间、人物和事件交代得清清楚楚:欧阳修本人,夜间,读书。第二句话便直奔主题,“闻有声自西南来者”,引出秋声。文字凝练而简洁。

这是怎么一种声音呢?欧阳修仔细听来,这声音初听时像雨声淅沥,其中还夹杂着萧飒的风声,其势尚微,忽然间,发出奔腾澎湃的响声,像是波涛在夜间突起、狂风暴雨骤然而至。落到物体上发出铿锵之声,又好像金属撞击的声音,再仔细听,又像衔枚奔去敌阵的军队,不闻号令声,只听见人马行进的声音,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这一段是形容听到的声音,层层排比,联珠譬喻,将声音描写的参差不齐,声势浩大,夜惊的波涛,骤至的风雨,大军赴敌衔枚疾走的气势,如寒潮苏海,一泻千里。欧阳修不知道这是什么声音,于是让童子去看视。童子说:“月色皎皎、星光灿烂、浩瀚银河、高悬中天,四下里没有人的声音,那声音是从树林间传来的。”欧阳修叹道:“唉,可悲啊!这就是秋声呀,它怎么突然就来了呢?”

这几句,欧阳修与童仆,一问一答。这种情形,可能是欧阳修当时果然曾经问一个童仆,但也不一定。 但是他在行文方面,转换了视角,由童子所言慢慢过渡到“秋声”上来。前文已将“声”写尽,他一笔宕开,再写了何为“秋”。

何为秋?“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它的色彩,凄惨暗淡、烟飞云散;它的面容,清新明净,天高气爽、日色明亮;它的气候,凛冽寒冷、刺人肌骨;它的意境,寂寞冷落,川流寂静、山林空旷。

欧阳修从秋色、秋容、秋气、秋意四个方面形容秋;秋,便是这个样子。但此四项都是为了陪衬、引出主题,秋与秋声。当这样凄清惨淡的秋色,清亮明朗的秋容,冷落寒凉的秋气,肃穆萧条的秋意化为声音的时候,就是“凄凄切切,呼号愤发”,浩荡之际,威力无敌。

原本在盛夏时节,绿草浓密丰美,争相繁茂,树木青翠茂盛,挺拔而起,让人看去心生快乐。然而,一旦秋风吹起,秋声袭来,拂过草地,草就要变色;掠过森林,树就要落叶。它所用来折断枝叶、凋落花草,使树木凋零的原因,便是这萧杀秋气的余威。秋气刚烈,摧毁草木、使它们如此的衰败凋零。

秋声为何会如此呢?因为秋天,属于刑官之列,在季节上属于阴,它是一个执法的季节;它又是战争的象征,在五行之中属于金;这就叫做天地的肃杀之气。天地对于万物是有规律的,它们在春天滋长繁盛,在秋天结实衰败。

草木逢秋则摧败零落,人间逢秋则斩决犯人,兴兵厮杀。所以秋声在五音上属商,在十二律中属夷则的原因,商声代表西方的音调,夷则属于七月的音律。商,就是伤害的意思,万物由盛转衰就会悲伤;夷,就是杀戮的意思,万物过盛就会走向死亡。

到此时,秋与秋声都概括到了,欧阳修感慨万千。从感叹草木开始,草木是在遭遇到秋时变化最直观的事物,秋风一起,草木凋零。草木本是无情之物,还有衰败零落之时,“草木无情,有时飘零”,它们尚且如此,更何况人呢?人是万物之灵,人有感情,能够感受到世界万物。“人为动物,惟物之灵”,这八个字是欧阳修作《秋声赋》的真正意义。人生也总有终结的时候。

草木一秋,人生一世,草木又枯荣,人生有生死。在人的这一生中,“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于中,必摇其精”,百般忧虑煎熬着人的心,万般事务劳累着人的身体;不管是精神上忧思焦虑,还是身体上的劳累病痛,都耗费着人的精力和心力。然而,只要人活着,这些都是无可避免的事情。

但是,即便人生已是如此艰难,有时候,人还会追求个人力所不能及的欲望,忧虑个人智慧不能解决的问题,“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而这些毫无必要的担心和无穷无尽的忧愁,让自己红颜衰老,黑发染霜,“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人,既喜欢杞人忧天,又欲望难填,因而忧思疲惫,可这又何必呢?

这就是欧阳修作赋的原因,人生尚且有不能避免的忧思劳碌,又何必担心那些不能改变的事物?人生在世,岁月几何?人本身不是金石的本质,为什么要和草木争一时之荣盛呢?“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想想是谁在折磨自己?人的衰退是自我“戕贼”的结果,又何必怨恨这秋声?“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

身边的小书童也不知道如何回答,垂头昏昏而睡。夜深人静之时,只听见四壁虫声唧唧,就像是陪伴着我的叹息,“但闻四壁虫声唧唧,如助予之叹息。”欧阳修是寂寞的,心思忧虑,却无人可说,童子的反应衬托出欧阳修内心的孤独。

最后一句话,在文章结构上有相应回环之效。文章由始至终都落在了声音上。文章开头写了“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最后一笔又落到声音上,“虫声唧唧”,期间,还有着欧阳修的叹息声。全文行文走笔,层层推转,一波三折,清逸深致。

这一篇文章,写在宋仁宗嘉祐四年(1059)秋天。那一年,欧阳修已经有五十三岁了,宦海浮沉多年,始终以忧劳国事、改革弊政为己任,却仕途坎坷,壮志难酬;而今岁即暮年,一如自然之秋,“木叶落,长年悲”,听到这样凄凉萧瑟的声音,不觉撞击心扉,发而为言,其沉郁之情原本在理中,不得不然。

人生寂寞、痛苦而短暂,欧阳修敏锐地感悟到了,并认真地审视了个体生命的始终,奉劝世人实实在在地把握,认认真真地对待,这或许就是《秋声赋》所要表达的内涵吧。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三年级一百字作文 四年级写人作文 景色的作文300字 英语高分作文 想象力的作文 志愿服务作文 英语作文读后感 一个字的作文 感想作文400字 六年级语文下册作文 四年级100字作文 四年级作文写人 坚持的作文题目 出炉作文 写人的作文600 二年级作文50字 青年担当作文 文竹作文 昙花作文 作文我的妈妈怎么写 想象作文四年级 协作文档 介绍我的家乡作文 作文辅导老师 关于自我的作文 雪400字作文 英语作文推荐电影 写人类作文 书作文300字 写事50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