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这四方面项羽做的不如刘邦 这才导致楚汉战争的失利

2020-12-13 02:50:01
相关推荐

楚汉战争期间,项羽在中前期占据很大优势,但随着刘邦在根据地、团结诸侯、用人及军事策略四方面的优势逐渐显现,优势被一点点抵消,反而是自己的侧翼齐赵被灭、英布与周殷被策反、后方被持续偷袭,最终被迫接受楚汉和议。随后,刘邦失信追击项羽,但仍然被击败,不过最终在韩信、彭越及周殷等共同打击下兵败自杀,不得不说是一场惨烈的悲剧。具体分析如下:

首先是根据地,刘邦安稳,项羽骚扰不断

1、刘邦后方根据地稳定,保证足食足兵

在灭秦之争中,刘邦最先进入关中,通过安定百姓、约法三章,深得关中人心。项羽分封诸侯王时,故意把刘邦封至汉中,但没多久刘邦以恢复楚怀王约定的名义,从汉中进入关中,恢复郡县设置,修缮河塞,把秦国的游园河池全部给百姓种地,大赦罪人、安抚百姓,建立汉社稷,令萧何辅佐太子开始正式的治理统治,为以后征战建立良好的民心和经济基础。

汉王如荥阳,命萧何守关中,侍太子,为法令约束,立宗庙、社稷、宫室、县邑;事有不及奏决者,辄以便宜施行,上来,以闻。计关中户口,转漕、调兵以给军,未尝乏绝。

随后,刘邦率军出关,但被强盛的项羽屡次击败,但依赖萧何给力的后勤保障,把关中的兵士、粮草源源不断地送往前线,使汉军能够重新恢复,并且没有后顾之忧。比如彭城大败后,“萧何亦发关中老弱未傅悉诣荥阳,复大振”;荥阳战败后,再次从关中调兵,“兴关内卒乘塞,与诸将及关中卒益出,是以兵大振荥阳,破楚京、索间”;成皋战败后,刘邦被楚军射了一箭,养好伤后回到关中再次调兵,“西入关,至栎阳…关中兵益出。”

项羽、刘邦

2、项羽彭城屡被袭扰,被迫两线作战

项羽自称西楚霸王,封地在江淮一带,都城为彭城,虽然地方肥沃、交通方便,但却是四战之地,战争全面爆发后极其不稳定。项羽在率军征讨齐国时,被刘邦联合诸侯共56万部队攻下彭城,被迫从前线带3万部队返回,而后凭自己的勇猛和联军的麻痹才侥幸击败。

楚汉战争正式爆发后,刘邦在荥阳前线压力巨大的情况下,联络彭越在后方袭扰病击败楚军,迫使项羽引兵向东击走彭越;不久,刘邦又派卢绾、刘贾率2万步骑支援彭越,攻下城池十几座;同时,齐国田横也率军到彭城袭扰,以报最初灭国屠城之仇。

当此时,彭越将兵居梁地,往来苦楚兵,绝其粮食。田横往从之。项羽数击彭越等,齐王信又进击楚。

当时,楚汉在前线已对峙数月,但楚军后方,粮草接近中断,项羽在这关键时刻被迫再次回身攻打彭越,而留大司马曹咎等在前线;结果项羽在还没彻底击败彭越时,曹咎等前线部队已被大败,被迫再次返回前线,既使兵力分散、逐一击破,又来回奔走、兵士疲惫,越来越处于不利形势。

其次是盟友,刘邦降服团结,项羽单打独斗

1、刘邦尽可能团结诸侯,建立统一战线

刘邦利用义帝被杀大做文章,发布檄文号召讨伐项羽,在军事和说服后,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河南王申阳、魏王魏豹、殷王司马卬、赵国陈馀及彭越一起协助刘邦攻楚,兵力集结达到56万人。

刘邦

随后,项羽以少胜多,击败诸侯联军,在诸侯又转投楚国后,刘邦开始使用军事手段,派韩信攻下赵国,派张耳担任赵王,在荥阳兵败后由赵兵补充到前线;派随何说服九江王英布投汉,迫使项羽派龙且分兵攻打;联络彭越与田横,袭扰项羽后方梁楚之地。这样对项羽形成三面包围的态势,随着战事深入,逐渐建立自己更加有利的局面。

信之下魏破代,汉辄使人收其精兵诣荥阳以距楚。(刘邦)自称使者,晨驰入张耳、韩信壁,而夺之军……汉王得韩信军,则复振。汉王之出荥阳,南走宛、叶,得九江王布,行收兵,复入保成皋。

楚汉和议后,刘邦听从张良、陈平建议,派兵追击项羽,本来约韩信、彭越一起在固陵会合,但二人都没动身,刘邦再败;无奈之下,刘邦听从张良建议,遣使给韩信、彭越,以裂土分疆为代价,促使两人共同出兵,最终在垓下大败十万楚军。

于是乃发使者告韩信、彭越曰:“并力击楚。楚破,自陈以东傅海与齐王,睢阳以北至穀城与彭相国。”使者至,韩信、彭越皆报曰:“请今进兵。”韩信乃从齐往,刘贾军从寿春并行,屠城父,至垓下。

十八诸侯

2、项羽自私谋利,众叛亲离

项羽灭秦后,有几项举动得罪了很多诸侯,让天下诸侯看清了项羽的心胸和作派,对项羽十分不满和抱怨,最后也被刘邦利用,使其反楚投汉,削弱了可能依靠的盟友和实力。

项羽

一是分封诸侯王没有完全按照灭秦功劳,而是按自己关系程度,亲近的封在好的地方,疏远的就靠近边疆,惹得不少诸侯不满。

项羽为天下宰不平,尽王诸将善地,徙故王于丑地。

二是项羽既愤怒义帝不让自己西行,又感觉他十分碍事,就把他在送到长沙路中杀死,引发诸侯背叛;

项王使趣义帝行,其群臣、左右稍稍叛之。项王密使九江、衡山、临江王击义帝,杀之江中。

三是项羽擅自杀死第一人韩王韩成,在干涉齐国内政时屠城,又没有调解陈馀、张耳矛盾,导致对方与项羽作对到底。

(项羽)遂北至北海,烧夷城郭、室屋,坑田荣降卒,系虏其老弱、妇女,所过多所残灭,齐民相聚叛之。

再次是谋士武将,刘邦信任采纳,项羽怀疑罢黜

1、刘邦知人善任,从善如流

刘邦建立汉朝后,曾让大臣们回答他取得天下、项羽失去天下的原因,最后归纳是用人问题,文臣有萧何、张良、陈平、郦食其,武将有韩信、曹参、周勃、夏侯婴、英布等,人才济济一堂,并且任职合理,帮助他对外攻城拔地,交通诸侯,对内辅政安民,稳定人心,使刘邦能够专心对付项羽。比如把韩信从底层军官一下提拔为全军大将军,对项羽阵营的陈平深信不疑,让夏侯婴担任骑兵首领等,都最大程度发挥每个人的能力和作用。

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餽饟,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汉初三杰

此外,刘邦除了张良、陈平、韩信等亲近人员的建议,对于没有名声的人提出好的军事、外交建议,也照样采纳,可谓是从善如流。刘邦到洛阳后,当地村里的三老董公遮劝他以义帝之死号召诸侯伐楚,从而师出有名;成皋对峙时,有一位姓辕的书生劝刘邦从关中发兵出武关,使项羽分兵南下,减轻正面压力等。刘邦没有因为这些人身份低微而忽视他们,反而认真执行,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2、项羽刚愎自用,拒纳建言

项羽本身出身原楚国贵族,力能扛鼎,生来傲气十足,加上巨鹿之战创造的军事奇迹,更是自认天下第一,先是鸿门宴上拒绝范增杀死刘邦的建议,又拒绝定都关中的安排,失去了夺取天下、消除对手的基础和机会。

在楚汉对峙时,刘邦利用项羽刚愎自用的性格特点,派遣陈平以重金离间项羽君臣,上下难以一心。结果,范增辞职离去并死于途中,除了项氏将领及发小龙且,钟离昧等外姓武将被开始被怀疑,引发内部离心离德。

范增大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原赐骸骨归卒伍。”项王许之。

范增

刘邦在总结项羽失去天下的原因时,说他“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还是很有道理的。

此外,刘邦通过军事手段,逐步消灭了项羽麾下大将,进一步消灭了他的嫡系下属和部队,使项羽军团实力大幅萎缩,直接使项羽面对现实,考虑议和的问题。如韩信在齐地击杀龙且,刘邦在荥阳击败曹咎、司马欣,在荥阳东包围钟离昧,迫降在九江的新任大司马周殷等。

项王闻龙且军破,则恐,使盱台人武濊涉往说淮阴侯,淮阴侯弗听。

最后是军事,刘邦策略得当,项羽来回奔走

楚汉战争持续期间,刘邦在比较长的时间内都被项羽压着打,尤其是荥阳、成皋正面战场,但刘邦采取了正确的策略,一点一点削弱项羽的实力,最终一战定乾坤。

楚汉战争

1、坚守荥阳、成皋一线,吸引项羽重兵攻打

荥阳地理位置极其重要,且又便于防守,因此刘邦虽然屡次战败,但始终死死咬在这里,一方面再往后退,再难找到更好的防守地方,另一方面靠近大粮仓敖仓,可以避免粮草问题,反而加大了项羽军的补给线长度,增加补给难度和时间。

在长时间的对峙过程中,刘邦通过防守消耗了项羽大量有生力量,并在项羽攻打彭越时引诱剩余驻军出战,最终大败正面楚军,守将曹咎、司马欣自杀,迫使项羽以鸿沟为线开始和议。

汉王收诸侯,还守成皋、荥阳,下蜀、汉之粟,深沟壁垒,分卒守徼乘塞。楚人深入敌国八九百里,老弱转粮千里之外。汉坚守而不动,楚进则不得攻,退则不能解,故曰楚兵不足恃也。

2、派韩信攻打北方诸侯,保护刘邦侧翼

彭城大败后,多位诸侯又转投项羽,刘邦虽然在荥阳暂时站住了阵脚,但面临形势十分不利,尤其是北面处于赵国的威胁。在此情况下,刘邦派韩信、张耳出兵击败赵国,随后又打败代国、降服燕国、攻占齐国、击败龙且,不仅获得了大量有生力量,齐王韩信会师垓下时所率兵力达到三十万,也使刘邦避免了侧翼攻击。

韩信既定魏,使人请兵三万人,愿以北举燕、赵,东击齐,南绝楚粮道。

韩信

3、派兵联合彭越持续袭扰,中断项羽粮草补给

彭越与刘邦早年前有合作经历,灭秦后被封在仅靠楚国的梁地,在楚汉战争时一直在项羽后方,迫使项羽不得不分兵或是亲自去围剿。最终正是在不断的拉扯中,项羽疲于应对,出现防守漏洞,被刘邦抓住。同时,楚军逐渐出现军粮匮乏局面,军事行动大受影响,军心也难以保持,最终不仅被迫议和,而且在刘邦追击中逐渐溃散。

项羽自知少助,食尽,韩信又进兵击楚,羽患之。

4、当断则断,不做妇人之仁

刘邦在彭越、韩信出兵后,决心一举灭楚,于是安排诸路诸侯共同出击,利用“四面楚歌”的心理战术,垓下击败楚军剩余主力,又派骑兵部队追杀项羽本人,以赐千金、封邑万户的高额代价,悬赏项羽人头,最终全部消灭楚军,使项羽放弃回到江东的念头,于乌江边上自杀。

乌江自刎

汉王欲西归,张良、陈平说曰:"汉有天下太半,而诸侯皆附;楚兵疲食尽,此天亡之时也。今释弗击,此所谓养虎自遗患也。"汉王从之。

【结语】楚汉战争失利,项羽自我认知是“此天亡我也,非战之罪也”,把问题简单的归结于军事,但实际上更是政治、外交及个人性格等方面的全面失败。刘邦拥有更稳定的根据地,能够团结更多诸侯,任用更多贤才良将,采取更正确的军事措施,所以最终取胜也是应该的。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小狗作文题目 美丽的牡丹花作文400字 国庆演出作文 快乐的童年450字作文 美好事物作文 写人记事作文600字初中 关于红楼梦人物的作文 与我同行作文600字 我喜欢游泳的英语作文 妈妈感谢你作文 那次我后悔了作文 小狗睡觉的样子作文 我爱仙人掌作文 别样的什么作文 东风为我来作文1000字 小学二年级作文我的同桌 我和书包作文 描述小白兔的作文 只要有梦想作文500字 国庆趣事英语作文 小花猫二年级作文 成长的痕迹 作文 一次运动会作文 过年放烟花作文 原始人的生活作文 我的小天地800字作文 警察的作文 我最喜欢的衣服英语作文 自己过生日作文 读书的乐趣作文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