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鲁迅说:人往往憎和尚不憎道士 懂此理者懂得中国大半 这话啥意思

2020-12-13 10:55:01
相关推荐

1927年12月17日《雨丝》周刊刊登了鲁迅先生的一篇《小杂感》,那篇文章说:“人往往憎和尚、憎尼姑……而不憎道士。懂此理者,懂得中国大半。”当然,在尼姑和道士之间,还有两种“被憎恶”的,但是那两种人不是咱们讨论的话题,还是少惹麻烦不说为好。但是鲁迅先生的话很奇怪,也很然人不解:为什么人们憎恶和尚尼姑却不憎恶道士?为什么懂得个中缘由就懂得了中国大半事情?笔者是写历史的类稿子——连文章都算不上,所以只能从历史的角度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并抛砖引玉与读者诸君讨论。

汉明帝刘庄白马驮经取来了《四十二章经》,后来发展到“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再往后就是梁武帝萧衍多次“舍身寺庙”,朝臣每次花钱一亿赎回,拿“赎金”让寺庙金碧辉煌。当然武术界也有“天下武功出少林”的说法,可是我们不知道卫青霍去病远征朔漠、苏定方灭掉高句丽等三国、李如松平定壬辰倭乱的时候,用的又是哪家武功。起码卫青霍去病打得漠南无王庭的时候,那匹驮经的“白马”,连小马驹还不是呢。而李如松抗倭,用的是倭寇闻风丧胆的“大筒”,是一种明代军工专家通过研究“佛郎机”而改进创新出来的连发子母炮。至于某人的“一苇渡江”,当然不符合科学原理,倒是在《射雕英雄传》中的裘千丈表演过——他是冒充弟弟“铁掌水上漂”裘千仞。

而道士则不同,好像中国的道教人物(或者神仙),都是在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老子李耳自不必说,就连玉皇大帝、八仙也都曾经是活生生的人,有的是朝廷命官,有的曾随侍皇帝身边,至于大家耳熟能详的全真七子,在历史上不但真实存在,而且影响深远。说句冒犯的话——就是“汉服”,也怎么看怎么像道袍,或者可以说道士穿的本身就是汉服。即使“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的时代,只有两种人没有“易服”,只有一种人没有“剃发”,既没有剃发也没有易服的,就只有道士了。这可能就是鲁迅先生所说的“人往往憎和尚、憎尼姑……而不憎道士”的原因?是因为道士保留了传承中的最后一点渊源与体面?似乎好像也不大对。

那么就还有另外一种可能,那就是和尚富而道士穷,历朝历代的寺庙都是富得流油的大地主,有很多老百姓给寺庙当佃农,而在农耕文明中,地主是一定要欺压一下佃户的,“慈不掌兵义不掌财”,在对待金钱的态度上,那是“众生平等”的:少交一个铜板一粒粮食都是不行的。而道士们则很“可怜”,他们只能“云游四方”,即使是修炼,也要找个没人的深山老林,门可罗雀自然收不到门票。这样看来,一个是面团团富家翁“法相庄严”,一个是面貌清癯仙风道骨,这实际上也反映了两种人的生存状态——富的很富,穷的太穷。但是人们憎和尚不憎道士,总不能是因为和尚比道士胖吧?

而且道士们是土生土长的,他们还肩负着另一个责任:下山救世。要是没有长春真人丘处机的规劝,成吉思汗不知道要把欧亚大陆多少地方变成无人区。成吉思汗的弯刀杀人如剪草的时候,身边是有一些“国师”“法王”在旁边帮着出谋划策的,屠城之后,他们“悲天悯人”地念经“超度亡魂”。

但是上面的分析,还是不能说明为什么“人往往憎和尚、憎尼姑……而不憎道士”,于是笔者忽发奇想: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前世不知道,后世看不见,注重当下,关爱自己、关爱父母、关爱世人,这或许就是我们中华文明传承五千年的原因之一?笔者还看到英国汉学家李约瑟的一句话:“中国文化就像一棵参天大树,而这棵大树的根在道家。”当然,这只是笔者一孔之见,也许有人憎道士而不憎和尚尼姑呢,这是个人所处立场不同观点不一致,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爱憎,也有表达自己想法的权利。如果谁说“憎恶和尚就得下拔舌地狱”,那么笔者只能无奈地一笑:师太,你着相了……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初中开学作文开头 做饭的步骤作文 我看学校新变化作文 忍耐作文 送礼物英语作文 五年级下册各单元作文 让我感动的一个人作文500字 刘翔跨栏作文 关于奥运会的作文 我家的小白兔作文400字 想家作文 武大樱花作文 关于地震作文400字 小书迷作文500字 当兵作文 作文的五大文体 快乐的活动作文 写人的作文的好开头 养蚕宝宝的作文 我不再什么的作文 什么什么的心声作文 环境保护作文200字 心意的作文 我的学校作文350字 看书入迷的作文 可爱的小狗作文300字四年级 我心中的一颗星作文 紫薇花作文300字 三年级作文我 我-了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