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我们的五星红旗|维吾尔族老人十年如一日在自家小院升国旗

2020-12-13 21:45:01
相关推荐

04:24

沙勒克江家小院里的升旗仪式。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城市东北部的哈尔墩社区,一座小院里总是飘扬着一面五星红旗,老远就能看到。10年来,小院的主人、73岁的维吾尔族老人沙勒克江·依明总会让国旗随着清晨的阳光升起。他说,国旗在哪儿,家就在哪儿,“我要做一颗石榴籽,用一生传递民族团结情。”

我从小明白:红旗就是阵地

沙勒克江回忆第一次升旗时的情景。

8月17日清晨,跟往常一样,沙勒克江简单洗漱后,就拖着大扫帚出门“工作”了。每天早起义务清扫哈尔墩三巷近200米的街道已经成为他的习惯,“地扫干净了,大家走路也舒服。这整条街,跟我的家都是一样的。”

清扫完街道,沙勒克江回到自家的小院给花浇好水,整理一下杂物,就要升旗了。他换上西装,穿上皮鞋,精神抖擞地来到小院里。

9点,小院里已经聚满了来参加升旗仪式的邻居,有白须飘飘的老者,也有抱在妈妈怀里的孩子。“咱们先唱两首爱国歌曲,再升旗。”沙勒克江清了清嗓子,打开音响,《歌唱祖国》的旋律在小院里回荡。

沙勒克江的孙女、塔城市第三中学高一(4)班的苏比拉·依孜江,也在参加升旗仪式的人群中。沙勒克江在孙女身上,仿佛看到了几十年前的自己。沙勒克江对祖国的热爱,缘于父母的言传身教。“我出生于上世纪40年代,小时候的经历给我留下了很多‘红色记忆’。上世纪50年代初,解放军来到塔城,我的父母把4间房子腾出来让解放军住,一住就住了8年,我们相处得如同一家人。”他回忆说,“那段时间,我家院子里就飘着一面红旗,这个场景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

部队放露天电影,年幼的沙勒克江总是搬着凳子和解放军一起看。“放的都是革命电影,我印象特别深的是,红旗插在我们的阵地上,就意味着部队还坚守着。当红旗插到敌人的阵地上,就意味着我们胜利了。”电影里的红旗,给沙勒克江留下了难以磨灭的记忆,“我知道了,红旗就是阵地。长大了一定要像解放军一样,守护住我们的阵地。”

1984年,当年曾在沙勒克江家借住过的一位解放军,四处托人找到了他。在乌鲁木齐见面后,这位老军人拉着他的手说:“当年,你的父母给我们做饭、洗衣服,对待我们像亲人一样,所以,我一定要找到你们,表达感激之情。”

“我没有想到,过了30年,还能见到当年的解放军,他们还记着当年的老乡。”这次重逢,让沙勒克江更加坚定了为社会、为国家做些好事的信念。

每次升完旗,沙勒克江总会肃立仰望。

看到国旗,大家的心就在一起了

沙勒克江原是塔城市食品公司的职工,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他自主创业,开了一家“放心肉店”。“我们家的日子越来越红火,深知团结稳定是福的道理。” 沙勒克江说,改革开放之后国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人民的生活也越来越好,但“三股势力”还要破坏安定的大好局面,“这让我很心痛,分裂动乱真的是祸害!”

“2009年,反动分子企图搞分裂。他们制造恐慌、要分裂祖国,我们就要响亮地喊出爱国口号。”就在这一年,沙勒克江决定在自家院子里举行升国旗仪式。当时,他召集3个女儿1个儿子开了家庭会议,他一说出想法,就得到了家人的一致赞成。“儿女们凑了3800元钱,帮助我实现了愿望。”

二女婿吾买尔找来钢管做成旗杆,再焊上一截管子连接鼓风机,这样升旗的时候国旗总能迎风飘扬。沙勒克江当升旗手,儿子沙拉依丁当护旗手,两人在网上反复看视频学习,提前练习了很多次。2009年10月1日,在国庆节这个特殊的日子,国旗飘扬在了小院的上空。

“第一次升旗,就来了将近80人。”沙勒克江看到小院里满满的都是人,很受感动,也证实了乡亲中有太多人和他一样心中满是爱国情。

哈尔墩社区是一个多民族社区。沙勒克江刚开始升国旗时,有很多人支持,但也有人不理解。有邻居问他:“国旗都是在广场上升的,你为什么要在自己家院子里升呢?”

沙勒克江反问道:“我们生活得平平安安的,现在的日子美美满满的,我爱我的国家,我爱我的民族。作为老百姓,用这种方式表达一下自己的感情,有什么不好?”

“从那时候开始,我就决定要让更多的人了解升国旗的意义。”沙勒克江说,“国旗是国家的象征,看到国旗,大家的心就在一起了。”

整理曾经使用过的国旗。

三代传承,让爱国团结的家风影响更多人

9点半,升旗仪式正式开始。阳光洒在国旗上,沙勒克江沐浴在国旗的光辉下,眼噙热泪。每次升旗,他都抑制不住内心的澎湃。10年来,沙勒克江已经记不得升了多少次旗,每一个步骤、每一个节拍他都已经烂熟于心。

“这是第58面国旗了。”沙勒克江抬头望着国旗说,“那些被风吹旧的国旗,我都整齐地叠放好,放在一个盒子里,作为‘传家宝’。”

近年来,他的小院成为塔城市民族团结教育基地、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加升旗的还多了许多慕名而来的外地游客。有人赶来参加升旗仪式,沙勒克江会赠送他一面小国旗。至今,他已发放了6.5万面小国旗,而参加升旗仪式的已经超过了12万人次。

沙勒克江的儿子沙拉依丁,是塔城地区人民医院的普外科副主任,爱岗敬业有口皆碑。2016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青年联合会组织了一次赴俄罗斯莫斯科的交流活动,这是沙拉依丁第一次出国。“出发前,父亲特意叫我带上300面小国旗。” 沙拉依丁说,他还记得父亲当时叮嘱说,“你到哪个地方,红旗必须到哪个地方,你在哪个地方,心中必须要有中国,祖国就是你强大的后盾。”

“那天,我在莫斯科红场,把300面五星红旗一面一面送到异国他乡的陌生人手上。”沙拉依丁说,远在国外,这样的场景特别震撼人心。“尤其是当地的华人华侨,在莫斯科红场上看到五星红旗以后,都主动地跑到我跟前,特别激动地拥抱我,每个人都是热泪盈眶的。”

这种朴素的爱国情,在这个家庭中悄无声息地传承着,也影响着越来越多的人。沙勒克江有好几本已经发黄的笔记本,上面是来自全国各地参加升旗仪式的人的留言。“很多人说,以后无论走到哪里,都会想起小院里特殊的升旗仪式。”沙勒克江说。

记者手记

家是最小国 国是千万家

平凡人平凡事最见真情。沙勒克江·依明老人以坚持在自家小院升国旗的方式,告诉大家一个最朴素的道理——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

10年时间过去了,老人在自家小院升国旗的故事在当地已经家喻户晓。但如果不走近,很难感受国旗冉冉升起时的激动;不亲眼目睹,很难想象老人十年来坚持不懈升国旗的执着;不亲耳聆听,无法体会面对非议时老人信仰的坚定。

一座小院,一位老人,用一面国旗凝聚起各民族群众对祖国的深情。有句谚语说得好:“金银财宝不算真富,团结和睦才是幸福。”老人把维护民族团结作为自己的信念与追求,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传递爱党爱国情怀,感动着众人。

小院升旗,不仅仅是一家人的家风传承,更涵养了更多人的家国情怀。人民幸福的生活,来自于强大的国家。只有我们每个人将自己的人生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才会深切地感受到祖国给予我们的温暖和力量,从而创造更加幸福的未来。

本版撰稿:王 拓 唐 澄

摄影摄像:潘海兵 曹 阳 余勤雍

文字统筹:韩 涛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关于书的作文结尾 家务事作文300字 写环保的作文300字 如何写介绍自己的作文 快乐的新年作文 父爱伴我成长作文600字 小学三年级童话故事作文 我的家乡作文450 设立一个节日作文 英语图表分析作文 东方作文怎么样 消息的作文 关于家庭趣事的作文 分享爱作文 描写绿萝的作文600字 森林音乐会作文300字 我是一只狼作文 五年级上册八单元作文 小学语文第四单元作文 最苦与最乐作文500字 如何保持健康英语作文150字 感恩老师的英语作文 创新作文300字 感恩妈妈400字作文 可爱的小动物作文200字 我助人为乐的作文300字 我心中的雷锋作文400字 介绍南瓜的作文 我最喜欢的小猫作文 2019高考语文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