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拾荒老人捡到价值3亿文物 熔掉卖了12000元 成万元户还修房子

2020-12-14 04:25:01
相关推荐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地下、内水和领海中遗存的一切文物,属于国家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是1982年首次通过的。自此,我们对于文物的保护便有法可依了。但在这个法规形成之前,有个拾荒老人堪称天选之子。他捡到了价值3亿的7斤重文物,却做出了买椟还珠的事情,变得幸与不幸交织,只因他将文物一把火熔了。

拾金不昧?不可能

上个世纪70年代末,内蒙古有位姓王的拾荒老人。他家里很穷,自己没什么挣钱能力,索性就靠着捡垃圾和乞讨来混口饭吃。老人也是个可怜人,过得很不容易。都快过年了,他还没什么钱,不得不到处翻找垃圾,想找点能卖的东西。对于拾荒者,捡到手里的垃圾,那便是自己的了。这种情况对别的东西同样适用。

这天,老人在一堆恶臭的垃圾下意外挖到了一些金属状的东西。这东西是带着黄疙瘩的铁棍。其实废品中的金属主要是铁、铜,或者是铝。发现白色的磁铁吸不了的金属,人们第一时间会认为它是铝,而不会认为是银。同理,黄疙瘩更可能是黄铜,而非黄金。

不管怎么说,能捡到这么多金属,对老人来说也算是个丰收年。他便细细寻找一番,将那些金属统统刨了出来。老人将它们带回家后,一称发现是七斤。卖废品时,每种金属都有一个固定的价格。老人将那些疑似黄铜的疙瘩辛辛苦苦从铁棍上敲下,分类收到一起准备卖钱。

但是每种金属都有着自己的特性,黄铜和黄金虽然颜色很像,却有着不同的密度。简言之,同样大小的黄铜和黄金拿着不一样沉。老人拿着沉甸甸的黄疙瘩,心中渐渐升起一种猜测。

老人带着那些黄疙瘩来到镇上的金店中,询问这些东西究竟是不是金子。店主说,这些是金子不假,但是不纯。后来,二人一合计,索性把这些金子全部融化提纯。最终,老人卖出了这些金子,竟获得12000元的巨款。

现在一万多不算什么,但当时那个时代,万元户可是相当罕见。老人拿着这些钱,可算是过了个好年,不仅置办了年货,买了新衣服,还有闲钱修一下房子。有人就好奇老人钱从哪来的,老人也没藏着掖着,就说了出来。就这样,原本捡垃圾为生的老人因捡到黄金一夜暴富,这在当地成为了大新闻。此事流传甚广,人人拿这件事当茶余饭后的谈资。

坐拥宝山不自知,竟把3亿一把火烧了

这件事渐渐地传到了当地文物局专家的耳中。术业有专攻,老人拿到那些东西会下意识判断它们是什么材质。而专家听闻此事后,瞬间联想到了文物。而后,专家专门来到老人家中,询问老人具体情况。

结合老人对那些东西原始模样、体型大小的描述,专家又对剩下的残料进行了一番考察,最终得到一个推断——老人捡到的东西,应该是匈奴时期的金器。而匈奴金器出土并不多,极其珍稀。专家捶胸顿足,那些文物珍贵至极,姑且不说其蕴含的匈奴文化,其原本的价值起码得有3亿。可惜老人有眼不识金镶玉,竟然将这么珍贵的东西给熔了换钱。

此事发生在70年代,当时文物保护法还没有出来。若老人将这些东西当文物而不是废品给卖了,自己绝对不止得到12000元。不过,财帛动人心,若真的发现至宝,卖出天价。老人守不守得住是另一说。

不从道德层面评价,单从利益上评判的话,老人原本只是一个拾荒老人,捡到匈奴金器成为万元户,对他来说,这还算能受得住的财富。因此,即使他损失本可以有的3亿,其实也算美事一桩。若从道德层面,老人拾金果断昧下、捡到文物竟给熔了,这桩桩件件都体现出了愚昧和利己主义,没什么可洗的。

文物的损毁与保护

其实,上世纪70年代,大多数平民并没有什么文物保护意识,甚至不知道文物的价值。比如内蒙古76岁的王美子老人以挖土龙骨(生物化石)为生。1972年,正值十年特殊时期,他在一次挖掘过程中意外挖到不少箭头和嵌有金片的铁棍,继续挖还挖到一些金银器物。老人比较迷信,认为外财不能一人独得,便叫上了亲近之人一起发财。

几人把挖到的东西卖给当地银行,银行还鼓励人们一起发掘。人们同样是只认黄金,为了保证黄金的纯度,把上面镶嵌的宝石统统暴力砸下,破坏了不少珍贵的文物。后来,这件事被人反映到内蒙古文化局,这些文物才被追回——当然,上交文物的村民都获取了相应的奖励。

这批文物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鹰顶金冠饰。它是我国迄今发现的唯一一顶“胡冠”,素有“草原瑰宝”之誉,价值不可估量。若不是及时追回,我国便又要损失一件国宝了。

那个时代被损毁的文物不计其数,而文物这种东西是老祖宗的馈赠,是历史遗留下来的瑰宝,一旦没了便永远追不回来了。后来,有识之士痛定思痛,于1982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又渐渐地普法,普及保护文物的必要性,这才保护了很多文物免于损毁和丢失。

《文物保护法》规定:一切机关、组织和个人都有依法保护文物的义务。其出台后,主动捐献文物的人便多了起来。譬如曾因“一带一路”高峰论坛走红的汉代鎏金铜蚕,它是一级文物,见证了丝绸之路的历史。

法规出台两年后,石泉县农民谭福全在淘金时意外发现了这条鎏金铜蚕。当时不法文物贩子开了8000元想要收购。他却想起了县里曾宣传的文物保护知识,称“这东西就该归国家,普通人家留不得。”最终,谭福全毅然将鎏金铜蚕上交给了国家,人们才能在如今的陕西历史博物馆见到它。

总之,每个文物都承载着一段历史,保护文物是我们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捡到7斤重铁棍,结果把价值3亿的文物熔了的王姓老人最终成了万元户。对他个人来说,更多是幸运。但这种国宝级文物的损毁是全体国人的损失。

当年没有立法,也追究不得。但而今我国已经有了《文物保护法》,希望有幸捡到文物的人们能听得进去谭福全那句话,“这东西就该归国家,普通人家留不得。”这是法律的要求,不止出于道德。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春节活动作文 水仙花作文 英语作文春节 路作文 作文结尾 作文写作 作文英语 一件开心的事作文300字 假期见闻作文600字 美丽的乡村作文400字 一件难忘的事作文300字 属予作文以记之 我学会了骑自行车作文 夜空中最亮的星作文 my dream英语作文 有关传承的作文 出发作文600字 关于元宵的作文 我爱我的家乡 作文 过年作文开头 作文封面图片 五年级作文题目 我的弟弟 作文 过生日的作文 看电影作文 作文300字优秀作文 美食 作文 有关春节的作文400字 岁月的礼物作文600字 一件有意义的事作文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