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你听过国际不打小孩日吗?亲生的也不行?虎爸虎妈们都表示很茫然

2020-12-15 01:15:01
相关推荐

#国际不打小孩日#吃瓜“碗”盘点:你是什么时候听说的这个“国际不打小孩日”?对此你有什么想说的呢?

不管什么时候“打人”者总是会被站在道德上去审判,但是究竟打与不打,能打与不能打,仅从打与不打的形式去判断又是否过于武断呢?

打与不打

如果仅仅拿“打与不打”来发问,我想大部分的人的回答肯定是类似于:“当然不想打了,自己亲生的谁舍得打,但是你不知道有时候真是实在忍不住”。所以这个问题似乎又不能算作是问题。

如何界定打与不打的界线,是打与不打的基础。每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一定伴随着犯错和教育,也在这一次次地犯错和改正过程中不断地去成长。犯错和惩罚,也就成了因果关系的必然,那么究竟什么是“错”呢?对应的惩罚又怎么“量刑”呢?每一个家庭可能都会给出你不同的回答。所以在这个没有标准答案的回答里,标准就成了各自家庭自我衡量和掌握的尺度,这个衡量和尺度里既有大是大非,也包含了家风的传承,更有对下一代寄予的殷切希望。只是在这所有的“规矩”里,作为“规矩”的制定者,首先是“规矩”的守护和执行者,其次是对于“规矩”的界定也不能建立在自我狭隘下的发泄。这就像戒尺,“戒”,警戒,惩戒;“尺”,尺度,标尺,标准。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近日,黑龙江4岁女童疑被继母虐待重伤引起社会广泛关注。2020年4月23日,4岁受害女童于某茜因重伤被送往建三江人民医院,目前,受害女童于某茜因重伤仍在建三江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救治。其继母曲某对伤害女童于某茜事实供认不讳,已于2020年4月27日晚移送佳木斯市看守所进行关押,建三江人民检察院已提前介入调查。

图片来源于网络

看到这个揪心的新闻,就在想如果天天都是“国际不打小孩日”该有多好。这显然已经不是打与不打的问题,说这个新闻就是想用事实说明“没有管教的犯错是纵容,滥用标准的惩戒就是犯罪”。

能打不能打

没有谁生来就该被打,这是法律赋予的基本权利。在独生子女背景下,过度溺爱又成为了一个不争的事实。在“你们的都是我的,我的还是我的”以及“没有什么应该的和不应该的”纵容下一句“他还是孩子”的苍白解释,这固然是家庭教育的缺失,只是透过现象看本质,在这个“畸形”家庭成长下的孩子究竟该打不该打呢?谁也没办法把自己家庭的标准强加给别人,也没权利对别人家的标准评头论足,只是在“溺爱”下缺失的管教,在该打不该打的问题上只能有一个回答——当你的纵容超出或者凌驾于别人的标准或者法律之上的时候,自然就会有法律和社会公德“出手打你”,当然了这个“打”是法律条框下的“惩戒。

图片来源于网络

2018年12月,发生在湖南沅江弑母事件,一个12岁的少年竟然因为不满母亲管教太严持刀砍了母亲20余刀,持刀杀害了自己的生身母亲!母亲给了儿子生命,儿子却亲手结束了母亲的生命!杀害母亲后12岁少年竟表现得若无其事,还说“我又不是杀了别人,我杀的是我妈”。

固然都不愿意看到这场悲剧,但是悲剧已然发生,我们就不得不去正视这个现象的存在。家庭教育的方式肯定存在问题,弑母少年的“我又不是杀了别人,我杀的是我妈”和“我打我自己的孩子关你什么事”又有什么分别呢?

从这个角度上说“该打”也不再是建立在人权概念上的“贬义词”。

个例事件无法一览事件的全貌,过度体罚学生以及虐待儿童的事件,也偶有发生,我们无权去判定事件的对与错,但是却可以透过这些事件去学着反思。如果刨除打与不打和该打不该打的话题,那么我们起码应该透过这个讨论,去关注身边发生的欺凌弱势群体,去反思自我教育的缺失,我想这可能就是这个“国际不打小孩日”的现实意义。

图片来源于网络

面对“神兽”们的生活日常,虎爸虎妈们的茫然无措,我觉这样去做可能合适。

一 放下隔阂,平等沟通。孩子们的心灵还是比较单纯,在产生分歧的时候,不是大声的责骂,而是平心静气地学会沟通,讲事实说道理,学会辨别是非的能力而不是屈服于责骂。说教,说在前,教,在后。

二 红线要有,小错也不忽视。从一粒米一餐饭到法律红线的边缘没有固定的距离,切莫让累积的小错酿成大祸。无规矩不成方圆,隔代的溺爱,上班的压力,都可能让本可以避免的冲突掩盖在事实之下。关注成长而不监视自由,转化压力而不逃避责任。

三 榜样的力量,挫折教育。可能下班之后还要加班工作,可能大人们的世界需要手机的沟通,只是当你做不到你制定的规则时,一切规则也就变成了纸牌屋经不起推敲。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同样从人格上说,彼此平等的两个人在尊重的基础上也要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适当的“挫折”下更懂得“阳光”的生活。

打与不打,能打不能打,也许本身就不是一个标准的问题,所以也无法说出统一的标准答案。

现实,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脱节,教育革新和传统观念的碰撞,都迫切的需要“虎爸虎妈”和“神兽”都能紧跟社会发展当下的教育方式,真正把教育和生活融为一体,多给孩子送上尊重、平等、温馨的“权利阳光”,让孩子得到更为自由、快乐、健康、阳光的发展。

图片来源于网络

结语:引用商丘市心理专家孙萍的话,“国际不打小孩日”其实是在倡导一种科学教育孩子的理念。但一味采用温和方式教育孩子未必都好,挫折教育也是很有必要的,适当的体罚就是一种挫折教育。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一次冲突作文 初一语文考试作文 小区秋景作文 描写熊猫吃竹子的作文 优势与成败作文 关于微笑的作文素材 差不多先生作文 决战中考作文 有一种力量作文 春天的作文150字 去游泳的作文300字 我和谁作文500字左右 有关清明节的英语作文 感动作文四年级 初三作文600字 四季的作文200字 我是一棵树作文500字 写人作文七年级 关于负责的作文 如果没有你作文600字 考研作文跑题 优秀写人作文大全 母爱的作文250字 关于文学的作文 回族风俗作文 二年级秋季作文 洗碗的作文500字 运动会作文250字左右 快乐一家人作文 什么的故事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