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军旅人生丨军旅作家王宗仁:用心书写 用脚丈量青藏高原的人

2020-12-15 03:05:01
相关推荐

央广网6月22日消息 (记者黄翔)王宗仁,陕西扶风人,1939年出生,1958年入伍。著名作家、散文家,原解放军总后勤部政治部创作室主任,文学创作一级。作为一名从青藏高原开始写作的军旅作家,他始终情系高原,先后出版文学专集31部,主要代表作有散文集《传说噶尔木》《雪山无雪》《情断无人区》等。他创作的散文集《藏地兵书》获第五届鲁迅文学奖,《藏羚羊跪拜》《夜明星》《拉萨的天空》等多篇作品入选中小学语文教科书。

2017年在中央电视台《朗读者》节目中,导演陆川倾情朗诵了散文《藏羚羊跪拜》,播出后产生了热烈反响,散文作者、军旅作家王宗仁的名字因此也被更多人知晓。盛夏时节,记者来到王宗仁老人的家,屋子里到处摞放着书籍,还有一些烟标和集邮册。然而这满屋子看似散乱摆放的书籍报刊,就像王老的散文作品一样,形散而神不散,每本书的位置他都了然于胸。谈笑间,满头银发、精神矍铄的王老从书架中抽出几本书拿到客厅来,和我聊起他的文学创作。

王宗仁:那时我刚好小学毕业,特别喜欢写文章。之前写的作文经常被老师当作范文念。那时候在农村,只能看到两个报纸——《陕西日报》和《陕西农民报》,还得跑到学校或者公社去看,然后我也去看,因为喜欢这些东西。遇到征稿,我就积极投稿。每次收到报纸后,我就赶紧去看目录,看有没有我的名字。看了多少次都没有,但不知道为什么,就感觉总有一天会有。有一次,突然看到有一期《陕西文艺》的目录上有我的名字,可高兴了,这就是我的第一篇作品。但是那时候也不知道文学创作是什么,反正就想当作家。也不知道作家将来会是什么样,能不能当,反正我就要当。

青年时期,在青藏线上的王宗仁

那篇偶然发表的散文,为14岁的王宗仁开启了文学之门。从那以后,他又陆续在县报、省报上刊发了一些习作,成为当地颇有名气的小作家。1957年,王宗仁初中毕业,村里便让这位公认的“秀才”,担任小学民办教师,没想到年底时,他却主动应征入伍,奔赴遥远的青藏高原当了一名汽车兵。

王宗仁:当时我就想当兵。到了高原当兵以后,有苦也有难,7年时间有5年多是在汽车上度过的。每天早上想的都是天黑还能不能活着。格尔木烈士陵园里现在埋着800多名,全是青藏兵。去世的主要原因一个是病逝,因为高原反应,另一个原因就是那里经常发生车祸。当地有句话叫早上得感冒,晚上肺水肿。那段时间,每天都把命掂在手里。但我不怕苦,因为没有那段生活,我不一定能当成作家,也不一定能当好,那是一段刻骨铭心的苦难。

和战友们在昆仑山口

青藏高原恶劣的环境和戍边的艰辛,赋予了王宗仁生命的坚强和创作的灵感。从1958年到1964年,他和战友们在生命禁区日复一日奔波跋涉的同时,牺牲休息时间用心用笔,记录下自己的所见所思所感,创作了一系列散文、诗歌,先后在《解放军报》《人民文学》等报刊上发表。

王宗仁:要坐在家里舒舒服服的,肯定不行,只有吃了苦以后才知道甜。而且只有在最苦,最难的地方,才能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东西。那时候,我当兵以后写了好多稿子,《解放军报》一个编辑说,每天早上来上班后,桌子上总放着王宗仁的稿子。后来,他们就让我到北京的解放军报社来学习。

在唐古拉兵站

由于工作表现出色,文字功底扎实,1965年,王宗仁被选调到原解放军总后勤部政治部宣传部任新闻干事。这期间,他采写的“川藏线上十英雄”“第四军医大学舍己救人大学生——张华”等多个先进典型报道,在全国产生热烈反响。王宗仁说,文学和新闻对于他来说就是肩上拉着的“两套马车”,一直推着他奋力向前。

王宗仁:采访写作没有什么捷径,就要往里走,要“打破砂锅问到底”。第一次采访我听采访对象的,他怎么说我怎么记,回来以后没记下的在空白处再补充上;第二次采访,采访对象听我的,我提几个问题,他给我详细谈,甚至反复让他谈这个问题,一问到底,这样才能问到好东西。我干新闻工作干了18年,抓的典型都是挺大的典型,我一生就干一件事,要干就把它干好,而且要干得很好。

选调到北京工作后,王宗仁虽然离开了青藏线,但不管是从事新闻写作还是搞文学创作,他的笔始终没有离开过青藏高原。王宗仁接连创作了《传说噶尔木》《情断无人区》《藏羚羊跪拜》等一批优秀的文学作品。说起因登上《朗读者》而声名远播的散文《藏羚羊跪拜》,王老笑着说:“青藏高原是文学创作的福地,这篇散文的灵感来自于一位高原战士讲的小故事。”

王宗仁:高原上的人都知道这个传说,但我把它变成了作品。我那时候到兵站采风,每次车都是固定的,开车的司机叫小马,有一次小马把车停在路边给我讲了一个藏羚羊给猎人下跪的故事。我根据他讲的故事又增加了一些细节,就把这篇《藏羚羊跪拜》写出来了。

在布达拉宫前

《情断无人区》是王宗仁的又一篇经典之作,发表后倍受读者好评。文章讲述了生命禁区中奇特而动人的爱情故事。谈起这部作品,王老深情地回忆起多年前的采访经历:

王宗仁:首先这个事情是真实的故事。故事的女主人公虽然是叛匪头目的女儿,但是她最后脱离了家庭,最后和一个战士在一起了。我去采访时,认识了一位拉萨大站的战士,他就在藏北草原,有一天他打电话告诉我,这里有一个平叛时候迷路在无人区的战士,每年7月份会出来买点东西,说话不多,半西藏话半汉话。我说这个素材挺好,应该写。于是,我等到7月就专程到了高原,但赶来时,那位战士已经走了。我第二年就提前去碰见了他,问半天说不出话来,因为他已经把家里很多事都淡忘了。后来我通过各种渠道去了解,就写了《情断无人区》。

过去的40多年间,王宗仁曾上百次到青藏高原采风,60岁退休后,还坚持每年进藏。他说:“一个作家想要有所作为,没有任何捷径可走,脚心必须先在苦涩的生活底层磨出一层硬茧,才有实力真正提笔写作。”

王宗仁:作家首先要学会共情,只有到最基层、最边远、最苦的地方之后,了解这个苦,心灵受到震撼后才会产生责任感,会有同情心。90年代以后,我开始写报告文学,就是因为我总在死亡边上蹭来蹭去,才能真正体会到了高原战士那种艰难、那种不易,便会下定决心要好好写写他们。

退休后仍然多次进藏

带着对军营生活和青藏高原的热爱,已到耄耋之年的王宗仁仍然在奋笔疾书、继续创作。他说:“如今的部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是改革强军的必然结果。他期待着新时代的军旅作家,能多读书多学习,多深入基层一线,讲好强军故事,写出更多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学作品。”

王宗仁:多读书,而且要读进去,不一定面多宽,找到一个方向往前走就可以。我希望我们的作家,能够真正热爱生活。嘴上说热爱生活谁都会说,但是真热爱还是假热爱,要靠实际行动来证明。有了生活以后,你还不能泡在生活当中,那样生活就把你淹了,陷下去还得跳出来,跳出来才能看得清楚。文学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群众喜欢生活,但更喜欢高于生活,因为它更具典型意义,更有普遍性。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作文素材简短 成长作文500 露营作文 作文大王 三年级作文范文 敬业作文 寻作文 练字作文 作文800字议论文 等待的作文 老师作文500字 万能英语作文模板 作文乡情 三年级作文400字 橘子的作文 遇见你作文 10篇作文 委屈作文 生活需要作文 我的英雄作文 温度作文 旅行的英语作文 惊喜的作文 描写春天作文 旅游的英语作文 语文中考作文 看图写话作文 坚守的作文 小作文给朋友 100字英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