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世人只知“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 却不知下一句的苦 都是泪

2020-12-16 03:10:01
相关推荐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一千两百多年前的诗句,在今天读来,依然会让人血脉偾张。变的是时间,是地点,也是整个时代。不变的却是同诗人一样,每一位中华儿女心中的那份浓浓的思乡情。这就是中国古诗词的魅力。而我们读诗,也不能仅仅只读名句,还是需要结合全诗来体会诗人笔下喷涌而出的款款深情。

譬如,世人只知“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却不知下一句的痛,都是泪。本文就让我带领大家重温杜甫的这首千古名作《月夜忆舍弟》,去体会杜甫当时感人至深的思想感情。《月夜忆舍弟》是杜甫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全诗托物咏怀,格调沉痛,真挚感人,可谓字字都是泪。

在详细看这首诗之前,很有必要了解一下它的创作背景。据记载,安史之乱爆发,叛军安禄山、史思明从范阳引兵南下,攻陷汴州,西进洛阳,山东、河南都处于战乱之中。而当时杜甫的几个弟弟正分散在这一带。由于战事阻隔,音信不通,在古代来说就等于生死不明,所以引起了杜甫强烈的沉痛和思念,故写下了这首诗。

《月夜忆舍弟》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首联“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是突兀的一笔,杜甫并没有从题目中的月夜开始写起,而是先描绘了一幅边塞秋天的图景:边塞的戍楼上响起了禁止通行的鼓声,秋季的边塞更是传来孤雁的哀鸣。从这两句诗的意思,我们可以看出杜甫还未写“忆舍弟”,气氛就已经变得凄凉了。而这里的“断人行”,更是说明了战事的频繁、激烈,无形中使气氛更加的沉重。

颔联“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则是杜甫对月夜的描写。意思是说,今夜是白露节的夜晚,清露盈盈,令人顿生寒意,还是觉得故乡的月亮更明。月亮这一特殊的意象,在古诗词中所寄托的情感多种多样,比如张九龄就说:“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表达的是普天之下共一轮明月。

但杜甫却在这里肯定的说故乡的月亮更明,这是为什么呢?结合诗境来看,可以得知杜甫前一句所说的“露从今夜白”,其实是含蓄地表露了杜甫对分散在各地的弟弟的关心,而“月是故乡明”,一方面突出了杜甫对故乡的感怀,另一方面实则还是对各位弟弟的关心,因为只有以前在故乡的时候,他们兄弟才能相聚在一起。

如此一来,颈联的两句“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情感便写得伤心折肠,字字都是泪了。它的意思是说,如今我的几个弟弟都分散在战乱之地,家早已不存,所以弟弟们更是生死难卜。这里需要注意的地方,是“无家”则“寄书不达”,也就意味着杜甫和弟弟们唯一能够联系的方式断了。此情此景,杜甫心中的痛可想而知。

尾联“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则是对这种情感进一步的加强,即我和弟弟们四处流散,平时寄书尚且常常不达,更何况现在战事频发,生死更是难料。从这两句诗的意思,可以看出杜甫这首诗的结句之含蓄蕴藉和无限深情。借用《杜诗镜铨》对这首诗的评价,就是凄楚不堪多读。

综观杜甫的这首诗,首尾照应,层次井然。“未休兵”则“断人行”,望月则“忆舍弟”,“无家”则“寄书不达”,人“分散”则“死生”不明,一句一转,一气呵成。既凸显了杜甫诗歌的艺术造诣,又将杜甫怀乡思亲之情的沉痛表现得淋漓尽致。总的来说,是一首托物咏怀的千古名作。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五年级作文小草 作文家乡的端午节450字 游泳作文600字 我眼中的高中作文 蚂蚁作文500字 以什么为乐的作文 友情作文题记 最美环卫工人作文600字 我想当老师作文600字 描写秋雨作文 断舍离 作文 老师不在时作文 有母亲陪伴的日子作文 围棋选手小柯作文800字 难忘的什么之旅作文 有关人的作文600字 一次爬山的经历作文 雅思小作文图表题 作文题目空几个格 关于学习的作文500字 五年级下册语文作文第二单元 关于重阳节的作文300字 青春恰自来作文800字 爱国事例作文 写做菜的作文 面对灾难作文 写辣椒的作文 作文我的老师三年级 小学三年级作文题目大全 我与什么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