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参观吉林水师营博物馆

2020-12-16 12:45:02
相关推荐

编者注:刑警007曾在前年在我们满族文化网平台发表过他的作品《我的民族》,如今增加了很多资料,分21章节,陆续刊出。

上一节文章发的是《当代满族要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多做贡献》。

最近又写了此文,算此文章的最后一篇。

参观吉林水师营博物馆

刑警007按:自五月以来,吉林市的新冠疫情在全国近乎清零的时候,因舒兰市的家庭聚会引爆牵出感染链。在国家和省、市的重视与支援下,全市干群团结抗疫,如今已连续五天“三无”(无外地输入、无本地确诊、无无症状感染)。

此间,居家梳理归纳几年来阅读满族和清朝史料文章的认识与体会,整理写出21篇文图,发表于空间日志,又在《满族文化网》平台发表,有约2万读者看过。许多老师、同学、同事、同行都发表了热情洋溢、赞肯有佳的评说。至此,我在不胜感念之至的同时,作为宅家防疫的精神食粮,今天再写此篇游记与观后感,作为此段提级防控居家话满洲的终结,以飨诸位读者的热情与关注。

纵观大清朝对外反侵略的作战史,最著名、也最漂亮的非雅克萨战役莫属。而雅克萨战役的主力部队,正是吉林八旗陆军和吉林水师营。为展示这段历史过程,我市船营区人民政府的有关决策者和执行人高瞻远瞩,于2012年6月15日,在位于北山公园西南侧的德胜路206号,投资建成并开放了一座古朴、秀气,又不失宏伟、壮观的展厅上下两层,总面积1000平方米的吉林水师营博物馆,成为我市“十二五”期间重大文化工程之一。

开馆近十年来作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水师营博物馆是船营区中小学生的政治思想课堂,也是熟悉清朝历史和热爱吉林的游人时常光顾的好去处。

其实,对外地游客水师营博物馆也大有便利和吸引的魅力。它毗邻北山公园,与平安钟楼相望,出北山公园山门右拐公交车两站地即到。而穿过它的楼门洞就是林荫静寂、曲径通幽、喷泉时涌、波光闪烁、倒影婆娑的跃马湖公园。游人们选择到水师营陈列馆内免费参观、博览,再到跃马湖公园游玩、休闲,无疑是趟不增加成本又可徒步运动、有氧健身的最佳旅行。

水师营博物馆通过实物陈列、文件展示、图表描述、模型雕塑、景观复原及采用声光电技术等方法,分六个专题讲述吉林水师营的历史,赞颂清代领袖人物的英明与智慧,歌颂近代吉林先人的英勇和顽强,弘扬家乡吉林的贡献与辉煌!

第一部分:吉林水师营的兴起

精于骑射的八旗军早在后金统一女真和抗明的战争中就意识到水战的必要性,为克服江河的障碍而多选择在冰天雪地、江河封冻的季节发起进攻,入关转战江南山地河网和沿海更觉水师兵的重要性,为应对急需多有临时拼凑。明末清初沙俄领土扩张抵达勒拿河畔,乘清军入关作战,无暇顾及东北边防,而不断入侵黑龙江沿岸。

八旗军虽兵壮马快、弓强矢锐,但舟船不足、不善水战,难免鞭长莫及、望江兴叹。致使沙俄凭借水陆两栖、船快炮利、有恃无恐,从骚扰试探发展为占地掠人,筑城盘踞,并以雅克萨城为据点,侵吞黑龙江流域图谋全东北。

1644年清顺治元年四月,清军入关,从李自成手夺回北京。六月,摄政王多尔衮力排众议毅然决定迁都北京,东北百万军民随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从龙入关”。盛京(沈阳)作为“陪都”保留,设“驻防内大臣”(后改“昂邦章京”)留守管辖全东北地域。沙俄乘东北兵力空虚加紧入侵黑龙江流域,烧杀抢掠当地各族居民。

1652年清顺治九年,为加强对沙俄的防御,朝廷派梅勒章京沙尔虎达率兵驻守宁古塔城。1653年清顺治十年,清朝升格宁古塔昂邦章京与盛京昂邦章京平级,管辖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流域广大地域,以强化抗俄斗争。

1656年清顺治十三年,首任宁古塔昂邦章京沙尔虎达奉旨到吉林建设船厂,督造战船和筹建水军,落实朝廷“将以水师征罗刹也”战略方针。 “罗刹”即吃人的恶魔,是中国边民对沙俄侵略军的蔑称。沙尔虎达率八旗兵3000人,在今吉林市临江门头道码头以西至温德河口的松花江左岸建船厂造战船,并率军乘船巡防松花江。1657年清顺治十四年,沙尔虎达率吉林水师营的前身鸡陵乌拉船队,巡防松花江至尚坚乌黑(满语音,意“白色的石头”,位于今黑龙江佳木斯市郊)地方,与沙俄入侵军斯捷潘诺夫匪帮遭遇,双方激战,俄军溃逃。

1658年清顺治十五年,吉林船厂已造新战船44艘。同年6月30日,沙尔虎达再次率船47艘,载官兵1400人,抵达松花江与牡丹江交汇处(今黑龙江依兰县)迎战朔江而来的沙俄斯捷潘诺夫率领的500人船队,采用火攻,炸毁俄船20艘,当场炸死斯捷潘诺夫,击毙俘虏俄军270人,取得重大胜利。

1659年沙尔虎达病逝,顺治皇帝“命内大臣等祭奠”,并谕吏部提沙尔虎达长子巴海继任宁古塔总管。1660年清顺治十七年,沙俄侵略军帕什科夫匪帮窜扰黑龙江下游的费雅喀(即赫哲族)部落,巴海率鸡陵乌拉船队和水军至松花江与黑龙江交汇处(今黑龙江同江市),侦探得知沙俄帕什科夫所部俄军已在费雅喀部落西界,即与副都统尼哈里、海塔分头领兵沿江前进到使犬地方(清代统称今黑龙江依兰县以北沿江以渔猎为生的赫哲族等部落为使犬人部落,因他们冬季靠狗拉雪橇而称他们生活的地域为使犬地方)的古法坛村,将埋伏在黑龙江两岸。待沙俄船到达,两岸同时伏击,俄军回避逃遁,遂发船追袭,俄军弃船登岸败逃。

此战,斩首俄军60余级、淹死者众多。我军损失战船5艘,解救沙俄抢掠的妇女47口,缴获火炮、盔甲、器械等物。同时,招抚费雅喀部落15村、120户,震慑了沙俄侵略,巩固了黑龙江边防。

1661年顺治十八年,清朝“增宁古塔驻防满洲兵五百名,设吉林水师营,造斛(hu)船、牛舌划子等船,以迁移人充水手。”斛船即小船,牛舌划子即独木舟,“迁移人”即从福建沿海选调的熟悉水性、水战的官兵。

同时,清初为填补因“从龙入关”而东北出现的“人口真空”,朝廷曾经设立“辽东招垦局”,从山东、河北各省拨迁汉族人口到东北开荒种地,生产粮食及採捕土特产品,保障军需和皇室需要。

我的祖先就是1667年东北封禁的前一年,从山东登州被拨迁到吉林孤店子,并编入汉军八旗,隶属正红旗的陈汉军庄户。那时候的孤店子平原大量的黑土地还没有开发,以今乌拉街满族镇为中心有大片的土地被划为“官地”,分配给“庄丁”开荒种地,建立“官庄”生产军粮。

从关内拨迁东北的人口和各种原因发配流放来的人口,当庄丁(开荒种地)的最多,其他还有兵丁(现役军人)、站丁(交通驿站)、台丁(边墙哨卡)、打牲丁(渔猎採珠)等。东北地广人稀,满族人口少又大批“从龙入关”,清初移民以及清末民初“闯关东”的汉族人是东北开发的主力军。直到解放初期东北人口也才3000万,比今天的吉林省人口多不少。

清朝设船厂和水师营于吉林乌拉的基础是因明朝继承元朝经略东北,在黑龙江入海口的庙屯(今俄罗斯特林),原元朝努尔哥征东元帅府设置奴儿干都司管辖东北女真族地区。为保障其后勤军需运输供给,自1409至1432年间,明朝命辽东都指挥使刘清将军三次率军到今丰满阿什松花江边督造战船。长白山原始森林的优质红松借助松花江水道直抵今丰满坝下始入吉林乌拉宽阔江面,海西乌拉部鱼米之乡的地肥水美,及女真族人野性强悍的体魄,与辽东汉族工匠们精湛的造船技艺相结合,使阿什船厂建造的大型战船,沿着松花江、黑龙江直达2500公里外的庙街。

至此,吉林始名“船厂”名副其实且流传于世。因此,清朝借鉴明朝在吉林设船厂可谓天时、地利、人和。如今,刘清将军留在阿什摩崖上的石刻字迹,成为吉林市地表以上最早的文字遗存,建在阿什哈达吉丰东路道边的明清船厂陈列馆向游人们讲述着这段历史。我去参观时拍照被解说员阻止,因为她并不知道我对这段历史的情感,更不了解我对家乡历史的眷顾与厚爱。看着她孙女般为难的脸色,我只拍照了陈列馆的外景。

第二部分:吉林古城的兴建

据《吉林通志》记载“康熙三年(1664)设吉林水师营总管各员统辖水手。”自此吉林水师营有了独立的营属,而成为隶属八旗又独立成营的国家正式水师建制单位,结束此前船、兵临时拼凑的初始状态。水师营总管相当于八旗军中的协领(三品官),其下“四品、五品、六品者,犹之(相当于)佐领、防御、骁骑校也”。水师营的编制设总管1人,设四品官2人、五品官2人、六品官4人,设领催12人、水手正丁250人,设匠役正丁45人、每名正丁配有一名帮丁,包括右总管等共计361人。

作为清代第一个八旗内河水师——吉林水师营始创于清初国家危难之时,作为清朝加强东北边防的重要举措,始终受到决策者的高度重视。从编制、权限到装备、兵源都采取“因人而异,因事而为”的灵活和包容的政策。船舰易得,善驾船事之人难求。因此,水师营建设的首要环节是选拔官兵。

建营之初,朝廷从福建调入善于水战的官兵充实吉林水师营,他们担任教官和骨干。同时,从关内流人和移民人口中招用汉军丁役入水师营服役,其中“最初流放宁古塔”和“三番遣散”的汉族军人中不乏闽广熟水善舟的人才,他们以“戴罪之身”重执军差无不感恩戴德而倾心尽责。同时,水师营主管将军、都统仅凭功绩、技能选拔水师军官,满汉旗人待遇没有差别,这就既保证了水师营的兵源数量和质量,也极大地激发和调动了水师营官兵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随着吉林水师营的创建和吉林船厂规模的扩大,官兵、工匠、眷属齐聚,客商、杂役、生意人云集,船厂周围即今临江门头道码头至温德河口的松江西路沿岸,当年呈现出“兵船舰列、军帐连营、商贾云集、民居成片”的景观。

因此,一个既有兵船又有军营的水陆重镇初具规模,民间“船厂”之名即被“船营”的称谓所取代。1671年清康熙十年,“居官廉明,严而不苛”的宁古塔副都统瓜尔佳氏·安珠瑚奉命率八旗劲旅3000人进驻船营,组织砍伐木材,并根据天文术士的堪舆,选择在今松江中路北侧定址建造吉林城,历时三年,于1672年建成以竖立红松原木做成围墙,连道路排水沟都用木料做成的第一代“吉林木城”。初建的吉林城南面临江无城墙,东西北城墙高8尺,东、西墙各长250步,北墙长289步,各有一门,城内建北大街、西大街、粮米行等街道,使将军署衙门(今市政府位置)分别与北、西、东城门相连接,城内有兵营、商铺、民居和寺庙等建筑,城墙外有护城壕。

至此“由船而名、由营而城”的历史脉络清晰。1685年清康熙二十四年,清圣祖康熙皇帝下旨,将船厂定名“吉林乌拉”。“吉林乌拉”是满语,意为靠近江沿的地方,吉林城从此正式命名,而且是康熙皇帝钦封,全国独有,使“先有船营街(gai),后有吉林城”的史实成立。

同时,安珠瑚尊天文与术士之言,将吉林城选建在“前朱雀(朱雀山)、后玄武(玄天岭)、左青龙(龙潭山)、右白虎(小白山)”四方神山拱卫的吉林盆地,万古流淌的松花江到此呈反S形将地面切割成太极图。因此,建城350年来都被吉林人民看成吉祥福地,护佑吉林人民减免天灾人祸。时至今日,坐落在西团山麓的安珠瑚墓遗址正随西团山子被楼群包围而走进吉林城中,可他的人品和业绩早在吉林人的心中竖起丰碑,我更期望随着吉林城西部大开发早日在西团山上矗立起他的雕像,这位满洲海西女真族苏完部(今长春双阳)的后人永远都是吉林城的守护人!

第三部分:康熙东巡检阅吉林水师营

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曾三次东巡(亦称东狩),两次抵达吉林城。1671年10月,康熙首次东巡抵达盛京(今沈阳),他召见宁古塔将军巴海了解沙俄犯边态势,强调民族团结、整顿边务、加强备战、严防沙俄“罗刹”偷袭。他尤其叮嘱巴海要团结争取边疆各民族,要“善布教化,以副朕绥远之意。”1676年清康熙十五年,康熙下令“移宁古塔将军驻乌拉鸡陵”,首任宁古塔将军巴海奉命移驻吉林城,随之东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由宁古塔转至吉林乌拉。

1682年春天,29岁的康熙皇帝,满怀平定“三藩之乱”和统一台湾的喜悦心情,特谕驻吉林乌拉的宁古塔将军巴海,决定再次东巡盛京告祭祖陵并“观看乌拉地方”。康熙皇帝以东巡奉告祖陵为名,实则视察抗俄基地。是年农历二月十五日,康熙从北京起驾,“皇帝自己骑马走在前面,其次是随驾的十岁王子,后面是三位主要后妃,各自乘坐镀金轿子。再后是各位王爷、朝廷贵戚、各等官员,这些人又为众多的随员和侍从簇拥着,一行总共约有七千人”(此段引自南怀仁《鞑靼旅行记》)。

浩浩荡荡,络绎二十余里。“从者溢路,观者夹途”,旌旗招展,雷动云从,盛况空前。三月四日到达盛京(沈阳),告祭祖陵、观萨尔浒(今辽宁大伙房水库)古战场。三月十二日,从兴京(赫图阿拉城,今抚顺新宾)出发,经哈达城(今辽宁西丰)出边外,途中,康熙派钦天监监正南怀仁携带科学仪器,对所经要地的方位、气象、山脉、河流等自然地理状况,进行考察测量。旅途中翻山越岭,边狩猎边赶路,经过盛京围场(伊通境内阿木巴克围场)时,康熙与皇族、大臣骑射围猎,以告诫众人要不忘先祖马上得天下的历史,教导大家要强身健体以荷国家大任。

此次围猎康熙弯弓搭箭,射杀一只斑斓猛虎。三月二十一日,移驻吉林乌拉的宁古塔将军巴海率八旗精锐200人,赶至吉林乌拉与盛京交界的阿尔滩诺门(今伊通县大孤山)地方迎驾。东巡队伍过一拉溪、搜登站、大小绥河,于三月二十五日抵近吉林城时,吉林乌拉留守的文武官员云集城西欢喜岭迎接圣驾。大队人马沿今西安路从西门入城(因此,今西安路改迎恩街,西门即今临江门改称迎恩门)。

当日,康熙率太子及诸王大臣在巴海等扈从下,由将军署门前三道码头乘龙舟到温德河岸搭棚设坛,举行望祭长白山祖先的仪式,“行三跪九叩头礼,以系祖宗龙兴之地也”,康熙赋诗两首《入乌拉境》和《望祭长白山》。三月二十七日,东巡队伍乘船顺江前往大乌拉虞村(今乌拉街满族镇)视察打牲乌拉总管衙门。踌躇满志的康熙皇帝迎着北国晚春略带几分寒意的江风,在巴海将军陪同下,登船检阅彩饰一新、排开船阵的吉林水师营。

二百余艘船舰泛舟松花江上,帆樯如林,鳞次栉比,江景军威,蔚为壮观。扈从高士奇记录当日的情景:船队“顺流而下,风急浪涌,江流有声,断岸颓崖,悉生怪树,江阔不过二十丈,狭可百余步,风涛迅发,往往惊人,晚际云开,落霞远映,山明水敛,风舸中流”。

康熙皇帝举目四望,触景生情,有感而发,即兴挥笔,写出流传千古的诗词《松花江放船歌》。三月二十八日,恰逢立夏时节,康熙皇帝在总管府听取打牲乌拉总管满达尔汉工作汇报后,观看明代乌拉国都城,登上白花点将台眺望城光江色。之后参观正在建设中的老爷庙。扈从翰林院侍讲高士奇为江宁籍僧人在保宁庵的墙壁上题写“七绝”二首。三月三十日至四月一日,康熙日访民情了解采贡东珠、捕贡鲟黄鱼、挖贡山参等渔猎情况,晚阅兵部和巴海的上奏,并指示副都统郎坦编制战船和运粮船计划。

四月三日,康熙一行冒着菲菲细雨,乘龙舟沿江而下八十里到冷棚屯(今九台市莽卡乡龙棚村),寻访有关“龙棚”的传说,并沿江观看乌拉打牲官丁张网捕鱼的场景。晚归总管府后,康熙写诗一首《江中雨望》。四月四日,从大乌拉虞返回吉林时,船行逆水又遇暴风雨,康熙皇帝不得不下船改坐牛车,当夜住在军屯营内。四月五日,回到吉林将军署。四月六日,康熙与皇太子及诸王公大臣在将军署用满族传统名宴“三套碗”席款待镇守吉林乌拉地方各级官员,与之喜别并依职位、功绩,赏赐“鞍辔、袍缎等物”,给兵丁赏与银两,同时也给乌拉退职官员及伤老病残的兵丁酌量赏赐。

四月七日,“江雨初晴,銮舆晓发”,康熙一行结束在吉林乌拉12天的巡幸,改乘銮舆(銮,铃铛;銮舆,皇帝的马车)启驾沿来路回程前往盛京,并于五月四日当年端午节的前一天回到北京。此次东巡吉林乌拉康熙皇帝达到了亲民访隐,观兵讲武,以备抗俄的目的。回程途中遇岔路河夏汛涨水,东巡队伍曾在岸边安营扎寨耽误行程。

在这次历时80天的东巡中,康熙皇帝虽然在《松花江放船歌》诗中自言“我来问俗非观兵”,但实际上却是深入考察边情。他对越过乌拉尔山,蚕食东侵,屡犯我边境的沙俄罗刹早有警惕,准备适时打击。东巡中他告诫宁古塔将军巴海和副都统萨布素:“朕幸吉林地方,访询民隐,至于值察巡逻等差,俱系军防,乃驻防官兵专责,不可宽假,应照常行”。

康熙皇帝加强战备防务,准备打仗的指导思想明确清晰。因此,他返京后于9月16日,即派遣都统彭春、副都统郎坦等以猎鹿为名北上前往雅克萨(位于今黑龙江漠河的江北岸,原为我国索伦部达斡尔酋长阿尔巴金所筑的城堡,后被俄军侵占)等地侦察敌情。

在达斡尔总管倍勒尔和宁古塔副都统萨布素协助下,沿嫩江北上,经墨尔根(嫩江城),越兴安岭,近雅克萨,顺黑龙江而下至瑷珲,掌握大量军事情报。

与此同时,康熙还派其一等侍卫诗人纳兰性德前赴黑龙江侦察敌情。纳兰性德自9月下旬离京,顶着黑龙江的风雪交加,风餐露宿,爬冰卧雪,于11月底圆满完成此次军事侦察任务,并写下著名的《采桑子·塞上咏雪花》词章。1683年1月,彭春和郎坦侦察回京后,康熙决定设黑龙江将军,驻瑷珲,管辖齐齐哈尔以北,黑龙江上、中游,外兴安岭以南地区。任命宁古塔副都统萨布素为首任黑龙江将军,调吉林乌喇、宁古塔兵一千人随其抵达瑷珲,建立驿站和粮站,开辟水陆交通线。同时,部署吉林船厂加紧修造战船,建成一支有30艘作战舰船和80艘运输船的内河舰队。为抗击沙俄做好体制机构、组织领导及一系列人力、物力准备。

吉林市水师营博物馆为表现康熙皇帝东巡检阅水师,检查武备,部署边防战事,并即兴赋诗《松花江放船歌》,抒发阅兵喜悦和备战必胜的心情,特将画家高国方创作的油画《康熙视察水师营》悬挂在显著位置。我参观这幅再现当年康熙临江检阅水师壮观场景的画作,深感眼前一亮。

画面上松花江宽阔浩荡波涛汹涌,舰船上风帆高悬战旗猎猎,水师兵威武勇猛刀光剑影;康熙大帝仰望远方目光犀利,伟岸的身躯和坚定的神态,仿佛运筹帷幄雅克萨战役和尼布楚谈判的宏伟蓝图,已胸有成竹胜券在握。

身后还站着已移驻吉林的宁古塔将军巴海、内侍卫大臣佟国维、御前五品带刀侍卫曹寅和拿着地图、写出《鞑靼旅行记》的比利时传教式南怀仁的身影,南怀仁应当是第一位踏上并勘测记录吉林大地的博学多才的有知识的外国友人。康熙皇帝29岁检阅吉林水师,我29岁当郊区公安分局长,领袖与平民虽无可比,但而立之年的人生志向从此时启程是相同的,康熙是清朝建国后,也是中国封建帝王中最后一位为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策马亲征上战场的身先士卒的皇帝。

第四部分:吉林水师营与雅克萨战役

为备战雅克萨,1674年清康熙十三年,吉林水师营“原有战船三十只,运粮船八十只”,悉数开赴边疆,“自吉林移水师分驻黑龙江各地以备之”。1682年清康熙二十一年,“调乌喇、宁古塔兵一千五百,并置造战舰,发红衣炮、鸟枪及演习(训练)之人,于黑龙江、呼马尔二处,建立木城,与之(沙俄)对垒”。

1684年清康熙二十三年,为收复雅克萨分驻各地的水师“将战船移往黑龙江”。在充分备战和外交警告无效的情况下,康熙亲自指挥,于1685年5月30日,由彭春、萨布素率中国边防军3000人,从瑷珲向雅克萨进发。6月23日,彭春抵雅克萨城下,致书俄方归还雅克萨,被拒。

26日,萨布素指挥前锋骑兵俘虏雅克萨城外俄军哨兵,扫清外围后率军水陆并进,包围雅克萨城并发起进攻,我军万炮齐发,将士奋力冲杀,激战数日俄军死伤惨重,指挥官托尔布津被迫率部投降。中国准其带军械财产离开后,我军毁城回驻瑷珲。

9月7日,败退回到尼布楚的托尔布津从商人耳目口中得知中方军队未留驻雅克萨,即违约重返雅克萨城,带着原部和援军重建据点并收割城外未被我军铲除的庄稼。1686年1月30日,沙俄政府应清朝提议任命费奥多尔·阿列克谢维奇·戈洛文为对华谈判使团的全权大使,并提出以黑龙江为界的谈判方案。3月,俄军从雅克萨派出骑兵300人至呼玛尔河口骚扰,与中国侦察兵42人交战。

6月底,郎坦、萨布素率所属军队从瑷珲分水陆两路出发,7月18日,会师于查克丹,逼近雅克萨。7月底至8月,中俄军队在雅克萨展开激战,托尔布津被我方炮弹炸死,拜顿接任俄军指挥官,中国军队围困雅克萨城。11月,雅克萨826名侵略俄军被围困数月后,战死、病死仅剩66人,俄国摄政王索菲亚公主急遣使节文纽科夫、法沃罗夫到达北京,请求清朝撤军解围。武英殿大学士纳兰明珠(纳兰性德的父亲)接见俄国使团,指出两次雅克萨战役皆因俄国侵略引起,但中国政府仍希望通过谈判解决争端。

11月10日,俄方先表示和平诚意,中方则主动停战并单方面撤军。12月,中国派侍卫马武偕同文纽科夫派出的二名俄使至雅克萨传达停战命令,中俄雅克萨战役结束。在都统彭春、副都统郎坦和黑龙江将军萨布素等联合指挥下,雅克萨围城攻坚战两次全胜除战役的正义性和天时地利人和外,与吉林水师营长时间备战训练、物资储备和特调而来的福建水师将领林兴珠现场指挥驾船,水陆并进三面合围密切相关。而决定胜利的另一关键是武器装备,首功应是卜奎(今齐齐哈尔)火器营官兵携大炮随水师营战船同往攻城,依靠52门威力强大的“神威无敌大将军”火炮(明末从欧洲葡萄牙购买引进的长管加农炮,因葡国军人红白皮肤红黄发须故称“大炮”,清朝仿造,用前扎红布俗称红衣大炮)占据火力优势,打破沙俄依仗火器固守坚城的战术,不但毙伤大量俄军,还炸死其首领托尔布津。

雅克萨战役标志八旗水师的建立使清军战术由陆战发展到水战,装备也由刀矛、弓矢、盾牌冷兵器为主发展到冷、热同用,并以火炮、鸟枪热兵器为主的方向。同时,随林兴珠而来的福建藤牌兵作战中手持大刀和藤竹盾牌,滚入俄国援军的骑兵阵列砍杀马腿的战法,也的确是英勇顽强、可歌可泣、功不可没。

吉林水师营前期的官兵、船舰及船载武器全部调拨黑龙江,后续又保证兵马、粮草、武器、弹药运输,全力投入雅克萨战役,致雅克萨战役胜利后,人员和装备继续留驻黑龙江,未再拨回吉林,并随萨布素前往尼布楚卫戍中俄边界谈判。1692年清康熙三十一年起,吉林水师营又奉命监造大量运粮船、採珠船、打牲船、摆渡船,并兼管沿江民用船只,以备战时随时征用。

当时的吉林船厂成为东北最大的船舰建造和维修基地,松花江、黑龙江流域各江河的大型船舰都到此建造和维修,船政的昌盛促进了吉林城市的繁荣。《尼布楚条约》签订后东北水域恢复平静和安宁,吉林水师营分驻吉林城、伯都讷(今松原市)、阿勒楚喀(今哈尔滨郊区)、三姓(今黑龙江依兰县)等沿江重镇,镇边固防,每年开江后和封江前训练、检阅。

因此,在我的心里没有抗击沙俄的斗争需要,就没有吉林明朝船厂的重建;没有康熙皇帝的高度重视,就没有吉林水师营的发展;而没有吉林水师营的英勇奋战,就没有雅克萨战役的胜利;没有雅克萨两战两胜,就没有中俄尼布楚谈判和尼布楚条约的签订;没有尼布楚条约的签订,就没有东北边疆一百多年的安宁;没有边疆的安宁和稳定,就没有康乾盛世的鼎盛局面。而这些正是吉林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历史缘由与贡献,构成了今天吉林市历史文化名城的丰富内涵。

1698年清康熙三十七年深秋,康熙皇帝在三次亲征并平定新疆噶尔丹叛乱后,第三次东巡再到吉林城。七月二十九日,康熙与皇太后及胤褆等7皇子带123辆马车一行2万多人,从京城起驾过古北口出长城取道东蒙古,以巡视塞北,督查军务。九月十日,经今九台市其塔木过松花江到达法特哈驿站(今舒兰法特乡),派随从大学士伊桑阿祭祀松花江神。

九月二十五日,乘船逆江抵达吉林城。九月二十六日,在今临江门外设黄幄(音wo,帐幕)大宴,“授黑龙江将军萨布素一等哈达哈哈番,赐宁古塔将军沙纳海御用蟒袍、缨帽”,表彰他们卫国戍边的贡献。并犒赏奖励雅克萨战役有功将士,同时大赦吉林地方罪犯。康熙皇帝此次东巡吉林,驻跸江畔吉林将军署衙,面对滚滚东流的松花江,想起17年前“壬戌春夏巡行至此地”,检阅吉林水师的威壮场景,赋“七绝”诗一首:“重来往事俄追忆,转眼光阴十七年”。五天后,九月二十九日,启驾南下前往盛京。此次东巡在吉林地区活动19天,主要是对东北边疆保卫战的庆祝、总结和表彰。

第五部分:乾隆东巡吉林

乾隆皇帝东巡与康熙皇帝东巡的时代背景及动机、目的截然不同。但是,清朝水师建设到乾隆时代达到了完善。自清初“顺治十五年(1658)造战船”,1661年清顺治十八年在吉林创建第一个水师部队,到1664年清康熙三年正式定编水师营建制,随后又组建黑龙江、旅顺水师营,到雍正朝设立天津、江宁、乍浦、福州八旗水师营,再到乾隆朝增设广州八旗水师营,清代最终完成了八旗水师营的建设,使其与八旗陆军相辅相成,互为犄角,标志清朝军事战略的重大转变和军事组织体系的日臻完善。

因此,内稳边安的时代背景,使乾隆东巡除效仿爷爷尊祖敬宗外,少了政治性而多了休闲性。作为全球写诗最多的皇帝,仅东巡吉林的诗作就有23首之多,让世世代代的吉林人得以从他的诗词中感受家乡故土的山川地貌和祖先的风土人情。

乾隆皇帝第一次东巡吉林是1743年清乾隆八年秋天,七月从北京启驾,陪皇太后先到盛京(今沈阳)祭拜祖陵,八月从沈阳走东路出英额门,经今海龙、辉南、桦甸来吉林。

八月十三日,是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诞辰日,正行至今桦甸市榆木桥子镇寿山沟子,乾隆在行宫大营度过“万寿节”,即将住地之山封称为扎拉芬阿林(扎拉芬,满语意“寿”;阿林,满语意“山”)寿山从此而名。随之,路过今永吉县五里河子镇管内,又有了“肇大鸡”山和“北大壶”等山、地名称的由来与传说。

乾隆皇帝第二次东巡吉林是1754年清乾隆十九年,仍与生母孝圣皇太后钮钴禄氏带皇子、王公贵戚、诸臣扈从等,于五月六日从圆明园出发,沿祖父康熙第二次东巡路线由古北口出关,到盛京祭祖陵后,又于七月从承德避暑山庄启程,经东蒙古至科尔沁草原,一路行围狩猎、游山玩水,于八月初五到达吉林城西部伊拉齐(今永吉县一拉溪镇),初六至达绥哈(今船营区大绥河镇),初七抵吉林城路过今西安路西端高地时始见吉林城郭,乾隆皇帝喜露舟车劳顿、长途跋涉后的欢笑,于是就有了“欢喜岭”地名的起源和传说,以及本篇开头的“落马湖”的传说。

大意是落马湖地势低洼,雨后道路泥泞湿滑,乾隆路过马失前蹄,跌落马下,致此地获称“落马湖”。乾隆皇帝这次到吉林驻跸将军府太和宫,期间在吉林将军觉罗·付森、副都统额勒登及乌拉打牲衙门总管巴格的陪同下,先后率皇子及随行与扈从乘船到温德亨河(温德亨,满语意“祭祀”,即今温德河子)口,下船登上温德赫恩山(温德赫恩,满语意“祭祀板”,即今小白山),到北峰雍正十一年(1733)盛京工部奉谕旨修建的望祭殿(今小白山望祭殿遗址),祭祀清始祖爱新觉罗·布库里雍顺发祥地长白山神,摆上供品上香,行三拜九叩大礼,宣读祭文。

下山后,又在温德河上祭祀松花江神。此行,乾隆皇帝写诗《望祭长白山作》。在随后的日子里,乾隆与母亲及皇子、诸臣游览北山,到关帝庙题写“灵著幽岐”匾额。并从将军府门前三道码头登船顺江而下,登上龙潭山“祭龙潭”、“封神树”、访龙凤寺、给龙凤寺观音堂题写“福佑大东”匾额。下山后,乘船在松花江密什哈站江段(今清源大桥江段)观看乌拉打牲官丁采东珠、捕鲟黄鱼表演。此行,乾隆写下《登尼什哈山》(即龙潭山)、《松花江捕鱼》、《采珠行》、《咏鲟鳇鱼》等诗作。此外,乾隆还带皇子及扈从在吉林周边进行几次围猎活动。乾隆此次东巡往返五个多月,历时153天,声势和规模都超过康熙皇帝。

第六部分:吉林水师营结束历史使命

1910年清宣统二年二月十二日,清朝裁撤吉林水师营,致其于辛亥革命前结束历史使命。从清初1661年组建到1910年裁撤,吉林水师营及其制下吉林船厂历经249年的艰苦与辉煌,为巩固和保卫东北边疆做出了永载史册的贡献。我归纳其贡献至少有以下各点:

首先,吉林水师营是清代反侵略战争参战并发挥关键作用,也是实战胜利的英雄水师。为拔掉沙俄建在我国内河黑龙江边上的雅克萨据点,康熙二十二年(1683),朝廷决议开辟连通辽河、松花江、黑龙江三大河流,从盛京直达黑龙江前线的水陆联运通道。那时候粮食和枪炮、弹药主要靠关内和辽东生产制造,在没有公路、铁路的时代,水路是最经济、便捷的天然通道。

宽阔富饶的东北大平原纵横交错的河网给吉林水师提供了展示雄姿的舞台,理所当然地承担起伐木造船,组织转运军需物资的重任。

在辽河与松花江支流伊通河之间有一百里旱路,要在农忙之后组织马车在两河之间倒运粮食。为一次性运送两年的军粮,吉林船厂将原造50艘运粮船的计划增加到80艘,吉林水师营征调乌拉和宁古塔兵560人,还征调乌拉打牲猎户1090人参加运送。为积蓄前方攻城弹药和粮草,朝廷决定“派红衣大炮前往,由乌拉拨船若干艘,载炮及军粮运赴前线”。吉林水师营战前运送火炮、弹药、粮草日夜兼程。

康熙二十三年(1684)吉林水师营战船30艘移入黑龙江前线,进入战备状态。同时,运输船加紧兵马、武器运送。康熙二十四年(1685)雅克萨首战开始,吉林水师营直接参战,并担负拦截俄军水上援兵,阻断俄军水上退路的任务,两次雅克萨战役全胜吉林水师营立头功毋庸置疑。

其次,吉林水师营作为清代第一个八旗水师最早创建,为东北乃至关内八旗水师营的建立提供了支援和样板。1682年康熙东巡检阅吉林水师后,水师营迅速发展壮大。1684年吉林水师营奉命派出部队分驻瑷珲、呼兰、卜奎(齐齐哈尔)、墨尔根(嫩江)。

同年,分别组建起黑龙江、齐齐哈尔、墨尔根三个水师营。1685和1686年吉林水师营及其派生的三个水师营在雅克萨战役打出了军威、国威。1736年又组建了呼兰水师营,吉林水师营“母鸡带小鸡”的贡献显而易见。同时,清代水师分为八旗水师和绿营水师两个系统,其中八旗水师9个,相当于中央直属水师部队;绿营水师14个,相当于地方部队。绿营水师又分为外海水师6个,内陆水师8个。

八旗水师的组建补充了八旗陆军的短板,使清军从以骑射擅长的骑兵、步兵为主和以刀矛、弓箭冷兵器为主,向水陆协同、冷热兼并和以战船、火炮、火枪热兵器为主转变;从以近距离短兵相接重伤亡作战,向远距离大杀伤力轻伤亡度作战转变。而在这探索战略体制改革和实现战术机制转变的过程中,吉林水师营不仅积累了实践经验,而且提供了成功的实战范例。

再次,吉林水师营以吉林船厂为依托,构建东北江防体系,终结了东北有江无防的历史。雅克萨反击战胜利,东北兵力增加,地域扩大,为保证松花江、嫩江、黑龙江、乌苏里江的运输,吉林船厂的造船规模和数量与日俱增。

吉林水师营作为主要水运部队往来各地,而且负责管理往来船只,维护水上交通秩序,保障江河航道畅通。为传送公文和方便往来,沿江开设大量渡口,而这些渡口船也都由水师营承造和监理管辖。水师的强大和船政的振兴及水运的发达,不仅推动吉林乌拉城镇人口、经济发展,促进思想、文化繁荣,更震慑沙俄,保障了东北边疆的安宁。吉林城也因此成为“扼三省之要津,为两京之屏障”的江防要塞城。

同时,吉林水师营是民族融合、满汉同心、合力保国的典范与楷模。东北苦寒的地理气候,自古人烟稀少,历经辽、金、元代大规模南迁入关,导致东北人力资源匮乏。水师营自初建时起兵源、工匠多以关内移民和流人为主。但是,东北是满族的发祥地,强烈的地域文化,裹挟和吸引水师营官兵接受满族语言和风俗。加之官方鼓励水师营汉军子弟学习使用满语、满文,提拔重用懂满语、会满文的汉族人才,导致水师营官兵思想理念、习俗文化在营内外实现大交融。满汉官兵齐心并肩,合力发挥才能,为水师营凝聚力和战斗力的提高夯实了思想基础,也提供了组织保障。

水师营自组建起就不断有人才被选拔到全国各地担任军政要职,水师营官兵也多次前往云南西藏新疆蒙古参战或驻防。1889年吉林将军长顺和黑龙江将军依克唐阿联名奏请光绪皇帝批准,又以吉林水师营为主体组建了“松花江水师营”。

综上,吉林水师营作为东北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已经随着时代的列车走出人们的视野。但是,它的贡献和辉煌永载史册,不会被人们忘记。

历史没有如果,我更不敢猜想,没有清朝决策者的远见卓识,没有吉林水师营的数十年准备,关键时刻亮剑沙场,保障八旗官兵果断拔除雅克萨据点,换来《尼布楚条约》的签订,今天的东北还是不是我的故乡?

为此,我感谢船营区政府的相关决策者,提议和建设吉林水师营博物馆,向世人展示和宣传水师营的历史与贡献,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宣扬爱国主义精神和实施历史文化教育的平台与支撑!水师营博物馆也欢迎各位吉林人和来吉林的人光临参观与游览!!

原创:刑警007 2020-05-29

满族文化网原创文章。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小狗作文题目 美丽的牡丹花作文400字 国庆演出作文 快乐的童年450字作文 美好事物作文 写人记事作文600字初中 关于红楼梦人物的作文 与我同行作文600字 我喜欢游泳的英语作文 妈妈感谢你作文 那次我后悔了作文 小狗睡觉的样子作文 我爱仙人掌作文 别样的什么作文 东风为我来作文1000字 小学二年级作文我的同桌 我和书包作文 描述小白兔的作文 只要有梦想作文500字 国庆趣事英语作文 小花猫二年级作文 成长的痕迹 作文 一次运动会作文 过年放烟花作文 原始人的生活作文 我的小天地800字作文 警察的作文 我最喜欢的衣服英语作文 自己过生日作文 读书的乐趣作文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