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写给中学生 也写给现在的我们

2020-12-16 13:30:01
相关推荐

1995年夏天,一位名叫王丽的高中语文老师,在课堂上评论教材选文《雨中登泰山》:“这篇文章,写景罗列堆砌,缺乏意境,让人无法回味,全文都找不出让人印象深刻的精彩之处。”而在两年之后,她带着无尽失望离开中学校园,在《北京文学》发表了文章《中学语文教学手记》,道出千万语文老师的心里话,引起对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广泛讨论。早在上世纪30年代,夏丏尊和叶圣陶两位先生也鉴于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问题,写了一本有趣的教科书——《文心》。本书不同于其他教材的古板严肃,采用一个个小故事来讲述词汇,小说,书信等众多语文知识,生动有趣,简洁易懂。

回想我的中学时代,印象中除了没日没夜地背诵古文就是没完没了地做练习,要不就是抓耳挠腮地揣摩作者中心思想,按照格式写议论文。虽然不讨厌语文,但也觉得特别无趣,认为课本上的东西与我并没有多大联系。后来看了电影《死亡诗社》,非常喜欢里面那位充满思想和人格魅力的老师,正如《文心》当中那位循循善诱、平易近人的王仰之先生。他把国文抽象的知识和日常生活中具体的事情联系起来,不仅指点了有用的方法,也注重平时的训练,所以这本书也算是一位好老师,在毕业N年之后,重新点燃了我学习语文的热情。

读物和读法

中学时代是人情感最充沛,最具活力,充满想象,对世界充满好奇的时期,也是在这段时期,我们的价值观正在形成。语文教育的终极目标,是生命价值教育,应引导青少年形成正向的价值观,培养精神力量。因为这时的人生经历略显薄弱,除了老师们的言传身教,还可以通过广泛阅读来增加见识。SO,这时接触的读物,就不应该仅仅限于应试的课本。

多读中外的经典作品。这些作品经过时间的验证,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不仅可以开阔眼界格局,还能通过思索不同地域、时代背景、民族所涌现的人物、发生的事情来增强我们的精神力量。当然很多经典的书籍都不太容易看懂,可以先看一些拆解的书,简单的入门书籍。

手边要常备字典。准备一本汉语字典或者手机里备一部百科大全,遇见生词或者不明白的词条可以直接查字典。网络虽然很方便,但有太多无用无效信息。如果从网上查取资源,会浪费很多时间,并且这些信息不一定准确。

涉猎经史子集。对于传统文化我们不一定要精通,但必须有一定了解。应当从古典文学当中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精要。每个人都是历史的一部分,那么,了解我们国家的文化,并且向后人展示传承这些文化内容,是我们每一个人应该担负起的责任。文言文非常凝练,古诗词相当美。通过学习诗词,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那些古朴而优美的句子,不应该只存在在学者的著作中,而是能够应用在生活中,带来美好的心灵体验。能够对着美景吟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想来也是一种隐秘的幸福吧。

多读杂志报纸。国文教育的重点,要培养有责任感,认真有情怀的高尚的人,而不是仅仅在象牙塔中悲春伤秋的人。我们要多关心身边发生的事,感受社会正在经历的变化,不断思考自己的责任与义务,找寻实现自身价值的方式,培养自己的使命感。

正如朱自清在本书序言中所说,语文教学中常出现的问题是只注重思想的获得,而忽略语汇的扩展,语句的修饰,篇章的组织和声调的变化。我们学习经典文集或者名家名作时,不仅要学习作者的思想,还要学习用词、结构。比如说“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本是形容词却当动词来用,极为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了春天生机盎然的景象。在写作当中,我们就可以借鉴这样的用法。通过不断阅读好的作品,积累丰富的词汇,学会精巧的文章组织,可以极大地丰富表达能力。俗话说:富人四季衣穿,穷人衣穿四季。什么衣服在什么场合穿才合适,正如文句中用什么词用什么结构表达意思才精确相类似,有了丰富的词汇,就能像富人一样,应季穿衣了。

写作是生活中的一个项目

如果说一个人语文好,我们下意识的反应是这个人作文写得好。老师常布置的日记周记各种命题作文都是写作训练。除开要求写的作文,我们还会为何提笔写东西呢?应是遇见了某件事、物,欢喜或愁苦,有感而发才会提笔写。由一件事情感悟到另外的事,这就是触发。读书贵有心得,作文贵有新味。最重要的是触发的功夫。每个人的思维方式不一样,正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些触动、那些感悟就是写作最好的材料。也就是说,文章的内容其实都是我们原本各自有的东西,并不是无中生有的文字把戏。

如果写作是为了别人或者没有实际的需求,那就免不了敷衍或者游戏。比如布置的日记周记,总是写自己遇到的事情或者某些想法吧?即便是那些命题作文,也是看见题目,拿出平时积累的有关联的素材进行组织而写成的。如果为了交作业而凑字数敷衍了事,写着写着自己也觉着无趣。如书中所写,闲得无事,写了篇《太阳晒屁股赋》,东拉西扯写一堆,有这个时间还不如去做别的有趣的事呢。

不仅仅是写应试作文,小到一句情话,大到长篇巨制,都是写作在生活中的应用。在今天,写作能力也备受推崇,各路写作者层出不穷。不管是传播知识还是表达情意,各色内容都是应对需求而生。文章能不能打动人,能不能引起共鸣,发人深省,在于写作者的真情,在于写作者是否认真对待写作这回事。那些敷衍的文字,读者立马就能感受得到。正如《文心》所讲:写作是应付实际需要的一件事情,就比如吃饭一样。通过写作,我们认清自己,消弥情绪,有感而发,表达情意,传播知识。通过“写”这一行为,我们认真对待自己,对待经历过的事情,对待身边的事物,更通过写作,思考自己的人生。

习作与创作

当然,写作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这就是为什么在中学时代有那么多写作练习,并且在现在还有很多写作培训班的缘故,这样的练习是为了把写作成为一种习惯,融入生活当中,在有实际需要的时候就能自由应付了。当写作成为生活的必须时,在听人讲了一个绝妙的故事,自己有了一个新奇的想法后,我们就有能力把这些记录下来,让更多的人知道,而不是让这些想法随风飘逝,让好故事烂在肚子里。

也许是因为这样的练习太折磨人,大多数人不喜欢这些练习:练习词汇的运用,句式的变换,文章框架罗列训练,不同文章体裁的训练,枯燥得很。但是在练习时,我们应该想到或者通过老师的教导让我们意识到,没有这些练习是达不到自由创作目的的,也就是达不到能够随时写出心中所想,那么也许,我们的热情不会消散得那么快。当知识变现,写作变现成为热潮,我们也曾提起笔却发现自己没有能力去写时,是否也曾后悔没有好好练习呢?

歌德曾经说过:大家都不愿意花时间去阅读那些与自己方向相同的文学作品,也不追求在文学上有新的领悟,而是着急地写出千篇一律的东西,他们只专注于如何才能写出名著,如何才能名震天下,这错误的努力随处可见。

很多事情只有经过长年的努力,不断地积累经验才能做好。总想创作,急于发表最容易浮夸失望,没有忍耐而求近功,实在是苟且的心理。努力会骗人,但不会白费,也许看了很多的书,做了很多的练习,写了很多的文章,但是并没有带来很好的结果,取得很好的成绩,但是这些努力终究不会白费,它会让你成为一个能与文字作伴,能认真对待自己和世界的人。

图片来源网络

时任《萌芽》编辑的李其纲,在看了王丽的文章后,萌生了举办作文大赛的想法,1999年第1期《萌芽》提出了“新概念作文大赛”的倡议书,提倡“新思维、新表达、真体验”。现在每个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自由表达真实的想法和感情,而我们不应该忘记的是,正如老师的育人职责,公共写作的人也是有文化责任的,这是我们提笔之时就降临在身上的责任。写下的文字,总会影响到某一个读者,所以忠于自己,忠于社会,决不能有半点随意而丝毫的不认真,这种态度也就是两位先生想传达给我们的“文心”吧。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极简主义作文 帮助老人的作文 我有一个想法作文200 欢乐的事作文 关于精益求精的作文 写革命烈士的作文 2016江苏高考作文题 关于扬州的作文 跳绳真有趣作文400字 四年级作文指导 橘子的作文300字 尊重作文300字 作文我为祖国点赞 学包粽子的作文 关于帮助的作文400字 写打扫卫生的作文 童年的趣事作文300字 停电的夜晚作文 去环球影城作文 细节描写作文200字 小学毕业的作文600字 欣赏别人作文 自传作文六百字 以只要还在为题的作文 毅行作文 国庆叙事作文600字 以表扬为话题的作文 作文一件难忘的事情 中华魂作文800字 海边的海鸥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