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传承红色基因 弘扬时代精神影视剧目创作情况新闻发布会实录(文+图)

2020-12-16 18:55:01
相关推荐

新闻发布会现场 12月10日上午,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张掖市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 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时代精神影视剧目创作情况”新闻发布会。张掖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李润强,张掖市政府副市长于永梅就张掖市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时代精神,打造精品剧目创作的有关情况进行介绍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甘肃省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处处长刘伯荣主持新闻发布会主持人:

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红色基因传承与弘扬。今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在高台县参观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时又指出:“要把红色基因传承好”。今天我们很高兴邀请到张掖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李润强先生,张掖市政府副市长于永梅女士就张掖市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时代精神,打造精品剧目创作的有关情况进行介绍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参加今天新闻发布会的有中央驻甘、香港驻甘、省市30多家媒体的记者朋友们,欢迎大家的到来。

首先,请张掖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李润强先生介绍情况。

张掖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李润强李润强: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新闻界的朋友们:

很高兴与大家相聚在金城兰州,举行“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时代精神影视剧作”新闻发布会。在此,我谨代表中共张掖市委、张掖市人民政府,对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和朋友们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对你们长期以来给予张掖工作的关心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红色基因传承与弘扬。总书记每到一地考察调研,都会专程瞻仰当地红色纪念场馆,实地缅怀革命先烈,用脚步丈量信仰高地,用行动诠释红色精神。今年8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我市高台县参观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时指出:“西路军不畏艰险、浴血奋战的英雄主义气概,为党为人民英勇献身的精神,同长征精神一脉相承,是中国共产党人红色基因和中华民族宝贵精神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展现了我们党的革命精神、奋斗精神,体现了红军精神、长征精神。”“要讲好党的故事,讲好红军的故事,讲好西路军的故事,把红色基因传承好”。总书记的殷切嘱托,为我们书写新时代红色篇章指明了前进方向,也为我们赓续光荣、走向未来凝聚起了强大力量。前不久省委出台的《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精神努力谱写加快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不断开创富民兴陇新局面时代篇章的决定》,也明确提出要传承好红色基因,传播好红色文化,讲好党的故事、红军故事、长征故事、西路军故事,更加坚定了我们走好新时代长征路的信心和决心。

张掖是红西路军征战河西和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主战场,红色文化底蕴深厚,自然风光雄浑壮美,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民族风情古朴浓郁,在全市19个4A级旅游景区中,有13个被中国电影家协会、电视艺术家协会确定为影视拍摄基地,开展影视作品创作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为此,市委、市政府把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时代精神,打造精品剧作作为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的具体行动,作为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宣传思想和文化艺术事业工作部署的有效载体,聚焦传承弘扬红色文化、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等主题,集中力量创作了电影《浴血誓言》《血战高台》、电视剧《一个都不能少》、秦腔现代戏《肝胆祁连》等一批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的影视剧作,推动红色经典、百姓故事“走上舞台”“进入荧屏”,使红色文化直抵人心、时代精神润物无声。

一是传承红色基因,再树红西路军征战河西的不朽丰碑。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参观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的重要指示精神,市委、市政府联合小河淌水影业公司,邀请八一电影制片厂主创团队拍摄,积极筹划拍摄反映红西路军征战河西的电影《浴血誓言》。影片通过再现红九军坚守梨园口阵地、与敌血战到底的战斗历史,讴歌红西路军不畏艰险、浴血奋战的英雄主义气概和为党为人民英勇献身的大无畏精神;通过河西地区群众和以高金城烈士为代表的爱国人士冒死救助红军战士和后代的感人故事,表现河西地区各族群众善良朴实、大仁大义的民族气节,激励全社会在传承红色基因中砥砺奋进、开拓进取。同时,我们利用好秦腔现代戏《民乐情》成功经验,特邀国家一级编剧曹锐担任艺术总监,陕西省艺术研究院宋文宪担任编剧,中国评剧院韩剑英担任导演,根据高金城烈士事迹创作了秦腔现代戏《肝胆祁连》,通过反映著名爱国民主人士高金城先生在张掖冒死营救红西路军失散将士,积极投身革命事业最终英勇牺牲的感人事迹,彰显红西路军坚定不移的共产主义信仰和爱党爱国爱民的高尚情怀,歌颂高金城烈士宁死不屈、舍生取义的崇高品质。目前,《浴血誓言》正在修改完善剧本,开展前期筹拍工作。《血战高台》正在商定主要演员,《肝胆祁连》剧本已入选原文化部2017年度戏曲孵化计划项目原创大戏一类作品,于11月30日成功首演。

二是围绕脱贫攻坚,诠释千里陇原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生动实践。总书记对甘肃脱贫攻坚工作十分关切,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到甘肃代表团参加审议,就脱贫攻坚提出了五个方面的重要要求,今年8月视察甘肃重要讲话中又特别强调要坚决攻克最后的贫困堡垒。经过不懈努力,张掖全市已实现整体脱贫摘帽,脱贫攻坚取得了历史性成效。电视剧《一个都不能少》是国务院扶贫办重点扶持,反映西部地区脱贫攻坚成效的影视作品,由我市与上海保奇影视文化公司联合出品。该剧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不能掉队”的重要指示精神为主题,以国家精准扶贫为大背景,通过讲述西部地区为保护生态环境,对自然条件艰苦、长期不能脱贫的焉支村进行生态移民搬迁后发生的巨大变化,生动诠释千里陇原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火热实践,全面展现西部地区扶贫扶智、精神脱贫取得的显著成效,充分展示了农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时代风貌。该剧还创新运用“影视+旅游”模式,全程在张掖市七彩丹霞、冰沟丹霞、平山湖大峡谷等地取景拍摄,不仅生动再现了西部地区脱贫攻坚中涌现的感人事迹,而且全面呈现了张掖绚丽多姿的自然风光、丰富独特的旅游资源和悠久厚重的历史文化。电视剧于2019年8月17日开拍,10月22日完成拍摄,正在进行后期制作,计划明年在央视平台播出。

三是聚焦生态保护,展示祁连山生态环境整改整治工作成效。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丹马场时“让祁连山绿水青山常在,永远造福草原各族群众”的重要指示精神,与央视电影频道、甘肃风行影视文化有限公司联合摄制电影《安江鹿儿》,与甘肃西北长城影视公司合作拍摄电影《守山者》。《安江鹿儿》讲述了新一代裕固族青年安江鹿儿大学毕业后继承祖辈事业,深入基层从事电影放映工作,为草原牧民输送文明和欢乐的故事;《守山者》主要讲述祁连山保护区内护林员守护青山绿水、保护珍稀动物,收养的孤儿学成归来后薪火相传支教的故事。这两部电影全程在祁连山取景拍摄,充分展示了祁连山雄伟壮丽的风姿,反映了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治理成果,展现了裕固族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引导激励人们更加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更加自觉地保护好生态环境、实现绿色发展。目前《安江鹿儿》已完成拍摄,进入后期制作阶段;《守山者》剧本和投资方已洽谈完毕,正在商定演职人员。

四是突出全域旅游,展现金张掖绚丽多彩的自然风貌。总书记在视察甘肃重要讲话中指出,要利用独特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优势,放大文化旅游业综合效应。张掖地形地貌丰富多样,自然风光旖旎多姿,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为加大对全市文化旅游业的宣传推介,我们先后与多家省内外电视台和影视公司合作,拍摄制作了《天边的彩虹》《静静的湿地》《扁都口》等10余部纪录片,先后在央视纪录片频道、探索发现等大型媒体平台播出。其中,《扁都口》由省委网信办策划出品,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中华民族》栏目全程指导拍摄,对祁连山人与景、历史文化及经济社会发展进行了经典总结概括。该片于去年6月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中华民族》栏目播出,澳门电视台、香港电视台、东南亚各国电视台等进行了转播,对宣传推介张掖发挥了重要作用。

各位嘉宾,朋友们,举办这次新闻发布会,集中推介精品剧作,是我市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时代精神,讲好张掖故事、展示张掖魅力的一次“暖场”力作。我们期待通过这些精品剧作的精帧画面和字里行间,与大家在回首中铭记历史、在缅怀中坚定信仰、在开拓中弘扬精神,让红色基因历久弥新、永放光芒,让革命事业薪火相传、血脉永续。

下一步,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在全力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各项工作的同时,持续加大优秀文艺作品创作力度,进一步唱响新时代、提振精气神,更好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真正让老百姓实现物质和精神“双丰收”。

一是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精神,坚定不移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进。坚持把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作为引领发展的总方略、推进工作的总纲领,对照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逐条明确贯彻落实措施,推动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在张掖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特别是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在参观红西路军纪念馆和视察山丹培黎学校、山丹马场时的重要指示精神,全力以赴做好传承红色基因、发展职业教育、保护生态环境等工作,以实际行动回报总书记的关怀与厚爱。

二是不断深化西路军精神研究宣传,真正讲好党的故事、红军的故事、西路军的故事。把弘扬西路军精神、传承红色基因作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的具体举措,作为加强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进一步加大对革命文物、文献、建筑的保护力度,加强对红西路军史料的征集、挖掘和整理,大力推进红西路军精神研究、宣传和普及,真正让红色成为张掖的底色,用红西路军精神筑牢全市上下团结奋进的思想根基。

三是继续加大优秀影视和文化作品创作力度,着力打造“幸福美好金张掖”文化名片。我们将以这次新闻发布会为契机,继续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创作进度,争取已经拍摄完成的电视连续剧《一个都不能少》和电影《安江鹿儿》在央视平台播出,秦腔现代戏《肝胆祁连》在省内巡回演出,电影《浴血誓言》《血战高台》《守山者》早日与观众见面,为群众提供更加丰富的精神食粮。

四是切实加强脱贫攻坚典型宣传,更好发挥人民群众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作用。按照总书记“脱贫致富不仅要‘富口袋’、更要‘富脑袋’”的要求,对全市脱贫攻坚工作进行全面梳理总结,集中宣传推介典型人物和先进事迹,更好激励广大群众提升主人翁意识,积极主动投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火热实践。大力推进乡村文化振兴,持续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焕发新时代乡风文明新气象。

五是积极发展红色旅游,让更多党员干部群众接受红色精神洗礼。立足张掖丰富厚重的红色旅游资源,建好用好革命教育基地和红色旅游项目,深挖红色内涵,延伸产业链条,打造“西路军红色基因传承基地”特色品牌,让更多人在潜移默化、寓教于乐、寓教于游中接受教育,深刻感知体悟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促进红色文化与旅游业深度融合发展。

朋友们,张掖是一片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热土,也是一片钟灵毓秀的活力沃土,我们真诚期待和欢迎大家多来张掖,领略张掖神奇瑰丽的自然风光,感受张掖独特厚重的历史文化,关注张掖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并通过你们,让更多的人了解张掖、熟悉张掖、走进张掖、投资张掖,共同开创更加灿烂美好的未来!

谢谢大家!

主持人:

感谢李部长的介绍。下面进行记者提问,提问前请通报所在媒体名称。

人民日报记者现场提问记者:我想请李部长谈一谈,张掖市围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在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时代精神方面的总体考虑。

李润强:

习近平总书记亲临甘肃、亲临张掖视察工作,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对推动新时代全省、全市各项事业发展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总书记在张掖参观红西路军纪念馆和视察山丹培黎学校期间,先后作出了“西路军展现了我们党的革命精神、奋斗精神,体现了红军精神、长征精神”“要讲好党的故事,讲好红军的故事,讲好西路军的故事,把红色基因传承好”“ 山丹培黎学校是一所具有光荣历史和国际主义精神的职业学校,要继承优良传统”等一系列重要指示,让我们更加深刻感悟到了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时代精神的重要性。我们必须从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高度,坚决有力把总书记的谆谆教导、殷殷嘱托贯彻好、落实好。为此,我们以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时代精神为主题,创作打造优秀文艺作品,全面展示学习贯彻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的生动实践,激励全市上下牢记嘱托、不负期望,努力谱写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幸福美好金张掖的时代篇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

一是深度挖掘红色文化,更好传承红色基因。1936至1937年,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21800余名官兵征战河西走廊,在张掖经历了保卫山丹城、血战高台、苦战倪家营、大捷西洞堡等战斗70多次。面对困难和危机,西路军将士用血肉之躯,用共产党人的信仰,写就了对党、对国家、对人民的无限忠诚,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极其悲壮的一页。总书记在参观红西路军纪念馆时指出:“西路军作出的重大的不可替代、不可磨灭的贡献,永载史册”。张掖作为红西路军征战河西的主战场,更需要讲好党的故事、红军的故事、西路军的故事。我们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时代精神,就是要系统挖掘和梳理整理西路军的英雄故事,将其搬上荧幕和舞台,让全社会深度感受和传承发扬西路军不畏艰险、浴血奋战的英雄主义气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告慰先烈、昭示未来,切实把西路军壮怀激烈、英勇献身、惊天动地的革命故事转发为奋勇前行的不竭动力。

二是大力弘扬甘肃精神,更好推动张掖高质量发展。发展历史和现实条件都决定了,在张掖干成一件事要受自然条件诸多限制,会遇到比其他地方更多的困难,最重要的就是保持昂扬向上的精气神。现在,我们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更加需要保持和发扬“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甘肃精神,坚韧不拔、艰苦奋斗,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目标。我们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时代精神,对全市、全省乃至西部地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产业培育等方面工作进行梳理总结,挖掘典型事迹,提炼先进经验,并以文艺作品的形式反映出来,也是要用身边事来教育带动身边人,激励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投身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实践当中,坚定不移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三是践行生态文明思想,更好建设美丽家园。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山丹马场和武威八步沙林场时分别指出,“保护好祁连山生态环境,对保护国家生态安全、推动甘肃和河西走廊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要弘扬‘六老汉’困难面前不低头、敢把沙漠变绿洲的奋斗精神,激励人们投身生态文明建设,为建设美丽中国而奋斗。”近年来,我们举全市之力整改整治生态环境问题,祁连山生态环境修复和保护工作得到了总书记的充分肯定,前不久又被生态环境部命名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生态环境建设进入全面修复保护、全面巩固提升的新阶段。在这一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时代精神,通过镜头来展现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和修复成果,就是要引导全市干部群众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积极主动参与到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来,努力打造“美丽中国”“生态甘肃”的张掖样板。

四是秉持开放包容理念,更好融入“一带一路”。共建“一带一路”,由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提出、亲自谋划、亲自推动。总书记多次讲到,甘肃最大的机遇在于“一带一路”,这次视察又明确了具体要求。省上《新时代甘肃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打造文化枢纽技术信息生态“五个制高点”实施方案》,提出要推进 “酒泉—嘉峪关—张掖”文化旅游与生态文明示范建设,促进文化生态发展,保护文化形态多样性,打造国家级文旅产业集聚区和文旅融合创新示范区。张掖地理位置重要,历史文化悠久,地形地貌多样,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重要节点城市。我们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时代精神,把张掖的自然景观、文化历史、民族风俗等通过影视作品展示呈现出来、宣传推介出去,就是要立足国家西部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国家安全战略屏障和“一带一路”建设黄金通道的功能定位,以文化旅游为重点、以文艺作品为载体,全面加强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周边地区合作,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加快构建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各民族融合发展命运共同体、军民军地融合共建命运共同体,推动区域旅游、改革开放、转型发展取得新的进步。

中国日报记者现场提问

记者:刚才李部长在发布词中讲到,张掖已实现整体脱贫,脱贫攻坚取得了历史性成效。请问在电视剧《一个都不能少》中,哪些方面反映了张掖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的做法和成效?

张掖市政府副市长于永梅

于永梅:

《一个都不能少》是由国务院扶贫办重点扶持,张掖市委、市政府和上海保奇影视文化公司联合出品的脱贫攻坚电视剧。该剧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不能掉队”的重要指示精神为主线,以国家实施“精准扶贫”战略为大背景,通过讲述西部地区为保护生态环境,对自然条件艰苦、长期不能脱贫的焉支村实施生态移民搬迁后,积极探索致富之路,最终实现产业转型的故事,折射出在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进程中,扶贫扶智扶志所取得的显著成效,充分展现了新时代农民在习近平总书记扶贫重要论述的指导下,与各级党委、政府共同努力,不畏艰险,克服困难,勤劳致富奔小康的时代风貌。

电视剧《一个都不能少》讲述的故事,是张掖推进脱贫攻坚进程中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八个着力”重要指示精神和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甘肃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精神,坚持提高脱贫质量、巩固脱贫成果与剩余贫困人口脱贫并重,狠抓“两不愁三保障”问题清零,完善落实“一户一策”精准脱贫计划,脱贫攻坚取得了历史性成效。

2017年,甘州区、高台县、山丹县、民乐县、肃南县五个“插花型”贫困县区和27个贫困村实现摘帽退出。2018年底,剩余38个贫困村退出贫困村序列,全市贫困人口减少到1.08万人,贫困发生率由2013年的5.65%下降到1.15%。目前,全市动态调整后实际剩余的3925户10553名贫困人口全部达到脱贫认定标准,已在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中做了拟脱贫人口预标注,待省上审核后,可实现不落一户、不漏一人全部脱贫目标。

我们推进脱贫攻坚的做法和成效,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一是提高政治站位,落实主体责任。始终把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最大的政治、最重要的大局,坚持脱贫不脱政策、脱贫不脱帮扶、脱贫不脱责任、脱贫不脱监管“四个不脱”,着力做好完善落实“一户一策”、培育富民增收产业、提升发展内生动力、弘扬农村新风正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五项重点工作”,推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全面有效落实。

二是壮大扶贫产业,增强造血功能。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工作的治本之举,持续培育壮大中药材、马铃薯、高原夏菜、食用菌、花卉、小杂粮等特色产业,2019年65个贫困村农业特色产业面积达到10万亩。加快推进农村“三变”改革,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强化专业合作社规范运行,目前,全市贫困村集体经济“空壳村”全部消除,5万元以上的村达到39个,占贫困村总数的60%;65个贫困村现发展运营较规范的合作社350多个,实现了贫困村全覆盖。

三是优化帮扶力量,强化攻坚合力。全市34名市级领导每人联系帮扶2个贫困村、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所有市直部门单位都联系帮扶建档立卡贫困村,65个贫困村全部选派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力强、善于做群众工作、作风扎实的科级或科级后备干部担任第一书记兼工作队长,选派26名“穗选计划”人选、48名“墩苗计划”人选,调派200名工作队员全部充实到精准扶贫一线,逐户逐人制定脱贫增收计划,落细落实帮扶措施。

四是实施冲刺清零,夯实脱贫基础。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用“过筛子”办法,对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安全住房、农村饮水安全、兜底保障等重点领域,全面摸排核实,逐项逐村逐户销号清零,全力开展脱贫攻坚“冲刺清零”行动,切实补齐脱贫攻坚短板弱项。至目前,全市“冲刺清零”任务已全面完成。

五是坚持从严从实,抓好问题整改。对照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2018年国家脱贫攻坚成效考核、2018年全省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和省委第九巡视组反馈问题、意见,逐项逐条深入排查,对直接反馈我市的问题,照单全收,全部纳入整改清单。严格实行一个问题、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个方案、一抓到底的“五个一”工作机制,压实整改责任,推动问题全面整改。目前,所有问题全部完成整改任务。

中央电视台记者现场提问

记者:据我了解,张掖市拥有丰富厚重的红色文化资源,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参观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并作出重要指示后,张掖的红色旅游持续升温,参观红西路军纪念馆的游客最多可达到每天1万多人。请李部长谈一下张掖市下一步如何加快推动红色旅游发展。

李润强:

张掖红色资源十分丰富,境内有较高价值的革命遗址遗迹46处,其中红西路军纪念馆是全国反映红西路军历史最全面、最具权威性的纪念馆。习近平总书记这次到纪念馆参观,引起了全国对西路军的高度关注,为张掖发展红色旅游做了一次特别的“推介”。8月以来,红西路军纪念馆日均接待游客较往年同期增加四成左右,高峰期日接待量超过万余人,追寻“总书记足迹”已成为新的旅游热点。下一步,我们将围绕贯彻落实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聚焦“讲好党的故事、红军的故事和西路军的故事,传承红色基因”这一主题,抓实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国防科普三大教育,强化保护开发、产品打造、设施提升、合作交流、宣传推广五项措施,全面打造“西路军红色基因传承基地”特色品牌,努力让革命文物真正“活起来”、红色旅游真正“红起来”,实现政治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

一是高起点编制发展规划。按照“立足张掖、连通全省、面向全国”的思路,把红色旅游提升到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和全国、全省旅游业发展大局中来谋划布局,精心编制完善全市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系统推进红色资源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套设施完善,着力构建以长征国家文化公园为龙头,红色纪念场馆、遗址、遗迹和红色旅游景区为基点,红色教育培训基地、主题公园、体验项目和红色文化小镇(街区)为支撑,精品红色文化旅游线路为链条的红色旅游发展新格局,努力将张掖打造成为全国著名的红色旅游目的地。

二是高质量开展红色教育。按照总书记“发展红色旅游要把准方向,核心是进行红色教育、传承红色基因,让干部群众接受红色精神洗礼”的要求,始终把精神“补钙”作为发展红色旅游最重要的使命任务,进一步创新党史、新中国史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基本国情等教育方式,常态化开展“十个一”红色主题实践活动(聆听一段总书记讲话、走一段长征路、穿一次红军服、祭一次革命先烈、唱一首红军歌、看一场红色影片、吃一顿红军饭、参观一次革命遗迹、体验一回红军生活、接受一次党史教育),组织党员干部群众通过走红军路、唱红色歌、吃忆苦饭,重温征战历程,传承红色基因,体验领悟信仰的价值、精神的力量。主动加强与省内外红色教育基地、干部教育培训机构等的联系合作,积极开展红色培训和教学研红色体验活动,不断提升红色文化的感召力和吸引力。

三是高水平推进项目建设。深入挖掘红色文化内涵,加快打造红色旅游精品项目,全力建设以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为依托,高台干部学院、红西路军研究中心、国防教育科普园、红西路军主题公园、红色旅游小镇、红色体验景区、复原血战高台场景、红色高台大剧院为板块的“1+8”红色文化旅游大景区,加快推进红西路军革命历史档案馆、临泽烈士纪念馆设施修缮保护提升、肃南红色记忆主题公园、甘州高金城烈士纪念馆数字化改造提升、山丹红西路军战斗遗址建设、河西解放纪念馆建设等红色文化保护和旅游项目,积极构建主题鲜明、各具特色、多样互补的红色旅游体系,为红色旅游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四是高标准构建产业体系。围绕健全完善吃住行、游购娱红色旅游要素体系,不断丰富红色文化元素,积极建设集红色主题宾馆、红色旅游研学、红色主题书画、红色革命历史展示等于一体的红色旅游小镇,打造涵盖爱国主义教育、红色文化培训、红色生活体验等功能的红色旅游综合服务中心,创作推出一批展现红西路军浴血奋战历程的红色影视作品、文学艺术作品和特色旅游商品,不断拓展红色旅游发展模式,展示红色旅游独特魅力,提升红色旅游发展质量。

五是高效率促进融合发展。以创建红色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为目标,将红色旅游与丹霞大景区、中华裕固风情走廊、焉支山、扁都口、张掖大佛寺、马蹄寺等人文和自然景区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推介,着力打造一批复合型旅游精品线路,推动红色文化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把红色旅游与乡村旅游、康养旅游、休闲旅游等有机融合起来,积极开发红色旅游+文化体验、红色旅游+户外运动、红色旅游+研学实践、红色旅游+康体养生等特色项目,延伸红色旅游产业链条,丰富红色旅游消费体验。主动加强与陕西、青海、宁夏等省(区)和周边市州红色旅游景区的协同联动,统筹开发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共同宣传推介红色旅游资源,不断提高红色旅游的知名度、影响力。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现场提问

记者:张掖能够在短时间内组织力量集中开展多类型的文艺创作,说明张掖市文化产业发展达到了一个新的层次和水平,请介绍一下张掖市发展文化产业的优势和举措。

于永梅:

张掖是第二批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发展文化产业具有许多得天独厚的基础和优势:

一是文化资源十分丰富。张掖自古以来就是河西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军事重镇,也是甘肃省名“甘”字由来地。古丝绸之路三条线路在此交汇,历史遗存众多,境内有1270处各类文化遗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0处)、12027件套馆藏文物(国家一级文物222件套、国家二级文物635件套)。全国唯一现存的西夏寺院张掖大佛寺,始凿于东晋时期的肃南马蹄寺、金塔寺石窟群,绵延百公里的汉明长城等,无一不是我国古代文化艺术的瑰宝。现有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4项,省级33项,屋兰古镇“九曲黄河灯阵”被认定为上海大世界基尼斯之最。张掖是一片遍洒烈士鲜血和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热土,红色旅游景区景点和革命遗址遗迹多达46处,红色文化底蕴深厚,红色旅游热度正在逐步升温。

二是融合发展势头强劲。我们充分发挥“文化+”的优势和黏度,大力实施“文化+”战略,推进文化与旅游、体育、医养等行业高水平、深层次、宽领域深度融合发展,被甘肃省政府确定为全省唯一的“文化旅游体育医养融合发展示范区”,被国家发改委、体育总局确定为“全国体育产业联系点”。全市已建成国家4A级景区19家,位居全省第一,张掖丹霞正在创建国家5A级景区和世界地质公园,丹霞景区单日接待人数突破4万人次;全市旅游接待人次和旅游收入连续多年保持了年均30%以上的增幅,今年游客人次已突破4100万人次。当前,我们正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张掖关于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指示精神,把挖掘红色资源、讲好红军故事、推进红色旅游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全力谋划、扎实推进,红色文化与旅游产业的融合正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三是文化消费潜力巨大。张掖是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全国扩大文化消费试点城市。我们以满足群众日益多元的文化需求为导向,大力实施“文化+”融合工程、公共文化普及工程、特色文化精品工程、文化消费引领工程、扩大消费保障工程“五项工程”,推动文化生产与消费两端发力,文化市场容量不断扩大,文化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进一步增强。2017年,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8.87亿元,占GDP的比重达2.19%;增速13.6%,位列全省第二。(2018年省上未反馈)

四是影视创作持续繁荣。张掖地貌景观丰富多样,历来是各类影视的取景地,全市进行影视文艺创作的氛围也很浓厚。仅去年以来,创作的大型秦腔现代戏《民乐情》荣获上海“白玉兰奖”和国家“文华奖”提名奖,《宝卷印象》被国家文联评为优秀剧;电视连续剧《陇原英雄传》被国家广电总局评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优秀展播剧,《祁连山下》入选2019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影像展专家评委会推荐影片。投资2.4亿元的大型文旅剧《回道张掖》成功上演,反响强烈。纪录片《西游记张掖寻踪》《醉美张掖古乐甘州》《扁都口》等在央视播出,电影《天下父母》《爱在零纬度》(与印尼合拍)等一批优秀剧目在全国上映。

张掖发展文化产业的举措,主要是四个方面:

一是以示范创建为引领,推动文化产业提质增效。我们紧紧围绕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全国扩大文化消费试点城市、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旅游标准化试点城市和全省文化旅游体育医养融合发展示范区创建任务,深入挖掘文化内涵,着力打造地方品牌,先后建成祁连玉文化产业园、表是文化创业园等9个集文化体验、旅游观光、休闲度假、餐饮购物于一体的旅游文化产业园区,红枣风情园、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等9个集农耕体验、田园观光、教育展示、文化传承于一体的休闲农业园,汉唐文化商业街、万寿商业街等20多个旅游文化特色街区。大力提升文化建设品质,赴韩国、法国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交流演出,培育了“湿地之夏·金张掖”旅游文化艺术节、丝绸之路国际生态产业博览会暨绿色有机产品(张掖)交易会、全国群众登山健身大会等10多个品牌节会赛事,举办了冬至祁店村民俗文化节、黄河灯阵非遗文化节等文化活动10000多场次。

二是以文化消费为动力,延伸文化产业价值链条。坚持“以产业促消费、以消费带产业”,积极与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合作,探索建立了“产业深度融合、事业产业联动、政府惠民补贴、线上线下结合”的文化消费模式。出台重点景区门票优惠政策、旅游包机奖补、旅游专列奖补等优惠政策,充分激发文旅消费潜力。优选520家文化旅游企业,成立全市文化消费试点联盟企业协会,策划举办2000多项大型文化旅游消费主题活动,发行“文化消费惠民电子券”,鼓励居民文化消费。以“品味张掖文化·共享美好生活”为主题,举办三届“张掖文化惠民消费季”活动,同步上线运行张掖文化消费服务信息平台,有效促进了文化消费总量、人均文化消费支出增长。文化旅游体育医养融合扩大文化消费模式被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总结并在全国推广。

三是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做大文化产业规模总量。贷款贴息支持文旅补链延链重大项目建设,屋兰古镇文化旅游综合大景区、丹霞民俗文化旅游村、喀尔喀小镇等一批投资上亿元的文旅项目顺利实施,引领带动了全市文化旅游产业扩规模、提档次。积极争取项目支持,张掖市文化遗产展示及传统村开发项目成功列入世行贷款“甘肃丝绸之路经济带文化传承创新发展项目”,河西民俗博览园和屋兰古镇文化民俗村入选中国起源地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山丹县龙首源文化生态产业园和彩虹山丹文化休闲度假区入围文化和旅游部《2018文化产业项目手册》。

四是以培育企业为载体,激发文化产业发展活力。市县两级筹措资金8亿多元,注册成立14家文化旅游投资开发公司,组建成立市山水文体旅游集团,搭建全省最大的文化旅游产业投融资平台。加大帮扶力度,3家文化企业成立集团公司,3家企业入选“甘肃省文化企业30强”,6家入选“甘肃省100家骨干文化企业”。研发七彩丹霞系列产品、红缨帽·裕固族风情系列等文化创意产品140多个种类,培育文化旅游商品生产销售企业和工商户100多家,其中肃南县尧熬尔原生态文化传承有限责任公司入围“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积极引导符合条件的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为法人企业,全市培育文化旅游企业机构2404家,其中文化企业1499家。

主持人:

谢谢回答。记者问答环节就到这里。希望新闻媒体持续关注张掖市的文化产业发展并加大宣传力度。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再次感谢今天的发布嘉宾。感谢各位媒体朋友,谢谢大家!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关于赶集的作文 第一次月考之后作文 我的学习生活作文300字 写青春的作文 同学吵架作文 5年级300字作文 赞扬老师的作文 辩论会作文开头 六年级作文好词好句 我为什么喝彩作文400字 保护动物的英语作文带翻译 普通话口述作文 大学生心理问题英语作文 德的作文 毕业旅行作文 一篇写人记事的作文 作文的英语 我的幸福 作文 初中作文怎么教 我身边的小动物作文 作文题目可以写什么 快速作文法 的暑假作文600字 赞扬父母的作文 夏天的海边作文 点赞中国作文 互相关心作文 关于红色革命的作文 常见作文题目 2006年高考作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