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著名作家为何“偷钱” 孩子为何逆反?教育心理学:超限效应

2020-12-17 00:40:01
相关推荐

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有次听演讲。演讲者是个牧师,起初他讲得十分动人,马克·吐温决定捐款,并掏出了身上所有的钱。但过了十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有些不耐烦,决定只捐一些零钱;又过了十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于是决定一分钱也不捐。等到牧师终于结束演讲、准备募捐时,马克·吐温由于气愤,不但没捐钱,竟然还从募捐的盘子里偷了两元。

一、超限效应

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叫超限效应,接近于成语“过犹不及”,也有点像“物极必反”。

有一次,一个朋友跟我说,前几天孩子考试没考好,本来想批评两句就算了,结果联想到他平时不用功,就越说越气,没想到一口气骂了他40分钟。不过,孩子好像并不服气,第二天起来都不跟她说话。她说,后来也挺后悔的,但当时就是控制不住自己,问有什么办法能让自己以后不发这么大的脾气?

“孩子没考好,你这么批评是不对的,对孩子进步没有建设性意义。”我开始批评她。

“你说得对。”她欣然承认。

“可见平时你并没有给孩子有效的教育。”

“嗯……也不全是。”她觉得自己被全面否定,并不完全认同。

“估计你之前对孩子的批评也都有问题。”

“好像不能这么说……”她有些想辩解。

“不光是学习,估计你在孩子教育的其他方面,做得也不咋的。”我不等她说完,批评继续。

“你这么说太武断了吧!”明显感觉到她有些生气。

“像你这样的妈妈,是教育不出好孩子的。” 不管她生不生气,我又来了一句。

“你这什么水平,怎么光知道批评我呢?我是想让你帮我解决问题,你光说这些有什么意义?”毫不保留地表达了她的生气。

“哈哈,你也受不了吧!这个过程是不是跟你批评孩子差不多的?只怕有过之而无不及。”我笑着跟她说,让她明白我的用意。

二、所有不听话的孩子,都是家长亲手培养的

能把孩子批评10分钟以上的,大致都会像我刚才那样,分的步:

第一步:针对孩子当时的错误。这时,孩子心中有愧,一般会承认错误,内心也有自我反思和自我批评。

第二步:纵向“串联”翻旧账。“你之前就怎么怎么样……”,孩子开始有点不认同,“这次就说这次,扯之前干什么?”

第三步:横向“并联”找旁证。“你看你桌上这么乱”、“床上也乱七八糟”、“每天让你多吃点菜就是不愿意”……孩子想:“这和我这次考试有什么关系?”

第四步:全盘否定。“我看你是学不好了,你也就这样了……”这时候孩子往往会忍耐不住,替自己辩解几句,但会被认为是顶嘴、不服气。

其实,除了第一步有一定的意义外,后面的三步都是多余。

卡耐基在《人性的弱点》一书中说:批评不能从根本上让人改变,反而招来怨恨。即便是听起来“正确”的批评也是如此,更何况像后三步的批评孩子根本就不会认同。

一旦受到这种不认同的批评,孩子就会潜意识里反驳:“你说得不对。”久而久之会形成“习惯性不认同”,他不认同的不光家长的话,还有家长本身——只要是家长说的就不认同,实际上这形成了孩子的逆反。

有人说,所有不听话的孩子,都是家长亲手培养的。不无道理!

我们的专家吴校长,在学员班上说过一句话:“‘子不嫌母丑’,孩子是不会嫌弃妈妈‘丑’的,但他们一定会嫌弃妈妈唠叨。唠叨是什么?其实就是过度的、多余的批评,是批评的‘超限’。”

三、情绪记忆

有研究表明:人们在交流时,内容、语气语调、肢体语言所产生的作用是不同的,其中内容只占7%、语气语调占38%、肢体语言占55%。

比如你问孩子:“这道题为什么错了?”问同样的内容,可以有三种情绪:一是轻声细语地问,二是大声斥问,三是拍着桌子声色俱厉地斥问。大家可以脑补一下相关的画面。

可以想见,多数家长在批评孩子时,语气语调、肢体语言肯定是第二或第三种画面。

对孩子来说,38%的语气语调和55%的肢体语言,给孩子来说就只是一个东西——情绪。

加州大学尔湾分校学习与记忆神经生物学研究中心的科学家研究认为,人的情绪可分两大类,一类是正面情绪,一类是负面情绪。

人的大脑在处于正面情绪之中时,有更多的神经元网络被激活,神经传导速度也会被升级,全脑达到一种十分积极的亢奋状态,大脑会把这些“感觉”记录下来,由此构成深层次的“情绪记忆”,大脑这种积极亢奋的状态,使学习者注意力专注,学习动机增强,思维活动活泼多样,解决问题的态度积极主动。学习效能会以几何几何基数向上增长。

当大脑处于负面情绪时则相反。所以过度的批评,不利于让孩子改正错误,反而会降低学习效率。

情绪记忆在记忆系统中还有优先权。多年之后,孩子可能会忘了挨批评的具体原因,但他一定会记得挨批评时那种委屈、难过或者愤怒的情绪。

而且这种情绪积攒还会发生“转移”,因为它是由于学习引起,大脑会将对批评的情绪“转移”成对学习的情绪。这个过程会像条件反射一样,每当孩子想起学习,就会想起这种不良情绪。这种“条件反射”重复得多了,孩子就会失去对学习的兴趣。

所以,批评孩子时,批评的内容不能“超限”,家长的情绪也不能“超限”。不过,我们不愿看到的是:多数家长在批评孩子时,情绪是“超限”的,似乎他们的第一目的是解气,第二目的才是让孩子改正错误。

四、孩子不会故意犯错误

孩子在学习方面的错误,主要有三类:一是知识类,如某个公式、定理没掌握好,某道题不会做等;二是习惯类,如答题习惯不好、计算习惯不好等;三是态度类,如爱玩手机、不爱学习等。

著名心理学家阿德勒在《儿童教育心理学》中说的,所有的孩子都有三个天性:

1、都有所求卓越的天性;

2、都希望得到认可和接纳;

3、都希望自己有用、有价值。

除非这三种天性,都已被磨灭,否则孩子不会去故意犯错误。但即便这三种天性真的被磨灭了,又是谁将给磨灭的呢?一定还是家长,通过其长期的、不正确的教育。

对于知识类的错误,家长应该怎么办呢?

找出根本的原因,给出有效方法。

比如,某同学作文写不好,经常得分比较低。光靠批评是肯定不行的。家长后来向我咨询,我分析了孩子的几篇作文发现,孩子的文笔构思都是不错的,差的是写作素材积累的不够。

于是,我教给家长5种帮孩子积累素材的方法,不需要报班、不需要额外增加压力,按照方法去做,一个月后,孩子又一次考试的作文就取得了明显的进步。

再比如,有一个小学生,在学溶液、溶质、浓度的时候,这几个概念太抽象,老是搞不懂,几个公式自然不会运用。我建议家长,在家里找几个玻璃杯,用水作溶剂、酱油或其他东西做溶质,给孩子演示一遍,有个直观的概念。第二天家长就反馈说,孩子这回明白了。

知识类的错误,一定要给孩子找方法。千万不可想当然觉得家长理解了,孩子就得理解。

对于习惯性的错误呢?

改掉一个坏习惯,要比养成一个好习惯更难。大家知道养成一个新习惯大约需要21天,改掉一个坏习惯呢?差不多需要3个月!对你没看错,3个月!

所以,不要以为纠正几遍扣孩子还改不过来,就理直气壮地批评,扪心自问一下,我们自己是不是有很多坏习惯一直改不掉呢?

有个孩子考试习惯不好,分析下来有6个细节方面的小毛病需要改进,于是我帮这个孩子编了个6个字的口诀,让家长每天提醒孩子背几遍,一直坚持,也不知哪天开始,孩子的这些小毛病就无影无踪了。

对于态度类的习惯又该怎样呢?

像爱玩手机,是因为玩手机在心理上给孩子带来了愉悦感。“心病还需心药医”,要用学习带来的的愉悦感替代手机带来的愉悦感。

小魏同学就是这样的,家长曾把他的手机没收过,但最近上网课,又得用手机。家长没办法,来向我们咨询。

我建议家长采用“学习愉悦感疗法”。如果让孩子通过取得好成绩来实现,这种愉悦感是很强的。但由于最近没法考试,即使有考试,一直玩手机的话,也难以取得好成绩。

没有成绩的愉悦感,就用行为的愉悦感:家长先跟孩子商量好,逐渐减少每天玩手机的时间,如果孩子做到了,家长要对孩子予以表扬或肯定。与此同时,家长也要发现孩子每天学习方面值得称赞的地方,如果有的话,也要予以表扬,家长也要表现出非常高兴的样子。

能够每天递减玩手机的时间,就是一种进步,而进步本身对自己的一种奖励,再加上自己的行为得到家长的认可,孩子的心情就很愉悦。渐渐地,这种愉悦感就替代了玩手机的愉悦感。

·END·

【辅你做更好的家长,给孩子最好的成长。汇集上海百余位教育专家(同时是成功家长),给您分享有效的教育经验、方法、理念和思想。】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行走 作文 乐乐作文 写美景的作文 意外作文 奋斗作文素材 一千字作文 那一次 作文 作文有你真好 做自己 作文 表白作文 作文600字左右 草莓作文 冬季作文 小作文300字 万能作文素材 创新的作文 我自己 作文 伤感作文 路的作文 秘密 作文 感谢 的作文 善良作文 作文550字 学习的作文 作文两百字 细节作文 散文作文 寻找 作文 偶像作文 乐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