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三位院士齐回母校 江西理工大学为我成长成才打下坚实基础!

2020-12-17 02:30:01
相关推荐

一日为师,终生为师。

一朝生息,家校常在。

院士学长,您好,欢迎回家!

在新学期即将到来之际,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院长赖远明,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钢集团有限公司首席专家、科技创新委员会主任、金属矿山安全与健康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王运敏,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研究员杨春和一行回母校参加“三请三回”活动,分享了他们的求学经历和人生经验,勉励新一代江理学子秉承“志存高远、责任为先”的校训精神,在脚踏实地中追求卓越。

省委教育工委书记叶仁荪专程到赣州会见了赖远明、王运敏、杨春和三位院士校友。三位院士此行还深入了解了赣州市相关产业发展情况,同时为企业的创新发展把脉问诊、谋划良策,并前往兴国县苏区干部好作风纪念园开展红色教育。

赣州市政府副市长胡聚文,南昌航空大学党委书记、我校原党委书记罗嗣海,兴国县委书记赖晓军,县委副书记、县长陈黎,王运敏院士办公室主任代碧波,中钢集团马鞍山矿山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矿业传媒中心主任赵福刚等陪同考察。

欢迎回家:“母校以你们为荣”

8月28日上午,江西理工大学于校本部行政楼第二会议室举行江西理工大学“荣誉教授”聘任仪式。校党委书记杨斌为三位院士颁发聘书,党委副书记、校长温和瑞为三位院士佩戴江西理工大学校徽。伍自强、邱廷省、李国金、龙立福、罗仙平等校领导及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活动。

“我们曾在母校的怀抱中获得了安身立命的真知和本领,夯实了追求梦想的根基……无论走到哪里,我们总能感觉到母校深情的关切和牵挂,无论身居何处,我们都时刻关注母校的变化发展,期盼母校的发展壮大,母校永远是我们的后盾和港湾!”赖远明深情回顾了大学时光并感谢母校培养,为母校日新月异的变化和卓越的办学成就感到自豪。

“在母校四年的学习经历对我们一生的成长成才至关重要。”王运敏表达了此次回到母校的激动喜悦之情,回忆起在校的点点滴滴。他表示,母校的优良学风为其人生奠定了坚实基础,“虽然赣州当时是交通闭塞的地区,但外界干扰少,同学们渴望知识的心情非常迫切,是读书的好地方。”

杨春和表示,他对本科生时期的学习和生活记忆犹新,感谢母校培养,受益终身,“在多年的国内外求学经历中,使我感触最深的仍然是大学四年,本科求学的经历使我受益终身。”他表示,将时刻响应母校召唤,愿意为母校发展做出贡献,也衷心祝愿母校日益壮大,欣欣向荣、蒸蒸日上。

座谈会上,杨斌对赖远明、王运敏、杨春和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并从办学定位、学科层次、发展态势等方面对学校做全面介绍,希望与三位院士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加强密切合作,共同谋划发展。三位院士校友纷纷表示,今后将竭尽全力地为母校发展贡献力量,对母校创建“双一流”充满期待,祝愿母校发展地更好更强。

感恩母校:“在江理打下结实基础”

返校期间,三位院士在黄金校区参观了永磁磁浮轨道技术试验线、江西省动力电池及材料重点实验室、国家铜冶炼及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平台,并在校本部参观了校史馆。

听着校歌熟悉的旋律、看着校史长廊的老照片,一幕幕熟悉的场景浮现在他们脑海中,眼中充满对母校的眷恋与迅速发展的赞赏,一路上与大家笑谈求学时期难忘的轶闻趣事,并欣然在留言簿上题词。

“冶院真的是一个读书学习的好地方!”回忆起大学生活,赖远明感觉简单而充实。虽然物质条件并不丰富,学校条件有限,但在冶院的学习经历为他们日后的科研之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更收获了同学情、师生情。“冶院非常注重基础还有基本技能的培养”,赖远明回忆道,当时数学课时比较多,还有物理,材料力学、理论力学等等,这为自己科研之路打下了坚实基础。

谈及“四千道习题”的小故事,赖远明表示兴趣是最大的动力。“做题的时候沉浸在里头,就感觉很幸福”,他表示除了最经典的樊映川编写的《高等数学习题集》,他还做了前苏联的《吉米多维奇数学分析习题集》,还看了吉林大学的《数学分析》等教材。正是他主动地加班加点、不断练习,为研究生学习和日后的科研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学校学风淳朴,老师敬业的精神感动了我们。”王运敏回忆起毕业设计时恩师的辛勤付出,诲人不倦的精神给了他力量,也给了他做人的标准。“很多老师课讲的非常好,至今使我印象深刻。给我们传授了非常宝贵的科学知识,为我走出校门、步入社会打下非常坚实的基础。”

“当时冶院的师资力量是很强大的,我作为冶院的学子感到很荣幸。”杨春和告诉记者,当时的任课老师都是从全国各地汇集到冶金学院的,专业老师功底非常深厚,很多都是名牌大学的高材生,“很多老师当时的授课场景到现在还历历在目,对我的成长成才影响深远。”

谈及学风,杨春和表示每天起床后的第一大任务就是去图书馆抢座,大部分时间图书馆是满座的,很多年轻的老师也在看书学习。“学风很浓厚,甚至深夜和清晨的路灯下都有人在学习。当时考研究生是很不容易的,更没有补习班,全靠老师扎实的教学。我那一届冶金学院考上了11个,我们班上考取了三个。”

寄语学子:“珍惜 勤奋 坚持”

在赣期间,三位院士还受邀参观了赣州澳克泰工具技术有限公司、赣州好朋友科技有限公司等校友企业。看到一代代江理人秉承“三实精神”,在各行各业绽放青春力量,他们感慨万千。

临别之际,三位院士对全体师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和深深的祝福。他们表示,学校的办学条件与过去相比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不变的是江理人的责任与担当,希望新一代江理人能接好师兄师姐手中的接力棒,心怀祖国仰望星空,脚踏实地行稳致远。

赖远明:“第一个是必须要勤奋,做事情要非常认真、非常仔细。第二是对自己从事的工作要有兴趣,有兴趣就有动力,如果没兴趣就容易轻易放弃。第三个就是要持之以恒,坚持到最后。让理想和榜样成为人生的动力,让自己成为加足油的马达。勤奋吧,天路就在脚下!”

王运敏:“学弟学妹们进入到江西理工大学应感受到荣誉,感受到新的起点、新的希望和新的开始,相信同学们能通过自己的刻苦学习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培养优秀的做人的品质,勤奋工作的作风,还有持之以恒坚持钻研的精神,相信你们会取得更优异的成绩,祝学弟学妹们更上一层楼!”

杨春和:“多学东西多积累知识,总有好处。今天用不上,不等于明天用不上。不管是大学阶段还是以后的硕士和博士学习阶段,最重要的还是能力的培养。学习专业知识是一方面,但更多的还是培养大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位院士殷切的期望和深深的祝福

新一代江理人应时刻铭记心中

珍惜宝贵青春时光

勤奋刻苦,持之以恒

把江理建设得更好!

来源:江西理工大学 编辑 | 李晋 图片 | 党委宣传部 视频来源 | 江西理工大学电视台 审核 | 邱胜龙 主编 | 廖梦琦 责编 | 祝绳健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关于年味的作文 记住这一天作文 我最好的朋友作文 担当作文 作文网 桃花作文 精选作文 中秋节作文 自信作文 作文读后感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作文400字 我的未来不是梦作文 妈妈的爱作文300字 做汤圆作文 绿萝作文 初中生作文 赤兔之死高考作文原文 假期计划英语作文 四年级下册语文作文 小学五年级作文 校园作文 打雪仗的作文 春节作文结尾 我的姐姐作文 桃花的作文 高中作文素材 过新年作文300字 出发作文 北京作文 英语作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