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给我翅膀》:守护自然生态 爱护小动物人人有责

2020-12-17 08:45:01
相关推荐

《迷雁返家路》于2019年在法国上映,讲述了小男孩托马和爸爸为保护稀有的白额雁所引发的一些列故事。影片中托马为保护自己和爸爸一起养育的白额雁群,坚定而勇敢地做起了大雁的“领航员”,他凭借从爸爸那里学习到的驾驶技术,孤身一人驾驶着轻航机带领大雁群完成了自北极圈一路南下返回法国湿地的一趟空中飞行。在这趟被称作“华丽冒险”的旅途中,年仅14岁的托马通过路途中所遭遇的重重挑战学会了依靠内心的强大力量,一次又一次地化险为夷,成为了一个独立自主、坚韧不拔,拥有高情远致的挺拔少年。

这部电影是法国导演尼古拉·瓦尼根据真人真事改编拍摄完成,他的参照对象就是59岁的法国气象学家Christian Moullec。这位热衷于保护大自然的气象学家在20多年来不遗余力地坚守在保护濒临灭绝的鸟类第一线,他曾先后数次驾驶飞机帮助脆弱的候鸟群踏上安全的迁徙之旅,往返在欧洲的蓝天白云之上,翱翔于千山万水之间,坚定地尽己所能守护好那些需要他帮助的雁群,成为了一位名副其实的候鸟“爸爸”。

尼古拉·瓦尼和日本的动漫大师宫崎骏一样,除了自身所肩负的电影导演事业之外,更是位捍卫大自然生态的环保人士。他对环保的贡献持续到现在已经坚持了40多年,他所拍摄的电影都是反复在强调着同一个主题,那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通过他影片中镜头下的一个个人与动物和平共处的细腻描绘,为观众带来了无数个感人肺腑的温情故事和深刻体悟。

《迷雁返家路》在亚洲上映之后还有着另一个名字《给我翅膀》,这部影片在豆瓣上的评分高达8.4分,有1500多人看过该部电影,有4000多人表示了想要看这部电影,被评为:好于90%的冒险片。这部电影在法国上映时曾获得了票房突破3亿元的好口碑评价,获得了2019蒙特婁Cinemania电影节的闭幕片播放权,以及2019法国昂古萊姆电影节和2019德国Schlingel国际兒少影展展中获得了首映播放权。

今天,我将从“叙事特点、视听语言和创作主旨”三个方面,来进一步解读《迷雁返家路》的魅力与价值,在文章的每个章节部分,通过对影片的分析和研究,我也会结合自己的理解谈一谈这部影片带给我的启发和哲思。

叙事手法:采用因果线性叙事结构将影片的故事情节以简单明了的方式展现在观众的面前,利用剧情中的温馨画面引发观众的认同感

为了让这部影片能够老少皆宜,导演特体选用了最经典的线性叙事手法来呈现,通过时间的发展顺序将整个故事内容向观众娓娓道来,便于不同年龄层的观众对影片故事情节的理解,并通过情感画面的营造将父子之情、人与小动物之情表现得细腻温馨、令人动容。

① 按照故事的发展时间顺序做导向,以保护濒临灭绝的白额雁推动情节的进展:作为生态专家,柯斯提安一直都致力于拯救那些遭到环境破坏濒临灭绝的野生动物救援工作。为了能守护仅剩不多的白额雁他向巴黎博物馆申请资助,以帮他完成候鸟迁徙的计划。不料这一提议却遭到了馆长的严厉斥责和驳回,无奈之下的柯斯提安只能依靠自己的能力和朋友的帮助来完成守护白额雁的愿望。他在自己的家里制作了一个灯光暖箱用来孵化朋友提供的白额雁鸟蛋,准备等这些小家伙孵化出来后,亲自带领它们到北极圈,再驾驶着轻航机率领这些候鸟从北极圈飞回法国,以帮助这些候鸟熟悉整个长大后的迁徙路线。

原本这件事他只能依靠自己一个人来做,但放暑假的儿子却意外地成为了他坚定可靠的合作伙伴,帮助他最终完成了整个候鸟族群的迁徙工作。痴迷于自己事业的柯斯提安很多年前就已和妻子分开,唯一的儿子也是由经济条件好的妻子来负责抚养。但妻子因要短期出差照看不了放假在家上初中的儿子,于是提出让托马到柯斯提安的家里暂住三周,柯斯提安欣然应允了前妻的要求,同意由他来照顾儿子几周,正好可以借机修复他和儿子的父子之情。

14岁的少年托马是个没有网络、不能打游戏上网就过不下去一天的典型都市男孩代表。当他得知妈妈要把他送去远在郊区的爸爸家里时,他以不吃饭来表示自己的抗拒情绪。在到达爸爸柯斯提安远在郊区挨近湿地的房子时,托马也是非常的抵触这个陌生简陋的新环境。直到他发现了摆放在厨房里的白额雁孵化箱并亲眼见证了小鸟破壳而出的全过程之后,他开始放下手机学着像爸爸一样充当起了“养育”候鸟的“父母”。在亲手抚育一群小鸟,看着这群小生命慢慢长大的过程中,托马不仅和白额雁建立了深厚的友情,更是和爸爸柯斯提安修补了父与子的亲情,并把守护大自然的父亲当作了自己的偶像。

在柯斯提安和托马驾车带着所有长大的候鸟到达挪威自然保护区准备下一步驾驶轻航机带领白额雁返回法国时,却遭到了挪威环境保护署的阻止。挪威环境保护署的人以极度恶劣的态度表示这些白额雁的禽流感检查呈阳性拒绝了柯斯提安父子的要求。柯斯提安表示候鸟刚注射防疫针不久,现在的检测结果不准确,可以晚几天再检测。但环境保护署的人非但不听还执意要就地杀死这些稀有珍贵的候鸟,正在双方僵持的过程中,托马勇敢地跑上父亲的轻航机并发动飞机带着候鸟群飞向了天空。这是他第一次独自驾驶轻航机飞行,也是刚刚长大的白额雁的第一飞行,为了能保护这群候鸟,帮它们逃脱环境保护署的捕杀,托马毅然决定由自己驾驶轻航机带领雁群返回法国,在经历了种种困难之后,这个刚强的大男孩终于带着他亲手养育的候鸟群安全回到了家乡,并成为了法国人心目中保护小动物的英雄,而候鸟群也因为第二次的禽流感检测结果是阴性得到了有关部门的认可和保护。

整部电影的故事剧情层次分明、脉络清晰、中心明确,通过父与子的相处、亲情的感染、对守护候鸟这一精神思想的传承延续,以及年轻人需要锻炼、需要独立、需要从小学习爱护小动物、守护大自然的责任来突出感情氛围的渲染营造,使得观影者能从中获得感同身受的代入感。相比复杂的叙事结构来说,剧中的线性叙事手法虽然简单,但是更有利于情节发展上的解读,让观众在不需要过多思索表现手法之外能将更多的关注点投入到电影本身所倡导的对环境保护的目的之上,使影片更具有教育意义。

② 利用影片中人物对立的冲突和人与自然的冲突引出影片的高潮:柯斯提安父子与挪威环境保护署的冲突,托马和父亲柯斯提安是守护白额雁的人,环境保护署本身的职责就是守护大自然的人,他们双方的利益并不冲突,应该说是站在同一阵线上的伙伴。那为何本应该是携手共进的“战友”会因为一群白额雁反目成为对立的敌人呢?

因为环境保护署的一些工作人员对于自己所做的工作并没有具备应有的专业素质,换句话来说,就是他们把自己的工作只看成是一份领工资的工作,他们本身对大自然并没有多少的尊重和热爱,因此他们才会不听取柯斯提安的建议,做第二次禽流感检测,在候鸟群的第一次健康检查后就当即做出全部捕杀一个不留的决定。

而托马和父亲柯斯提安面对强硬不听取建议执意要杀死雁群的保护署,自然不会袖手旁观,势必会据理力争,为这些无辜又可怜的小生命们争取到活下来的希望。这也是他们帮助候鸟迁徙的根本思想,拯救濒危鸟群,使它们不在大自然被人类破坏中消失成为“历史书上的一员”,因此这对勇敢的父子不惜与环境保护署的人对立,尽心尽力地为鸟群捍卫它们生的权利。

人类居住环境与自然环境的矛盾,当柯斯提安在家里准备暖箱孵化白额雁的时候,镇长就来找他,希望他可以为守护本地的自然环境出一份力,面对着外面来的开发商以强硬的手段要抽干湿地的水,将鸟类栖息的湿地变成高楼大厦,镇长觉得这样做会破坏当地的自然环境,但他一个人抵抗终究力量薄弱,因此他想联合起当地有能力的人来一起反对,以争取湿地不被大肆破坏,自然生态得以保存。而开发商们看到的更多的是利益,什么自然环境、濒临灭绝的候鸟在他们看来都不值一提,盖楼建房换取利益才是他们最看重的。就这样,持有截然相反两种看法的人群都在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做着最大限度的努力。

导演通过影片中人与人、人与物的对立矛盾展现,推动剧情的进展,再到电影的高潮,父亲柯斯提安焦急地劝说着环境保护署的人不让他们捕杀候鸟群,儿子托马情急之下一个人驾驶轻航机带着白额雁群飞向高空,在引领雁群翱翔与天空飞回法国的迁徙过程中,托马利用闲暇时间拍下自己和大雁们的飞行画面发布到网上,成为了轰动法国、守护小动物的国民偶像。影片中父子守护动物时的真情流露,意义深刻,令人动容,传达出导演对环境保护人人有责的守护意识。

视听语言:运用镜头画面和全景式构图方式以及画面的留白处理来营造出大自然的清新柔美、景色葱郁

视听语言是一部电影除了剧情以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对剧情的进一步唯美呈现,是剧中人物内心世界和情感表达的意境营造。使观影者在被精彩的剧情吸引不断深入的同时,更能通过音乐的烘托和镜头的切换组合从影片中获得精神上的共鸣。

① 空镜头、大全景展现自然生态之美:影片中在展现大自然生态环境秀丽宏伟的画面时,导演运用了大量的“空镜头”、“长焦镜头”,“全景式构图”、“对比构图”来展现。以一整组长镜头展现了北极圈山谷中的小溪潺潺、岸边青草野花随风摇曳,与远处忽隐忽现藏在云朵雾气中的大山遥遥相望,营造出了山野间处处充满花香静谧的意境氛围,给观影者带来了丰富的感官体验。

在呈现托马带领鸟群飞跃海峡上空、穿越在云层间,英勇地躲避雷电的突袭时,导演利用“大全景”、“横移长镜头”、“对比构图”、“镜头下摇”,来呈现出天空中、云层和雷电之间交叉闪现的立体感,以营造出在海面上遭遇大雷电、被暴风雨突袭的恐惧压迫感,让观众情不自禁地为影片中的小男孩捏把汗,盼望他能突破云层、穿越风雨,带领鸟群顺利抵达目的地。

通过镜头语言的运用不仅表达了影片中众多无法言说只可意会的情感,更凸显了未被破坏的自然环境之美、之壮丽,也传递出了小男孩在飞行途中历经种种艰险,始终未有过动摇,坚守着自己的目标,为了理想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和内心。

② 对比蒙太奇剪辑强调父子相处的有爱之情:影片中在展现父亲柯斯提安教儿子托马学习驾驶轻航机的故事情节上,导演运用了对比蒙太奇的剪辑手法,托马虽然是一位被娇生惯养的14岁大男孩,但是父亲柯斯提安却对自己的儿子寄予了厚望,他在儿子傲娇的外表下看到了那颗未被激发出强大能量的赤子之心。为了能很好地表达出这种情感,因此导演选用了两条线结合在一起的呈现方式。一面为观众展现父亲悉心教导儿子时的画面,一面又为观众展现儿子已经熟悉了驾驶技巧带着父亲翱翔于天空的画面。

通过这种剪辑手法不仅可以为观众展现出父亲对孩子给予的厚望和深切的爱护,同时也能表现出孩子在虚心听取父亲的教授之后,褪去稚气的羽翼成为一名合格的轻航机驾驶者(也是一个勇敢的男人),带着父亲冲破云霄、遨游于天际的爱的回应与支持。也为影片后续的剧情发展做了一个隐喻的伏笔埋设,在借助蒙太奇的剪辑手法告知观众,未来的故事情节发展中,这个被父亲寄予厚望的男孩子终将能成为一名勇敢无畏,在没有任何人帮助,独立奋战的情况下,成功带领候鸟群飞越海峡的强大勇者。

③ 轻航机的道具隐喻了父与子的精神传承:为了能让父与子的感情被表达得更加温暖绵长,导演为这对父子安排了“轻航机”这一道具,它的存在不单单是父亲交给孩子学习知识技能的授课,更是一种父与子之间精神的传递。父亲的言传身教让托马从一个肩不能扛手不能提的城市男孩,在短短的三个星期里成长为了一名真正的男子汉,在驾驶轻航机飞翔在蓝天之上、穿梭在云朵之间之时,托马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快乐和自信,当他凭借着自己的力量穿越海峡遭遇雷暴的袭击之时,他脑子里回想的也是父亲说过的话:“先驾驭它,再把自己交给它。”,在他回想起这句话之后,他的脑海中也闪现出了父亲交给他的“临风不折,过雨不污”的精神思想。正是凭借着这种思想的支撑,才能得以支持他顺利地完成了引领鸟群的迁徙之旅。

道具作为电影中一个借助工具,它的出现也有着它所代表的特殊含义,它可以是人物内心世界的一个映射,也可以是人物感情的一种表达,更可以人物精神世界的一种寄托,是对剧中人物以及故事情节起到进一步详细阐明的作用。

创作主旨:以父与子共同努力守护濒临灭绝的鸟类来表达导演心中对父子之间感情的理解以及捍卫环保的责任

尼古拉·瓦尼埃所创作的电影,每一部都富含着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寄予和宣讲。他的电影中除了故事本身所展现的情感意义之外,更多的都是对人文精神的倡导和追求。在《迷雁返家路》这部电影中,观众也同样可以看到导演本身的精神世界,以及他通过影片向众人传递的精神主旨。

① 父子亲情之道来自于共同相处的瞬间:一直忙于工作,致力于守护小动物的柯斯提安虽然是一位优秀的自然生态学家,但却不是一位合格的好父亲。因为在孩子成长的时间阶段里,他并未扮演好一位父亲的角色,而是把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自己的事业中,对自己的儿子不闻不问。

在影片中当妻子驾车带着儿子来到他位于湿地的家中时,柯斯提安见到14岁的儿子是非常陌生的,他甚至不知道托马的喜好,不知道他平时的日常生活习惯,而是木讷地听着儿子对他简陋居住环境的描述,默默地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直到托马发现了即将要孵化破壳的白额雁和柯斯提安准备组装的轻航机,这对生疏如陌生人的父子才终于有了可以聊天的共同话题。柯斯提安面对儿子对飞翔的热情,并未给予打击否定,而是选择坚定地支持,并认真地对着儿子进行手把手的授课教育,坐在副驾的位置,陪同儿子一起飞上天空,将方向盘的操控权给予了儿子,让儿子学习通过教授的技巧,依靠自己的独立判断来感受飞行的乐趣,而柯斯提安就坐在儿子的身后,坐他保驾护航的精神支柱,在托马遇到自己操控也解决不了飞行的问题时,再帮一把手,让儿子摆脱困境,继续驶向更远的高空。

这也是导演通过影片所想表达出来的对孩子与父母的相处之道的理解。父母作为孩子人生路上的领航员,面对孩子对一切事物的渴望,不应该以自己的喜好来为孩子做评判,而是应该给予孩子更多的支持、信任和鼓励。不是一味地否定,而是学会温暖的帮助,帮助孩子去做他感兴趣的事,并鼓励他朝着自己的目标坚定地努力前进不要轻易地放弃,让他具备独立思考、勇于拼搏的能力。

② 爱护大自然、守护小动物从你我做起:柯斯提安是通过白额雁和儿子托马修复的父子关系、重建了父子之情,但这只是他其中的一个目的,柯斯提安的另一个更宏大的目标就是希望儿子可以像他一样热爱这些小动物、保护这些小动物、成为大自然的守护者。

影片中有一小段画面是以刚刚学会走路的白额雁视角来拍摄的,这位调皮的小家伙偷跑出竹筐,跌跌撞撞地游走在湿地旁的草丛里,想要进行一场被好奇心驱使的探索。当托马发现少了一只小鸟的时候,他心急如焚地四处寻找,一边找一边呼叫他给小鸟起的名字,好在“离家出走”的小家伙虽然淘气,但是非常聪明,当它听到托马的呼唤声之后,立刻扯开嗓子咿咿呀呀的回应,为托马指清了方位,将它找了回来。在托马找回“离家出走”的小候鸟的时候,他脸上的表情也从眉头紧蹙立刻转换成了笑逐颜开、心满意足,这样的心理情感变化也使得他越来越理解并支持父亲柯斯提安的工作,同父亲一起成为了为这群白额雁遮风挡雨的“保护伞”。

这也是导演的用心之处,他通过刚学会走路的小候鸟视角为观众们呈现了,在人类面前小动物是多么弱小的存在,并唤起每一个人对鸟类生态环境的重视。人类轻易的一个决定就可能影响着一个小动物族群的命运走向,也正是因为如此,作为强大人类的我们,更应该做好一个“大家长”的榜样,用自己的力量来守护好这些弱小的动物而不是反过来去破坏它们的生存环境致使更多的弱小动物因我们而受到迫害。

环境不是我们从祖先那里继承来的,而是从子孙那里借来的。

这是影片结尾的一句印第安部落名言,在我看来环境不光是从子孙那里借来的,更是人类从大自然中借来的,大自然赋予了人类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做开垦的权利,也同样赋予了其他各种小动物种族与人类共同栖息在同一片土地上的权利,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人与动物和谐共存,才是让我们共同居住的地球环境不被破坏得以长存的重要条件。

写在最后:

《迷雁返家路》是一部评价极高口碑的卖座电影,观众不仅可以在影片中感受到欧洲各地自然生态景色的山清水秀,同时还能感受到人与动物亲密无间的深厚友谊以及父与子之间的舐犊情深,更能感受到导演通过故事情节和丰富的视听语言所传递出的对大自然的热爱、对野生鸟类的守卫和爱护的深刻内涵。

影片在着力描述的父与子对濒临灭绝的白额雁守护故事中,将影片上升到了人文追求的高度,带领观众进入到针对现实的环保问题所引发的深层次探讨中去。同时透过影片,导演尼古拉·瓦尼埃也表达了他对法国气象学家Christian Moullec的无上崇敬之意,正是因为Moullec老爷爷在20多年里的不断坚持中,才得以帮助那些脆弱的候鸟群重新拥有了生存的能力。通过这件真人事迹的改编创作,也传达出了导演对大自然的敬爱,对青天碧水、雁群齐飞好一幅宁静致远画面的向往。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关于书的作文结尾 家务事作文300字 写环保的作文300字 如何写介绍自己的作文 快乐的新年作文 父爱伴我成长作文600字 小学三年级童话故事作文 我的家乡作文450 设立一个节日作文 英语图表分析作文 东方作文怎么样 消息的作文 关于家庭趣事的作文 分享爱作文 描写绿萝的作文600字 森林音乐会作文300字 我是一只狼作文 五年级上册八单元作文 小学语文第四单元作文 最苦与最乐作文500字 如何保持健康英语作文150字 感恩老师的英语作文 创新作文300字 感恩妈妈400字作文 可爱的小动物作文200字 我助人为乐的作文300字 我心中的雷锋作文400字 介绍南瓜的作文 我最喜欢的小猫作文 2019高考语文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