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重金引进的顶尖人才被一纸聘书“挖”走说明什么

2020-12-17 16:20:01
相关推荐

昨天(9月5日)写下《北大清华“海归”博士教授为何“归海”》一文,提及“海归归海”现象应该引起应有关注。隔天看到有跟帖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重金“挖”回国的高端人才,欧美国家用一纸聘书就可以再“挖“回去?

这确实是一个很尖锐也很实在的问题:为什么用重金聘请,给予种种物质生活上的优厚待遇,并在学术研究上给予鼎力扶持和激励,却还是留不住一些顶尖人才?窥斑见豹,见微知著,举一反三,应该引起人们的思考。

更重要的是,“归海”的还毕竟是少数,需要关注的是更多的留下来的高端人才,是在怎么的环境条件下进行学术科研或高校教学工作?在高物质生活待遇的条件下,是否因受到学术体制和生态的影响而不能人尽其才,甚至学非所用,更甚者是否在敷衍塞责?

众所周知,就高端人才所享受的物质生活上的硬环境条件来比较,我们国家不输许多发达国家,在科研经费的享用上有的还会强于其他国家,在精神荣誉上更是略高一筹,但这些却不抵一纸聘书的价值。比如,没有听说美国某所名校会给某个应聘教授特殊的物质待遇,不仅不会给予,还要特别防范在教职或科研人员中出现任何不公平,但是,一纸“终身教授”的聘书,会让多少国家的顶尖人才趋之若鹜,获聘者以为终身的荣耀,说到底还是软环境的因素在其主导作用。

北京大学许晨阳、清华大学颜宁“归海”或许还是个别现象,但至少说明在北大、清华这样的国内顶级名校也还存在学术科研运行机制上的问题,他们两位也都提出了对物质条件的十分满足,但说到对其所处的学术生态环境的不适应也直言不讳。应该说要解决相关问题或许不是发几个红头文件就能迎刃而解的,其深层次的问题值得深层次的思考。

据未经核实的信息,2017年归国留学生大约46万人,这是一个不小的数字,其中即便有1/10的人属于有真才实学并居高端的人才,是否得到妥善安排和量才使用,有多少“海归”成为“海待”?或许也存在疑问。

与此同时,不少地方依然在大张旗鼓地不惜重金“挖人才”,有网友在本人的博文下留言指出,有的人才“挖”进来了,N年后就“晾”在那里了,然后再“挖”再“晾”,如此循环。

笔者无意也不敢反对重金引进人才,“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但斗胆认为是否在重金引进人才的同时,是不是也花一些力气用在软环境的建设和改善上?实际上,高端人才更重视学术生态环境的能否适应,什么时候我们也能用一纸聘书让顶尖人才趋之若鹜?

有网友说,走就走了,也好。但是,如果想走走不了,三心二意,不恪守职责,享受优厚待遇,却浑浑噩噩过日子,那才是可怕。还有一种就是,把顶尖人才的高智商用在人脉关系的活动上,用于学术科研经费的争夺上,用在职称待遇的竞争上,用在各种社会组织的兼职上,那就真的让人无语了。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四百字优秀作文 什么是爱作文 拔萝卜作文 如何制作文档 游重庆作文 科技强国作文 惜作文 拖地的作文 尊重他人作文 作文《我的初中生活》 植物作文200字 写人的作文三年级 我爱写作文 去动物园的作文 冬天的风景作文 郁金香的作文 三年级写景的作文 西湖作文400字 游泳作文300字 我的朋友300字作文 转弯作文 平遥古城作文 端午节风俗作文 校园霸凌作文 中考语文满分作文 读书的快乐作文 收获作文500字 丽江古城作文 写景作文450 优美的作文开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