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闪闪烛光映太行(3 4章)

2020-12-17 20:30:01
相关推荐

击蓝字 关注我们

留驻乡土记忆

谱写教育华章 聚焦美好生活.

责任编辑:赵田峰

图文编辑:穆嘉瑞

题记

八百里太行最南端,大太行在这里优雅地划了一个弧,环山抱水中成就了辉县这片钟灵毓秀之地。然而历经百年沧桑、十四年抗战、三年解放战争的蹂躏,它早已是一片破败。新中国的诞生开启了这片土地上新的生活,从此有一群人一手拿书本,一手拿瓦刀,在栉风沐雨中开启了村小的创建。从此这群人手提马灯踽踽独行在家访的乡间小路上,就着豆点大的煤油灯备课、批改作业到深夜……

七十年弹指一挥间,从一穷二白到简陋的校舍,直到今天靓丽的校园和现代化教育,那群人成就了一批批寒门莘莘学子,改造了落后的乡村文化,促进了乡村文明,带动了辉县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可持续发展。

最不能忘记的就是那群人,他们的名字叫乡村教师,是他们成就了一种精神叫“辉县教育精神”。正是有了这群人的砥砺前行,才有了今天辉县的优质教育;正是有了这种精神,才培养出苦干实干加巧干的辉县人。我们不能忘记过去,因为我们还要前行,因为是那闪闪的烛光,映照了辉县大太行!

作者简介

苏小米

简介:苏小米,辉县市吴村镇人,2008年毕业于新乡学院中文系,从事小学教育十余年。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儿童,热爱文学。平生有两大愿望:有书可看,有学生可教。愿做一朵小小的苔花,开出自己的灿烂;愿做一支小小的蜡烛,照亮学生前进的道路;愿做一棵小小的青草,为教育事业奉献一抹绿色。

Part

1

上 篇

第三章

李杏芳向高知海介绍了学校的基本情况。这所小小的乡村学校只有一到四年级,两个老师每人教两个年级。李杏芳建议高知海教一、二年级。她告诉高知海:“教育也是对孩子的一种抚养。家长抚养孩子的肉体,教师抚养孩子的精神。从小养起,时间长了,了解透彻了,默契会自然而然地培养出来,感情也会日益深厚。在潜移默化中,与他们朝夕相处的老师就会树立一种威信,这种威信对于教师进行管理班级至关重要。有了这种威信,教师的命令会被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执行。”

这个从没有受过专业培训的乡村女教师,凭着教育直觉摸索出来的教育经验,已经接近后世教师所学的教育学理论。见高知海听得津津有味,女教师笑了笑,接着说:“这种威信的形成是一个日积月累、极其漫长的过程。它的形成需要教师先将每个学生的家庭情况、性格特征等了解清楚,然后对症下药,进入学生的内心,进而成为学生值得信任的朋友。在孩子们遇到困难需要帮助时,伸出你的手,毫不犹豫地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也会收获一份真挚的情感与一颗纯洁的童心。经过师生双方长期的磨合,一个良好的班级就培养出来了。这时你不用张嘴说话,只需一个眼神,孩子就能读懂你的指令。”

高知海听了这一番话,对李杏芳佩服得五体投地。

李杏芳给高知海拿来了一、二年级的语文、数学课本,两本薄薄的教学参考书,一支她舍不得用的新钢笔,还有两个新教案本。

高知海拿着这些东西,走进了东边的教室。高知海仔细地看了看自己的班级,只见两间半屋子分东、西两端坐满了学生。一年级学生脸朝东坐着,二十几个学生抬头挺胸,盯着前黑板。黑板下面是讲台,讲台上放着一张破旧的讲桌和一把坐上去摇摇晃晃的破椅子。二年级十几个学生脸朝西坐着,面对着后黑板。

两个年级的学生背向而坐,他们之间有一片空地。高知海明白,复式班是一种特殊的班级形式,适用于学生较少的学校。

高知海走上讲台,一年级的孩子立刻用好奇的目光悄悄打量他们的新老师。二年级的学生不甘落后地偷偷转过头,用儿童特有的敏锐目光审视新老师。高知海冲孩子们笑了笑。孩子们立刻把头转回去,正襟危坐。

高知海一颗心痒得厉害,但为了保持教师的威严,他忍住了笑,心中腹诽:“小家伙们真调皮!”

高知海开口打破了沉默:“二年级的同学,转过身来!”

孩子们听了新老师的话,坐在座位上大眼瞪小眼。他们对这个口令持怀疑态度,李老师三令五申,禁止扭头听其他班,看其他班。他们怎么敢扭过头去呢?

“二年级的同学,全部转身!”高知海以为孩子们没听清楚,大声重复了一遍。

“听到了没有?快点!”高知海有点儿生气。

几个胆大的孩子试探着转过身来,其他孩子也陆续转过身。一双双清澈的眼睛看着高知海,他的手突然有点抖。十八岁,用几十年后的眼光来看,也不过是个大孩子。幸亏在学校时他参加过演讲比赛,这种经历帮助他有效地控制了自己的情绪。

“大家都知道,从今天开始我就是你们的老师。”高知海尽量保持平静。

“李老师不要我们了?”猝不及防,一个二年级的男生大声说。

高知海的脸涨得通红。在他们相识的第一天,他竟然这样难堪。李老师在孩子们心中有着至高的地位,孩子们对她的感情极为深厚。李老师就像洁白的云朵,至善至美,而他只是这广袤的黄土地上一粒渺小轻飘的尘土。他只能抬头仰望她的风姿,赞叹她的高远,却不能与她并肩站立。

高知海深深吸了口气,安抚自己烦躁的内心。他暗暗告诫自己:“千万不能发脾气!你的的确确刚登上这三尺讲台,也的确不及李老师经验丰富,你怎么能因为一个孩子的纯真表述而生气?你怎能因妒火而发脾气?何况你还接受过这个优秀同行的帮助!”

孩子们见老师双眉紧锁,都安静下来。看着那几十双明亮的眼睛,高知海心头的怒火缓缓熄灭。

高知海心平气和地伏下身,亲切地注视着那个冒失的男孩子,轻声说:“李老师没有抛弃你们!咱们学校的同学越来越多,李老师一个人照顾不过来,所以让我来帮助你们、照顾你们。我们并没有和李老师分开呀,她还是你们的老师。想她了,你们可以趁下课时间去看她。”

“李老师,李老师……”三十几个大大小小的孩子齐声呼喊着。

这一声声深情的呼唤,刹那间触动了高知海的心弦,刻入他的灵魂深处。这一刻,他发誓也要成为像李杏芳那样照亮学生灵魂的优秀教师。

高知海在不知不觉中红了眼眶,他深深地凝视着这些孩子。因生活贫困他们穿着破旧,但乌黑的泥淖中长出了高洁的白莲。一双双饱含泪珠的眼睛,流露出纯朴诚挚的情谊。他觉得自己守护着一片芳草茵茵的绿地,棵棵带着朝露的花苗含苞待放,芳香馥郁。这些纯真可爱的灵魂,分明是花朵淡淡的芬芳。这种来自灵魂深处的芬芳,比任何美酒都要甘醇,都要引人入胜。为了收获这些美丽的童心,高知海决心点燃自己的灵魂,为这群身在偏僻乡村的孩子照亮人生前行的道路。

孩子们的声音惊动了隔壁教室的李杏芳,她匆匆给自己的两个班布置了一些作业,奔了过来。看见相对流泪的师生,女教师大吃一惊,连忙问:“你们怎么了?”

高知海默默打量眼前这个深受学生爱戴的女教师:一头乌发剪得整整齐齐,深蓝布衣裤洗得泛了白,脚上穿着方口千层底布鞋,手上沾满了白色的粉笔沫,浑身散发着素雅亲切的气息。但就是这么一个平凡的女教师,有着独特的人格魅力,一举一动总能牵动三十几颗纯真的童心。

“孩子们想你了,就哭起来了。他们把俺也带哭了。”高知海的眼眶虽然红着,但唇角却挂着浅浅的笑容。

李杏芳用新奇的目光看着高知海,她觉得高知海身上发生了一些有趣的变化。她没有料到这个大男孩这样机灵,这样敏锐,成长得这么快!

良久,她才朝高知海竖起了大拇指:“真是士别‘一刻’,当刮目相看啊!仅仅同孩子们相处三十分钟,你已经能得体地处理班级事务了,俺将这两个班交给你也就放心了。”她又对学生说,“同学们,高老师也像我一样爱你们,多一个老师照顾你们不好吗?下课时间到了,擦掉眼泪,尽情地玩吧!”她吩咐二年级的班长拿来铃铛,摇了下课铃。她担心高知海想不开,开导他:“高老师,你做得很好!上课对着学生说‘我’没说‘俺’。咱们上课要尽量用书上的话,对学生写作文有帮助。”

高知海点点头,表示赞同。

李杏芳又说:“孩子们的表现,你不要放在心上。他们年纪小,不会掩饰自己,说话不分场合,心直口快。你不要同他们计较,俗话说‘家有三担粮,不当孩子王’,咱们这一行不好干,干得怎么样全凭良心。你得随时应付各种突发状况,教师不仅要上好课,更要学会恰如其分地处理班里的各种事务。”李杏芳目送一、二年级的孩子们奔出教室:“面对情绪失控的孩子,你没有呵斥他们,而是合理引导他们宣泄自己的情绪,这样做很好。教师是什么人?教师是引导者,不是压迫者,更不是剥削者。孩子们哭出来了,感情就宣泄出来了。他们下课玩一会儿,心情平静下来以后就能好好学习了。

高知海听了,用力点头,表示佩服。

第四章

高知海极目远眺,麦田一直延伸到天地相接的地方。他的学生们伏在广阔的麦田里,不时伸出黑乎乎的小手,小心翼翼地把地上遗留的麦穗捡起来,放进身边的竹篮里。

天空如巧手姑娘精心织染出来的锦缎,纯净明艳,闪着蔚蓝色的光泽;如无边无际的大海,清新浩瀚。那漂浮着的朵朵白云,仿佛是涨潮时大海里涌起的白色浪花。调皮的太阳,刚刚梳洗完,悄悄探出水润红嫩的小半边脸,如小姑娘般腼腆娇羞。它看见人们都弯着腰在地里干得起劲,感觉自己受到了冷落,便生气地在天边点起了一把火,那红艳艳的朝霞就是火把上的火焰。火把在天空燃烧,释放出无尽的热气,炙烤着大地。田里的人们被烧得汗流浃背,抹一把汗继续劳动。“这该死的太阳!”有人骂。哦,原来一切都是太阳的恶作剧。

“你们看,好大一个麦穗!”一个又惊又喜的声音吸引了大家的目光。一只沾满泥土的小手高高举起,手中托着一个金灿灿、沉甸甸的麦穗,亮晶晶的晨露给这个肥硕的麦穗镶上了珍珠般的光泽。

“哎呀!”孩子们立即围拢过来,用惊奇的目光打量这个麦穗。金色的阳光照射在小小的麦穗上,它仿佛是金子做成的,晃花了一颗颗宝石般明亮的眼睛。

“这算什么!一会儿,俺捡个更大的让你们瞧瞧!”

“一个麦穗顶啥用?人家牛蛋才厉害,篮子都快装满了!”

“别说了,快干吧!”二年级的班长李香香出言驱散了围观的同学。

高知海笑眯眯地看着眼前三十九个高低各异的孩子,情不自禁地回想起今天早晨的情景。

黎明时分,几缕微薄的晨光照得大地上的一切都朦朦胧胧的,很有几分人间仙境的味道。

胆大心细的二年级女生在班长李香香的带领下,挎着竹篮来到高老师家,把门扣得震天响。知海娘被孩子们吓了一大跳,以为村里出了啥大事儿,她风风火火地打开门,几个小人儿彬彬有礼地开口询问:“奶奶,俺高老师在哪?俺班没人带着捡麦子,李老师让俺几个来叫他。”知海娘顿时哭笑不得,她总不能告诉孩子们,他们的老师还没有起床。

高知海被打了个措手不及,无形中败了一局。他从床上一跃而起,飞快地整理好仪表,走出屋子。

几个学生已经被知海娘领到院子里,安置在凳子上。小方桌上放着一个竹筐,筐里装满了花生与晒干的南瓜籽。在老师家,孩子们显得很拘束。知海娘再三招呼,孩子们腼腆一笑,不再开口。知海娘见状,不再难为孩子们,悄悄地走开了。

高知海走到院子里,几个孩子正在院子里踱来踱去。他顿时想到一条歇后语,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

高知海轻轻咳嗽一声,孩子们欢呼一声围了上来。

“咱们走吧!”高知海带着几个孩子向学校走去。

眼尖的学生一看见老师的身影,立即低声提醒周围的同伴们:“老师来了!”

喜剧化的一幕出现了。当高知海出现在空地上的时候,那些歪歪斜斜的孩子,站得比青松都直。那些七嘴八舌的议论声,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周围一片寂静。

高知海察觉自己如此有威信,不禁有些飘飘然,他觉得自己像一个检阅士兵的将军。看着三十九个神采飞扬的娃娃兵,他的心情也明快起来。

高知海大手一挥,向孩子们下令:“出发!”

体育委员刘晓晨声若洪钟:“齐步走!”

高知海向他竖起大拇指,真像个小将军!他仔细观察队伍,男女生各排一队,两队并行。每个孩子都挎着小篮子,穿着粗布衣裤。看来,这些孩子劳动经验很丰富。他们都知道,只有厚重的粗布衣裤,才能对付得了尖利的麦茬。

出乎高知海意料的是,孩子们整齐的步伐很快便散乱了。学生们如开了锁的猴儿一般连蹦带跳,嬉笑打闹。二年级的学生腿长马上成了先锋军,一年级的学生人小腿短被甩在后面当尾巴。

高知海见学生们成了一盘散沙,就让刘晓晨重新整队。他不时地提醒孩子们:“一定要注意脚下,防滑防摔!”小伙子一路上唠叨不断,操的心堪比慈母。

“我揍死你!”一个暴怒的声音大声叫。

“老师,有人打架!”一个女生跑到高知海身边说。

高知海奔过去,只见二年级的两个男生你一拳我一脚,真刀实枪地掐起架来。瘦小的李牛蛋干不过高大的王小胖,狠抓猛咬王小胖。王小胖飞起一脚,狠狠踹在李牛蛋屁股上。李牛蛋见势头不好,顺势滚在地上,放开嗓子,哇哇大哭。

高知海扶起李牛蛋,柔声细气地哄了一番:“别哭了,老师批评他!”

李牛蛋见老师亲自拉起自己,又轻柔地替自己拍去了身上的尘土,渐渐止了哭声。那双温热的大手抚在头顶,帮自己整理头发时,他只觉得自己幸福得快要飘起来了。小小心儿似乎泡在了蜜缸里,无数的甜蜜淹没了他。他忘记了刚才的痛苦,不一会儿,便与伙伴们有说有笑。

王小胖被老师晾在一旁,感到十分无趣,心中的怒火缓缓熄灭了。

高知海安抚了李牛蛋,又向周围的学生询问了当时的情况,思索一番后,得出结论:两个孩子没有深仇大恨,只是因为闹着玩的时候,王小胖力气大摔疼了李牛蛋,李牛蛋有仇必报,两个人你来我往,这架就打起来了。

高知海把王小胖叫到跟前,为他讲了一番与同学和睦相处的道理。王小胖仔细想了想,认为老师的话很有道理。倘若大家在学校有了矛盾,都不找老师调解,而是私自用打架的方式来解决,他们碰到高年级的同学,只有挨揍的份儿。学校每天上演全武行的把戏,确实耽误读书。王小胖是个乖觉的孩子,他马上向老师承认了错误,又诚心诚意地向李牛蛋道了歉。

高知海很快见证了戏剧化的第二幕,不到五分钟,打得难分难舍的两个孩子,重新成了手拉手、肩并肩的好伙伴。

处理完两个孩子的纠纷,高知海开始琢磨,怎样才能避免孩子们打架呢?从这件事来看,自由时间太充足也不一定是好事。如果人人都有做不完的事,孩子们肯定没时间打架。看来得给这些精力旺盛的小家伙们找点儿事情做,要不然他这个法官的角色还得继续扮演。

“同学们,老师教你们唱歌好吗?”高知海问。

“好!”孩子们齐声欢呼。

不一会儿,羊肠小道上便响起了“学习雷锋好榜样……”的歌声。嘹亮的歌声回荡在天地间,孩子们兴奋得涨红了脸。有了歌声的陪伴,不仅解了寂寞,也给孩子们的小嘴上了一把锁。他们再也顾不上玩闹了,更重要的是孩子们学习了新歌曲,有了新乐趣。

高知海在脑中做了总结,玩耍是孩子的天性,在教学中必须合理安排时间,每时每刻都得关注学生的状态。充分利用每一分钟,让学生每时每刻有事做,有东西学。小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更应安排新鲜有趣的内容,如果学习内容比较单调,可以采用一些新鲜有趣的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样做既可以保障纪律,又可以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只有干好活,才能吃饱饭”的观念,早已深植在这些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的骨髓里。劳动的观念被这些稚嫩的孩子传承了,在这里劳动和吃饭、喝水、睡觉一样自然。

作为农民的儿子,高知海从不讨厌劳动。闻着泥土的芬芳与禾苗的清香,他觉得自己是大地的儿女。他付出劳动,土地供给他食物,是天地间最伟大、最重要的事情。

站在田野里,高知海和他的学生甚至能感受到大地母亲跳动的脉搏与他们的血脉是连通的。这是一种来自灵魂深处的契合和亲切。现在,他们需要用汗水换取麦子,用卖麦子的钱补贴家用、换取上学用的书本。

在这广阔的田野里,孩子们锻炼出了健壮的体格,晒出了黑黝黝的皮肤,收获了劳动的愉悦,换取了上学用的文具,也锻炼出了宽广的胸怀。

尖利的麦茬刺透了衣袖和裤腿,在稚嫩的皮肤上划出一道道血痕;露珠打湿了他们的粗布衣裤,身上的衣服变得坚硬而沉重。红扑扑的脸蛋沾满了黑色的泥土,混合着身上沁出的汗水,形成一种又酸又腥的气味。这些可爱的孩子依然向他们的老师露出天真的笑脸和快活的神情,没有人说苦也没有人喊累,甚至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都没有这个‘苦’字。累了怕什么?吃顿饱饭,睡个安稳觉,醒来后照样生龙活虎!

沐浴在田野的微风中,沐浴在灿烂的阳光里,沐浴在自由自在的氛围中……高知海觉得似乎全身都泡在热水里,全身的每个毛孔都舒服地张开来,得到了放松。

未完,待续

责任编辑:赵田峰

图文编辑:穆嘉瑞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的滋味作文 地震作文 作文期待 作文技巧 那一刻我长大了500字作文 那一刻我长大了400字优秀作文 穿戴式跳d放在里面逛超市作文 什么让生活更美好作文400字 乡情作文600字初一优秀作文 妈妈我想对你说作文300字 中国传统节日作文300字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作文 一件有趣的事作文500字 他感动了作文500字 一件有趣的事作文300字 我的微幸福作文 窗外作文800字初二 以阅读为话题的作文 成长的脚印作文 我的童年作文400字 让我欢喜让我忧作文 因为有了你作文 friendship作文 闲不住的奶奶作文 我的同桌作文400字 我熟悉的一个人作文 代写作文 知足常乐的作文 我喜欢的一个人作文 我们一起走过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