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昆虫的“社会”行为与人类有着惊人的相似

2020-12-17 20:35:02
相关推荐

昆虫对我们所有人来说都不陌生,小到蚂蚁、蜜蜂,大到螳螂、蚂蚱等,生活中随处可见。

学术界定义:昆虫,节肢动物门,昆虫纲。蜘蛛是昆虫?,蜈蚣是昆虫?它们都不是,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成虫通常有2对翅和6条腿,翅和足都位于胸部,身体由一系列体节构成,进一步集合成3个体段(头、胸和腹)。

昆虫作为地球上最庞大的群体,它们的行为无意间与人类何其的相似,下面逐一为大家讲解!

“饲养”牲口的行为

在人类为了生存逐渐学会了春种秋收饲养牲口增加口粮。同样自然界中,绝大多数群居的昆虫都有明确的分工,部分昆虫群体也“饲养畜生”,例如蚂蚁“饲养”真菌。还有一些蚂蚁“饲养牲畜”,例如蚜虫、介壳虫、 角蝉等,这些蚂蚁在平时吃“牲口”的分泌物(相当于人类吃鸡蛋)。

蚂蚁“牧羊”

有时也会通过直接吃它们来补充所需蛋白质,在必要的情况下,这些蚂蚁有时还会为它们搭建处所,将这些“牲口”当成自己的财产,进行转移。

外出携带口粮的行为

人类在野外为了生存会特意携带储水器皿,方便自身及时进行补水。更有趣的是部分昆虫也有类似的行为,例如丰收蚁不饲养畜生,但是它们会建造仓库存储食物是自己在食物匮乏的季节有东西吃。

蜜罐蚁

而蜜罐蚁则是行走的存储器,食物流体存储在腹囊里,在食物充足的时候尽量多的食物,小小的身板携带着巨大的储存罐,走到哪里带到哪里,方便自身进行能量的补充。

传授知识的行为

我们都知道蚂蚁有着严格的分工和等级划分,其中担负蚁群生活物资的主要力量,工蚁的寿命有的可长达几年。研究者研究成果表明,蚁群中似乎同样存在着类似人类社会的信息存储和转移(只是传递),例如

红木蚁养的的畜生

红木蚁中的年老工蚁,它们在冬季来临之前会将之前“饲养”牲口赶到搭建好的建筑当中,惊奇的是这些年老的工蚁能够记住去年冬天蚜虫聚集的位置。在来年传授给新的工蚁,然后新工蚁可以迅速找到蚜虫。

政权的更迭行为

看似等级森严,在昆虫界的低等级的个体似乎都是“顺民”,不存在不和谐的行为发生,但是我们想错了。其实在昆虫王国里面,一团祥和的局面只是表像,特别是在雌性个体为主导地位的群体中,每当“皇权”更迭之时,不安分的实力就会纷纷夺权,争得你死我活的。

蚂蚁打架

例如蚂蚁中的雌蚁,其实在蚂蚁王国对蚁后威胁最大的就是这些雌蚁,由于等级的划分和蚁后对整个群体的控制,这些不安分的雌蚁的不出轨行为得到最大化的抑制、收敛。担当蚁后的大限降到新的蚁后还未明确,在动物界实力为先的规则下,其他有机会上位的雌蚁就会大展身手跃跃欲试,通过各种手段打击竞争对手。

比如肃清老蚁后的亲卫,产的卵,尽可能多地对老蚁后派系进行赶尽杀绝,进而将自己的爪牙安排在原有的蚁巢周围,从而扩大对一起竞争者的压制效果。所以在野外我们看见大量的蚂蚁尸体那就表明附近有两个群体的蚂蚁他们之间发生战斗,或者一个蚂蚁王国发生动乱。

社会架构级构成原因

我们人类在早期是以女性为主的母系社会,这个时期的女性拥有社会决定性的话语权,因此那个时期的男性相对的成为了附庸,随着人类文明的出现和社会的发展,才逐渐地变成现在男权社会。

昆虫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白垩纪时期,然而有意思的是一直到现在这些小家伙的社会构成还是雌性为主导的体系。有意识的是现在的昆虫社会对于后代的敷衍跟人类早期家天下一样——大锅饭,即集体抚养幼崽,当蚁后产下后代之后,有专门的工蚁对后代进行重点照顾,在蚂蚁这种明确的分工体系下,每个后代都会受到一群的保护和精心的呵护,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局面很有可能是因为在残酷的生存条件下,能极大地提高蚂蚁乃至整个族群的生存概率。

蚂蚁的这种社会形成的最后一步严格上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的,现在还有待进一步考证。或许只是因为栖息地提供的安全环境。还有一种说法是:一旦栖息巢穴形成,成年母蚁马上不再生产,成为她们的共同母亲——蚁后的附庸。

蚂蚁按照分工分类

昆虫社会构成之所以变成这样,汉密尔顿提出的广义适合度或称亲属选择理论,对此有所解释。即蚂蚁未必非得自己生产后代,基因与自己相近的亲族产卵,自己帮忙照顾,就如同自己繁育后代一样。不得不说自然中动物们唯一信任的就是与自己有血缘关系的个体,这点不光是昆虫,像狮子大型动物也同样适用。

这点等同于向我们人类户将自己的财产安全托付于亲人一样,相同的事昆虫也利用这点。理查德·道金斯提出了绿胡须效应:如果一个基因使其携带者生有绿胡须,而且这个携带者又能对其他生有绿胡须的个体表现出利他行为,那么自然选择就会有利于这个基因在种群中得到传布。

由此可见昆虫并不像我们认为的那样简单,在小小的王国,它们的生存方式与我们人类何其相似,为了生存这些小生命展现出的团结值得我们人类进一步研究探讨!

大家好我是自然之树,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共同探讨!

参考文献:荷尔多布勒著.超个体:昆虫社会的美丽、优雅与奇妙 [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Human and ant social behavior should be compared in a very careful way to draw valid parallels.Behavioral and Brain Sciences, Volume 39 2016 , e98 Ewa Joanna GodzińskaHamilton, W. (1964). "The genetical evolution of social behaviour. I". Journal of Theoretical Biology.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他变了作文400字 漫画的启示作文500字 美好的一天作文400字 消防安全作文300字 渴望作文600字初中 中国餐桌礼仪英语作文 写雪的作文500字 最美的遇见作文800字 感谢父母作文600字 写景的作文600字初中 科幻故事作文500字 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作文 一段难忘的旅程作文 放假了作文600字 合肥中考语文作文 爱是作文半命题 点赞新时代作文 描写冬天的作文300字 懂得感恩作文600字 我的梦想350字作文 换个角度看问题 作文 变作文600字初中 为了自己的梦想作文 介绍中秋节的英语作文 我也是一束光作文 新与旧作文 一次深刻的教训作文 假期趣事作文300字 假期趣事300字作文 认识自我作文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