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媲美《望海潮》 扬州游记写得好的 我只服气柳三变

2020-12-18 07:00:01
相关推荐

瑞鹧鸪(柳永)

吴会风流。人烟好,高下水际山头。瑶台绛阙,依约蓬丘。万井千闾富庶,雄压十三州。触处青娥画舸,红粉朱楼。方面委元侯。致讼简时丰,继日欢游。襦温袴暖,已扇民讴。旦暮锋车命驾,重整济川舟。当恁时,沙堤路稳,归去难留。

诗词鉴赏:

柳永一生中游历过许多城市,写过不少反映都市繁华的词。其中最享盛名、传播最广的是歌咏杭州的《望海潮》。古城苏州也是他笔下不止一次写到的许多城市之一。他对这个“古繁华茂苑”十分神往,早就想一游为快。这首《瑞鹧鸪》就是他游苏州后所写的几首词中的一首。

词的上片描绘古城的风光,下片颂扬州官的政绩。

苏州是春秋时吴国的都城,湖山秀美,人烟繁富。上片起句“吴会风流”,“吴会”即指苏州。“风流”有两层意思:一是言古都的流风余韵,一是指今日城市的风貌。这是从历史和现状总写一句,统领全篇。“人烟好”两句转入具体描写。苏州西南临烟波浩渺的太湖,四野田塍交错,随高下悉为田户。其西南姑苏山上有姑苏台,相传是吴王夫差和西施游宴之所;西边灵岩山上有馆娃宫,是夫差特地为西施建造的宫苑。城内“万家绿水朱楼”(《木兰花慢》),市井繁华,曲水萦回。“人烟好”的“人烟”,原指住户的炊烟,这里泛指人家。“高下水际山头”,指城内外的房屋台榭高高低低,有的在水边,有的在山头,仍保留着旧日的风貌。“瑶台”二句,“瑶台”,是美玉砌成的楼台。“绛阙”,是朱红色的楼阙。“蓬丘”,即蓬莱,仙山名。《史记·封禅书》:蓬莱、方丈、瀛洲,“此三神山者,其传在渤海中,……诸仙人及不死之药皆在焉。其物禽兽尽白,而黄金(白)银为宫阙。”这是写城外高处的建筑,言楼台门阙之崇高、华丽,犹如仙山上的宫阙一样。“万井”二句,“井”,相传古制八家一井;“闾”,古代一种居民组织单位,“五家为比……五比为闾”(《周礼·地官·大司徒》)。此均指人口聚居之地。

“雄”,称霸于一时。“十三州”,相传禹治水后,分中国为九州,汉武帝分置十三州,即并、冀、幽、兖、青、徐、扬、荆、豫、益、凉、交趾、朔方,此指全国。这是写城内市井的繁华,言苏州市区住宅密集,人民富庶,居于全国之首。这四句一用神山作喻,一用具体数字,从不同角度描绘出了这座名城的富丽堂皇和民丰物阜。“触处”二句,用层层缩小法更进一层,具体写苏州的“人物鲜明”、游宴之盛。“触处”,即到处、处处。“青娥”,以女子的眉黛代称漂亮少女。“红粉”,以妇女化妆用的胭脂代称艳妆美女,言人物之美。“画舸”,有彩饰的大船。“朱楼”,华丽的楼房,言欢游之事。这两句色彩绚丽,历历如画,描绘出了苏州到处都看到画船载着漂亮少女游赏欢宴,看到红楼上艳妆美女轻歌曼舞。这里虽没有点出“绿水”,但“画舸”已暗含“绿水”;“画舸”与“朱楼”对用,“绿水朱楼”的画境就自然而出了。苏州湖山之美、园林之盛,甲于东南。四时游客皆盛,春则西山踏青,夏则泛舟荷荡,秋则桂岭九日登高。“触处”两句就生动地反映了吴中士大夫画船携妓、朱楼招饮的嬉游生活,这也是“吴王旧国”的一种流风余韵。

下片以“方面委元侯”换头,转入对苏州守官政绩的称颂。“方面”,指一方的军政事务,这是承上;“元侯”,泛指善治的州牧,这是转下。言朝廷重视,“专命方面”,将苏州一方的军政事务托付给一位贤能的大员。这个大员是谁?柳永在《木兰花慢》中说:“乃眷东南,思共理,命贤侯。继梦得文章,乐天惠爱,布政优优。”梦得,是唐诗人刘禹锡的字;乐天,是白居易的字。他们二人都做过苏州刺史。能继他们之后的人物,疑是指范仲淹。范仲淹于景祐元年(1034)四月,因谏废郭皇后贬睦州(州治在今浙江建德),六月移知苏州。这年柳永进士及第,三月也往睦州任团练使推官,不久又调任定海,他可能在这时曾游苏州。范仲淹至苏“首建郡学,聘胡瑗为师,自是苏学为诸郡倡”(《苏州府志》);“大水,民田不得耕,仲淹疏五河,导太湖注之海”(《宋史·范仲淹传》),对苏州的学校教育和农业生产都有所建树。“致讼简”二句,是从州官施政方面称颂,谓由于委用了贤能的州官,致使诉讼案件少,年岁丰登,百姓“继日欢游”。

“襦温”二句,再从百姓生活方面称颂,言百姓衣食丰足,讴歌播扬。这虽是赞颂州官的政绩,但也是写苏州的社会面貌、人物风流。“旦暮”二句,由州官政绩卓著,进而对州官前程表示祝愿。“旦暮”二句言旦暮即将命驾前锋之车开路,重整舟楫浮过巨川。“济川”,喻匡时济世,言不久即将重新得到重用,施展自己匡时济世的大志。煞尾三句是用典,喻将升任宰辅之职。“恁时”,那时。“沙堤”,是个典故。唐天宝三年,京兆尹萧炅请于要路筑甬道以通车骑,覆沙道上,称为沙堤。凡拜相,府县令民载沙铺路,从宰相私邸铺到子城东街,成为故事。“沙堤路稳”,语意双关,言稳可升任宰辅,回到京师。

这首词虽是描写苏州的湖山秀美、市井繁华,但与柳永其他的都市词相比,更偏重于“咏人物鲜明,土风细腻”(《木兰花慢》)。前半为泛写“人物鲜明”,后半颂苏州牧政绩,则为专叙人物。全词虽也是采用赋体结构,用了不少对偶句,但也用了不少单字散句,使词趋于散化,令人读来感到音律舒缓,错落有致。在同一类词中格调不一,见出柳永自是北宋词坛巨手。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妈妈的爱作文500字 考试后的感想作文 五年级第二单元作文 社会见闻作文 忽略作文 湖南高考语文作文 牵挂作文600字 熟能生巧作文 初一写景作文 难忘的一句话作文 网络的利与弊作文 小学生游记作文 介绍一本书的作文 小学三年级优秀作文 我心中的老师作文 我的小制作作文 三年级作文我的同学 我们的春节作文 中秋节英文作文 端午节作文400字 描写樱花的作文 2021高考语文作文 描写云的作文 有关书的作文 秋天的落叶作文 2022高考语文作文 品味生活作文 秋天的果园作文 阳光路上作文 描写月亮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