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我以为你懂了” 其实是沟通误解的开始

2020-12-19 08:35:01
相关推荐

今天一大早,老板来到办公室,对着阿木比了一个:

并且抛了一个:

阿木愣了两秒钟,露出了“恍然大悟”的微笑,给老板回了一个:

并且比了:

午休后,老板再次来到办公室,见阿木坐在电脑前认真码字,老板不高兴了。

原来,老板突发奇想,想玩一下职场解谜游戏。

但是阿木昨天签了大单,他以为:

虽然这只是一场闹剧,但是在工作中,这样沟通的误解也不乏出现。

为什么会产生误解呢?

我们分角色讨论。

沟通是双向的,涉及信息发起者和信息接收者两个角色。

信息发起者

的问题是产生了

透明度错觉。

就像阿木的老板,给阿木一个手势和眼神就以为阿木会懂他的意思,结果阿木没有理解到位。

信息接受者

的问题在于

选择性倾听。

而我们的大脑处理信息的方式有两种:

①“不费力”认知方式:快速、凭直觉理解信息;

②“费力”认知方式:分析、拆解信息,再理解。

比如阿木对“六”的解读,直觉就是老板夸他签大单这件事,而没想到还要进一步拆解。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都比较倾向于扮演认知吝啬鬼,习惯于用第一种认知方式进行沟通。

因为要调动第二种认知模式,往往需要比较强的动机,通常在处理更高级别的问题时才会调动。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如果要求对方一直使用方法二来对待你发出的信号,那多累啊!

那么,作为信息发起者,应该怎么优化信号,做到透明沟通呢?

1.明确沟通目的

沟通的目的不在于“我要和对方说什么”,而在于“我要让对方明白什么”。

然后在沟通的时候,首先抛出自己的目的,让对方知道这次沟通是为了什么而进行。

2.注意双向沟通

我们很多时候都急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忽略了对方。这种单方面的表达属于通知,而不是沟通。

有效的沟通应该是双向的,是有双方信息交流行为的。

所以在表达完自己的意思之后,可以询问对方的意见,确认自己是否有表达清楚。

3.消除语言混杂性

进行沟通之前,需要自己先把信息点分点梳理好,把表达逻辑理清楚,一方面自己会更清晰自己想表达的点,另一方面,省去对方在倾听的时候拆解信息的一步,提高信息理解程度。

“我以为你懂”大概是人生中最大的错觉了。

要知道使劲揣摩别人的意图多么耗费精力,还会产生不必要的误解。

还不如直接明了告诉别人你想要什么。

你有没有经历过因为“以为自己懂了”而出现的乌龙事件?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周末作文600字 有趣的一天作文 语文作文素材积累 最美的什么作文 玉兰花的作文 关于光的作文 青春成长的作文 写景类作文 数学作文400字 写夕阳的作文 乒乓球比赛作文 中考作文500字 初三英语作文范文 勤劳的妈妈作文 作文好开头摘抄 关于元旦的作文 新青年作文素材 消防作文400字 四年级作文题目大全 端午节的英语作文 三百字优秀作文 童话作文500字 逛商场作文 写大熊猫的作文 有关植物的作文 寻找春天的作文 全力以赴作文 六年级写景作文 作文集图片 三下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