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儒家的孔子孟子文化 荀子人本性是恶的与上帝眼中罪人理论的差异

2020-12-20 13:15:01
相关推荐

中国古代的儒家文化,包括孔子的“论语”、孟子的“性善篇”和荀子的“性恶篇”等等,对中国人都是很好的教导,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文化。然而,只要我们考究了基督教罪论与荀子性恶论,就会发现它们之间的差异和相同。这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基督教罪论有着深远的意义。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观点?

儒家的孔子、孟子、荀子

基督教罪论与荀子性恶论的异同

1. 起源不同

罗3:23因为世人都犯了罪,亏缺了神的荣耀;人类始祖亚当和夏娃就是因为当初不听上帝的命令偷吃了分辨善恶树上的禁果,导致人类的始罪。罪不是来自神,因神不试探人,罪乃是来自自己的私欲(雅1:13-15)罪的工价就是死。罗6:23

荀子:人的本性,一生下来就有喜欢财利之心,依顺这种人性,所以争抢掠夺就产生而推辞谦让就消失了;一生下来就有妒忌憎恨的心理,依顺这种人性,所以残杀陷害就产生而忠诚守信就消失了;一生下来就有耳朵、眼睛的贪欲,有喜欢音乐、美色的本能,依顺这种人性,所以淫荡混乱就产生而礼义法度就消失了。

孔子相片

2. 治理方法不同

罪的医治在于人的本性得到超自然的改变,并且透过神的帮助抵挡试探。个人的归正和重生能够使人改变,并且使他/她与神之间的关系能够成为活出得胜的基督徒生命的基础。

荀子:给他们建立了礼义、制定了法度,用来强制整治人们的性情而端正他们,用来驯服感化人们的性情而引导他们。使他们都能从遵守秩序出发、合乎正确的道德原则。现在的人,能够被师长和法度所感化,积累文献经典方面的知识、遵行礼义的,就是君子。他们那些善良的行为是人为的。

荀子相片

以孔孟之道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对人性始终抱有一种变好或者改造好的信心。无论是孟子的性善论,还是荀子的性恶论,都认为人是可以成为好人的,更不要提孔子对教育和礼法的推崇。因此在传统中国文化的影响下,中国人都自我感觉良好,觉得我只要遵从大众道德规范,我就是个好人。

十字架上的爱

中国传统文化一脉相承,即使有百家争鸣,世界观上也是相差无几。荀子作为儒家的代表之一,他的思想也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思想。中国传统文化知道有“天”,却对“天”没有深入探寻;知道有死,却回避深入讨论“死”。中国传统文化大多讨论基于今生。因此,它的世界观大多是社会观。对于罪的观念停留在罪行上。它没有指望能消除罪性,只是依靠教育、礼仪、道德对罪行进行约束和控制,以期达到社会稳定。它也推出了许多榜样,在民间传扬,希望人效法。如二十四孝、关公等,并使其偶像化,为的是引导、鼓励人们沿着“仁义礼智信”的道德标准约束自己。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相信的力量作文 心愿450字作文 英语作文五十字 学炒菜作文 西安城墙作文 春节作文250 传统文化作文题目 神奇的大自然作文 写事的优秀作文 我眼中的老师作文 中国精神作文素材 作文 老师我想对你说 武侯祠作文 北京旅游英语作文 有关自信的作文 假如我是老师作文 春天的发现作文 关于情绪的作文 意外的惊喜作文 从零开始作文 作文有你真好600字 我的爸爸300字作文 我的改变英语作文 学滑板作文 自由作文500字 优美作文开头结尾 描写日落的作文 我的同学600字作文 礼物作文800字 作文新学期的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