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荷塘月色》都写了什么?为什么受这么多人喜爱?

2020-12-21 22:20:01
相关推荐

《荷塘月色》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的代表作之一。自诞生以来,它向来脍炙人口,经常是中学课本中的必选篇目,被千人读、万人诵,广为流传。那么,《荷塘月色》都写了什么?为什么受这么多人喜爱?

一、游览荷塘的缘由(“心里颇不宁静”)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生在俗世就难免被烦恼困扰。文章开篇劈空一句“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一个“颇”字将自己心情不好、满腹忧愁的状况和盘托出。那既然有了愁,就得想法去解愁,虽然许多法子“治标不治本”:李白借喝酒来消愁,所谓“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消万古愁”;岳飞借弹琴来消愁,所谓“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李清照借划船来消愁,所谓“只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而朱自清想到的办法则是去浏览荷塘美景,所谓“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夜里,总该另有一 番样子吧。”

1.心情不好

第一段作者重点谈了自己心情不好,即所谓“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那为什么会这样呢?本段主要交待两点原因,一是住宅周边嘈杂,二是家中妻儿吵闹。这是因为墙外有马路,附近孩子多,所以住宿环境不好;同时,朱自清一生共生育了8个子女(写作本文时6个),孩子多,家里就吵闹得厉害。所以一直到夜深时(月亮渐渐地升高了),作者才有机会出去透透气。

2.幽僻小路

由于心情不好要出去散心,所以在第二段,作者走上了一条幽僻的小路。这个小路人迹罕至、寂寞、阴森、怕人,按说不会有人欣赏,作者也并非一个爱鬼故事的。那为什么会走到这里?这是用触目惊心、觉得可怕的词语来反衬自己心情有多不好,多渴望宁静。果然,接下来,在第三段就转入了对自己心情的描写。

3.我想静静

第三段的主要意思即——我想静静。作者在第一段的家庭原因基础上进一步交待了自己心情不好(“不宁静”)的社会原因——不自由。正因为白天被压抑的太厉害,所以作者才说自己月下独处之时“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既如此,难怪作者会深夜出游,沉迷于荷塘的风景中。

二、欣赏荷塘美景(“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夜深之后,作者终于摆脱了家庭烦扰与社会压力,恢复了内心的自己。所以心情才暂时摆脱“不宁静”,来欣赏荷塘的美景。这个部分先写荷塘、月色、杨柳等实景,再写采莲的虚景,虚实结合,营造了一幅美丽的秋景图。作者以生花妙笔使清华园的荷塘锦上添花、清新朦胧、优美动人,长期以来被人们广为传诵,以致于诗人余光中说《荷塘月色》是中了“六合彩”。

4.荷塘美艳

文章第四段主要交待荷塘的美。这里作者主要写了荷叶、荷花、荷香、荷波四种事物。写荷叶用舞女的裙来作比喻;写荷花用博喻,分别比作明珠、星星、刚出浴的美人;写荷香用通感,以听觉感受到的歌声类比;写荷波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来处理。一时间,修辞手法此起彼伏、花团锦簇、应接不暇,将文章妆点得美艳动人。

5.月色朦胧

第五段主要写月色的朦胧美。月色式样单一不好多写,所以继用流水直接比喻月光一句之后,作者相继通过写雾、云、影来侧面衬托月光的特点。雾与月光的配合,使荷叶、荷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月光透过“淡淡的云”而来的朦胧使作者用上了“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比喻;灌木与杨柳造成的影子月光之下或丑或美,却和谐有致,作者用通感,将其比作“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如此月色,朦胧有致,参差错落,风味十足。

6.杨柳凄美

杨柳的出现多与感情有关,且多象征凄美的情感,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等。其原因除了因它谐音“留”字而多被人用在分别场所之外,或许是因为从外形上讲杨柳多、密、参差披拂的状态很像浓厚飘荡的愁情。所以这里描写杨柳也出现了不少凄美的状态(“凄”如“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美”如“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顺势将作者的情感由欣赏美景时淡淡的喜悦拉入忧愁。所以,接下的景物出现了“没精打采”的灯光,而蝉声与蛙声的“热闹”让作者愈加冷落伤悲,竟发出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的叹息。

7.采莲情事

欣赏荷塘本为解愁,到杨柳愁偏转浓,那这愁情又该怎样消解?今人空虚寂寞冷之时往往拿电子产品来消遣,看爱情肥皂剧就是一大方式,所以《甄嬛传》《芈月传》《三生三世》等电视剧才大行其道。作者那个时代虽无此电子产品消遣,但他可以在脑子里“放电影”,所以就有了第七段开头的“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接下来,作者相继用了《采莲赋》和《西洲曲》里的诗句来描述采莲盛况。江南“采莲忙”的另外一面是“恋爱忙”,因为不少男女是打着采莲的旗号来谈恋爱的,所以作者说“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采莲”可以作为出门的借口,“莲花过人头”可以作为谈恋爱的掩护,“低头弄莲子”可以掩护表白时的羞涩(“莲”与“怜”谐音,代表“爱”;“子”代表“你”,所以莲子即“爱你”之意,是表白的信号),“莲子清如水”代表对这种清纯自然爱情的喜爱与赞美。

8.心情不好

《西洲曲》虽美却非现实,眼前的荷塘“不见一些流水的影子”,连采莲也不能够;更何况不自由的社会仍牵绊着作者的心(“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夜已深(“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了,妻已睡熟好久了”),短暂的自由即将失去。所以,作者的心情再度陷入类似文章开头“不平静”的郁闷之中。整篇文章戛然而止,首尾圆合,耐人寻味。

清华大学朱自清像

正所谓“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解铃还须系铃人”,欣赏风景如同饮酒一样只能“治标”,并不能真正地缓解忧愁。那么,作者到底为什么而愁?这就有点费人神思了。正像李商隐的名句“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美则美矣,作者到底为何愁?也是千百年来,众说纷纭,答案不一,正所谓“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瑟怨华年。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

朱自清

不过,大概是朱自清离我们时代较近,资料多一点的缘故,朱自清的愁归纳起来大概有以下几点原因:

首先,家庭矛盾。与父母继母关系不好,家中孩子过多,吵闹得紧。

其次,经济矛盾。孩子多,收入薄,负担重,与家人有纠纷。

最后,社会矛盾。文章写于“一九二七年七月”,这年四月,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对工农群众挥起了屠刀。忧心国事,前途未卜。朱自清曾表示只有参加革命或反革命,才能化解心中的彷徨与痛苦。可后者不愿,前者由于家庭负担不能成行,于是文中忧愁弥漫、朦胧哀婉。

其实,原因我们不一定非要细究,从阅读的角度而言,作者不明确交待愁情原因,既可给自己避祸,也可增加一种朦胧美呢!愁思内容不提示可以愈加让文章显出断臂维纳斯般的效果,意旨遥深、回味无穷。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感谢同学作文500字 百字作文大全100字 乡村的黄昏作文 如何写写景作文 我和祖国共成长作文300字 作文捉迷藏 与朋友争论作文600字 真诚可贵作文600字 描写迎客松的作文 以秋色为题的作文 有关配角的作文素材 作文在逆境中成长 兴庆公园的作文 童年的生活作文300字 节约用水的作文800字 有关读书的作文450字 家乡食物作文 写事作文300字优秀 四季校园作文400字 我最喜爱的书英语作文 描写长白山的作文 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作文 教师节小学作文 空气污染作文600字 写人的作文好句 中国上下五千年作文 人与自然的关系作文 菊花的作文400字左右 作文中优美的句子摘抄 描写秋叶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