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新刊鲜读|周健工:新冠之后 重新发明我们的城市

2020-12-23 02:40:01
相关推荐

4

新冠病毒肆虐全球,世界上许多最繁华、最国际化、最多人口的都市,经历了一场空前的溃败。这是否意味着城市的失败?第一财经前CEO周健工在《北大金融评论》上发表文章表示,城市就是在克服各种瘟疫中成长起来的,决定城市未来的,不是高楼大厦,而是城市里的人,他们的行为的改变决定着城市往哪个方向生长。

城市经济学家爱德华·格莱泽写过一本《城市的胜利》,城市寄托了普世的美好,让人类更富裕、更智慧、更绿色、更健康、更幸福。而且城市在实现着这些美好。

但是,新冠病毒肆虐全球,世界上许多最繁华、最国际化、最多人口的都市,经历了一场空前的溃败。

城市从连接世界的枢纽,陷入封闭的渊薮。医疗体系面临崩溃,个人防护用品匮乏、呼吸机紧缺、药物和疫苗难以指望,甚至粮食供应出现恐慌。无助的政府不得不回到中世纪去,监督居民幽闭在家。

实际上,传染病如阴影随行城市化。人类通过城市来操作全球化。无论中世纪黑死病,100年前大流感,还是21世纪的SARS、MERS、禽流感,都不能阻止城市化。在没有现代公共卫生体系的时代,大流行病往往会减少城市人口,提升劳动力成本,吸引更多年轻人涌入城市。

城市就是在克服各种瘟疫中成长起来的。城市化是一种更加伟大的力量,因为城市是人类期许向往之地。无论经历多大的灾难,人类也只有在城市里,才能自我调整,在重建中展开新一轮创新。我们需要思考,城市的这一轮溃败之后,是摆脱疫情,还是去医治城市病;是简单地回到过去,还是重新发明我们的城市。

莎士比亚说过,城市即人。决定城市未来的,不是高楼大厦,不是满街跑的汽车,不是无处不在的摄像头和到处高悬的基站,也不是地下潜伏深埋的管线,而是城市里的人,他们的行为的改变。人类的行为决定着城市往哪个方向生长,长成什么样子。

个体在独处中思考,人类在疫情中适应生存的经历,将会改变他们未来的行为。

人们的消费行为在发生改变。美国和欧洲的居民储蓄都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加。宅家的人们无法外出消费,人们对未来感到不确定,开始囤积积蓄和政府救助的资金。其实欧美家庭储蓄率的增加,在疫情之前就已经明显。当疫情期间许多家庭的消费降低到最基本的需求时,人们开始思考消费的意义,生活的意义,生命的意义,以及我们所处的城市与环境的脆弱一面。人们会更在意可持续的消费方式。

工作已经不必是上班。工作从人们在城市里每天往复的物理挪移,变成了在虚拟空间的远程协作。在硅谷,推特的员工可以永久在家办公;谷歌的员工可以在家办公到年底;脸书以后半数以上的员工在家办公。而之前已经有大量的初创科技公司,一出生就是全球远程办公。当美国的跨国公司关闭总部大楼时,印度的软件与商务流程外包公司在帮助维持日常的工作,而当印度也宣布社交疏远时,400万印度码农抱着笔记本回家编程。

在旧金山湾区和西雅图这些科技中心,年轻的创业者过去十年涌向市区,繁荣了地产,也拥堵了交通。远程办公时代,搬家到郊区和更小的城镇,成为新的选择。但年轻的创意人群,依然会涌入大城市去拥抱数字经济。

城市在以新的方式造就知识阶层,人们的学习行为放大规模加速迁移到线上。全球疫情爆发前去世的美国创新思想家克里斯坦森警告说,不出十年,一半的大学关门。疫情加速了这一进程。全世界的专家对于新冠病毒的研究和探讨,疫情期间几乎全部是在线上完成交流的,反而克服了病毒和人为的障碍,启发了人们未来的研究和学习的方式。大学校园和网络教育平台,共同构成了城市的知识殿堂,也将引发学习的创新。

人们将借助于个人化的公共交通穿行于城市,避免使用拥挤的公共交通。城市管理者需要考虑,是开辟更多的人行道和自行车道,还是放任更多的私家车造成更多拥堵。城市公共交通需要无缝衔接共享出行,加上交通工具日益电动化,城市将迎来一场智能绿色交通革命。

城市空间要给人们出于安全感的社交距离。当人们走出家门,走出社区,重新加入城市熙来攘往的节奏,他们希望一种让人感到安全的场景距离,哪怕是心理上的——手机应用让人放心,在公共场合身边的陌生人,是符合公共健康要求的。

人们在疫情期间,试图建立一个自给自足的家庭经济体,在家里生产和消费,工作和学习。重启经济和正常社交生活之后,围绕家庭的消费与服务将会增加,从餐馆转向外卖和厨房,从影院转向客厅,从学校转向书房。家庭办公和学习,需要更好的设备,更畅的网络。家庭空间与设计会升级。社区是居家的延伸,人们开始更加在意体验社区的环境与服务。

城市消费者行为的改变,是重构城市经济的根本力量。人类的欲望和梦想向城市汇聚的趋势不会改变,不是在城市中心,就是在城市周边。人口在市区与郊区之间摇摆,或者跟随产业与生活方式搬迁。一些大城市衰落下去,而别外一些都市昌盛起来。人类发展的历史,就是有的城市失败、有的城市胜利的历史。

疫情在不同的国家表现不同,对不同国家的城市的影响更是不同。美国城市就业人口中零售餐饮酒店业占比高达35%,而美国的服务业中教育和医疗的比重又非常大,都是接触密切的行业。其中大量的中小企业关闭,重创城市商业的基础生态。

中国经济中制造业和建筑行业占比重较大,人员接触不密切,受疫情影响较小,而且中国许多城市依然处于工业化阶段,这就决定了中国从城市到产业受到的冲击相对较小。即使这样,城市中服务业的恢复也是相当缓慢。疫情对于中国城市的影响,要明显小于欧美的城市和较低收入的发展中国家城市。

城市规划者一直在争论,是更加集中地住在大都市里,还是分散到接近自然、邻里亲和的小城镇里。富人和穷人,老年人与年轻人,都会有不同的答案。

但城市会继续生长,在大城市与小城市之间,城市及其周边,会形成日益繁茂的城市群落,中心城区、郊区、卫星城会共生在一起。不管城市变得多么复杂,安全与自由,是人们在城市里永远的追求。

城市必须胜利。

......

本文完整版即将刊登于《北大金融评论》第四期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童年的回忆作文 托物言志作文 超越作文 英语作文模板 六年级 作文 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作文 myself作文 春节作文450字 感恩的心作文 关于秋天的作文 初二作文600字 家庭作文 坚守作文600字初中 我的烦恼作文400字 以成长为话题的作文 过年啦作文 关于长城的作文 关于快乐的作文 关于感动的作文 感恩作文500字 科学实验作文 暖作文 我学会了包饺子400字作文 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作文 我最喜欢的老师作文 我有一个想法作文 挨打作文 科技馆作文 渴望作文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