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乡村振兴在青海 互助县高羌村:一年四季都是春

2020-12-23 12:40:02
相关推荐

“这个棉被已经晒干了,叠起来收拾掉;那个棉被还有点潮湿,再铺开晒一下。待会儿,运输蔬菜的保鲜车要来了,抓紧时间去采摘蔬菜……”

一年之计在于春,对于互助土族自治县塘川镇高羌村村民们来说却不是这样。初春的暖阳下,高羌村村民们像往日一样开始忙碌了。温室大棚里除草、浇水、采摘蔬菜,日复一日地重复着这些劳作,因此,对于村民们来说,一年四季都是发展的春天。

与往年不同,今年春天,高羌村吹来了乡村振兴的春风,这股春风,让高羌村每个村民倍感温暖和振奋。

摄影:张多钧

摸石头过河,出一条产业发展新路子

在高羌村,产业发展由来已久并已成气候,温室大棚蔬菜种植让村民们富了“钱袋子”。

任何产业发展的起步阶段都异常艰难。高羌村发展温室大棚蔬菜种植也不例外。采访中,64岁的村支部书记赵延凯抽了一口烟,缓缓地说:“大约10多年前,那时候我也是村支部书记,号召大家发展温室蔬菜种植,村民们宁愿去工地当小工,也不愿意种蔬菜,都说种蔬菜苦大。”

高羌村属于浅山地区,全村398户1500多人,全村耕地面积163公顷,其中干旱山地就有56公顷,早些年全部退耕还林了,剩下的107公顷水浇地,发展蔬菜种植,必须一年到头趴在这一亩三分地上,一天也闲不下来,因此村民们觉得苦大。

此外,村民们不愿意发展蔬菜种植,还和高羌村的地理位置有关。高羌村地处西宁市和互助县之间,优越的地理位置下,村民们春季春耕完后,就可以外出打工,到了秋季回家收割农作物后,又可以继续外出打工,一年下来,钱也挣了,家里的口粮也有了。

赵延凯却不这么认为,“我们农民祖祖辈辈都在土地上谋生存,虽然时代在变化,但是我们不能把老本行丢了。”

随后,赵延凯到湖南、江苏、山东、新疆等地学习考察,看看人家如何在土地上做文章,做什么文章。

“取经”回来后,赵延凯心里有了底。一边跑市场,一边开始建温室大棚,村民们没人响应,赵延凯就动员本家的堂兄弟和村里的党员,将自己的想法一五一十说出来,总算有人愿意跟着赵延凯一起尝试新的土地营生。

一排排温室大棚建好后,第一年种植了双玉米,由于气候不适宜,连建温室的成本都没出来。第二年,赵延凯换个思路,和温室大棚种植户商量着种植西红柿、黄瓜、辣椒等经济效益好的蔬菜,一年下来,收益还算可以,但是距离赵延凯的理想目标还差许多。

“种植西红柿、黄瓜、辣椒,一年最多两茬,还把人牢牢地拴住了,最后算效益,还没有外出打工挣得好,还要继续换思路。”赵延凯很是不甘心。

抛弃粗放,必须精准种植。第三年,赵延凯将一亩地的温室大棚划分成了30个方格,每个方格大概18个平方米,每个方格上种植油麦菜、茼蒿、香菜等叶菜,每个月能种植一茬,一个方格的叶菜能卖到100元到400元不等,一年下来每个温室大棚最少能挣3万元。

从决定发展温室大棚到“取经”回来,再到后来反复试验,这个不被村民们看好的产业,在赵延凯们的不懈坚持和创新中最终以一鸣惊人的姿态展示在了村民们眼前。大家看着赵延凯温室蔬菜种植越来越红火,纷纷眼热了。

成立合作社,产业发展提档升级

眼见为实。村民们纷纷表达着想跟着赵延凯干的愿望,赵延凯也毫不吝啬地将种植的经验传授给村民,温室大棚的墙厚是多少、大小是多少、前后间距是多少。不久,一座座温室大棚拔地而起,但是问题又来了,以前就那么几个温室大棚,种植的蔬菜拉到县城就可以消化掉,一下子多了这么多温室大棚,蔬菜销售怎么办。

赵延凯和村委会其他成员一番商量后,决定成立合作社。2013年,互助县高羌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合作社实行统一管理、统一销售、分户经营的生产模式,赵延凯担任合作社理事长,为全村温室蔬菜种植户跑市场。

除了之前供应互助县市场外,高羌村温室蔬菜种植市场延伸到了西宁市,赵延凯和西宁市原海湖路蔬菜批发市场的三个老板签订了长期供应蔬菜的协议,没有了后顾之忧,村民们种植蔬菜热情空前高涨。

成立合作社,除了服务村民之外,还有一个更大的优势显而易见。“有了合作社,可以争取政府项目扶持,像是温室大棚的塑料,以前冬季的草帘子,现在更新了的棉被卷帘机,这些都是跑来的项目扶持,这为村民们节省了很大一部分成本。”赵延凯乐呵呵地说。

这不,就在去年,合作社争取到了各级农牧部门的扶持,新建了10栋高标准的冬暖式温室大棚,每栋温室大棚的造价是22万元左右,用赵延凯的话说, “如果个人建这样的温室,没人有这个能力,这就是合作社优势的展现。”

同以前的土温室相比,冬暖式温室的温度、湿度都更适应蔬菜的生长,这样的温室也成了村里的抢手货,村民们抢着租赁,一年的租金也只有3700元,仅仅是一个温室大棚一年收益的零头。

就目前的形势而言,高羌村温室蔬菜种植已趋于饱和。全村107公顷水浇地中,53公顷耕地种植了树苗,只有53公顷耕地发展蔬菜种植,通过这么几年的发展,全村现有土温室317栋,冬暖式温室10栋,每栋温室大棚占地0.067公顷,每栋温室大棚前的露天蔬菜种植占地0.067公顷,加上今年要施工建设的20栋冬暖式温室大棚,意味着以后,高羌村最多还能建50栋温室大棚。

赵延凯也深知如今面临的问题,不再是一味地增加温室大棚的数量,而是让产业发展如何提档升级增产,“现在村里的温室大棚,还是以土温室为主,刨去土温室蔬菜产量先不说,就光说工作环境,冬暖式温室就要甩出我们这些土温室一大截,我们每天在土温室干活待久了,就去旁边的冬暖式温室转悠,一进到冬暖式温室,感觉身心豁然开朗,身体也舒服了。因此,我们今年的重点工作,就是借乡村振兴战略的春风,将我们的土温室逐步更新成冬暖式温室。”

能主动意识到问题,解决问题。高羌村温室蔬菜种植产业何愁不旺,高羌村产业发展提档升级增产正阔步前行。

得益于产业,群众成最大收益者

走进冬暖式9号温室大棚,整齐排列大小一致的方格映入眼帘,方格上的蔬菜长势茂盛,吴有胜的妻子正在采摘茼蒿。村里每天都有两趟车往西宁运送蔬菜,上午刚将油麦菜采摘好拉走,吴有胜的妻子就忙着采摘下午要运送的茼蒿。

早些年,村里温室大棚蔬菜种植火热的时候,吴有胜夫妻俩想着也弄一个试试。但是,当时孩子还小,没人照顾,妻子就留在家中照顾孩子,吴有胜一年外出打点零工,维系家中用度。

这两年,孩子去上学了,妻子腿疼腰疼,不能外出务工,就闲了下来,在家中无所事事。好在去年,村里建了10栋冬暖式温室大棚,面向村民出租。

一听说这个好消息,吴有胜夫妻俩合计着租一个温室大棚,“我一年外出打工,媳妇在家也是闲着,照料一个温室大棚不成问题,只需要每个月将菜种上,定时通风、浇水,菜长好了,专门有人来拉,我们数钱就行了。”吴有胜满心喜悦。

从去年承租了温室大棚,吴有胜的妻子有的忙了。每天在温室大棚,要么除草,要么浇水,要么就是采摘蔬菜,忙里忙外虽然辛苦,但是一年下来,一个温室大棚加上外面的露天蔬菜种植,一年下来赚了3万块钱,应了“好日子是奋斗出来”的这句话。

冬暖式温室大棚的前面是一块宽阔的耕地,本应是春耕农忙时节,地里却看不到任何的身影。原来,这块地是今年要建22栋冬暖式温室大棚的用地。

今年要建的22栋冬暖式温室大棚,是乡村振兴战略产业扶持项目,省农牧厅下拨资金240万元,海东市下拨资金100万元,互助县下拨资金70万元。 22栋温室大棚建成后,将不再向一般村民租赁,而是面向村里贫困户出租,使贫困户也有持续发展的产业。

高羌村属于一般贫困村,全村398户中贫困户只有19户,意味着今年的22栋温室大棚建起来后,每个贫困户至少能分到一栋,届时,贫困户依托温室大棚也能实现如期脱贫。

村民增收,贫困户脱贫,高羌村温室大棚蔬菜种植产业借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春风,村民成了最大的收益者。

【记者感言】

高羌村蔬菜大棚产业的发展,让记者对“思路决定出路”这句话有了更深刻的理解。10年前,一个偏远的小山村,村民年复一年在土地上谋生存,一年下来,耕地上打的粮食仅够一家人一年的口粮。10年后的今天,还是这片土地,不一样的是村民依靠这块土地富了钱袋子,家家户户盖上了小洋楼,买上了小轿车。10年前后的变化,怎样形容也不过分,而这其中的变化离不开基层党组织的带领,离不开能人的影响与带动。

从高羌村的发展轨迹不难看出,村级党组织在其中发挥的作用。赵延凯作为村党支部书记,充分发挥带头作用,为村里跑项目、跑市场,村民不支持的情况下发动党员,当村里的温室大棚蔬菜种植产业步入正轨后,积极吸纳更多村民,一同发展,共同致富。

(来源:青海网络广播电视台)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最感人的作文 榜样作文六百字 看春节联欢晚会作文 关于学习的叙事作文 防溺水作文50个字 国庆节畅想作文 春天作文350字四年级 什么小传作文600字 记事的作文四百字 丢掉烦恼作文600字 仓鼠观察作文 笑对失败作文 作文素材和感悟 我最思念的一个人作文 杨梅的作文 走好人生路作文 关于机器人的英语作文 多年以后作文 我的学校作文800字 400字以上的作文 夏天的炎热作文 忧患意识的作文 自强不息的议论文作文 我的愿望一年级作文 我最喜欢的科学家英语作文 描写老师作文的结尾 三年级作文同步作文 蜘蛛织网的过程作文 介绍温州作文 此情长留心间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