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浅谈《论语》中的“三人行 必有我师焉”

2020-12-23 16:40:01
相关推荐

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出自《论语学而》。原文是: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二三人行

三人是什么?自己是一个,一个善人,一个恶人。

三必有我师

除自己之外,那两个是老师。

为什么?善人启发我,他的善心善行我有没有?有,永远保持,发扬光大;没有,要发心,要向他学习。那个恶人也给我做示现,他的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我有没有?有则改之,无则嘉勉。他是我的善知识,哪来的过失?过在自己。善心善行发不出来是自己的过,恶心恶行改不过来,是自己的过。

善人,我们向他学习;恶人,我们改过自新。人见不到自己的过失,很容易看到别人过失,别人是我们一面镜子。看到别人过失立刻想到我有没有,造作过失的这个人他就是我的善知识,我的善友,为什么?我看到的时候能够反省,我能得利益。

岳飞是我们的老师,值得我们尊敬;秦桧也是我们的老师,也值得我们尊敬。岳飞教导后人尽忠报国;秦桧教人不要当汉奸。大家看到那个样子,不敢谋害忠臣,他是不是教育无量无数的人,他教他们不要做坏事,做坏事像我这个下场。他们两个都是民族的老师。这就是善恶皆善,没有不善的。

秦桧这个教化的效果绝对不亚于岳飞,岳飞教人尽忠报国,人家只是尊敬,真正尽忠报国的人并不多;秦桧教人不敢做坏事,人家看那个样子真的起了警觉心。两个都是民族的老师,就是你从哪个角度去看。这是我们在这个世间生生世世要学习的。

所以孔子讲“三人行,必有我师”。我们在这一生当中,在这一天当中从早到晚,我们所接触到的,人也好、事也好、物也好,都是这两面。如果在双面都能得到好的学习,我们这一生的修行一定非常圆满,会节节上升。

你才真正晓得善人恶人、顺境逆境都是磨炼自己的,都是成就自己的,这个里面决定是平等,没有差别。我们今天讲禁得起考验、禁得起折磨,在这里面炼我们自己的清净心,炼我们自己的平等心,极不平等里面磨炼自己的平等心。

所以用这个的态度来学习,个个一生当中都证得无上菩提。没有什么秘诀,就是三人行必有我师。佛教没到中国来之前,中国这些老祖宗、古圣先贤知道。

四两个老师 一个都不能少

《六祖坛经》,你看看惠能大师见五祖的时候,那时候他刚刚学佛,他也没有出家,不但没有出家,连三皈依也没受,遇到学佛的居士,居士们对他这种聪明、悟性非常赞叹,劝他到黄梅去参礼五祖,他就真去了。他跟五祖说“弟子心中常生智慧”,这是证明。为什么他见色闻声,六根接触六尘境界,生智慧不生烦恼,这是什么原因?我们学佛要在这个地方学,没有别的,就是他能够把,我们讲至少他已经把分别、执著放下了,起心动念还没有放下,为什么?他还没有大彻大悟,明心见性,所以他那个境界是菩萨境界,不是普通的境界。

善知识在哪里?遍地都是,这个道理不但佛说得这么好,中国古圣先贤也知道,也说出来。孔子在《论语》里面讲: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三个人行,这是举比喻,三个人在一起,三个人是一个善人、一个恶人、一个自己,这叫三人行。必有我师,善人、恶人都是我的老师,善人我要跟他学,恶人,看到他作恶的时候我知道那个不对,我想到我不能跟他作恶,他是我的老师,他教我不要作恶。所以恶人帮助我断恶,善人帮助我修善,两个老师,一个都不能少。所以一个是顺境、善缘,一个是逆境、恶缘,统统是善知识,统统都在那里说法,都在那里讲因讲果:善人,善因善果;恶人,恶因恶果。你天天在熏修,天天在学习,所以不生烦恼,只生智慧。

五情与无情 同圆种智

“三人行,必有我师”,教我们这样学法,成就世间一切善法。所以,善人、恶人全是老师。我对老师的恭敬是平等的,对老师的供养是平等,这就对了。可是佛教导我们的,有情众生都是佛菩萨、都是善知识,有情众生包括动物,连蚊虫蚂蚁都是诸佛菩萨示现的,都要礼敬,都要供养。这比三人行的范围扩大太多了,不但动物,还有植物,树木花草、山河大地。为什么?“情与无情,同圆种智”,那就是所有一切自然现象是佛菩萨示现的,全都是教我们。

为什么?你看这个地方很美,风景很好,山河大地教你什么?不起贪恋;这边环境非常不好,很恶劣,不起怨恨,你在这里头把贪嗔痴断掉。树木花草、山河大地都是老师,都是佛菩萨。这个我们中国学说里头没听说过,佛经里头有,你在这个环境里头修学你怎么会不成功?像宗门大德开悟的人常讲,佛性在哪里?佛在哪里?头头是道,左右逢源,我六根所接触的没有一样不是。

六境缘无好丑 好丑在心

现在这个社会修行能成功,那真是大修行人,那是真正的成功,你能禁得起挑战,能禁得起诱惑,这是诸佛菩萨不能不佩服的。环境对一个修行人来讲,真修行人都是有利的、好环境,愈是艰难,愈是险恶,成就愈殊胜,成就愈坚固。所以我们遇到逆境生欢喜心,我能突破,你不能突破就被淘汰掉了。遇到顺境更要突破,顺境不起贪恋,逆境不起怨恨,你看都是淘汰你贪嗔痴三毒的。蕅益大师说:“境缘无好丑,好丑在于心。”境是物质环境,缘是人事环境,这里头没有什么好不好,问题在你自己。好丑在于心,你自己的心念,关键在这里,与外头不相干。你真有道心的话,统统成就,顺境帮助你断贪痴,逆境帮助你断嗔痴,全都是帮你断三毒烦恼的,你成就了。

《无量寿经》云:“忍力成就。”顺境不起贪恋的心,逆境不起嗔恚心;顺、逆境界当中都保持著自己清净心跟平等心。所以“忍”绝对不是专对逆境讲的,那你就错了。自古以来修行人被顺境淘汰的不知道有多少!说老实话,顺境比逆境还要可怕。

宗门大德所谓的,只要你定功真正成就了,六尘、五欲、七情天天围绕著你,如如不动,那叫真的定。弥勒菩萨,耳朵旁边有个小孩,拿著东西掏他耳朵。这是什么?在耳根,就是声尘,表声尘。应该是什么?应该是五个小孩,六个小孩、七个小孩都可以,五个小孩代表五欲,财色名食睡;六个小孩代表六尘,色声香味触法;七个小孩代表七情,七情五欲,它是这样的。那弥勒菩萨叫修定,你看七情五欲一天到晚围绕著他,他笑咪咪的,如如不动,不受它干扰。这叫大定,这叫大智,大智、大定它才管用。离开五欲、七情、六尘,那个定不是真定,没经过考试的定。

七顺境不起贪恋逆境不起嗔恚

(一)顺境不起贪恋

顺境不起贪恋比逆境不起嗔恚还要难,这个我们一定要懂得。一般普通人非常贪恋,财色名食睡。

莲池大师曰:人知好利之害,而不知好名之为害尤甚。所以不知者。利之害粗而易见;名之害细而难知也。故稍知自好者,便能轻利。至于名,非大贤大智不能免也。思立名则故为诡异之行;思保名则曲为遮掩之计。终身役役于名之不暇,而暇治身心乎?昔一老宿言:“举世无有不好名者”,因发长叹。坐中一人作而曰:“诚如尊谕,不好名者唯公一人而已。”老宿欣然大悦解颐;不知已为所卖矣。名关之难破如是哉。

有点文化的人贪恋名家字画古玩;这都是贪心。莲池大师在《竹窗随笔》警示我们:贪恋这些古玩也是要堕落的。今人于一彝一罂、一书一画,其远在上古者,出自名家者,平生歆慕而不能致者,一旦得之,则大喜过望,忻然慰曰:“此某某所递互珍藏者,今幸入吾手矣!”曾不思旷劫以来无酬价之至宝,何时入吾手也?况世玩在外,求未必获,至宝在我,求则得之,亦弗思而已矣!

莲池大师云:“人初出家,虽志有大小,莫不具一段好心。久之,又为因缘名利所染,遂复营官室,饰衣服,置田产,畜徒众,多积金帛,勤作家缘,与俗无异。曾见深山中苦行僧,一出山来,被数十个信心男女归依供养,遂埋没一生。况其大者乎?古谓必须重离烦恼之家,再割尘劳之网,是出家以后之出家也。出前之家易,出后之家难,予为此晓夜惶悚。”

莲池大师的一个同参道友,多年在深山里面修行,自以为心地很清净,如如不动。城里面这些学佛的居士,知道这个人,把他请下山,请下山住到城里面去,城区热闹他就迷了。跟莲池大师见面,莲池大师就跟他讲,他说有这么一个人,在深山入定,以为功夫成就了,一下山之后就迷在五欲六尘里头。他就问是谁?莲池大师说,就是老兄。这个意思就是告诉他,初学禅定是要在深山,远离城市;真正禅定要在市廛,你真正禁得起考验。你去接触一下,如果不行赶快回去;真禁得起考验,不动摇,行,出来教化众生,行菩萨道。这就说明他功夫没成就,一下山就被染污了,这些我们自己要时时刻刻警惕自己。

世人之所蓄积,有人夺得去,吾带不去者;有人夺不去,吾亦带不去者;又有我带得去,人夺不去者。金银财宝、家舍田园,此人夺得去,吾带不去者也。博学鸿才、技艺智巧,此人夺不去,吾亦带不去者也。若夫吾带得去,人夺不去者,唯有修善与福耳。修善到极处,能使百神拥护;修福到极处,能使火不能焚,水不能漂。善者福之基,福者善之应。

(二)逆境不起嗔恚

古人云:“一念嗔心起,火烧功德林”大小乘经论里面常常告诉我们,贪嗔痴叫三毒烦恼。这三种是最严重的病毒,内有三毒,外面才会受病毒的感染。内里头要没有三毒,外面的毒害再严重也不会感染,这个道理要懂,这是事实真相。嗔恚尤其重要,中国古人常说:“小不忍则乱大谋。”世出世间的事情,大事要大的忍耐,小事要小忍。不能忍,这个人世出世法都不可能有成就。我们细心观察我们周边的这些人物,这个人有很大的耐心,能够忍辱,他会有大成就。他要什么都不能忍,我们知道,世出世法他一无所成。为什么?他没有耐心,一般讲禁不起考验,他很难成就。《金刚经》曰:“一切法得成于忍”。所以功德不容易修,决定不能有嗔恚,有嗔恚对别人伤害很小,对自己伤害太大太大了。为什么?把自己所修功德全部毁掉了。佛在经上比喻,你所修的功德,就像你自己造林一样。你看看如果你要造林,你要用多少心血,用多少时间来培养这些树苗长成大树,这块土地变成森林,谈何容易!但是一把火就把这整个森林烧毁掉了。某个地方大火烧山,千百年的森林一把火烧完了。佛用这个来做比喻,我们修功德很不容易,一发脾气,功德完了。功德是什么?功德是戒定,因戒得定,因定开慧,戒定慧是功德。一发脾气戒定慧都没有了,全完了。修行人最怕的就是嗔恚,功夫也就在这个地方锻炼。

顺境不起贪恋,逆境不起嗔恚。顺境逆境,善缘恶缘能保持平常心,这人功德成就了。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表白小作文 冬天作文 乡情作文 元旦作文 心愿作文600字 感谢父母作文 高考优秀作文 礼物作文 消防安全作文 今天我当家作文 窗外作文600字 小作文给对象 梅花作文 我的好朋友作文 说明文作文 我的自画像作文 笑死人的高考零分作文 我的烦恼作文500字 700字作文 写给女朋友的小作文 关于坚持的作文 坚持作文 熟悉的陌生人作文 作文过年 关于学习的作文 作文怎么写 作文大赛 英语小作文 说明文作文600字 作文开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