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为了不能忘却的纪念|聚焦“5·12”汶川地震的八部纪录片

2020-12-24 03:00:01
相关推荐

珞思影视研究组

又到“5·12”,汶川特大地震已过去10年。

10年前,汶川留下刻骨铭心的创伤,无数人为之震颤、为之哭泣。而今,汶川更像是一扇自信自强的窗口,映照着中华民族挺立不屈、矢志复兴的新传奇。残垣断壁旁生长出美丽宜居的新生活,这是彪炳人类救灾史的罕有范例,更是今日中国砥砺奋进的生动见证。

十年间,一批又一批创作者将镜头对准了这段历史。正值汶川大地震十周年祭,回忆,是最好的纪念方式;好好生活,是对逝者最好的悼念。

《川流不息》:历时十年拍摄六位汶川地震孤儿

国内首部聚焦“5·12”汶川地震孤儿成长历程的纪录电影《川流不息》,今日将在腾讯、优酷、爱奇艺同步上线,央视也将播出剪辑版。该片由摄影家、纪录片导演焦波耗时十年拍摄完成,真实记录了汶川地震后六位孤儿的经历,见证他们从废墟中站起,一路跌跌撞撞地长大。

十年间,焦波一共重返灾区38次,有时候一住就是半年,连春节都和孩子们一起过。孩子们成长中的每一次重大事件,他都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深耕乡土纪实题材多年,焦波的镜头朴实无华,最大的特点就是真实。开心或发脾气,灾难的伤痛或成长的迷茫,都一览无余地展现在镜头前。

在焦波的指导下,六个孩子都拿起相机和DV,记录他们身边的人和事。《川流不息》中展示了不少孩子们拍摄的作品。

王晰特别疼爱妹妹王海奕,妹妹就是他的主要拍摄对象;刘明富擅长抓取人物瞬间,比如孩子们从废墟上往下跳、做作业的小孩发现不会做了的停滞瞬间;何文东拍得最勤,有次听说附近有人落水,他抓起相机就去拍现场;何美君身体有残疾,只能用左手拍片,拍出来的地平面往往是斜的,却有不一样的效果;廖岑兼具导演和主持的才华,在一段录像里,他轮番介绍家里人,他说爷爷喜欢“抽点小烟喝点小酒”,姑妈是“大喇叭”,管教他特别严……

在焦波看来,六个孩子有独特的眼光,“没有经历过大灾大难的人,很难拍出他们那种感觉”。

《汶川十年·我们的故事》:

展现川人灾后的顽强不屈

5月10日-14日,由四川广播电视台摄制的人物纪录片《汶川十年·我们的故事》,于每晚10点在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播出,聚焦“5·12”汶川特大地震中普通但又不平凡的个人和群体,展现四川人经历灾难后顽强不屈的精神。

纪录片拍摄期间,导演组分别前往北川、青川、映秀、什邡、汉旺、彭州、都江堰等地调研,通过影像纪录,让观众体会四川人在经历灾难后的不屈和顽强,在人物的成长故事中获得生命的感悟、生活的智慧和灾难的启示。

全片分为《寻找向日葵》《代国宏》《映秀母亲》《迁徙的家园》《林兴聪的全家福》五集。

《寻找向日葵》以心理专家王洁玉寻访昔日伤残少年为线索,串联起一组追逐阳光的青春面孔,让观众看到十年来,在社会各界无私援助下,努力走出心理阴霾、重树生活信心的少年群像。《代国宏》的主角代国宏在地震中失去双腿,此后曾在残疾人游泳比赛中拿过金牌,镜头中的他有坚强的一面,也有痛苦、彷徨的一面,他的打拼故事也因此更加真实、感人。《映秀母亲》记录了映秀再生育母亲陈秀蓉一家的日常生活,主人公一家在积极乐观生活的同时,也努力修复着地震带来的伤痕。《迁徙的家园》聚焦辞别故土、努力适应新家园的羌族村民等。《林心聪的全家福》则表现了一个地震后组合家庭敢于正视磨难,拥抱新生活的故事。

《无障·爱行动》:

那些地震中致残的人们,过得还好吗?

逝者已去。那些从地震中幸免却永远致残的人们,他们的生活又过得怎样?在这个特殊的时间节点上,凤凰卫视《名人面对面》节目组发起“无障·爱行动”,这是一次关于“爱”的行动,也是一次对“无障碍环境”的体验与探索。

5月12日,中国首部无障碍体验式系列纪录片《无障·爱行动》正式开播,一周一更,在腾讯、优酷等主流视频网站全线上线;将联合深圳市信息无障碍研究会一同发布slogan“支持无障碍,共同享未来”。

“创伤还在那里,虽然难以抚平,也不可能被彻底忘却,但他们慢慢可以与之相处,就像是人生的一本影集,放在那儿,但生活还要继续。”制片人张燕说,“不仅是残障人士,无障碍环境和每一个人都有关系。”

通过和主创团队、名人走进残障人士的生活,体验缺乏无障碍设施带来的种种不便,张燕表示,无障碍环境建设不仅仅是硬件设施的提供,“更多的是大家的心理”。“比如说我们遇到残障朋友的时候,很可能不知道该以何种方式对其进行帮助。”张燕说,这也是制作节目的初衷之一。

张燕表示,《无障·爱行动》不是一次性播出的纪录片,现在已经抱着促成下一季的想法,与残联密切合作,把无障碍环境这一议题继续深入推动下去。

《1428》:折桂威尼斯电影节的写实记录

2009年,第66届威尼斯电影节。参加地平线单元角逐的、关于汶川地震的纪录片《1428》获得纪录片大奖,由中国导演杜海滨执导。

《1428》的片名来自于地震发生的14点28分,杜海滨表示:“汶川地震之后,我觉得应该去做一点事情,就去了震区,当时并没想拍一部电影,在那里也主要是帮助一些孩子和一位母亲,把他们从震区带了出来。但到了第五天,我慢慢开始有一些想法,希望纪录下一些场景和事件,于是有了这部纪录片,真实地记录现实,是一个影像工作者的职责。”

杜海滨用近乎白描的手法,展现了一场灾难对于人们生活的改变和人们在灾难中表现出的人性的荒谬。令人印象深刻的镜头有许多,比如受灾最为严重的县城北川到处都是络绎不绝的游客,在几万人顷刻丧生的废墟前拍照留念,而兜售各种纪念品的当地居民来来往往……

与一般灾难性纪录片过分渲染灾难的残酷与破坏不同,这部纪录片因为展现了灾难过后不同人物各具特色的人生态度而获得大家的一致认可。

《劫后》:挖掘震后普通家庭的生命力量

《劫后》是出品过《士兵突击》的知名导演舒崇福的纪录片处女作,“地震后,大家都在拍死亡,而《劫后》是在拍生——大灾大难前,生命不息的精神。”它没有对灾区和灾民的泛泛而谈,只是抓住震后一个普通家庭来挖掘生命的力量,以及中国人在面对大灾难时的乐观态度。

谈起第一次拍摄的纪录片《劫后》,这位多次荣立二等功的电视剧导演坦言就是“碰上了”:“5·12地震,我们5月14日到了北川县城,本来打算拍剧、拍救援,于是跟着部队进村入户,“我看到一个80多岁、满头白发的老太太,在废墟上挖东西,然后对我灿烂地一笑。我瞬间就像被雷打到了一样,全身发麻,一下就被打动了。我不知道你们有多少人去过地震现场,反正我当时一直见到死人,直到遇见刘婆婆,才感受到人的生命力和那种活的状态,于是我决定——我要拍这老太太!”

这部作品先后斩获第十届四川国际电视节 “金熊猫奖”、第十五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最佳亚洲纪录片金奖、第八届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大会的评审团特别大奖,也是在英国BBC播过的一部有关中国“5·12”地震题材的纪录片。

《独·生》:入围奥斯卡的汶川失独家庭故事

2008年四川地震,数千家庭失去了家中唯一的儿子或女儿。地震后,国家针对灾区制定了特别政策鼓励和帮助失去独生子女的家庭再生育。随后的几年,这些经历中年丧子的父母们用截然不同的方式继续着自己的人生。

《独·生》采取了客观观察与跟拍的方式纪录了三个地震失独家庭试图重建家庭的旅程:

第一个家庭蒋家失去了念初二的儿子,几年后家中幸运地诞生了一个调皮的女儿。虽然收入微薄,但他们极力地为女儿提供无尽的爱与物质支持。第二个家庭方家的女儿没有逃出高一(3)班的教室,而他和她均年事已高,丧失了再生育的能力。她决心领养一个女儿并在寻女之路上历尽挫折,而他顾忌自己的高龄,而使得两人在讨论这个家中最重要的话题时产生了严重的隔阂。孤家寡人的顾家已完全不成家,她失去了丈夫、女儿以及几乎所有至亲。她试图抛开所有的尘事欲念,皈依佛门。

在2014年6月8日,由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主办的第41届学生奥斯卡奖颁奖仪式上,来自中国四川的留学生母子健,以反映汶川大地震灾后家庭重建的《独·生》,获得纪录片单元铜奖,从而具备了参选2015年度第87届奥斯卡奖的资格。

《活着》:灾后心灵重建更重要

在纪念“5·12”汶川地震四周年之际,由导演范俭创作的再生育题材纪录片《活着》诞生。

汶川地震后,6000多个家庭失去骨肉,政府免费提供给这些家庭生育二胎的机会。母亲们普遍高龄,身体条件不太好。那些艰难走在以“生育”弥补“逝去”之路的家庭,被范俭拍摄到了。

范俭导演的这部纪录片《活着》,讲述大地震后失去孩子的新建小学学生家长再次生育的艰难历程——人到中年,经济压力,身体状况差,对地震中遇难孩子从未停止的思念……都让再次养育一个新生命的尝试变得更加艰难,而一个新的生命又似乎能够成为缓解上面这些问题的关键突破点。

可贵的是,纪录片《活着》展现以上现实的同时,仍保持了明快的叙事节奏,并通过片中主人公不时自然表现出的幽默,避免惨痛经历的过度表现,而把观众的注意力始终吸引在影片所记录的这个过程中。

这部纪录片耗时2年完成,长约79分钟。导演范俭介绍:“这些家庭为什么选择再生育,为什么不接受收养孩子?为什么面临重重困难用尽各种办法也要再生育?这是我们要探求的。而我们关注的重点不仅仅是生育本身的进程,更是在生育背后对待生命的态度。”

《四川大地震:被封印的瞬间》:以展品诉灾区记忆

本片是NHK在四川大地震一周年之际播出的系列片之一,通过对“汶川大地震博物馆”各种展品的介绍,以及对当事人的采访,描写震灾中的动人故事,以及当时灾区的现状。值得一提的是,本片采访了北川县宣传部副部长冯翔,忍着丧子之痛埋头工作、为地震博物馆建馆而奔波的情形,这是冯翔自杀前不久最后的珍贵记录。

建造“汶川大地震博物馆”的是四川实业家樊建川。他为了通过民众的日常生活,向后人展示家乡所遭受的这场空前的灾害而决意建馆,震后不久,便向灾区派遣工作人员,四处收集各种物品,迄今为止收集到的展品,共有5万件。

本片制作组为采访每件展品的由来而深入灾区,是第一家获得特别许可,进入受害最严重灾区的海外媒体。在那里,从5月12日以来,数千遗体依然长眠在废墟之中。

震后一年,人们的内心伤痛仍未法愈合,但与此同时,瓦砾中嫩草萌芽,灾民居住区内,奇迹般获救的孕妇,产下健康的婴儿。本片通过对博物馆展品的采访,述说展品背后的故事,并加之独家报道的映像,鲜明展示震灾一年后的灾区现状。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关于国歌的作文 初三语文作文800字 花作文500字 青岛景色作文 使我快乐的一件事作文 成功的作文400字 一次难忘的家长会作文 关于母爱的作文300 有关选择的作文素材 二年级短作文 中考英语作文多少分 鼓浪屿的作文300字 春天写景作文 初一期中考试语文作文 关于旅游的作文800字 诚信伴我成长作文400字 读水浒传有感600字作文 台儿庄古城作文300字 描写布达拉宫的作文 小事不小作文开头 保护环境的作文四百字 全国卷二语文作文 干农活作文400字 再给我一次机会作文 回味的作文 我的家风作文500字 我的学校作文700字 五年级作文漫画老师 绿水青山图作文 闲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