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刘震云轻视莫言 恭维王朔险翻脸 马未都:刘 王不是“正经人”

2020-12-24 22:10:01
相关推荐

凭借文学作品改编成电影而一炮而红的除了“京圈朔爷”王朔,还有刘震云。1993年,刘震云创作的《一地鸡毛》被冯小刚拍成了电视剧,刘震云拿到了8万块的报酬,虽然没获得大奖,但让刘震云名声大噪。

但谁能想到,原本普普通通的农家小子,今后会成为文坛大咖,刘震云的前半生,一直在不同的身份之间转换:从最开始普普通通的农村小子,到后来参军成为军人,复员后当过教师,紧接着参加高考成为河南高考状元,被北京大学录取,一路开挂,升级为文坛大拿。

农家小子的“文坛大咖”的升级之路

刘震云,1958年5月生于河南新乡延津县,普普通通的农家小子,家境清贫。1973年,15岁的刘震云产生了离开家乡的想法,不久后,他报名参军来到了甘肃酒泉。

在他后来的小说《新兵连》里,他写道,茫茫戈壁滩上,四年军旅生涯的痕迹是如此的清晰可见。后来刘震云慢慢发现,军队生活并不是最终归宿,只有考上大学才能出人头地。于是,1978年的5月,20岁的刘震云回到了老家河南。在塔铺中学一边做民办教师,一边复习功课,准备参加刚刚恢复的高考。

1978年,刘震云成为整个河南省的高考状元,在北大四年的时间里,刘震云更加坚定了自己从事文学创作的理想,在北大校刊上他发表了自己的处女作《瓜地一夜》。

北大毕业后,1982年24岁的刘震云一边在报社上班,一边继续摆弄自己喜欢的文字,潜心于文学创作。五年后,1987年,刘震云在《人民文学》上发表短篇小说《塔铺》,遂引起文坛瞩目。

1990年时,刘震云发表了他的中篇小说《一地鸡毛》。同行知名作家曾经评价说,这是一部琐碎人生的范本。将小市民鸡毛蒜皮的生活展示无疑,随即在文坛上,在读者中这部小说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在北大时期,刘震云最大的梦想是做“现代的鲁迅”,在毕业后,他成为了一名作家,后来结识了冯小刚,他又成了一名编剧,好友王朔曾经这样评价刘震云:“我很善于自省,所以活得比较辛苦。我不像刘震云老师,他总是让别人辛苦。”

在好友冯小刚的鬼斧神工下,刘震云多部作品被改编成电影,其中《一地鸡毛》、《手机》、《一九四二》最为成功,刘震云身价也水涨船高,如今的刘震云,已经是上市公司的股东,可谓是文商“两开花”。

嘲讽莫言,给王朔挖坑

自 2012年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以来,关于他的言论从未停止过,瑞典著名汉学家、诺贝尔文学奖终审评委马悦然评点莫言说:“莫言非常会讲故事,太会讲故事了。他的小说都是很长的,除了在《上海文学》发表的《莫言小说九段》。”,“我感觉他写得太多了,他的书有现在的一半厚就更好了。”他还曾亲自对莫言说:“你的小说太长了,你写得太多了。”

有褒就有贬 ,在一次采访中,记者问刘震云如何看待当今文坛现状,他直言不讳回答道:“莫言能获奖,表明中国至少有十个人,也可以获奖。”

巧合的是,2011年刘震云与莫言等共4人都同时获得国内文学奖的最高奖项茅盾奖,这句话背后的内涵自然是不言而喻。

“这就好像两个找到新娘的人对着光棍在谈洞房花烛夜的得与失,你让坐在下面的光棍弟兄情何以堪。”

接着他又话锋一转:“问题是也许光棍弟兄不觉得这样的婚姻是他人生最终的目的。”

诺奖虽然诱惑很大,但并不是人人趋之若鹜,对于刘震云而言,并不愿意为了写作而写作,相比之下,他更喜欢倾听作品所传达的声音。

众所周知,刘震云、王朔、马未都是“铁三角”,原本身为文化学者的他,在对收藏产生浓厚的兴趣后,便淡出了文坛。他曾经这样评价两位好友:“王朔、刘震云,他俩都不是“正经人”,只有我自己是好人。”

显然这句话是对好友的调侃。在《圆桌派》中,马未都分享了一件刘震云与王朔之间的趣事:

“刘震云最会挖坑,挖王朔的坑:王老师,小说写得非常不错,王朔说不行,写不好写不好,过去了。每天吃中饭,因为吃饭都在,那时候做笔会嘛,都在那个食堂里吃,那时候食堂也没说像现在都是摆上席,就是一人一份端在一起。第二天同样的话还说,王老师确实我觉得你小说写得好,王朔说真的写得不好。第三天还这样夸,王老师我是真心的话,你的小说写得是真好。然后王朔第三天就说,我是觉得我小说写得不错。你瞧,我在桌子上呢,刘震云当场就把脸翻过来对我说,一般人最多就扛住三天。哈哈,然后王朔就扛到第三天,对吧,让人恭维的。”

正是这种“恭维”(坑人)的方式,差点让两人翻脸,为此,王朔也曾经这样吐槽过刘震云:刘震云比冯小刚还要“狡猾”。

中国版《百年孤独》——《一句顶一万句》

2011年,刘震云凭借《一句顶一万句》,获得了茅盾文学奖。从青年时代创作《塔铺》、《一地鸡毛》等中短篇,到中年开始创作《一句顶一万句》、《我不是潘金莲》等长篇小说,刘震云在写作这条路上,越写越能体会出写作的滋味。

一句顶一万句¥39度小店月销53购买

《一句顶一万句》被称中国版《百年孤独》,是刘震云的一个成熟、大气之作。

著名评论家 白烨说:

这是注重人性的细微神经和生活的内在肌理的文学书写,而语言本身就含带了意味,言况本身就体现了审美。小说何以是语言的艺术,刘震云的这部作品既是一个个人化的阐释,又是一个典型化的示范

《一句顶一万句》洋洋洒洒几十万字,生动地刻画出中国人的生存境遇。与外国人身上背负的十字架不同,中国人身上背负的十字架不是宗教而是语言。这部稍嫌琐碎的小说,用不断出场的人物来说明,在中国,语言是一个人气脉里最厚重的东西。语言这个东西的顺畅流淌很玄妙,不能靠血缘,不能靠爱情,不能靠道德,不能靠等级划分,甚至连机缘也靠不上。

读《一句顶一万句》,常想到《水浒》,千年以来,中国人一直在如此奔走,这种眼光是中国小说的"国风","国风"久不作矣。

如果你对刘震云的作品感兴趣,《一句顶一万句》绝对不容错过,点击上方链接,读一读吧!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如何写好作文 我的春节作文 写秋天的作文 熊猫的作文 作文我的梦想 军训作文 材料作文 关于幸福的作文 关于亲情的作文500字 我想对你说作文400字 以劳动为主题的作文 关于宽容的作文 运动会作文600字 关于大自然的作文 我和我的祖国作文 关于冬天的作文 清洁工作文 状物作文 优秀作文开头 春的作文 感恩父母作文300字 三年级植物作文300字 我的家乡作文200字 六年级第一单元作文 榜样的力量作文 关于雨的作文 写猫的作文 植树作文 作文书 关于爱的作文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