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追忆高校的逝水流年:从华中工学院到华中科技大学 传奇从未间断

2020-12-25 21:35:01
相关推荐

翻开新中国的高等教育发展史,有一所高校注定会载入史册,有一所高校注定会被人们永远铭记,有一所高校注定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的传奇……这所大学就是原四大工学院之首——华中工学院。对于这所高校,你们了解多少呢?今天笔者就为大家介绍下华中工学院的前世今生。

华中工学院是集中了原来我国南方的几所大学——武汉大学、湖南大学、广西大学、南昌大学的机械、电机、动力等工科院、系的师生和设备于1953年建立起来的,华中工学院在1988年1月更名华中理工大学,2000年5月26日,华中理工大学、同济医科大学、武汉城市建设学院于合并成立华中科技大学,学校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首批列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和国家“985工程”建设高校之一,设有研究生院。

1.华中工学院的组成

1953年5月,高等教育部在审定中南区高等院校院系调整方案时,决定将筹建中的华中工学院、中南动力学院合并为一校,撤销中南动力学院的建制,把华中工学院建设成为以培养机械工业和电力工业建设人才为主的工业大学。华中工学院由武汉大学、湖南大学、南昌大学、广西大学4等所综合性大学的机械系全部和电机系的电力部分,以及华南工学院机械系的动力部分、电机系的电力部分合并组成机械制造工程、金属切削工艺及其工具、汽车、内燃机、水力动力装置、热能动力装置(热力发电厂设备)、电机与电器、发电厂配电网及电力系统8个本科专业,金工、铸造、汽车修理与维护、发电厂配电网及电力系统4个专修科。

武汉大学是我国历史较久、比较著名的国立大学之一,成立于1928年。她的前身是1893年建立的武昌自强学堂,1913年改名为武昌高等师范学校,1924年改名为国立武昌大学,1926年改名为国立武昌中山大学,1928年改称武汉大学。1949年武汉解放时,武汉大学设有文、法、理、工、农、医6个学院,有教师297人(其中教授134人、副教授32人),在校学生近1600人。武大工学院成立于1929年,设有土木工程系(1929年)、机械工程系(1933年)、电机工程系(1935年)、矿冶系(1938年)共4个系,教师75人,其中教授31人、副教授8人。

湖南大学也是一所历史较久、具有一定影响的国立大学,成立于1926年。它的前身是1903年成立的湖南高等学堂,1913年改名为湖南公立工业专门学校。1926年,以湖南工业专门学校为基础,并入湖南法政专门学校(1906年成立)、湖南商业专门学校(1912年成立),建成省立湖南大学,1937年改为国立。湖南大学成立时,设理、工、法、商4科,工科设有土木工程、机械工程和电机工程3个系。1929年改科为学院。1949年湖南解放时设有理、工、文、法、商、农6个学院,在校2421学生人,教师364人(其中教授195人、副教授39人)。工学院设有土木工程、机械工程、电机工程、矿冶、化工、水利共6个系,711学生人,教授44人、副教授13人。

广西大学创立于1928年,为广西省立。校址设在梧州。1936年,广西省政府决定将省立师范专科学校并入,成立文法学院;又将省立医学院并入,将理、工两院并为理工学院。这样,便设有文法、理工、农、医四个学院,校址分为南宁(校本部和文、医两院)和梧州(理工、农两院)两地。1939年8月改为国立广西大学。抗战胜利后全校迁到桂林。解放时,广西大学有文学院(下设中文系、外语系、教育系、历史地理系)、法商学院(设政治系、经济系、法律系、会计银行系)、理学院(设数学系、物理系、化学系、生物系)、工学院(设土木系、机械系、电机系、矿冶系、化工系)、农学院(设农艺系、园艺系、畜牧系、兽医系、病虫害系、森林系);在校学生1602人。1953年调入华中工学院的教师44人,其中教授副教授20人、讲师6人、助教18人。

南昌大学成立于1940年10月,原名为国立中正大学,校址在江西省泰和县的杏岭。中正大学时期,全校设有文、法、理、工、农5所学院,23个系。“正大”自创办至南昌解放止,共培养毕业生1882人,其中本科生1507人,专科生312人。“正大”办学九年,聚集了一大批著名学者,至40年代中期,学校已有教授69名,副教授39名。南昌解放后,江西工专、江西农专等校先后并入,改名国立南昌大学。南昌大学院系设置的初期基本沿袭了中正大学的旧制,共设5院22系,后又创设师范部。工学院下设四个系和六个专修科:电机工程学系(附设电厂)、机械工程学系(附设机械工厂)、土木工程学系、化学工程学系;专科计有:土木工程科、机械工程科、化学工程科、采冶工程科、农业工程科、水利工程科。

1953年院系调整时,从上述四校及华南工学院调入华中工学院的教师共202人,其中教授46人、副教授25人、讲师45人、助教86人;调入的二、三年级学生1459人。

2.筹备会议与人员编制

1953年5月20日,中南高等教育管理局通知:成立华中工学院筹备委员会,聘任查谦为筹备委员会主任委员,刘乾才、朱九思为副主任委员,张培刚、文斗、刘颖、朱木美、万泉生、余克缙、黎献勇、蔡名芳、龙瑞图、周泰康、陈泰楷、陈日曜、万发贯、许实璋、刘正经、殷德饶为委员。

华中工学院筹备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于1953年6月5-6日在武昌举行。中南高等教育管理局局长潘梓年到会对华中工学院的任务和筹备工作作了重要指示。会议讨论了教学组织、行政机构和筹备工作中的几个主要问题。会议决定设立机械制造系、内燃机及汽车系、电力系、动力系和实习工厂;设办公室、教务组、总务组3个职能办事机械。会议推定了各系、厂和各职能部门的临时负责人。

具体人员安排为:教务组主任刘乾才(兼),副主任文斗、刘颖;总务组主任张培刚,副主任殷德饶、万发贯;公室秘书陈日曜;机械制造系负责人万泉生;内燃机及汽车系负责人余克缙;电力系负责人朱木美;动力系负责人黎献勇;实习工厂负责人龙瑞图。

会议听取了建校规划办公室关于校园规划和第一期基建任务的情况汇报,并分组审查了教学大楼、实验大楼和实习节节胜利的初步设计方案。会议还就教材、教学设备和经费预算等问题交换了意见考虑。考虑到新建校舍不可能赶上1953年暑假招生、开学的需要,筹委会提出先分散在武昌、长沙、南昌、桂林上课,1954年再逐步集中的方案。

第一次筹委会后,着重抓了4项工作:1.调查可能调入的教师情况和学生人数,计划、组织各专业的师资队伍;2.向各校调查教学情况,订购教材,拟订各专业的教学计划;3.分别向武汉大学、湖南大学、南昌大学、广西大学商借校舍;4.向国外和国内定购教学设备。

7月9~12日、9月1~11日分别举行了筹备委员会第二、第三次会议。决定在武昌(借用武大校舍)成立院本部,分别在长沙、南昌、桂林立分部的方案各分部的组织开工和负责人院本部和各分部的学生分配方案和教师调配方案;审定了8个本科专业和4个专修科的教学计划;讨论了开学日期和开学前的各项具体工作。

各分部成立常务委员会主持工作,设办公室、教务组、总务组作为办事机构。长沙分部常务委员会由文斗、魏开泛、黎献勇、余克缙、龙瑞图、周泰康、李灏组成,文斗任主任委员,魏开泛、黎献勇、余克缙任副主任委员。南昌分部常务委员会由刘乾才、万泉生、许实璋、胡寿秋、李如沆、戴良谟组成,刘乾才兼任分部主任委员、万泉生任副主任委员。桂林分部常务委员会由朱九思、陈泰楷、陈日曜、杭维翰、叶康民、朱海组成,朱九思兼任分部主任委员,陈泰楷、陈日曜任副主任委员。

3.招生

1953年实际招收新生1214人,并入的老生1459人,在校学生总数为2673人。根据相对集中而又尽可能减少搬迁的原则确定的学生调配方案是:武昌院本部476人,全部为老生;长沙分部684人,全部为老生;南昌分部810人,全部为当年招收的新生;桂林分部703人,其中新生404人、老生299人。

经过筹委会的周密筹划和全校人员的共同努力,10月初完成了开学前各项准备工作,为学校的正式成立奠定了基础。

4.成立大会和开学典礼华中工学院的成立大会和开学典礼于1953年10月15日在武昌本部举行,正式宣告华中工学院的成立。这一天就成为华中工学院的校庆日。

在成立大会上,筹备委员会主任委员查谦教授作了题为《加强团结,克服困难,为完成祖国交给我们的光荣任务而奋斗》的报告。中南高等教育管理局潘梓年局长出席大会发表重要讲话,武汉大学校长李达到会并致词表示祝贺。

查谦主任委员在简要地回顾了筹备经过后着重指出:“今年,1953年,是我们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展大规模的有计划的经济建设的第一年,我们华中工学院在今年成立开学有着重大的意义。”他说:“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在中国共产党、中央人民政府和毛主席的领导下,经过三年多的努力,在各方面都取得了伟大的成就,为开展大规模的经济建设需要数量很大、质量合乎规格的建设人才。我们华中工学院承担着培养重工业建设人才的任务。这是一项非常光荣的而又很艰巨的任务。”接着,他分析了我们的有利条件和面临的困难,号召全院师生员工“加强团结,一心一德,群策群力,为完成祖国交给我们的任务而努力奋斗!”

潘梓年局长在讲话中阐述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指导方针和基本任务,发展和改革高等教育的任务与要求。他说:“华中工学院在伟大的经济建设中担负着培养重工业建设人才的任务。这个任务是很艰巨的和光荣的。培养建设人才的工作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建设,关系到工业化的成败。”“每一个师生员工都要发挥高度的积极性、创造性,克服工作上、学习中的困难,为建设祖国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潘梓年局长还着重指出:“大学既是教学机构,也是科学机构,大学既要培养人才,又要开展科学研究,要善于把科学研究与教学工作结合起来,提高学术水平,提高培养人才的质量。”

武汉大学李达校长在会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表示热烈的祝贺。他还指出:办好大学,培养人才,需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他希望师生员工都有计划地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积极学习苏联的经验,努力掌握当代的科学技术,把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搞好教学,提高水平。

长沙分部于10月24日举行开学典礼,湖南省人民政府唐生智副主席、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朱凡部长、湖南省教育厅肖敏颂副厅长出席。桂林分部和南昌分部也于10月26日开学上课。

5.华中工学院的发展历程

(1)正常发展

1953年建校时,物理学家查谦任院长,彭天琦同志任党委书记;1960年,华中工学院被国家确定为全国重点高校。1966年,学校整体实力已有较大提高,仍是多科性工科院校,基本上是本科教育,以教学为主。 6个系, 20个本科专业, 教师1097人, 职工1664人, 在校学生6087人, 年度科研经费90万元。

(2)文革期间

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给党、国家和人民带来灾难,而科教文化战线又是这场灾难的重灾区。但是,华中工学院的广大干部和师生员工在经过“文革”初期的混乱局面之后,对“左”的错误和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用各种不同方式进行了抵制和斗争,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为办好学校而奋斗。

这十年,华中工学院完成的属于填补我国空白的项目有:1.高温真空拉伸疲劳试验机;2.曲轴动平衡自动线;3.连杆称重去重自动线(两条);4.数列处理机;5.大功率步进电机(低速和高速系列);6.功率步进电机可控硅驱动电源;7.功率步进电机平滑驱动系统;8.带砂轮自动平衡装置的高速外圆磨床;9.激光游丝焊接机;10.激光引线焊接机;11.激光航空仪表包端焊接机;12.微压测量仪;13.三吨冲天炉专用离心式鼓风机;14.1600吨摩擦压力机;15.630 忠貉购感福;16.中频可控硅逆变器;17.六相三十度大电机研究;18.冷作模具钢Cr4 W2 Mov的研究;19.小化肥厂造气炉集中射流控制仪;20.磁带式(磁位计)大电流、电能测量仪(仪表式和数字显示式);21.酸化压裂工艺中高效缓蚀剂7461和7462—102;22.框架式动平衡机;23.精密珩磨机;24.微带边导膜隔离器(2-4G0)用于电子对抗;25.铁氧体相移调制器,用于卫星通讯地面站单轨道跟踪接收机。

对这一时期的工作,朱九思在1977年2月6日给党委常委的一封信中做了这样的概括“我认为这几年增设了若干专业,不仅是经过批准,而且是必要的,正确的,加之大搞教育革命,在这种情况下面必须增加相当的人力和物力。因此,我们调进了若干教师,通过科研又增加了设备,所有这些,都是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我们适应了这种规律。我们也应该适应这种规律。”

1975年10月: 36个专业,教师1655人,职工2500人,在校学生3600余人,当年科研经费205.94万元。

(3)新局面

1977——1979年,拨乱反正,开创新局面。学校组织教师调查世界著名大学与科学技术发展的现状,提出了新时期的奋斗目标“在本世纪内把我院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理工科大学,使我院培养的科技人才,提供的科技成果生产的试制产品,适应建设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的需要。”“在科学技术水平上,瞄准美国著名的理工科大学,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使我院跨入世界先进的行列,对国家作出较大的贡献。我院的专业建设、教师队伍 建设等各项工作,都要朝着这个目标努力。”全院教师干部认真讨论教学与科研的关系,明确科学研究在学校的地位和作用,努力把学校办成既是教育的中心又是科研的 中心。

1979年成立管理工程系,创办物质管理专业。1979年8月10日教育部党组通知:经中央批准,朱九思任华中工学院党委书记,王树仁、孙盛海、杨玉来任副书记;教育部任 命朱九思为华中工学院院长,王树仁、孙盛海、刘颖、陈廷、马毓义、刘多兴、刘昂、朱德培、孙宝库任副院长,刘乾才、张鸿 卿任华中工学院顾问。经过三年努力,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基本完成了拨乱 反正的任务,确定了新时期学院的奋斗目标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方 针,并在教学改革、科学研究、师资队伍建设和办学条件建设上采取了一系列新措施,为80年代全面开创学校新局面尊定了基础。

1980年—1983年改革学科结构,实现三个转变。三个转变内 容是:1.一定要名副其实地把学校办成两个中心,既是教学中心,又是科研中心;2.把学校逐步办成文、理、工、管四个方面综合组成的大学;3.在培养好大学生的同时,把研究生的培养提到主要位置上。

1980年,国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1981 年开始实行学位制度。在1981年国务院批准的第一批硕士、博士授予点中,华中工学院有27个专业有权授予硕士学位,9个专业有权授予博士学位,有12位教授担任博士导师 。

1983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又批准华中工学院10个硕士专业点、4个博士专业点、4名博士导师。研究生人数大幅度增加,1981年招收221人,1982年招收207人,1983年招收287人。到1983 年底,在校研究生人数636人。

1980年创办中国语言研究所,1980年建立科技英语专业,成立外语系,1983年设立技术经济专业,成立经济系。

1984年--1986年,把工作重点转到提高质量上来。学校领导提出:“全面提高质量是我们的中心任务。”

1984年7月13日,研究生院正式成立,是全国首批成立研究生院的22所大学之一。

1984年12月26日,教育部在学校正式宣布《关于华中工学院领导班子成员任免的通知》:李德焕任党委书记,黄树槐任院长,朱九思任名誉院长。

学校“六五”期间共完成科研课题294项,有100多个项目获奖:国家发明奖10项、国家“六五”攻关奖5项、国家科技进步奖5项、国防科技成果奖12项、国家部委级科技成果奖50项。

1988年1月,国家教委批准:华中工学院改名为“华中理工大学”。2000年5月26日由华中理工大学、同济医科大学、武汉城市建设学院和科技部干部管理学院合并成立华中科技大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400字作文稿纸a4打印模板 那一次我真开心600字初中作文 我在什么中成长作文600字 以感动为话题的作文600字 什么的魅力作文600字 消防安全作文500字左右 心中有话对你说作文600字 解开缚心的绳索作文600字 一个难忘的眼神作文600字 阳光灿烂的日子作文600字 我的未来不是梦作文600字 记事文作文600字 西游记观后感800字作文 亲切的怀念作文600字 我想唱首歌作文600字 我的拿手菜作文600字 我爱我家作文800初中 有什么真好作文600字 我喜欢的小动物作文400字 关于寒假的作文300字 以青春为话题的作文800字 我得到了表扬作文400字 成长的代价作文600字 爱就在身边作文300字 我懂得了珍惜作文600字 成长中的烦恼作文400字 打屁股作文5000字 非凡的美丽作文600字 新年愿望作文450字 何以解忧唯有什么作文